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了解福建省≥50岁男性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在确诊前的商业性性行为特征,为制定干预措施 提供依据。选取≥50岁男性HIV 感染者较多的4个县区,使用统一设计的问卷,对≥50岁的男性HIV 感 染者进行回顾性调查。本研究共调查80 人,90.00% (72/80) 在确诊前有商业性性行为,朋友动员介绍 [48.61% (35/72)]是发生商业性性行为的主要原因;商业性性行为时,61.11% (44/72) 从未使用安全 套,没想到要用安全套[76.39% (55/72)]是没有使用安全套的主要原因,听说过艾滋病与否与安全套使 用意识(χ 2=6.507,犘<0.05)、使用行为(χ 2 =9.213,犘<0.05) 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7.78% (20/72)在发生商业性性行为时使用性兴奋药物,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性兴奋药物使用率明显增加(χ 2= 7.771,犘<0.05);45人报告了发生商业性性行为的具体场所,其中43 人(95.56%) 为按摩店、理发店 等低档暗娼场所。≥50岁的男性HIV 感染者确诊前商业性性行为呈发生率高、安全套使用率低、朋友影 响大、性兴奋药物使用率高、场所低档化等特征,应尝试采取同伴教育的方法在中老年人群中开展艾滋病 健康教育工作,推广使用安全套,加强性兴奋药物的管理,加强低档暗娼干预,遏制HIV 在中老年人群中 的传播。 关键词:老年;男性;艾滋病病毒;商业性性行为;特征 中图分类号:R512.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6)11 0849 04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重庆市≥50岁男性HIV感染者的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及非婚性行为现状,为制定疫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于2021年7-12月,在重庆市渝北区、开州区、江津区和沙坪坝区招募≥50岁男性HIV感染者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样本量800例。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研究对象艾滋病知识知晓与最近1年非婚性行为的相关因素。使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50岁男性HIV感染者698例中,年龄(62.5±8.6)岁。艾滋病知识总体知晓率为66.91%(467/698),最近1年发生非婚性行为的比例为6.73%(47/698),安全套坚持使用率为61.70%(29/47)。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aOR=0.60,95%CI:0.40~0.91)、年龄≥60岁(aOR=0.61,95%CI:0.41~0.90)和丧偶/离异/未婚者(aOR=0.70,95%CI:0.50~0.98)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低;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者(aOR=5.90,95%CI:3.34~10.44)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高。丧偶/离异/未婚者(aOR=13.01,95%CI:6.11~27.71)和最近1年使用过助性剂者(aOR=8.72,95%CI:2.76~27.55)发生非婚性行为的比例较高。结论 重庆市≥50岁男性HIV感染者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低,存在一定比例的非婚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较低。建议加强性健康知识教育,持续推广使用安全套。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50岁男性性行为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 在西山区3个公园内选取360名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 收集人口学特征、近6个月性行为等信息, 并对非婚性行为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研究对象年龄为(63.70±3.86)岁, 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 独居、生活费以退休工资为主。近6个月非婚性行为发生率为18.29%(64/350), 其中商业性行为发生率为12.90%(45/350)。每次坚持使用安全套比例为0.86%(3/350)。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结果表明, 离异/丧偶(OR=25.00, P < 0.001)、独居(OR=16.70, P < 0.001)是研究对象近6个月内发生非婚性行为的危险因素。 结论  ≥50岁男性非婚性行为较普遍、安全套使用率低, 应以提高其健康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 减少不安全性行为为干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2013—2017年杭州市15~24岁男性HIV感染者特征,为制订和实施针对性艾滋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中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3—2017年杭州市报告的15~24岁男性HIV感染者资料,分析户籍地、感染途径、检测发现途径、首次检测CD4+T淋巴细胞计数等特征,并与全年龄男性HIV感染者比较。