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为了解男女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用药情况.方法:对我院精神科封闭病房住院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23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同性别用药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117例,女姓116例.结果:男、女患者精神药物使用频率居首的为氯氮平,居前五位的均为氯氮平,舒必利,利培酮,氯丙嗪,奋乃静;单一抗精神病药物为主;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率超过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服用前五位抗精神病药物的日平均最大剂量女性高:精神药物联合治疗男性高于女性.结论: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在抗精神病药联合治疗上及部分药物的日平均最大剂量有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2.
张秀莉 《药物与人》2014,(12):309-309
目的:研究分析临床为精神病患者采取精神药物和其他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根据2012至2013年我院的69例精神病患者来进行研究,将其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对照组有34例患者,我们使用了奥氮平治疗,实验组有35例患者,我们使用了奥氮平和胃肠药物,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观察,总结不良反应情况,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其各项评分相比治疗之前存在差异性,有明显的改善.两组之间的评分也存在差异性. 两组的不良反应情况为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结论:精神病患者在治疗的时候经常会出现需要使用超过2种药物治疗,而精神药物和其他药物的联合使用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较大,需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解首次住院与多次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抗精神病药用药情况。方法:对两个月内出院的233例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首次住院患者133例,多次住院患者100例,分两组进行比较。结果:首次与多次住院患者精神药物使用频率居首的均为氧氮平,其中多次住院患者高于首次住院者;居前五位的均为氯氮平、舒必利、利培酮、氯丙嗪、奋乃静;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率多次住院组明显高于首次住院组:首次住院组单一用药多于多次住院组,精神药物联合治疗的比例明显少于多次住院组。其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服用前五位抗精神病药物的日平均最大剂量无明显差异。结论: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在抗精神病药联合治疗上及非典型抗精神痛药物的使用率上首次住院组少于多次住院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我院住院精神分裂患者应用精神药物的处方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存在问题。方法选取我院324例精神分裂住院患者某一日的医嘱用药资料予以分析。结果我院抗精神病药物的处方仍以氯氮平居多,新型抗精神病药物使用频率偏低,联合用药情况较好,整体用药合理。结论我院使用新型抗精神病药物与目前应用趋势有一定差距,考虑与相关经费投入相对不足有关。  相似文献   

5.
抗精神病药物导致女性闭经24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精神科临床治疗中经常发现 ,女性患者由于服用抗精神病药引起闭经 ,同时还可伴发溢乳、体重增加、性欲异常等反应 ,提示抗精神病药对内分泌系统有明显的干扰。这些副作用虽不太严重 ,但可引起患者及其亲属的顾虑和精神负担 ,尤其对未生育的妇女。此外 ,尚能影响患者治疗 ,导致病情复发。本文对 2 4 0例因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导致女性闭经的患者进行临床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自 1997年 1月至 2 0 0 0年 1月对我院2 4 0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抗精神病药引起的闭经进行了门诊观察。同时向患者及其亲属询问有关情况。1·2 年…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精神科住院病人在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过程中出现急性肠麻痹特点,以便及早采取措施,避免突然死亡. 方法:将我院 1985~2002年住院病人中因服用精神药物所致 18例急性肠麻痹作临床分析. 结果:17年间我院 急性肠麻痹病人 18例(5例死亡)全部为几种不同抗精神病药物合并应用或合并抗震颤麻痹症药物所引起.结论: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便秘、腹胀等早期症状,一旦出现梗阻症状应作急症处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精神科住院病人在服用抗精神药物过程中出现急性肠麻痹特点,以便及早采取措施,避免突然死亡.方法:对1990~2004年住院病人中因服用抗精神药物所致22例急性肠麻痹作临床回顾性分析.结果:14年间我院急性肠麻痹病人22例(4例死亡)全部为几种不同抗精神病药物合并应用和抗震颤麻痹症药物所引起的.结论: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便秘、腹胀等早期症状,一旦出现肠麻痹症状应作急症处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引起精神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为有效预防及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对2014年1月-2015年6月住院治疗的534例精神科住院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534例患者医院感染55例,感染率10.30%;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58.18%,共培养出病原菌48株,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43.75%、22.91%、6.67%;单因素分析年龄60岁、患精神分裂症、住院≥2次、抗精神病药物使用≥2种、合并其他疾病、抗菌药物使用、有保护性约束、PANSS症状评分高、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评分高等是引起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所患疾病为精神分裂症、住院≥2次、抗精神病药物使用≥2种、合并糖尿病、抗菌药物使用≥2种、有保护性约束、PANSS症状评分高、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评分是引起患者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引起精神科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应采取措施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9.
抗精神病药的锥体外系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精神病药,顾名思义就是治疗各种精神疾病的药物。抗精神药物的种类很多,目前百姓较容易接受的药物分为两大类:传统抗精神病药和新型抗精神病药。前者数十年来在临床上一直广泛应用,价格低廉,但是副反应较大,患者耐受性差,例如氯丙嗪、奋乃静、氟哌啶醇、舒必利等;后者是近年来研制的新药,价格较贵,但副反应较轻,患者耐受性较好,例如利培酮、奎硫平、奥氮平、阿立哌唑等。从疗效上看,两类药物都差不多。  相似文献   

