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临床治疗肺结节实践中,提倡运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以明确病性证素为辨证立足点。临床辨证肺结节病机特点以气虚、阴虚、痰瘀证素为主,气郁证素贯穿病程始终。临证组方当以益气养阴、化痰消瘀、解毒散结为治则,并配用理气解郁以开肺中郁结,促进机体“阴阳平复”。采用辨病性证素论治的同时,要结合辨病论治的思想,运用解毒散结之品,直入肺结节病灶,俾肺络痹阻得通,促进结节消散。  相似文献   

2.
汪严  郑彩霞  于盼 《河北中医》2023,(11):1765-1769
介绍郑彩霞老师临证治疗肺结节经验,郑老师认为肺结节病机特点主要是正虚为本,邪毒为标,在素体亏虚基础上感受内外毒邪,导致气滞痰结血瘀,痹阻肺络而发为肺结节,为本虚标实之证。治疗上强调早干预,扶正祛邪,分型论治,注重调情志,肝肺同治,改善体质,同时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随着低剂量CT的推广和大规模体检的实施,肺结节被发现的频率明显增加,被检测出的体积也越来越小。肺结节的检出,对肺癌早期诊断与防治有重要意义,目前肺结节的病因及诊治尚未明确。张永康教授认为肺结节属于中医学的“癥瘕”范畴,肉眼虽然不可见,但借助现代仪器,如CT能观察到微小结节。基于“微型癥瘕”理论结合中医络病学说,在继承前贤思想和临床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肺结节从“肺络微型癥瘕”论治思路,指出肺结节的病机为本虚标实,肺脾两虚为本,气滞痰凝血瘀为标,标本兼顾治疗肺结节,临床收到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肺结节的发病率逐年升高,黄元御提出中土斡旋、木火升发、金水敛降的“一气周流”理论。本文基于此理论探讨肺结节的病机及治法,认为肺结节病机为中土虚衰,斡旋失司,气机失调,遂生痰湿瘀血等阴邪,并凝聚于肺络;加之机体阳气不足,阴邪无以消散,日久而成结节;结节既成,又影响肝木升发、肺金肃降,导致机体气机失衡更甚。基于以上的病机认识,本病应采取培土生金、益气化湿,补火助阳、消积散结,升木达郁、敛金降逆的治法,旨在恢复体内之“一气周流”。  相似文献   

5.
肺结节为有形之邪,病位在肺,肺的病理生理功能与中医“气血理论”关系密切,气血运行失调关系肺结节的发生发展,笔者认为肺气虚是肺结节形成的根本原因,外感六淫、雾霾、吸烟等外因导致气血运行失常是发病的直接原因。肺结节的形成与肺、脾、肝、肾四脏关系密切,气虚痰瘀阻络和气滞血瘀痰凝是肺结节形成的主要病机,在防治方面,祛除致病诱因做到未病先防,改变肺结节生长的身体环境做到已病防变,对于有形之邪,采用中药消散或者手术祛除,同时补益气血,顾护正气应该贯穿肺结节防治的始终,通过对肺结节的病机与防治的探讨,以期为临床治疗肺结节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山东中医杂志》2016,(1):10-13
目的 :从络病理论探讨通络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合理性。方法 :运用中医络病理论及中医基础理论,查阅大量相关文献,并对文献进行阅读、归纳、整理,结合COPD的病因病机、现代医学的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特性,通过理论总结、实践观察、病案分析等进行论证。结果:提示COPD与络病理论在中西医学说病因病机等方面均具有相关性和一致性,"以通为用"的治疗原则适用于COPD的治疗。结论:在中医络病理论的指导下,应用通络法治疗COPD确有良效。  相似文献   