对2017年新发现的182例15~24岁男性HIV感染者开展性伴类型、感染途径、寻找性伴途径调查和分析。结果2013—2017年杭州市共报告15~24岁男性HIV感染者981例,占该年龄段HIV感染者的92.29%,占报告HIV感染者总数的17.39%。外地户籍785例占80.02%;感染途径以同性性接触为主,799例占81.45%;首次检测CD4+T淋巴细胞数≥200个/μL 789例,占80.43%;主要通过医疗机构检测发现,483例占49.24%;15~24岁组与全年龄的男性HIV感染者户籍地、感染途径、检测发现途径和首次检测CD4+T淋巴细胞数分组构成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182例新报告15~24岁男性HIV感染者,男男性行为者137例,占75.27%,其中通过经非商业性性行为感染122例,占89.05%;通过同志交友软件寻找性伴的有97例,占70.80%。结论杭州市15~24岁男性HIV感染者以同性性接触感染为主,主要通过交友软件寻找性伴。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河南省1995-2020年新报告≥50岁HIV感染者流行特征,为艾滋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1995-2020年河南省新报告≥50岁HIV感染者个案信息,分析其社会人口学和行为学特征,并采用基于CD4+T淋巴细胞(CD4)计数反推法混合线性模型推算HIV感染年限、感染时间及感染年龄。结果 1995-2020年河南省新报告≥50岁HIV感染者 25 038例(25.8%,25 038/96 867),≥50岁的构成比从1995-2000年的4.5%(18/396)上升至2016-2020年的35.5%(9 666/27 239)(趋势χ2=3 105.53,P<0.001)。≥60岁年龄组构成比呈逐年增加,男性在各年龄组的构成比随着年龄而增加,由医疗机构检测发现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异性性传播和男男性行为传播的构成比分别从1995-2000年的5.5%(1/18)和0.0%上升至2016-2020年的86.2%(8 334/9 666)和13.5%(1 304/9 666)。异性性传播途径中,以非婚非商业性行为传播为主(48.1%,4 007/8 334),呈上升趋势;男性以商业性行为传播为主(54.9%,3 169/5 775),随着年龄而增加;女性以非婚非商业性行为传播为主(62.5%,1 600/2 559),呈上升趋势,已婚/同居的构成比则呈下降趋势。CD4计数反推法推算结果显示,新报告≥50岁HIV感染者中,感染年龄(54.8±10.2)岁,感染年龄<50岁者占33.8%(4 263/12 621),感染年限(5.7±6.2)年,感染年限<3年和≥5年的比例分别占34.7%(4 384/12 621)和52.6%(6 636/12 621),感染年限的变化无明显的线性趋势。结论 1995-2020年河南省新报告≥50岁HIV感染者逐年增多,主要流行特征为性传播、男性、≥60岁、文化程度较低、医疗机构检测发现为主。艾滋病防控应重点关注非婚非商业异性性行为、商业异性性行为和男男性行为的传播途径,加强重点人群和流动人员的HIV检测及病例发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大冶市50岁及以上HIV/AIDS病例的基本特征,为今后制定针对此类人群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12年,50岁及以上老年人HIV/AIDS病例的流行病学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74例病例中男性120例(68.97%),女性54例(31.03%),男女性别比为2.22∶1;年龄最大84岁;历年疫情中老年人所占比例及累计老年人所占比例均在2012年达到最高,分别为67.05%和45.31%。城区及其周边乡镇病例共87例,占总病例的50%。老年人异性性传播的构成比达到88.51%。发现途径以其他就诊者和术前检测为主(70.12%)。老年人死亡率为37.36%。结论 50岁及以上老年人在总疫情和每年新发病例中占较大比重,并呈逐年上升趋势,应加大针对老年人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的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福建省≥50岁人群艾滋病感染/病人(HIV/AIDS)的基本情况及流行特点,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从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截止2012年底报告的病例及随访数据库,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截止2012年,我省≥50岁人群累计报告HIV/AIDS共768例,占总报告数的18.5%。病例居住农村者占61.1%,发现时即为病人者占47.3%;职业分布中,农民、在家待业和退休人员占84.9%,高中以下文化程度占84.9%。感染以经性接触传播为主,经异型性接触传播占88.5%;发现主要以医疗机构为主,临床就诊、术前检测、性病门诊发现占67.4%。结论≥50岁的艾滋病病例呈逐年增长趋势,宣传干预应针对特有的流行特点开展。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HIV感染者/AIDS患者性行为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HIV感染者/AIDS患者(People Living With HIV and AIDS,PLWHA)的性行为现状及特征,为进行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在四川省资中县、昭觉县及西昌市对已确诊的PLWHA及其性伴、以及当地健康对照人群进行问卷访谈调查。