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症状的椎体血管瘤通过相应外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表现为单纯疼痛的13例患者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表现为脊髓压迫的9例患者根据受压部位的不同分别采用:脊髓血管造影栓塞3例;经后路椎管减压+椎体内骨水泥注射2例;经后路椎管减压+椎体内骨水泥注射+后方内固定4例。结果随访6~36个月,表现为单纯疼痛的患者术后3~5 d不适症状完全缓解;表现为脊髓压迫的9例患者:术后1周,2例恢复较明显;术后2个月,2例已完全截瘫的患者病情未进行性加重;术后2个月,5例不完全性截瘫患者运动功能均恢复正常。22例患者随访期间行MRI检查,16例未发现肿瘤复发。结论不同临床症状的椎体血管瘤的外科治疗应根据不同的症状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手术以减少创伤、改善症状、防止复发为主。  相似文献   

2.
颈椎创伤的影像学分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颈椎创伤有多种类型 ,其不同表现取决于外伤时的受力方向、强度以及头、颈、躯干所处的位置和状态。临床在伤后的不同时期出现不同程度的脊髓压迫症状。本文将常见的颈部损伤的几种影像学表现分述如下。环椎关节压迫性骨折脱位环椎关节在损伤时X线表现较为特殊 ,源于其特殊的解剖特点 :①环椎无椎体和棘突 ,由前弓后弓及两侧侧块组成 ,实际是一个骨环 ;②侧块上方与枕骨髁突形成关节 ,下面与枢椎形成关节 ;③前弓与齿突形成关节 ,齿突为环椎关节旋转活动的枢轴 ;④环椎后弓与齿突间有脊髓通过 ,在环椎骨环内齿突、脊髓、及周围间隙各约占1/…  相似文献   

3.
病史:男35岁,进行性两下肢步行与知觉障碍已一年。体检全身衰弱、两下肢反射亢进及抽搐。X 线研究(包括CT 及脊髓造影)见T_6椎体有一边缘清晰之溶骨区,遂行手术,诊断为第六胸椎体骨内性神经鞘瘤。本瘤需与动脉瘤性骨囊肿、巨细胞瘤、骨母细胞瘤、骨转移瘤、脊索瘤及浆细胞瘤等鉴别。讨论:手术所见肿瘤有完整包膜,位于硬膜外,压迫硬膜并向T_6椎体内扩展。切除肿瘤后神经症状进行性改善。骨内性神经鞘瘤极为少见,发病率不到全部骨肿瘤的1%。在溶骨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中很少考虑到本病。Fawcett 和Dahlin 在Mayo 诊所3,987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椎体动脉栓塞法治疗椎体血管瘤的优越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使用两种栓塞材料——真丝线段0.5cm长的1号医用缝合丝线,可吸收明胶海棉块1mm~3,对5例椎体血管瘤患者进行了栓塞治疗,5例均为女性,年龄29~62岁,其中胸,_(12)2例,胸_(10)腰_3及胸_8人工椎体置换术后复发各1例,5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脊髓、神经根压迫症状,2例出现痉挛性截瘫。结果:5例患者经栓塞治疗后,除1例于1年后死于肝癌,但其症状有明显改善;4例均在一段时间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或完全恢复正常,生活完全自理,随访6~10年无复发,取得显著疗效。结论:椎体动脉栓塞治疗椎体血管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与手术及放射疗法比较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长期血液透析(血透)可引起腕管综合征和淀粉样骨关节病。作者回顾分析了29例长期血透的脊柱破坏性关节病。血透开始的平均年龄为43.8岁,就诊时已平均血透8.6年。26例病变在C_(4-7),6例在L_4~S_1,3例兼有颈、腰病变。16例有腕管综合征手术史。影象学表现:①放射线显示似感染性脊柱炎,但临床上无感染症状。累及颈椎者,6例病变多于一个椎间盘水平,3例并有滑脱。15例作腕、肩、髋部位放射线检查,10例有囊性骨病变。18例作脊髓造影,3例病变部位呈完全阻断,8例呈数节段的不完全阻断,7例正常。②CT扫描:受累椎体的椎板呈不规则破坏,伴有大小不一的透亮性缺损,无椎前软组织肿块。③MRI:累及部位椎间盘变窄,椎间盘和邻近椎体终板在T_1加权象  相似文献   

