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不同切变率血浆粘度测定在血液流变学分析中的作用。方法: 18名健康青年作5 km越野运动,用 UANG细管式粘度仪在30℃±0.5℃条件下测试运动前后切变率分别为10 S-1、20 S-1、40 S-1、70 S-1、和110 S-1的全血和血浆粘度,并用垂直细管式血浆粘度计常规方法测试血浆固定粘度。结果:在30℃条件下测试的运动前后血浆粘度随切变率的降低而增高,呈现与全血相似的非牛顿流体粘度曲线。运动前和运动后血浆切变率10 S-1、20 S-1及40 S-1粘度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切变率40 S-1、70 S-1及110 S-1粘度间无明显差别。血浆常规方法测试的固定粘度低于切变率为10 S-1和20 S-1的粘度(p<0.01),而与切变率40 S-1、70 S-1及110 S-1粘度无显著差异。与运动前比较,运动后血浆切变率10 S-1和20 S-1粘度显著升高(p<0.05),而切变率40 S-1、70 S-1和110 S-1粘度及常规方法测试的固定粘度无明显改变。结论:在30℃条件下测试,在较低切变率下的血浆粘度随切变率降低而升高。不同切变率血浆粘度测定符合血浆非牛顿流体特性的要求,有助于观察血浆粘度细微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利用毛细管测量血液粘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普遍使用的毛细管式血液粘度计一般只能给出两个切变率下的粘度值,而且高切和低切所对应的切变率的具体值又不确切.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解决毛细管粘度计测量非牛顿流体(如血液)的粘度时切变率不可知的问题的方法,提出了一种结构设计模型,并推导出了切变率-粘度-体积流量的关系,并以测量不同切变率下的粘度为例给出了仪器结构设计模型.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飞行条件下血液流变特性的变化规律,我们对三种机型的42例健康男性飞行员的全血、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等指标进行了测量。采用NXE-1型锥板式粘度计,测量11.25~225s~(-1)共6个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及225s~(-1)切变率下的血浆粘度,测量温度均为25℃。红细胞聚集指数、变形指数、内粘度及血液的屈服应力等  相似文献   

4.
血液的流变性(Flowability and de-formability)是血液的一种物理属性,它反映着血液的内部结构和循环生理,特别是微循环生理的变化。有关鱼类血液的流变性研究未见有报道。 考虑到全血粘度是非牛顿型的,其变化规律不遵守牛顿粘性定律(γ= 1/2τ),即在一定范围内切变率γ与切应力τ的变化有关,因而不允许在高切变率(γ>100sec~(-1))的条件下测量,为此,我们用水平毛细管粘度计测量;而血浆是牛顿流体,其粘度η是一常数,则用垂直毛细管粘度计测量。 红细胞沉降率和红细胞压积是按常规方法测定的。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5.
银蒺胶囊对心绞痛(血瘀证)患者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银杏叶和白蒺藜提取物的复合制剂银蒺胶囊(JL-GE)对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患者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43例心绞痛(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JL-GE治疗组和阿斯匹林对照组,分别服用JL-GE45mg,3次/日和阿斯匹林75mg,1次/日,治疗时间1月。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性和血小板聚集率指标。结果治疗1月后,治疗组患者血小板一分钟聚集率AGG(1)由(57.44±5.78)%降至(48.45±4.54)%(P<0.01),血小板最大聚集率AGG(M)由(77.66±8.05)%降至(65.56±5.69)%(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AGG(1)和AGG(M)的降低幅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低切变率下全血黏度由(11.69±2.02)mPa·s降至(9.40±1.04)mPa·s(P<0.01),高切变率下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均降低,但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JL-GE可以降低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患者低切变率下全血黏度和血小板聚集率,改善血液流变性。  相似文献   