结果资中县PLWHA中有15.0%的人有临时性伴。该比例在西昌和昭觉分别为57.9%和18.9%。在与固定性伴的性活动中,资中的36.8%PLWHA回答“经常使用”安全套;与临时性伴的性活动中。66.7%回答“从不使用”安全套。西昌地区的相应比例分别为65.4%和72.7%;昭觉为97.1%与100.0%。结论PLWHA的性活动较非PLWHA人群复杂,但该人群的性行为现状具有明显的共性,是行为干预和健康教育的突破口。推广安全套的使用尤为重要;应将防制HIV性传播工作的重心逐渐由城市移向乡镇。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2012-2016年重庆市主城区50岁及以上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病人流行病学特征,为制订针对性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2-2016年在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中报告的3 495例HIV感染者/AIDS病例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 3 495例研究对象中,死亡715例。2016年报告50岁及以上病例数比2012年增加了1.7倍。报告病例以50~岁年龄组为主,占47.3%(1 654/3 495);以已婚有配偶为主,占65.7%(2 295/3 495);以初中及以下学历为主,占78.2%(2 732/3 495);以性传播为主,占97.5%(3 409/3 495),其中,异性传播占88.4%(3 091/3 495),同性传播占9.1%(318/3 495)。阳性报告来源以医疗机构检测发现为主,占63.6%(2 222/3 495),其次为疾控机构检测,占32.8%(1 148/3 495)。结论 重庆市主城区50岁及以上艾滋病报告数呈增加趋势,异性性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医疗机构检测是主要发现途径,应继续加强医疗机构HIV检测工作,以病例为线索开展溯源调查,制订针对性措施,控制艾滋病经性途径传播。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 了解遵义市50岁及以上人群HIV/AIDS流行情况,为该人群HIV/AIDS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遵义市1995-2014年50岁及以上HIV/AIDS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遵义市于2005年报告首例50岁及以上病例,截止2014年累计报告558例,占总报告病例数的24.5%,所占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从2005年的6.5%上升到2014年的40.6%,男女性别比为3.4∶1,最大年龄92岁,平均年龄(63.2±8.9)岁,职业以农民、家政、家务及待业、离退休人员为主,文化程度以小学为主,占50.5%,其次为初中,占31.4%,主要存在性传播和注射传播2种传播途径,以异性传播为主,占95.9%,病例样本主要来源于医疗机构,共421例,占75.4%,病例主要集中在红花岗区、遵义县、汇川区、赤水市、正安县5个地区。结论 遵义市50岁及以上人群的HIV/AIDS疫情日趋严峻,应积极探索针对该人群HIV/AIDS进一步传播蔓延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有非婚性行为的≥ 50岁男性艾滋病干预效果。方法 本研究是基于个体水平的社区干预类试验,通过分层抽样方法确定杭州市某区12个乡镇(街道)作为干预组或对照组(每组各6个研究现场),该乡镇(街道)内所有研究对象统一纳入干预组或对照组。入选标准为自我报告最近1年发生过非婚性行为的≥ 50岁男性。估算样本量为290人。对干预组实施为期12个月的综合干预,按照每3个月1次、共4次不同干预措施(警示性教育、信息辐射、行为参与和播放专家讲座)。评估指标包括最近1年非婚性行为和商业性行为发生率,最近1年和最近1次非婚性行为的安全套使用率。结果 共招募到研究对象312人,基线调查300人,评估调查284人。300名研究对象中,年龄(65.58±7.89)岁,已婚/同居占71.33%(214/300),小学文化程度占52.00%(156/300)。干预组的前后比较,最近1年的非婚性行为发生率降至59.42%(82/138)、商业性行为发生率从79.73%(118/148)降至55.07%(76/138)、最近1次安全套使用率从19.59%(29/148)升至51.22%(42/82)。对照组的前后比较,最近1年的非婚性行为发生率降至74.66%(109/146)、商业性行为发生率从91.45%(139/152)降至72.60%(106/146)、最近1次安全套使用率从32.89%(50/152)降至31.19%(34/109)。评估发现,干预组与对照组在最近1年非婚性行为发生率(χ2=7.48,P=0.008)、商业性行为发生率(χ2=9.47,P=0.003)及最近1次安全套使用率(χ2=7.83,P=0.007)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干预研究的评估结果显示,干预组的非婚性行为发生率、商业性行为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最近1次安全套使用率有所提高,本干预研究实施的警示性教育、信息辐射、行为参与和播放专家讲座干预措施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重庆市中老年人非婚性行为及HIV感染状况,为中老年人的艾滋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2017年10-12月在重庆市大足区与合川区,招募在当地居住≥1年且年龄≥50岁中老年人,样本量410人,开展面对面问卷调查和HIV抗体检测。结果 调查对象408人中,男性313人,女性95人,年龄50~88(64.93±9.03)岁,HIV感染率为1.47%(6/408),其中男性HIV感染率为1.28%(4/313)、女性HIV感染率为2.11%(2/95),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37.50%(153/408)。