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2.
周围神经损伤后缺损过长、过粗,由自体提供有限,移植后还会给供区带来神经功能抓害。以冷冻法降低异体种经移植后的抗原性,国内外已有报道,但其结果大相径庭。究竟哪一种温度和时间保存,排斥反应小,国内外尚未见肯定的意见、本实验研究,旨在用不同温度和时间保存异体神经进行移植以取得临床应用数据。实验取100只成年雄性SD大白鼠,体重250±20g,其中对照组异体神经不作任何处理共10只大白鼠。实验分3组,每组30只即A组为异体神经-196℃、-80℃、-40℃保存20分钟、每种温度均为10只大白鼠;B组为保存1周的同样温度和数量的大白鼠;C组为保存3周的同样温度和数量的大白鼠。手术在显微镜下由作者一人操作;来后不用任何药物,喂养条件、室温及管理条件完全一致。术后分别于6周和12周观察电生理变化,结果表明:同种异体神经可再生轴突,从电生理中发现,本实验组温度以-196℃为好。时间以3周为佳.为进一步在分子学上研究异体种经移植提供了统一的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超深低温(-196℃)条件下不同冷冻时间对异体神经移植后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将80只雌性Wis tar大鼠随机分为取材组(20只),对照组(A组:新鲜自体神经移植组;B组:新鲜异体神经移植组,每组10只)和实验组(按取材神经冷冻保存3、6、9、12周后移植分为C、D、E、F组,每组10只)。术后做大体、光镜、电镜观察,神经电生理测试。结果移植9周后,大体、光镜、电镜结果显示:B组生理特性影响最大,A组最小,C、D、E、F组次之;电生理结果显示:A与B、A与E、A与F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体神经移植后的生理特性和冷冻时间存在依从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对脑挫伤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24只SD大鼠以投币法分为3组:假手术组、手术组和NSCs移植组.采用自由落体致大鼠皮质运动区脑损伤模型,将培养纯化并鉴定的NSCs于术后当天移植入损伤位点周围;术后0d、3d、7d、14d行神经功能缺失(NSS)评分,观察动物运动和平衡功能缺损与恢复情况;14d时取脑组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hochest标记的移植NSCs在体内存活、迁移;用神经元核蛋白(NeuN)、生长相关蛋白(GAP-43)抗体检测并计数宿主神经元存活和局部轴突再生.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脑外伤组大鼠脑挫伤后即出现不同程度抽搐,瘫痪,平衡功能缺失.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并随时间推移有所降低.而NSC移植组的NSS评分至第7天后与单纯手术组比较有明显减少[(4.38±0.74)分,(5.50±1.07)分,P<0.01].Ho-chest标记的移植NSCs能在宿主脑组织存活,并向四周迁移.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宿主NeuN阳性神经元[(51.46±3.303)个,(42.83±5.401)个,P<0.01]和GAP-43阳性纤维数量[(13.3±1.7)个,(8.7±1.1)个,P<0.01]在NSC移植组明显增多.结论 NSCs移植能在挫伤脑组织存活、迁移,并促进宿主神经元存活、局部轴突再生和改善脑挫伤大鼠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5.
在神经移植中,由于自体神经及其替代物均具有不同程度的缺陷,目前在周围神经移植领域,同种异体神经移植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异体神经取材广泛、方便,可用于长段神经缺损的移植。但是新鲜异体神经移植后会因免疫排斥反应导致失败,为了减轻免疫排斥反应,人们进行了相关研究,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同种异体神经移植后免疫反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研究在哪种温度和时间条件下保存异种神经,其排斥反应较小。方法:用不同温度和时间保存的异体神经进行移植,实验取35只成年雄性SD大白鼠,其中对照组8只大白鼠异体神经不作任何处理,实验组分为A,B二组,每组15只,即A组为异体神经,分别在保存在一-196℃,-80℃,-40℃环境中1周;B组中为同样温度和数量的大白鼠保存3周,移植前实验组大白鼠在37℃生理盐水中反复冷冻复温5次,手术在显微镜下由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经液态氮冷冻贮存后,不同直径同种异体神经移植的神经再生情况.方法 取40只Wistar大鼠,雌雄不限,取10只鼠分别切取正中神经、桡神经及坐骨神经,放于-196℃液态氮贮存3周备用;其余30只鼠随机分为A、B、C 3组,均造成右侧胫神经8mm的神经缺损模型,分别植入不同直径异体神经.A组:粗直径同种异体神经移植组;B组:等直径同种异体神经移植组;C组:细直径同种异体神经移植组.术后2、4周分别进行大体手术显微镜下观察、病理组织学及电生理学检查.结果 电生理学检查:2周时,传导速度(CV)及波幅(Amp)经统计学分析,A、B、C 3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4周时,CV及Amp经统计学分析,3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C组明显优于A组.病理组织学检查:2周时,3组均见明显髓鞘、轴突崩解和空泡变性,基底膜管完整清晰,外周见较多新生血管及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浸润;4周时,各组吞噬现象消失,并见较多新生神经轴突.其中C组的再生轴突数量和直径均优于其余2组;结论不同直径同种异体神经移植,对神经再生效果有明显影响,其中细直径移植组神经再生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同种异体神经移植中环孢素A的最短有效时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同种异体神经移植中环孢素A(cyclosporinA ,CSA)的最短有效时间。