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胃电图(EGG)对消化道疾病检查的准确性,探讨EGG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70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先经内镜(GF)及病理检查确诊后,在当天或3d内行EGG对照检查,经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结果EGG检查上消化道疾病患者270例与GF及病理对照检查结果的符合率:胃炎为55.9%,消化性溃疡为47.4%,胃癌为13.6%.(假阳性高,为70%).EGG对胃粘膜脱垂、胃内息肉、异物等非癌性“占位性病变”不能作出诊断.结论GF检查已成为上消化道疾病一种重要而安全的诊疗手段,GF能观察病变部位,性质和程度,GF活组织检查是确诊胃癌的最佳方法.胃电微弱,经常出现干扰淹没信号,使分析极为困难,加之(参考诊断标准)中波幅重叠,设备质量标准不一,故易出现误诊.由本研究结果表明EGG对上消化道疾病检查准确性不高,符合率低,尤其是对胃癌符合率更低,故笔者认为EGG检查上消化道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不大.  相似文献   

2.
冠脉造影在冠心病诊断的定性、定位和程度判断上居主导地位,是目前公认的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但其仅限于冠脉病变形态学方面的诊断,对冠脉的功能、冠脉的储备,对心肌缺血的阈值,对缺血发作的程度、昼夜分布的规律等都不能给予相应的评价,并因冠脉造影属于有创性而不能多次反复的重复.  相似文献   

3.
自1909年Chagas发现肺孢子虫以来,对于肺孢子虫的一些基本问题,如分类、生理代谢、免疫及流行病学等,至今仍不十分清楚。肺孢子虫病(或称肺孢子虫性肺炎)一般发病分散,病死率高,往往不能及时诊断,故对肺孢子虫病的研究甚为困难。从五十年代起,就开始对肺孢子虫病动物模型进行研究,至今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就肺孢子虫病动物模型方面的几个问题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4.
影像学诊断,近年虽取得了飞跃性的发展。但对胰腺疾病的诊断仍存在不少困难,急性胰腺炎的影像诊断则更属困难,至今其主要诊断手段仍然是临床表现和酶学方面的检查。而影像学诊断法,有时仅能为  相似文献   

5.
自发性脑出血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发性脑出血保守和手术治疗的选择至今仍有争议。值得探讨的是手术适应证,生理学变化代替传统形态学标准已被提出,鉴于出血后的缺血体积可超过血肿的几倍,因此,手术不能作为唯一治疗手段,应佐用钙通道阻滞剂和神经组织保护剂。  相似文献   

6.
胸腔积液是临床常见的综合征.经过临床初步检查包括胸腔穿刺之后,仍有20%病人诊断不明确[1].不明原因胸腔积液是经过胸膜活检和重复的胸腔穿刺仍不能明确病因的胸腔积液.本文就近年来不明原因胸腔积液的诊断方法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血压波形上的小幅值信号,大多在噪声水平或被噪声所淹没.本文介绍的血压波形的叠加平均处理方法,是将15~20个心动周期的主动脉血压、左心室血压及心电等生理学数据,以心电R波峰值时刻作为每拍起点,以生理波形上任一选定的特征点作为叠加平均的中心点,对多拍波形进行叠加平均处理.经这种叠加平均处理后,可有效地抑制随机噪声,确认与心血管功能有关的血压波形上小幅值波动信号,特别是叠加平均中心点附近的小幅值波动信号.  相似文献   

8.
讲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高血压杂志》2002,10(1):94-98
为配合国内医师资格考试,使我国内科及心血管病内科医师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规范化;我刊连续刊载有关心血管病有关资料,以问答形式刊出,供参考. 心电图 问:信号平均信号心电图对临床有什么意义? 答:信号平均心电图(SAECG)把心脏极微弱电信号放大,通过滤过器,得出信号.多个心动周期的微弱信号,用电子计算机加以平均化,印制出来为QRS,在QRS的终末部有低辐电位<40 μV. QRS向量与整个QRS间期,对诊断也有意义. 室性心动过速病人有异常SAECG提示这一个病人应当做电生理试验,心梗后做SAECG,有后电位的病人、电生理试验可以诱发室性心动过速的病人,应列入有骤死可能的高危病人. 问:心室肥厚的诊断标准? 答:左心室肥厚(LVH)因心肌量增多,QRS电压增高,续发性ST-T改变.目前关于LVH有25个心电图诊断标准,但电压标准最可靠:肢体导联,R波avL>11 mm,avF>14 mm,Ⅰ+Ⅲ>25 mm;胸前导联,V5或V6>26 mm,V5或V6+V1 S>35 mm.右心室肥厚:也按电压标准,电轴右偏≥110°、V1 R>7 mm、V1 R/S>1、V1 qR型、rSR'型R'>10 mm. 如LVH与RVH都存在,这些心电向量互相对销,往往不易诊断.  相似文献   

