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红蛋白交联剂双-(3,5-二溴水杨酸)丁二酸酯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0 引言 近来,随着人类对血液制品安全性的日益提高,一种新型载氧体-交联血红蛋白愈来愈受到关注. 与血红蛋白相比,它不仅具有抗原性低,载氧释氧能力强,且不易带入病毒等优点,还对创伤、心肌梗塞、心脑血管疾病、休克及癌症等具有较好的疗效[1,2]. 交联血红蛋白的制备方法是将血红蛋白在特定的状况下,用交联剂将其聚合为四聚体[3],因此交联剂的性质往往决定着交联血红蛋白的质量. 目前国内对此类交联剂的合成报道甚少,国外一般采用双阿斯匹林衍生物,但价格昂贵,制备困难. 我们采用国产原料在较温和的条件下合成了双-(3,5-二溴水杨酸)丁二酸酯[4],它的合成为进一步研究交联血红蛋白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人血红蛋白化学修饰及交联多聚制品的制备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樊晶  刘树业等 《中华综合医学》2002,3(4):294-295,385
目的:建立实验室简单可行的血红蛋白(Hb)化学修饰方法以提高Hb的稳定性,增加Hb的携氧能力、运氧能力、释放氧能力。方法:先将化学功能及结构与天然2,3-DPG相似的磷酸吡哆醛与提纯血红蛋白(SFHb-无基质血红蛋白)结合,再经戊二醛交联聚合,形成大分子的多聚血红蛋白9Ploy-Hb-P)。同时相应鉴定Ploy-Hb-P的质量,并与SFHb各项指标进行相应比较。结果:化学修饰交联多聚血红蛋白的浓度平均为5.23g/dl(n=4);纯度为95.2%;无菌、热原实验阴性。交联品的各项结果不同于无基质血红蛋白,且携氧能力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3.
固定化血红蛋白可以作为氧载体,从海水中提取氧气,为人类在水下活动提供氧源。以聚乙烯醇为载体材料,固定化血红蛋白,制备氧载体。研究了该氧载体的氧解离性能以及戊二醛和六磷酸肌醇对氧载体氧解离性能的影响。血红蛋白的固定量达0.6g/g,氧化法测得氧载体的氧解离率为53.3%。戊二醛后交联提高了氧载体的稳定性。六磷酸肌醇使氧解离率由24.8%提高到60.0%。  相似文献   

4.
吴韬  尤新民  金熊元 《上海医学》2003,26(3):224-225
为减少血液传染病传播和应付血源紧张等问题 ,目前已研制出许多血浆代用品 ,成分输血也已在临床广泛应用 ,如输注白蛋白及血小板等。血液的重要作用为红细胞的携氧、供氧 ,经多年潜心研究 ,已有两种人工载氧体问世。一种为血红蛋白载氧溶液 (HBOC) ,另一种为高氟碳乳胶液 ,均已进入第Ⅲ期临床试验阶段。用血浆代用品作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 (ANH)可使患者的血红蛋白下降 ,虽能有效补充血容量 ,却无法改变因血红蛋白减少引起的氧供不足。应用人工载氧体作急性血液稀释 ,则可在不进行异体输血、无须交叉配型等情况下 ,即能提高血液的携氧能力…  相似文献   

5.
对交联蒙脱土不同载金属方法的产物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比表面和金属分散度测定,以及活性评定。提出了一种适合于交联蒙脱土的新的载金属方法——预焙烧法。还研究了预焙烧温度和金属含量对催化剂的影响。结果表明,交联蒙脱土经350℃预焙烧2小时,再用交换法载上钯所得的催化剂,对正辛烷的临氢异构化具有较高的活性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6.
病理生理一氧化碳自呼吸道吸入后,在肺泡内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由于碳氧血红蛋白不能携带氧气,致使血液携氧能力降低,引起组织缺氧。血红蛋白能与氧、一氧化碳等多种气体结合,这种结合是可逆性的。一氧化碳进入人体后,即与氧相竞争,由于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大210倍以上,故吸入的一氧化碳含量为吸入空气中氧含量的1/210时,即具有与氧相等的竞争能力。通常肺泡空气含氧量为15容量%,因此只要吸入空气中含15/210即0.07%低浓度一氧化碳一定时间后,血液中就有一半量的血红蛋白与一氧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制备羧甲基壳聚糖栽药微粒,对其表面形貌、粒径分布及体外释放等微粒性能进行评估.方法 以羧甲基壳聚糖为栽体,5-氟尿嘧啶(5-FU)为模型药物,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羧甲基壳聚糖载药微粒,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微粒的外形结构,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微粒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并测定体外释放量.结果 5-FU羧甲基壳聚糖载药微粒呈规则球形,平均粒径1~2 μm,载药量为17.55%,包封率为45.4%.体外释放实验表明微粒具有缓释特性,在模拟体液中,10d的累积释药量达94.92%.结论 以羧甲基壳聚糖微粒作为5-FU的载体,可改变5-FU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具有缓释作用,延长了药物在体内的循环时间,使之发挥更好的抗肿瘤效应.  相似文献   