方法 :72只SD鼠分为A组 ,自体原位移植 ;B组 ,异体移植应用CSA免疫抑制 3周 ;C组 ,异体移植应用CSA免疫抑制 4周 ;D组 ,异体移植应用CSA免疫抑制 5周 ;E组 ,异体移植应用CSA免疫抑制 6周 ;F组 ,异体移植无免疫抑制。各组分别于术后 6周和 12周对实验动物的功能学指标 (步态分析 )、电生理学指标 (潜伏期、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形态学指标 (腓肠肌湿重 ,坐骨神经光镜、电镜观察 )进行检测。结果 :6周时各组实验动物神经再生不完全 ,功能未恢复。 12周时A ,D ,E组动物在功能学指标、电生理指标及光镜、电镜指标上均优于其它各组。而A ,D ,E组间在上述各指标上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1.0cm缺损的异体神经移植动物实验中 ,应用CSA 5mg/ (kg·d) 5周为最短有效疗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雷公藤多甙对异体神经移植后免疫反应和骨骼肌萎缩的影响.方法 用Wistar大鼠坐骨神经桥接SD大鼠10 mm坐骨神经缺损.60只成年雄性SD大鼠(体重200~250 g)随机分为4组(n=15):A、B组为新鲜异体移植,C、D组为供者神经雷公藤多甙预处理后移植.术后第2天予A、C组生理盐水,B、D组分别予雷公藤多甙5 mg/(kg·d)和2.5 mg/(kg·d),时间5周.术后定期观察移植神经和患侧骨骼肌大体及组织学变化,并分析肌纤维直径,透射电镜观察骨骼肌超微结构,免疫组化检测移植神经MHC-Ⅰ、Ⅱ分子表达和CD4+、CD8+T细胞入侵.结果 移植神经炎症细胞浸润和骨骼肌萎缩,B、C、D组均明显轻于A组;骨骼肌湿重和肌纤维直径,A组明显低于B、C、D组(P<0.05),C组低于B、D组(均P<0.05),而B、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周,A组肌小节结构消失,肌丝溶解严重和残存"Z"线片段.余组肌原纤维均排列整齐,明带、暗带和肌小节结构清晰.MHC-Ⅰ、Ⅱ表达和CD4+、CD8+T细胞入侵在术后第1周出现高峰;同一时相,B、C、D组显著低于A组(均P<0.01),B、D组低于C组(均P<0.05),而B、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雷公藤多甙能减轻失神经支配骨骼肌萎缩;雷公藤多甙预处理能降低供者神经抗原性,减轻异体神经移植后排斥反应和受者免疫抑制剂用量.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cavernous nerve injury on the nNOS-containing nerve fibers in corpus cavernosum. Methods Thirty-three male Sprague Dawley (SD)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3 groups: sham-operated controls (n=5) underwent pelvic exploration without transection of the cavernous nerve; unilateral injury group (n=14) had their cavernous nerve cut on one side; and bilateral injury group (n=14) underwent neurotomy on both sides. Corpora cavernosa were harvested at the 3rd week and 6th month after surgery. nNOS-positive nerve fibers were examined with streptavidin-peroxidase immunohistochemistry techniques (SP method). Results After bilateral ablation, the nNOS-positive nerve fibers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t the 3rd week (17±4) and remained so at the 6th month (16±4). For the unilateral injury group, the nNOS-positive nerve fibers were similarly decreased on the side of the neurotomy at the 3rd week (18±6), but by the 6th month, the number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61±9) and approximated the level on the contralateral side (81±13). Conclusion Following unilateral cavernous nerve ablation in rats, nNOS-containing nerve fibers regenerate 6 months after surgery. This regeneration process does not occur in animals with bilateral cavernous nerve injury, suggesting that during radical pelvic surgery, the cavernous nerve has to be preserved at least on one side in order to maintain the capacity for penile erection.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观察失交感神经支配对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的影响。方法切除大鼠一侧颈中交感神经节,切断并吻合双侧正中神经。于手术后1、2、4、8周,分别检测双侧趾浅屈肌复合动作电位(CMAP)、正中神经感觉神经活动电位(SNAP)、吻合口以远的有髓纤维计数和超微结构观察,趾浅屈肌最大肌收缩力及其肌肉湿重等指标,对上述指标进行双侧比较。结果各组动物实验侧的各项指标(19.9μV±2.7μV、11.8mV±1.7mV)均低于对照侧(25.1μV±1.8μV、18.0μV±1.0μV)(均P<0·05)。超微结构观察结果与实验检测指标相符。结论去交感神经支配不利于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周围神经营养血管的基础紧张被消除导致神经失营养可能是重要原因。