6.
假性软骨发育不良的X线诊断:附三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3例假性软骨发育不良。就本组3例结合文献归纳临床和X线表现特点:(1)临床表现:①出生时正常,2~4岁时出现生长停滞,短肢性侏儒,臀部后翅,步态蹒跚;②颅面五官及智力正常;③实验室检查无异常发现,染色体正常。(2)X线表现:①颅面骨正常;②脊椎胸腰段可侧突或无侧突,椎体变扁,前缘呈“台阶”状,中后部略呈丘状隆起,上下缘不规则;③长骨干骺端明显扩大,两缘呈刺状突出,初期钙化带明显存在,骨骺线宽窄不一;④长骨粗短,肢体远端更明显;⑤骨骺出现延迟,小而不规则,呈点彩样、菜花样或碎裂样;骨龄落后于年龄。  相似文献   

7.
作者对突然发生脊髓缺血症状的12例病人的MR影象进行了回顾性研究。MR检查时间在临床症状出现后的8小时到4个月。4例曾行MR增强扫描。MR表现有T_2加权象脊髓信号异常(11例),T_1加权象脊髓形态改变(9例急性期脊髓增粗,2例慢性期脊髓萎缩)。12例中4例有血管(主动脉)异常。此外,3例可见椎体信号异常,这些异常信号分布于椎体前半部分邻近终板处,以及椎体深髓部位(分水岭带),通常是多个椎体受累。以往作者尚未见到脊髓缺血时椎体信号异常的报道。脊椎的血液供应有前中央动脉、后中央动脉、前板动脉和后板动脉。前中央动脉是节段动脉的许多终支,这些终支穿过椎体皮质骨,供应椎体前部和前外侧部血液。大部分椎体由后中央动脉供血。每个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体血管瘤的远期疗效。方法17例患者19处椎体血管瘤,13处椎体无压缩骨折,6处椎体已发生压缩骨折。17例患者均诉不同程度胸背部或腰部疼痛,其中5例发生压缩骨折的患者还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陷(4例)或脊髓受压症状(2例)。在DSA监测下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术后随访6~32个月,平均(15.8±8.7)个月。结果19处血管瘤椎体PVP均获得成功,术中每个椎体注射PMMA2~6ml,4例发生椎旁渗漏,2例发生硬膜外渗漏,但未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1例椎体其上椎间盘发生渗漏。短期随访显示17例患者胸背部或腰部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缓解,2例神经根或脊髓受压患者症状消失,其余3例患者症状仍存在。长期随访示2例患者疼痛加剧,系邻近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引起。结论PVP是治疗症状性椎体血管瘤的一种安全、有效、创伤小的方法,远期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颈椎过屈位MRI对平山病诊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13例临床确诊为平山病的患者和1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颈椎过屈位MRI矢状面和轴面扫描,观察低位脊髓萎缩、变扁、C6椎体上缘水平颈髓前后径及硬膜外异常信号。结果:①低位颈髓的萎缩:病例组9例(69%),对照组1例(10%)。②低位脊髓变扁:仅见于病例组11例(84%),其中有10例(77%)为不对称变扁,脊髓呈"梨形",1例(7%)呈三角形变扁。对照组未出现脊髓变扁的表现。③C6水平颈髓前后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变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4.54,P<0.05)。