曾发生非婚性行为的比例为18.87%(77/408),最近6个月发生非婚性行为的比例为7.60%(31/408),最近6个月非婚性行为中安全套坚持使用率为19.35%(6/31)。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生非婚性行为相关影响因素中,男性是女性的39.51倍(OR=39.51,95% CI:5.03~310.30),未婚、离异或丧偶者是已婚或同居者的4.60倍(OR=4.60,95% CI:1.50~14.05),休闲活动方式为个体活动是外出活动的2.03倍(OR=2.03,95% CI:1.08~3.81),生活状态自我评价较空虚者是较充实者的3.94倍(OR=3.94,95% CI:1.86~8.36)。结论 重庆市部分地区中老年人发生非婚性行为的比例较高,性别、婚姻状况、休闲活动方式、生活状态自我评价等是发生非婚性行为的影响因素,非婚性行为的安全套使用比例低,应积极探索中老年人的有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山东省50岁及以上首次接受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情况。方法 收集2003-2014年底在山东省内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50岁及以上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基线和治疗后的相关资料,分析抗病毒治疗效果。结果 共纳入研究对象322例,其中男性占76.7%,女性占23.3%;平均年龄为(56.9±6.4)岁;以已婚或同居者为主,占63.4%;感染途径以异性性传播为主,占54.3%;基线时CD4+T淋巴细胞计数中位数是194.0(83.5~301.0)个/mm3,基线时仅不同感染途径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4.200,P=0.003)。治疗后不同时间段与基线时CD4+T淋巴细胞计数进行比较,显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和治疗前机会性感染情况是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均有P<0.05)。治疗后不同时间段病毒完全抑制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93,P=0.719)。结论 山东省50岁以上的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能有效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病毒载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性取向男男同性HIV感染者的性行为特征。方法从2016年1月至2019年2月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就诊的新确证的HIV阳性MSM病例中通过方便抽样选择321名作为调查对象,由专业人员进行一对一面对面的调查。采用SPSS 23.0软件统计分析不同年龄组和性取向的性行为特征差别。结果调查的321名MSM病例中,年龄≤35岁占44.24%,36~59岁占33.02%,≥60岁占22.74%。同性恋占44.86%,双性恋占20.25%,异性恋占24.30%,其它性取向占10.59%。≤35岁年龄组寻找固定性伴的主要方式为互联网,而36~59岁和≥60岁年龄组固定性伴主要为朋友同事同学,在寻找固定性伴的方式上,不同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50,P=0.00);≤35岁和36~59岁年龄组寻找临时性伴的主要方式均为互联网,≥60岁年龄组临时性伴主要为朋友同事同学,在寻找临时性伴的方式上,不同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66,P=0.00)。首次男男性行为年龄以同性恋MSM病例的最低(37.57±18.22),其次为双性恋(42.08±16.36),异性恋MSM病例最高(55.40±12.54),不同性取向MSM病例的首次男男性行为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52,P=0.00)。结论实施干预措施时应考虑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取向的MSM性行为特征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50岁MSM的HIV感染状况及其相关因素,为制定有效的干预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利用同性社交软件Blued 7.1.6进行问卷调查,收集调查对象社会人口学、行为学及自报HIV感染状态等信息。对自报HIV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 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我国≥60岁农民HIV感染者的流行特征,为老年农民艾滋病防控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选取2018-2022年报告年龄≥60岁、职业为农民的HIV感染者,应用SPSS 24.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χ2检验进行农民和非农民两组间的比较,并选取6个有代表性的指标,通过样品系统聚类方法将31个省份分为A、B和C 3个亚流行区。结果 2018-2022年共报告≥60岁农民感染者113 311例,占全国该年龄段HIV感染者报告数的71.8%(113 311/157 792)。其中,男性86 517例(76.4%),检测来源主要来自医疗机构80 176例(70.8%)、分布在西部地区80 667例(71.2%)。