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理特征主要是炎症反应影响下的气道重构、肺实质变化及血管重塑,其中血管重塑是COPD的重要病理特征,可见在形成肺动脉高压及肺心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是干预COPD病情进展的关键环节。从中医络病学来看,COPD血管重塑病在肺血络,相当于中医的肺血络病,通过对肺血络病病因病机、发病证候和预后规律及"肺络微型癥瘕"形成的深层次探析,提出益气消癥通络法治疗COPD血管重塑,进而为中医药临床治疗COPD血管重塑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结节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提高对肺结节病的认识。方法:收集5例肺结节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结节病女性发病率略高,常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确诊依赖于病理检查;该病预后较好。结论:肺结节病临床症状不典型,影像学检查发现胸内淋巴结增大和肺内病变是早期提示结节病诊断的根据;确诊依赖于纤维支气管镜粘膜活检术(TBB)、经支气管镜肺活检(TBLB)及皮下结节、浅表淋巴结、前斜角肌脂肪垫等活体组织检查发现有上皮样细胞、巨噬细胞、多核巨细胞组成的非干酪样肉芽肿。  相似文献   

9.
络病理论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保留了中医基础理论的特色,还为传统理论的创新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络脉系统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功能性网络。肺络是指存在于肺中的络脉,肺络病的基本病理改变是肺络空虚,外邪袭肺使气机运行不畅、阻滞络脉。肺络的“空虚”、“痹阻”两者互为因果,贯穿在肺络病病程的始终。治疗原则以通络为主,可用祛邪通络与扶正通络两大法概之。  相似文献   

10.
肺结节的临床发病率逐年攀升,其发病机制尚不明晰,治疗方案相对局限,如何干预肺结节已然成为当前的热点和难题。早期肺结节无特殊表现,通常在体检胸部CT检查时才被发现,治疗的重点在于区分良、恶性结节,避免良性结节的过度侵入性检查和治疗,早期发现恶性结节并给予干预,并在一定程度上维持或缩小良性结节大小。西医针对结节用药以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为主,后期手术切除,早期干预手段有限,中医药在防治肺结节病方面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癌变风险。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医医院暨中医研究院肺病科张常喜主任20多年来一直从事中西医治疗肺系疾病的临床与科研工作,擅长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对诊治肺结节有深入的研究。他认为肺结节基本病机为肝肺气机升降不利,气瘀痰阻,倡导从“气-痰-瘀”三方面加以理解,“气”主要指肝升肺降的气机理论,“痰”“瘀”可单从气郁痰结、活血化瘀论之或痰瘀互结合而论之,在临床诊疗中重调理肝肺气机,兼化痰散结、活血化瘀,并善于应用虫类药物及中药的升降浮沉之性来遣方用药,每可收效颇丰。文章结合案例介绍张常喜主任从“气-痰-瘀”理论辨治肺结节病的成功经验,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从十五络脉与十二经别的区别、十五络脉与经脉分支不同、十五络脉别入表里经位置考、十五络脉组成考、十五络脉与十六络脉辨、任脉络别出位置辨、十五络脉的治疗作用等7个方面对十五络脉进行了辨析。  相似文献   

12.
以经络学说为指导,结合现代解剖学,从中医学整体观角度出发,论述肾络的系统性及层次结构。从整体辨证与肾脏本身辨病相结合,阐明。肾络瘀阻与周身血瘀脉阻的关系,提出从络论治肾脏病的临床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3.
络脉是经脉系统的分支,具有沟通表里上下、联系脏腑的作用,在支持气血运行方面呈现双向流动的特性,具有物质交换和新陈代谢的功能。脑为诸阳之会,脑络纵横交错,脑络渗灌气血以充实脑髓并敷布阳气以温煦脑神,为"脑主神明"提供物质基础和源动力。病理情况下脑络不通,毒邪内生,而致"毒损脑络"。"毒损脑络"病机学说不仅应用于中风病机研究中,而且拓展到痴呆等其他脑病中,推动了中医脑病病机理论的发展。新近发现脑内存在"胶质淋巴系统",是星形胶质细胞介导的脑脊液-脑间质液的交换流动系统。胶质淋巴系统把脑脊液中的葡萄糖、脂质、电解质和载脂蛋白E等营养物质和神经活性物质运送到脑组织,也能清除脑内代谢产物(如乳酸)、可溶性蛋白(如β-淀粉样蛋白和Tau蛋白)和异物,这是维持脑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液体流动系统。胶质淋巴系统的发现为神经系统疾病病理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可能成为脑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神经精神系统疾病干预的新靶点。作为脑内广泛分布的代谢废物排出途径和物质运送系统的胶质淋巴系统可能是"脑络"病变的生物学基础,是中西医对"毒损脑络"认识的交叉点,从胶质淋巴系统探析"毒损脑络",有可能为揭示"毒损脑络"的现代内涵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4.
日本刺络史可分为7个阶段:日本原始泻血疗法,中国医学的传入,日本刺络疗法的诞生,日本刺络疗法的形成,日本刺络疗法的兴盛,日本刺络疗法的黑暗,日本刺络疗法的曙光。日本的刺络疗法从古发展至今1 600余年,有传入学习,也有自我创新,在世界刺络疗法中占有一席之地。现代医学仍存在局限性,为刺络疗法提供了机遇和挑战,同时,现代医学的进步,蛋白组学,免疫组化,分子生物学,数据挖掘等技术日新月异,也为刺络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六经辨证与十二经病候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六经辨证与十二经病候的内在关系和其临床意义,认为十二经病侯是伤寒六经辨证产生的文献依据,六经证候的形成又充实和发展了十二经病侯的理论。  相似文献   