④低位颈椎椎管内硬膜后方T_2WI异常信号:仅见于患者组的10例(77%)。结论:颈椎过屈位MRI对诊断平山病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110例经CT证实的腰椎椎管狭窄的分析,认为特征性CT表现对提供正确的诊断,治疗极有帮助。其主要征象:①椎管内矢及横径缩短,造成椎管相对或绝对狭窄,压迫硬膜囊,脊髓或神经根;②椎体及小关节增生引起侧隐窝、椎间孔及椎管狭窄;③黄韧带肥厚引起椎管狭窄;④椎体滑脱及手术后残留的间盘组织,纤维瘢痕和移位的植骨片均可引起椎管狭窄。同时提出椎管狭窄绝大多数为退行性变引起的,它们往往同时存在椎骨的其它退变形式,很少有单纯存在的某一种退变形式。本文并对腰椎椎管狭窄诊断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11.
脊柱血管瘤(VH)是最常见的椎体良性肿瘤,是发生在椎体的血管错构瘤,通常无症状,少数可表现为侵袭性的.骨内脂肪基质含量的多少与病灶的侵袭性呈反比关系.脊柱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复杂.本文通过阐述脊柱血管瘤的病理与临床分型,并综合分析其X线CT、MRI表现及核医学图像特征,以此为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脊柱结核与转移瘤的MRI表现并探讨其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选择经临床或手术病理证实的40例结核与36例转移瘤,采用SIEMENS 1.0T超导型磁共振仪,快速自旋回波序列,矢状、冠位、轴位T_1WI和T_2WI检查。结果:脊柱结核和转移瘤均表现有多个椎体骨质破坏,结核累及椎体附件较转移瘤明显少。转移瘤一般不伴有椎间隙的狭窄。结核压迫硬膜囊和脊髓主要是由于楔状变形的椎体后移及寒性脓肿的形成。转移瘤压迫硬膜囊和脊髓主要是由于塌陷椎体前后径的加大以及椎旁硬膜外转移灶从硬膜囊后方压迫所致。结论:脊柱结核和转移瘤均有各自的特征性MRI表现,注意观察受累椎体形态、椎间盘和附件是否受累、有无脓肿和对脊髓及硬膜囊的压迫情况有助于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脊柱结核的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 评价X线平片、CT、MRI在脊柱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 180例被手术或临床证实为脊柱结核病人的X线平片、CT、MRI ,根据影像学表现和临床分为A(X线平片正常 ,CT或MRI异常 ) ,B(X线平片、CT和MRI均异常 ) ,C(临床有神经症状 ) 3类。结果 依据分类 ,A类 40例 (4 0 / 180 ) ,病史短 ,<4月 ,累及椎体数目少 ,均为 1个。CT可清晰显示骨破坏。B类 70例 (70 / 180 ) ,病史较长 (5~ 12月 ) ,累及椎体数目多 (2~ 3个 )。CT可清晰显示椎体骨破坏的数目、范围及碎骨片在椎管内情况。MRI可显示椎体软组织肿胀及寒性脓肿的范围。C类 70例 (70 / 180 ) ,病史长 ,病史短者 ,破坏位于椎体后部。CT可清晰显示椎体骨破坏的数目、范围及碎骨片在椎管内情况。MRI可显示硬膜外脓肿及脊柱后凸对脊髓的压迫 ,脊髓变性情况 ,寒性肿胀的范围。结论 X线平片结合CT扫描可对脊柱结核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 ,对于有神经症状的病人应用MRI作为补充。  相似文献   