8.
肌红蛋白(Mb)为一氧合含铁血红色素蛋白,和血红蛋白一样,具有载氧能力。主要在心肌及骨胳肌内合成。当肌肉损伤时,肌红蛋白释放进入血液,并经肾脏过滤,自尿中排出,出现血清肌红蛋白增高及肌红蛋白尿。以往使用化学方法测定Mb,方法不够灵敏,不能测出血中的微量变化,因而其应  相似文献   

9.
对22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同步监测血中碳氧血红蛋白、血氧饱和度及胆红素浓度。发现随胆红素浓度增加,血中碳氧血红蛋白同时增加,两者呈线性正相关(P〈0.05)。胆红素〉342μmol/L组患儿的血氧饱和度低于胆红素〈205.2μmol/L(P〈0.05)。本研究证实监测血中碳氧血红蛋白可准确反映出胆红素分解代谢。  相似文献   

10.
载氧适应预防急性高原病的作用及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对不同急进高原人群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其急性高原病的发病率明显降低,仅为2.6%,而未载氧人群(对照组)急性高原病的发病率同达16.1%载氧后血液动力学检查结果表明,载氧能降低血压,减慢心率,明显增加心脏每搏量和每分心输出量,同时结果表明,载氧能明显增加血浆皮质醇的含量和血清SOD活性,延缓Hb的增长速度,动物实验表明载氧不能增加小鼠对缺氧的耐受性,但却能增加皮质醇,皮质酮的含量,因此作者认为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超声介导携氧载紫杉醇脂质微泡对乏氧巨噬细胞HIF-1 α表达的影响.方法 CoCl2化学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乏氧模型,将乏氧巨噬细胞分成6组(n=13):对照组、紫杉醇组(6×10-6 mol/L)、超声组(0.5W/cm2,30 s)、携氧微泡组(25μL)、携氧载紫杉醇脂质微泡组(25 μL)和超声介导携氧载紫杉醇脂质微泡组(25μL;0.5 W/cm2,30 s).MTT测定巨噬细胞活性、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干预后HIF-1 α的表达,ELISA试剂盒测定干预后上清液TNF-α和IL-6的含量.结果 CoCl2100 μmol/L作用12 h细胞活性抑制率低于8%,可成功诱导乏氧状态;超声介导携氧载紫杉醇脂质微泡抑制乏氧巨噬细胞HIF-1α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并抑制TNF-α和IL-6的分泌(P<0.05).结论 超声介导携氧载紫杉醇脂质微泡能抑制乏氧巨噬细胞HIF-1α表达,从而改善其乏氧状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在一氧化碳中毒性脑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机制研究。方法:将100例一氧化碳中毒性脑病患者简单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50例(常规治疗)、观察组50例(神经节苷脂治疗)。对照两组治疗前后碳氧血红蛋白含量、白细胞总数水平变化及治疗后疗效标准的判定。结果:两组治疗前碳氧血红蛋白含量、白细胞总数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23、3.44,P〉O.05);两组治疗后碳氧血红蛋白含量、白细胞总数水平比较观察组各项观察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t=5.23、5.44,P〈0.05);两组治疗后疗效标准的判定(x^2=4.56、4.65、5.12,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治疗一氧化碳中毒性脑病具有修复脑组织、改善脑循环优势,其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3.
董为人  李福山 《医学综述》1997,3(5):209-211
<正> 研制一种安全,有效的氧载体以取代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早已成为许多工业、大学中心以及军事团体研究的主要目标之一,以备平、战时急救,尤其是大批输血之需,与常规输血存在的缺陷如需耗时进行交叉配血试验、血液污染,因可储存时间短而出现血液理化性质和生物学特性的变化以及血源困难、价格昂贵等相比,血液代用品载氧溶液具有许多潜在的优点,可克服常规输血的大部分缺点.可大量生产、长期储存、快速输入而毋需交叉配型,且免受病毒及其它感染源的污染,目前已发展到临床试验阶段.但这是一个缓慢而又艰难的过程.其中除一些关键性的化学或生物学技术外,尚存在许多诸如载氧效率、毒性等问题;最新研究发现,无细胞血红蛋白(cell—free hemoglobin,CFH)输注可引起血管张力增加,血压升高,对抗由一氧化氮(nitric  相似文献   