16.
溃疡性结肠炎属于难治性疾病,中医学对溃疡性结肠炎病因病机的认识在不断完善,通过对中医学络脉系统的阐述,及邪入络脉病机理论的认识,指出络病的七大特点,阐述了通过络病理论辨治溃疡性结肠炎的理论基础,指出从宏观与微观上溃疡性结肠炎与络病皆有密切联系,并分析了治络之法及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中医络病学说探讨微血管性心绞痛的中医病因病机,认为微血管性心绞在结构特点、发病机制等方面与络病具有相关性,指出络脉失和为本病的病理基础,络脉失荣、络脉瘀阻、络脉损伤为其主要病机状态,治疗上注重调理肝肾,减少痰瘀的生成,抑制其向络脉损伤的方向进一步发展,从而控制本病的病情进展,旨在为中医防治微血管性心绞痛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探讨“久病入络’’与“温邪入络”的关系,指出叶天士卫气营血辨证体系中亦蕴含着“久病入络”的理论,温邪亦可入络,卫气营血各阶段皆可见络脉病变,故温邪入经是认识和治疗外感温热病的一种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9.
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病因病机复杂,多与瘀血、水湿、痰浊、气滞相关,各种病理因素相互交结而成积滞状态。眼底血管从其生理结构和功能特点考虑,可归属于眼底络脉的范畴。RVO属眼底络病,符合络病“易滞易瘀”“易入难出”“易积成形”的三大特点。“随络之性而治”的思想源于《金匮要略》,临床诊治疾病时启发同道,要顺从各脏腑的特性用药。故RVO治疗方面应遵循“络以通为用”,以“通络”为治则,瘀血得除,新血渐生,则气血畅达,目得气血供养以明视。因此,临床治疗RVO应从“络”出发,顺从络脉的特性,随络之性而治。  相似文献   

20.
神经病理性疼痛作为一个涵盖了多种疾病的临床概念,患病率高,具有复杂的发病机制。现代医学虽有针对不同机制的治疗药物,但效果有限且存在较为显著的不良反应。清代温病学家叶天士对前人治痛之法进行继承和发扬,衍生出了“久痛入络”理论。鉴于神经病理性疼痛病程、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的特殊性,尤其适用于此理论进行诊治。该研究认为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久痛所入之络实为层次较深的“阴络”,即髓络,病性当属本虚标实,以脏腑功能失调为前提、络脉空虚为基础,与肝、肾、心之功能失调密切相关。该病病机可归纳为神经系统疾病或损伤迁延不愈,耗损气血,髓中络脉空虚,气血运行不畅,导致瘀血、痰湿等有形病理产物形成而凝滞于络内,不通则通,迁延难愈。该病的治则以通法贯穿于始终,具体包括辛味通络、虫类通络、藤类通络和络虚通补等。该文基于“久痛入络”理论阐述了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中医发病机制及相关治法,为从中医络病学角度认识与防治该病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