6.
锥板式粘度计测量血液粘度的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锥板式粘度计测定血液粘度的重复性及一些影响因素进行实验观察。方法:采用锥板式粘度计测定SD大鼠、金黄地鼠分别于不同温度及不同切变率下的血液粘度。结果:切变率在11.25~455s(-1)时,SD大鼠与金黄地鼠全血表观粘度随切变率的增加迅速下降,在150s(-1)以上时,两组粘度值都趋于恒定;金黄地民全血高切(225s(-1))粘度、低切(11.25s(-1))粘度在低于37℃时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加,高于43℃时则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37~43℃之间粘度随温度的变化较小,43℃的粘度则低于37℃之检测值;血浆粘度与温度变化呈负相关(r=-0.96,p=0.01);一些其它因素如测试过程中出现的血沉也对测试结果有影响。结论:使用锥板式粘度计测量血液粘度时,测量值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控制性深低温对家兔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建立低温家兔模型,探讨低温对家兔血液流变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20只家兔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只,分别设为对照组和降温组.所有家兔经3%戊巴比妥钠麻醉作气管切开插管后接呼吸机控制呼吸,然后静脉注入芬太尼、哌库溴胺加深麻醉;采用体表降温法将降温组家兔体温降至(25±1)℃,维持3 h.实验组于降温前、深低温、复温开始、复温至37℃时各采动脉血测定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结果 降温组在鼻咽温度从36℃降至25℃后,全血黏度高、中、低切及全血还原黏度低切与降温前比较明显升高(P<0.05),且低温持续过程中变化不大;复温后高、中、低切全血黏度及全血还原黏度低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降温、低温及复温过程中血浆黏度和HCT变化不明显.结论 低温对家兔血液流变性有明显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各种切变率下全血黏度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高原人红细胞增多与血液黏度不按比例升高的适应性调节及机制。方法对在不同海拔高度居住不同时间人群测试红细胞比容、血浆比黏度、不同切变率下的全血比黏度及全血还原比黏度、组织供氧指数等。结果①与平原组比较 ,居住海拔3000m1年组血浆比黏度无明显变化 ,红细胞比容升高(P<0.05) ,全血比黏度及全血还原比黏度明显升高(P<0.01) ,组织供氧指数明显降低(P<0.01) ;②与居住高原1年组比较 ,不论是居住3000m3年组还是居住3780m20~30年组红细胞比容明显升高(P<0.01) ,血浆比黏度及全血还原比黏度明显降低(P<0.01) ,全血比黏度无明显变化,组织供氧指数明显升高(P<0.01)。结论久居高原人群血液黏度不随红细胞比容按比例升高 ,红细胞变形性增强、聚集性下降以及血浆黏度的下降在适应性调节中起重要作用,而红细胞比容升高可能是红细胞变形性增强适应性调节结果。  相似文献   

9.
我们对25例病毒性肝炎急性黄疸型患者检测了5.75;11.50;23.00;46.00;115.00;230.00(1/s)等不同切变率下全血粘度;230.00(1/s)切变率下血浆粘度及红细胞聚集性,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内粘度,血液的  相似文献   