≥60岁农民HIV感染者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81.4%(92 191/113 311),高于非农民HIV感染者中的比例(49.8%,22 165/44 481)。≥60岁农民HIV感染者96.7%(109 562/113 311)经异性性传播感染,其中,商业异性性行为占50.4%(55 184/109 562)、固定性伴性行为占9.1%(9 958/109 562)、其他异性性行为占40.5%(44 420/109 562)。聚类分析结果显示,A区为西部6省份(广西壮族自治区、重庆市、贵州省、四川省、云南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现存活HIV感染者占比(30.2/万)、≥60岁农民HIV感染者占农村人口比例(22.8/万)、报告≥60岁农民HIV感染者县(区)数比例(93.4%)、HIV检测量占人口比例(44.2%),均高于B和C区。农民人均纯收入(1万元/年)低于B和C区,男性商业异性性行为比例(41.0%),略低于B区(46.1%),高于C区(15.2%)。结论 2018-2022年我国报告≥60岁农民HIV感染者主要通过商业异性性行为等传播感染,该人群文化程度低,艾滋病自身防护意识不强,应重视老年农民艾滋病健康教育等干预措施,同时加强对农村卖淫妇女及HIV阳性配偶的预防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四川省≥50岁HIV感染者疾病感知与失能的关联,以及疾病感知条目对失能状况影响的重要程度。方法 本研究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基于2018-2021年在四川省5个区(县)建立的≥50岁HIV感染者队列的基线数据,失能状况调查采用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IADL)量表,疾病感知调查采用简明疾病感知量表;构建广义加性模型和广义线性模型,分析≥50岁HIV感染者疾病感知与失能之间的关系;构建加权分位数和回归模型,分析疾病感知各条目在疾病感知与失能之间关联中的重要程度。采用R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纳入年龄≥50岁HIV感染者1 587例。≥50岁HIV感染者失能患病率为26.1%(414/1 587),疾病感知评分中位数为33分。≥50岁HIV感染者疾病感知评分与IADL评分呈显著负相关(β=-0.15,P<0.001),且当疾病感知评分增加至38分时,对IADL得分的效应显著为负(P<0.05)。个人可控性(32.98%)、疾病后果(22.50%)两个条目对IADL评分影响的贡献率超过了平均贡献率(12.50%)。结论 四川省≥50岁HIV感染者失能患病率较高。当≥50岁HIV感染者疾病感知评分过高时,可重点从个人可控性和疾病后果感知两个方面进行干预,来减少老年HIV感染者失能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2010-2019年浙江省绍兴市新报告≥50岁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的流行特征,为制订针对性艾滋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收集2010-2019年绍兴市新报告≥50岁HIV/AIDS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病例的时间分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贵州省≥50岁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人口学、行为特征。方法 通过《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下载截止到2018年贵州省报告的全部≥50岁HIV/AIDS病例资料以及专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截止到2018年12月31日,贵州省共报告≥50岁HIV/AIDS 17 961例,90.0%为异性传播,病例构成比从2010年的12.6%上升到2018年的48.1%,呈快速增长的趋势(χ2趋势 = 4 835.43,P<0.001);病例主要通过医疗机构检测发现、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χ2趋势 = 5 396.46,P<0.001),但病例晚发现比例高达85.3%,分析显示男性、≥60岁、通过其他就诊者检测来源病例的晚发现率较高;658例≥50岁男性HIV/AIDS专题调查发现,近期和远期非婚商业异性性行为和非婚非商业异性性行为发生率均较高,安全套使用比例偏低,且存在不安全的医疗行为。结论 贵州省≥50岁HIV/AIDS病例近年快速增长,一方面应积极探索有效的干预手段控制这一群体艾滋病的感染;另一方面应扩大这一群体HIV检测的覆盖面,减少病例的晚发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山东省50岁及以上艾滋病感染者/病人流行特征,为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8-2017年山东省报告的50岁及以上艾滋病感染者/病人的病例报告信息进行流行病学资料分析。结果 2008-2017年共报告50岁及以上艾滋病感染者/病人1403例,81.6%(1145例)为男性,18.4%(258例)为女性,平均年龄(57.7±7.0)岁,63.7%(894例)已婚有配偶,文化程度已初中及以下为主占70.6%(991例),职业以农民为主占49.0%(688例)。2008-2017年50岁及以上艾滋病感染者/病人数量不断增加,占当年新报告病例的比例呈增长趋势(〖XC六号.EPS;P〗趋势=107.4,P<0.001),男性病例以男男同性传播为主,病例发展到病人的时间短,大部分发现时已处于病人阶段。结论 山东省50岁及以上艾滋病感染者/病人呈上升趋势,晚发现比例高,其中的男男性行为人群需要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