交感神经对失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可能具有营养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周围神经端侧吻合后再生纤维的来源及状况。方法:SD雄性大鼠20只,随机分为端侧吻合(E-S)组和端端吻合(E-E)组,E-S组右侧建立胫腓神经端侧吻合模型,E-E组右侧建立腓神经端端吻合模型,术后3个月,行透射电镜、电生理检查及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mxidase,HRP)标记神经元。结果:潜伏期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及混合神经传导速度(CNCV)E-E组均优于E-S组,E-S组脊髓前角内侧及脊神经节均可观察到HRP标记的阳性细咆,吻合口远端有髓神经纤维再生。结论:腓神经远端的再生纤维来源于胫神经,再生纤维中感觉纤维和运动纤维均有;尽管端端吻合再生纤维质量优于端侧吻合,但端侧吻合仍不失为神经修复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自噬在电针治疗周围神经再生中的作用。[方法]通过手术造成大鼠实验性坐骨神经钳夹伤模型,采用电针治疗,自噬抑制剂三甲基腺嘌呤(3-MA)干预等措施,不同时间点进行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TI)测定和再生神经组织学观察。[结果]组间比较发现,在实施干预后第7天和第28天,电针联合自噬抑制剂组的SFI比其他各组更差(P0.05)。组内比较发现,模型组、电针组在第1、2、7天时的SFI无差异,均在第28天时出现统计学差异(P0.01);而电针联合自噬抑制剂组在第1、2天时的SFI无差异,但在第7、28天时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且劣于上述各组。另外,再生神经组织的苏木精-伊红(HE)染色切片和镀银染色切片显示,第28天时,电针联合自噬抑制剂组的再生神经组织和神经纤维的连续性和密集程度较其他各组要差。[结论]电针在坐骨神经功能的长期恢复中发挥较大作用。在相同电针情况下,抑制自噬反应对坐骨神经功能恢复和形态改善造成较大负面影响,说明电针可能通过促进细胞自噬来改善坐骨神经功能及组织形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本研究通过神经再生室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酶抑制剂在面神经损伤后再生过程中的作用,旨在观察局部应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酶抑制剂对面神经再生作用的影响,并为临床治疗面神经损伤提供治疗方法.方法 将新西兰兔20只随机分成两组,切断双侧面神经上颊支制成面神经再生室模型,A组在再生室内注入生理盐水0.1ml;B组在再生室内注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酶抑制剂0.1ml.观察神经损伤局部免疫反应、组织形态学及图像分析、电生理学.结果 1周时B组面神经损伤局部的淋巴细胞浸润程度较A组轻.4、6周时实验组的神经传导速度和组织形态学检查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局部应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酶抑制剂具有神经营养作用,可加速神经功能恢复,促进神经生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大鼠腰神经根损伤后,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CAM)在神经肌肉接头部的表达。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激光共聚焦显微扫描技术(Confocal laser sea—ning microscopy),观察了大鼠胚胎期,出生后14d,成年期以及L5神经根受压后10、20和30d,大鼠比目鱼肌神经肌肉接头部N—CAM的分布变化。结果 大鼠胚胎期,肌管的表面和神经肌肉接头部N—CAM呈强烈着染,在发育过程中其浓度逐渐减退,至成年肌肉时几乎消失。而当肌肉失神经支配后可导致N—CAM重新再现。结论N—CAM在肌肉中的表达是通过神经支配状况调节的。 相似文献
18.
不同射频温度及时间对大鼠坐骨神经运动传导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解剖大鼠坐骨神经,使用不同的射频热凝温度及作用时间,观察不同状态下坐骨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潜伏期、峰-峰值、负相波面积作用前后的变化。方法解剖70只成年SD大鼠双侧坐骨神经,分组予以30、50、55、60、70℃不同射频热凝作用时间,另30~50℃每隔5℃一组予以60s射频热凝作用时间,观测处理前后坐骨神经MCV各参数变化情况。结果不同温度射频热凝作用前后MCV各参数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除55℃10s时);50℃以下处理组处理前后MCV与射频作用时间并无相关关系;55℃不同时间组,除55℃处理组15、20、25、30s时处理后潜伏期与时间无相关关系及50s以上无法测出数据外,其余处理后潜伏期与时间呈显著正相关,峰-峰值、负相波面积与时间呈显著负相关;60s不同温度组(50℃以下)与MCV各参数呈正相关;55℃50s以及60℃10s以上处理组无法测出MCV。结论低温射频热凝(50℃以下)对于MCV有明确影响,与时间无相关关系,机制尚不明确;同时予以一定温度的射频热凝,只要予以适当够长的热凝时间,同样可以取得完全阻滞MCV的作用;当予以高温射频时,阻断神经传导的效果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大鼠坐骨神经缺损不同延迟时间后修复的再生效果.方法 大鼠右侧坐骨神经缺损分别预变性0、3、7、14和21 d后,用对侧坐骨神经桥接,术后6周分别行快蓝(Fast blue)逆行荧光示踪、胫前肌湿重称量、再生轴突数目、直径及髓鞘厚度等检测.结果 预变性7 d组的再生轴突数目多、直径大、髓鞘厚,明显优于其他组;3 d组与0 d组无明显差别,14 d和21 d组相对较差.结论 不同延迟时间后修复神经缺损可以对神经再生效果产生不同的影响,以7 d时再生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