9.
正阿司匹林抵抗(aspirin resistance,AR)可分为临床AR和生化AR:临床AR指规律服用治疗剂量阿司匹林仍不能减少或避免血栓事件。因临床AR原因众多,目前倾向于用阿司匹林治疗失败代替临床AR。阿司匹林发挥药效是通过不可逆的抑制环氧合酶(cyclooxygenase,COX)而阻止血栓素A2产生。因此,可依据血栓素A2的代谢产物或依赖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新世界》2007,(8):14-14
拜唐苹说明书上说“如果出现低血糖现象,要喝葡萄糖水,而不是蔗糖水”,那能不能用常见的甜饮料(比如雪碧、可乐)代替葡萄糖水?  相似文献   

11.
心血管疾病是严重威胁全球人类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心脏病发作和卒中会导致心血管不可逆转的组织损伤,对此现有的治疗方案仅限于"损伤控制",而不是组织修复.纳米材料特别是碳纳米材料(包括石墨烯、碳纳米管、纳米金刚石、富勒烯和其他纳米碳同素异形体)的快速发展为心血管功能的恢复治疗提供了契机.现就近年来主要碳纳米材料在心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12.
呼吸衰竭为临床急症,近年来由于血气分析的广泛开展,愈来愈受到重视.但有关各种不同病因的分类数据,至今尚属少见.本文仅将我院近年各专科病人送验的第一次血气分析标本,经检查符合呼吸衰竭诊断标准[P_aO_2<8.00kP_a(60mmHg),或 P_aCO_2>6.67kP_a(50mmHg)]者列述于附表.根据呼吸衰竭的不同和病理生理改变分为两型:第一型为低氧血症,104例占总数34.4%.第二型为低氧血症伴有 CO_2潴留,198例占65.6%.  相似文献   

13.
自从Brunton在本世纪报告亚硝酸异戊酯可缓解心绞痛以来,有关硝酸酯缓解心脏缺血性疼痛的效能尚未受到质疑.虽然硝酸酯至今仍是所有抗心绞痛新药的参比药物,对其有益作用的确切机理尚不肯定.近年,大致有三种假设.硝酸酯是冠状血管扩张剂,通过降低冠状血管阻力而增加冠状血流量.此一观点显然是不充分的.如果冠状血管扩张剂是指使流向正常,非缺血心肌的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加的药物,则治疗剂量硝酸甘油是一种极  相似文献   

14.
有关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方法的研究近年有了许多进展.随着计算机体层扫描(CT).核磁共振(MRI)、放射性核素技术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逐渐代替了常规的脑阻抗血流图和传统的脑血管造影术.现将该领域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一、CT应用于临床已近20年,但直接显示脑血管的病变仍有较大难度,须结合脑血管造影方对脑血管闭塞,脑血管瘤或脑血管畸形的定位和定性诊断有较大帮助.CT对缺血性脑梗塞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但早期诊断一直是很难解决的问题.一般认为在缺血性脑梗塞发病的24小时之内很难发现梗塞灶.但是近年来随着高分辨力CT扫  相似文献   

15.
实验室诊断血吸虫病是以显微镜查见排出的虫卵为依据的,而现有的血清学方法并不能区分现行感染还是过去感染。因此,不能用血清学方法来代替镜检。本文报告了一种不用显微镜检测血吸虫活虫卵的方法,操作如下。 1.用150条尾蚴感染NMRI小鼠,6~8周后取其肝脏,分离曼氏血吸虫卵,悬浮于pB7.1PBS中。  相似文献   

16.
正梅毒是苍白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性传播疾病,至今仍在流行,且发病率有所升高。梅毒的临床表现多样,早期可有生殖器溃疡及皮疹,晚期可累及各种器官组织,也可长期潜伏无任何症状。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梅毒病人不断增多,老年人群往往被认为是一个非性活跃群体而容易被忽视,因此梅毒在老年人中的数据资料相对有限~([1])。本文将从流行规律、临床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等方面,对老年梅毒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7.
连续心电向量图的电脑诊断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的心电图机描记的一维曲线是空间心电向量环经二次投影的结果,不能如实地反映空间心电向量环每瞬间的方向和电压,以及环的转向和扭曲,而这些指标往往是诊断心肌梗塞、室内传导阻滞等病症的重要依据。而心电向量图机将心电信号的二维曲线都描绘在一个座标系中,不能显示出各环之间的时间关系,无法诊断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8.
近年研究发现,一些个体规律服用适当剂量的阿司匹林,仍不能免除缺血性事件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环氧化酶-2、单核苷酸多态性或变异等有关。  相似文献   

19.
现代生物学技术在日本血吸虫病研究中的应用和发展,给我们提供了许多用形态学、细胞学和免疫学水平不能解决问题的机会,如确定日本血吸虫及其中间宿主钉螺的特征、生产抗原、采用新的有效的诊断技术和制备疫苗等.本文介绍近年来现代生物学技术在我国日本血吸虫病研究中的应用现状.1日本血吸虫及其中间宿主群体遗传结构和进化变异规律的研究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危险因素不能有效地评估女性冠状动脉疾病风险,性别因素影响了缺血性心脏病(IHD)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等多个方面.在女性IHD中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少见,微血管功能障碍可能是主要机制,评估内皮功能可能提高女性IHD诊断的准确性.女性IHD缺血症状显著而频发,常不典型,死亡率较高.相同的治疗策略可以使女性IHD获益,但其死亡率仍高于男性,因此,还需要更多的研究以确定女性IHD最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