10.
《微循环学杂志》2020,(2):24-26
本文报道慢性鼻-鼻窦炎(CRS)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及其与患病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CRS组全血表观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较健康对照组(NC组)升高(P<0.05);CRS患者患病时间与高、中、低切变率全血表观黏度、血浆黏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为分析CRS血流变改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ARDS时氧自由基与血粘度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ARDS患者氧自由基和血粘度变化 ,并探讨两者间的关系。方法用NXE -4锥板式粘度计检测高切变率(200S -1)、中切变率(20S -1)和低切变率(4S -1)下全血表观粘度 ;测定SOD蛋白含量、活性和MDA含量。结果ARDS组高、中、低切变率下全血表观粘度明显增高(P<0.05和P<0.01) ;Mn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 ,MDA含量明显增高(P<0.01) ;MDA含量与高、中、低各切变率下全血表观粘度均显著相关。结论ARDS时全血粘度增高 ,其可能与氧自由基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2.
《微循环学杂志》2016,(1):49-52
目的:观察常规治疗联合应用疏血通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血脂、血清炎性因子、血流变指标水平和心电图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U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静滴疏血通注射液,一疗程(15天)后统计分析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四项[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流变指标(不同切变率全血表现黏度和血浆黏度)、血清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24h心电图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UA患者治疗后TC、TG、hs-CRP、sCD40L、全血高切、低切、中切表观黏度和血浆黏度均比治疗前下降,24h缺血总时间、ST段下移和T波倒置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观察组治疗后效果更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疏血通注射液可明显降低UA患者血脂、血流变、炎性因子水平,改善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阻断狗冠脉左前降支血流后,缺血区局部静脉血流变特性出现明显、稳定的异常变化。缺血40min时低切变率(r=1.15s~(-1))全血粘度已明显升高(从对照值的39±7.9mPa.s增加到58±8.4mPa.s),这一变化出现在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与HCT明显变化之前,提示急性心肌缺血早期血液粘度的异常增高除血浆纤维蛋白原与HCT的影响外,可能还有另外一些尚未阐明的快速调节机制参与。缺血区局部血液高切变率下(r=230s~(-1))全血粘度升高程度明显大于体循环静脉血,这可能与缺血区酸性代谢产物蓄积、H~ 浓度增高以及氧分压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4.
高容电站电磁场环境下人体血液粘度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电磁场对人体血液粘度的影响。方法 :对总量为 12 8万千瓦电站内不同条件下居住 1~ 2年的青年人和同地区电站外生活的青年人血液流变学有关指标 ,(包括红细胞压积、血浆比粘度、切变率为 10s- 1 、2 0s- 1 、4 0s- 1 、70s- 1 和 110s- 1 的全血粘度以及全血还原粘度等 )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 :与电站外人群比较 ,电站内人群的红细胞压积无显著改变 ,血浆比粘度降低 ,各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和全血还原粘度升高 (P <0 .0 1)。采取降低噪音影响和改善休息及睡眠条件的电站内人员与未经改善条件的电站内人群血流变学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电磁场环境中人体红细胞变形性减弱和聚集性增强可能是导致血液粘度增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亚低温疗法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重症颅脑损伤(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SCCI)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对患儿神经功能、血液流变学、炎性因子、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2019 年 1 月至2022 年 12 月收治的 98 例SCCI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n=49),分别进行对症抢救及对症+亚低温疗法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治疗2 w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评分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lasgow outcome scale,GOS)评估患者的预后恢复状况,采用全自动血液流变仪检测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沉),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l(Ubiquitin C-terminal hydrolase-L1,UCH-L1)、纤维胶凝蛋白3(Ficolin3,FCN3)水平.结果:治疗2 w后,联合组(93.88%)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79.59%)(P<0.05);联合组NIHSS评分低于常规组,GOS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联合组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沉、血清hs-CRP、IL-6、UCH-L1水平明显低于常规组,FCN3水平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亚低温疗法联合依达拉奉治疗SCCI患儿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减轻神经损伤,抑制炎症反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烧伤患者休克期后的血液流变学改变及爱维治的治疗作用。方法30例男性烧伤患者,伤后5d随机分为爱维治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爱维治用法为1600mg,静滴,1次/d,连续10d,测定治疗前后血流变学指标;正常对照组为15例健康查体者。结果烧伤患者休克期后高切、中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沉(ESR)及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变形指数(TK)、刚性指数(I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应用爱维治后,高切全血黏度、还原高切全血黏度、TK、IR均有明显改善;而常规治疗组仅血浆黏度低于治疗前。结论烧伤患者于休克期后血液流变学明显异常,爱维治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一、牛顿粘度牛顿流体流动中切应力与切变率之比,称为牛顿精度,用η表示。即η=τ/中式τ为牛顿流体的切应力,为切变率。牛顿粘度的量纲为[ML~(-1)T~(-1)],是一个取决于流体的种类和温度的物性常数。在流体力学中牛顿粘度又称为动力学粘度。二、运动粘度流体的动力学粘度与流体密度之比,称为流体的运动粘度,用γ表示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糖尿病肠病患者血液流变性改变及抗凝活血化瘀对糖尿病的临床意义。方法 :临床确诊糖尿病肠病组(DE组 ) ,共 30例。糖尿病组 (DM) ,共 32例。对照组为健康人组 (NS) ,共 30例。观察对象在取血前 2周停用消炎药、阿司匹林等对血液系统有影响之药物。血液流变性检测 ,在 2 5℃温度下用NXE 1型锥板粘度计测高切变率(2 30 .4s-1)及低切变率下 (5 .74s-1)全血粘度 ;用电子计算机自动分析毛细血管粘度计测血浆粘度 ,血沉测定采用温化法 ,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测定采用酶法。白蛋白测定采用血浆分离法 ,糖化血红蛋白指数测定采…  相似文献   

19.
寒冷对高原战士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观察寒冷因素对高原战士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对进驻青海高原海拔3000米处已2年的两组青年战士进行夏、冬季血液流变学有关指标的检测。结果 冬季测试组(气温在-20℃)所测红细胞压积,10s^-1、20s^-1、40s^-1、70s^-1和110s^-1切变率下的全血比粘度、低切还原比粘度和高切还原比粘度均显著高于夏季测试组(气温在20℃时)所测得的结果(P<0.01)。血浆比粘度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织器官供氧指数,冬季测试组显著低于夏季测试组(P<0.01)。结论 寒冷导致进入高原战士血液粘度升高,伴有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性升高和红细胞变形性减弱,组织器官供氧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20.
曲晓义  张国平  金惠铭 《中国微循环》2003,7(5):305-306,319
目的 研究Tourmaline纤维对高黏血症家兔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 用静脉注射高分子右旋糖酐(MW>140000)的方法复制高黏血症家兔模型。测定应用Tourmaline纤维(实验组,n=6)及对照纤维(对照组,n=6)前后高切(120s~(-1))、低切(20s~(-1))时全血黏度(锥板黏度计法)、血浆黏度(锥板黏度计法)、红细胞沉降率(温氏法)、血浆纤维蛋白原(浊度法)、红细胞变形(微孔滤膜法)的变化。结果实验组高黏血症家兔低切全血黏度在应用Tourmaline纤维6h后开始降低,与应用前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且持续24h。高切全血黏度仅在24h时出现明显降低(P<0.05)。其它指标实验前后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 Tourmaline纤维能降低高黏血症家兔的全血黏度,这可能是它改善微循环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