14.
DNA疫苗海藻酸钠微球的制备及体外释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研制DNA疫苗海藻酸钠微球,并对其体外释药特性进行考察.方法:以海藻酸钠为载体,采用W/O乳化-离子交联法制备DNA疫苗海藻酸钠微球;考察粒径大小、外观、载药量等理化特性;考察微球的体外释药特性及影响因素.结果:微球球形圆整,分散性好,平均粒径为(12.03±6.9) μm,载药量可达5%, 包封率为56.0%;微球的体外释放速率与载药量呈正相关,与壳聚糖的交联固化度呈负相关.结论:海藻酸钠可以作为DNA疫苗微球的可生物降解辅料;乳化离子交联法的制备工艺简便,有利于DNA疫苗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海藻酸钠微球是DNA疫苗的一种理想给药系统.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制备携载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明胶微球的方法,探寻骨组织工程的新路径。方法以改良的双相乳化法制备载MSCs的明胶微球并与京尼平分别进行12h,24h,48h的交联,与未交联组对比。检测微球的粒径、交联度、溶胀率、载细胞率,并通过荧光染料和扫描电镜检测其内细胞存活性。结果交联时间控制在24h内各组明胶微球的粒径变化不大,分别为(75±15)μm、(81.58±24.68)μm和(108.64±37.44)μm,24h后微球粒径明显减小为(27.88±7.46)μ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交联过的明胶微球降解时间明显延长,较未交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京尼平交联24h后的明胶微球粒径大小适中,降解时间以及载细胞率符合实验要求,微球内携载的MSCs存活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纳米柔性脂质体对促进神经生长因子(NGF)突破血脑屏障的作用。方法采用薄膜-超声法制备载NGF纳米柔性脂质体,免疫荧光法观察纳米柔性脂质体对NGF进入星形胶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根据实验要求分为对照组、游离NGF组、载NGF纳米柔性脂质体组。结果载NGF纳米柔性脂质体平均粒径为(83.1±1.7)nm,包封率为(64.2±2.8)%;对于星形胶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游离NGF组细胞的NGF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载NGF纳米柔性脂质体组[(33.52±6.45)、(27.26±4.08)]则显著高于对照组[(8.31±2.15)、(0.00±0.00)](P〈0.05)。结论载NGF纳米柔性脂质体具有较高的包封率,纳米柔性脂质体可能成为蛋白质类大分子药物有效突破血脑屏障的载体。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类胰岛素一号增长因子(IG F‐1)微球对成骨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缓释微球制作采用乳化冷凝聚合交联法;根据微球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将载不同浓度的IGF‐1明胶微球分为0.25,2.5,25,250 ng/mg组及空白对照组,通过细胞增殖和分化实验评价不同浓度IGF‐1微球对成骨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载不同浓度IGF‐1的微球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0.25,2.5,25 ng/mg组对成骨细胞均具有显著的促增殖作用,其中25 ng/mg组的促增殖作用最为显著。载不同浓度IGF‐1的微球对细胞分化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其中25 ng/mg组的促分化作用最为显著。结论 IGF‐1明胶微球有显著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作用,其最佳浓度为25 ng/mg。  相似文献   

18.
珠蛋白是具有携带氧能力的蛋白质。在脊椎动物体内有两种类型:即存在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和肌肉中的肌红蛋白。目前在神经系统又发现了第三种珠蛋白,主要存在于大脑中,因此被称之为“神经珠蛋白”。血红蛋白是负责血液呈红色的蛋白质,属于最具有研究价值的蛋白家族之一。其基本分子珠蛋白链,是一种较小的球形蛋白,由约17000个带有一重要铁原子的卟啉环分子群组成。血红蛋白就象分子一样厂泛出现在从细菌到人类的有机生物体内。它们负责运输和贮存线粒体氧化产生能量所必需的氧;其他功能包括氧的清除、转运和一氧化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高原缺氧条件及复氧对大鼠血气及红细胞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分组后,使用模拟高原低压低氧小型动物舱和大型实验舱,以6500 m为缺氧海拔,建立不同缺氧时间、不同缺氧模式、缺氧后常氧恢复,以及缺氧预适应后再缺氧的大鼠损伤模型,采集腹主动脉血并测定血气指标、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含量。结果:大鼠缺氧时间越长损伤越大,出舱后复氧越严重;缺氧会造成大鼠酸碱平衡紊乱,且缺氧时间越长越严重;缺氧会导致大鼠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升高,且缺氧时间越长升高越明显。与大型实验舱比较,小型动物舱缺氧大鼠出舱后的复氧情况、酸碱平衡紊乱更严重,而乙酰唑胺能缓解出舱后的复氧情况和酸碱平衡紊乱,但不同的缺氧模式及给予乙酰唑胺对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含量影响不大。常氧恢复能缓解缺氧大鼠出舱后的复氧情况和酸碱平衡紊乱,并能改善缺氧引起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升高。缺氧预适应对缺氧后复氧情况的改善效果不明显,但能缓解缺氧导致的大鼠酸碱平衡紊乱,并能在一定程度改善缺氧引起的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升高。结论:受缺氧复氧后过度换气和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升高等影响,缺氧大鼠氧分压等氧合指标容易出现异常,而血气酸碱平衡指...  相似文献   

20.
血红蛋白的重要生理功能是运送氧气,这是由于血红蛋白分子能够和O_2发生可逆的结合。氧与血红蛋白结合的关系通常用氧分压(PO_2)和血红蛋白氧饱和度(Y)构成的氧平衡曲线来表示,血红蛋白分子结构的异常往往会影响到它的氧亲和力(Oxygen affinity)。氧亲和力升高会导致向组织运送O_2减少,引起红细胞增多症;相反,氧亲和力降低,血红蛋白带氧能力下降,有时会出现紫绀症(Cyanosis)。因此,测定血红蛋白的氧平衡曲线,分析异常血红蛋白氧亲和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