14.
作者用MRI检查8例结核性脊椎炎,3例化脓性脊椎炎,15例转移癌。作者见到,活动性的病变部位的椎体及间盘与正常椎体及间盘比较T_1加权象呈低信号,T_2加权象呈高信号。非活动性的病椎及未消失的病变间盘T_1、T_2加权象与正常椎体及其间盘大致为等信号。T_1加权象可清楚显示脊髓压迫的有无及程度。脓液等炎性物质的压迫,还是驼背所致的骨性压迫等原因,MRI均可判断。关于椎旁脓肿,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MRI均可显示。T_2加权象显示高信号,T_1加权象有显示低信号的倾向。CT和平片能看到脓肿的钙化,MRI显示困难。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用国产骨水泥行经皮椎体成形术 (PVP)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 在C臂X线机或CT机引导下 ,采用经皮穿刺向患椎注射国产骨水泥 (PMMA)治疗椎体的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血管瘤和溶骨性转移瘤患者 2 2例 ,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2 2例共行PVP治疗 3 0个椎体 ,技术操作成功率为 10 0 % ,其中 2 1例疼痛症状明显缓解 ,临床有效率达到 95 .5 % ;术中有 2 3 .3 %的治疗椎体有骨水泥外溢 ,但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用国产骨水泥行PVP同样具有微创、安全和疗效显著等特点 ,能有效缓解疼痛和加固椎体 ,且易推广 ,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6.
作者回顾分析了249例骨肿瘤忠儿的268个活检结果,据发病率高低依次为:①骨软骨瘤55例;②组织细胞病X54例;③骨囊肿35例;④尤文氏瘤18例;⑤骨肉瘤16例;⑥纤维结构不良13例;⑦动脉瘤样骨囊肿11例;⑧骨样骨瘤9例;⑨软骨瘤6例;⑩骨化性肌炎5例;(11)修复性巨细胞肉芽肿5例;(12)非骨化性纤维瘤4例;(13)骨恶性淋巴瘤3例;(14)良性骨母细胞瘤3例;(15)软骨母细胞瘤2例;(16)纤维肉瘤2例;(17)脊索瘤1例;(18)软骨肉瘤1例;(19)其他包括2例胸壁错构瘤、1例血管瘤、  相似文献   

17.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血管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的方法及其对椎体血管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4例患者,6个椎体(胸椎2个,腰椎4个),X线透视全程监视下行侧椎弓根穿刺。穿刺针到位后,先造影了解椎旁静脉丛位置、引流静脉以及针尖是否位于粗大血管内,后注射骨水泥至椎体填充满意。结果:技术操作全部成功,椎体填充达1/2椎体以上或病灶大部填充。临床症状:疼痛完全缓解3例,明显缓解1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PVP可以解除或缓解椎体血管瘤引起的剧痛,增加椎体稳定性;规范操作是技术成功、并发症减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我科自1987年开始应用后路脊髓减压加硬化剂椎体内注射治疗脊椎骨血管瘤并发截瘫4例,经观察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4例均为全脊椎骨血管瘤。年龄21~53岁,平均39.7岁。病变位于T_9 1例,T_(11) 2例,L_1 1例,均为单个脊椎受累。双下肢全瘫1例,双下肢不全瘫(肌力3级以下)3例。双下肢全瘫者大小便失禁。瘫痪时间19~37d。  相似文献   

19.
作者回顾了1975~1989年在Ottawa和Winnipeg儿童医院(CHEO和CHW)治疗的12例脊髓震荡。其中CHEO8例,CHW 4例均符合脊髓震荡的诊断标准,即:①创伤后突然发生的不全性或完全性截瘫。②椎体无创伤性改变。③72小时内完全恢复。12例中10例为男性,年龄8~16岁,冰球和足球赛时损伤各4例,摔跤、跳水、体操、跌伤者各1例。12例中10例为过度屈曲位造成的损伤,过度伸展位和损伤机制不详各1例。 12例中7例患有先天性颈椎管狭窄症,均参考Torg ratio和Hinck等制定的诊断标准,即:①Torg radio认为颈_4椎管矢状径与椎体矢状径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脊柱血管瘤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前的MR影像学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在脊柱MRI检查中发现的286例脊柱血管瘤(VH)患者的年龄,血管瘤发生部位、大小及数目、临床症状及MRI表现。结果 286例(336个)VH中,腰椎(43.15%)和胸椎(37.80%)发病率最高,50~59岁所占比率最高(34.62%),平均直径14.56 mm,单发者占85.66%,2个血管瘤同时发生者占10.14%。其中12例(4.20%)表现为单纯的相应椎体疼痛,2例(0.70%)出现脊髓受压症状。侵袭性血管瘤MRI呈T1W等低、T2W压脂高信号。4例行单纯PVP治疗,2例侵袭性VH行肿瘤部分切除联合PVP治疗。结论 VH的PVP术前MRI评估有助于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