10.
朱华  王凯  李丽红  宋平  赵蓉  谢延  廖万威  刘青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12):2517-2519
目的了解我院参加免费服药补贴精神病患者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采用1日法对深圳市福田区精神卫生中心福田区慢性病防治院2010年上半年参加免费服药补贴精神病患者全部用药记录进行调查。结果新型抗精神病药的使用正在逐步扩大,占总人数39.53%,精神疾病首选单药治疗,对于慢性难治性病例可使用合并治疗的用药原则基本保持不变;抗精神病药的使用剂量基本都在推荐的安全剂量之下。结论福田区参加免费服药补贴精神病患者用药基本合理,药物选择多样化、新型化,安全使用精神病药已成为目前临床用药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使用奥氮平替换其他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耐受性和安全性。方法:对60例使用其他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替换奥氮平治疗8w,采用PANSS、TESS作为评估工具,于换药前及换药后的第1、2、4、8w进行测评,对换药前后的疗效、耐受性和安全性进行比较。结果:有58例患者能顺利地从原来使用的药物替换了奥氮平治疗,替用奥氮平治疗8w显效率76.7%,有效率88.3%,PANSS总分和阳性症状、一般精神病性因子分在治疗2w末起均较治疗前下降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性症状因子分治疗4w末起有显著下降,与之前治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随治疗时间越长下降越明显,药物的不良反应少。结论:奥氮平替换其他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可以提高疗效,减少副反应,显示了良好的疗效、耐受性和安全性,有较好的治疗依从性,有利于长期服药的维持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性精神障碍并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患者,肺部感染发病情况及治疗方法。方法观察51例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住院老年精神障碍患者,25例发生肺部感染。该25例给予暂停或减量抗精神病药物,加强排痰、解痉、平喘等治疗及足量敏感抗生素治疗。结果20例痊愈出院,5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老年精神病患者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其肺部感染危险较正常老年人群明显升高,停药或减药并给予对症治疗后多数患者可康复。  相似文献   

13.
早期干预病房中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用药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苗  姚风菊  赵峥 《职业与健康》2006,22(8):630-631
目的了解河南省精神病医院早期干预病房中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用药状况。方法采用女性患者与男性患者作对比,调查2004年全年在早期干预病房中住院患者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情况。结果首选全部单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其中最常用的药物为利培酮(41.2%)和氯氮平(29.6%)。女性首选利培酮(48.5%),男性首选氯氮平(36.0%),女性安坦预防性用药多(27.4%),与男性(6,6%)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女性组抗精神病药物合并其他精神药物比例(57.9%)明显高于男性组(28.7%)。总显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副反应男性组以嗜睡、锥外副反应为主,女性以月经失调、锥外副反应和体重增加为主。结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已经成为早期干预病房的首选药物,早期干预病房用药合理,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老年性精神障碍并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患者,肺部感染发病情况及治疗方法。方法 观察51例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住院老年精神障碍患者,25例发生肺部感染。该25例给予暂停或减量抗精神病药物,加强排痰、解痉、平喘等治疗及足量敏感抗生素治疗。结果 20例痊愈出院,5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 老年精神病患者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其肺部感染危险较正常老年人群明显升高,停药或减药并给予对症治疗后多数患者可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析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用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代谢的影响。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使用非经典抗精神病药联合心境稳定剂的治疗方式和单独使用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的治疗方式,比较治疗后代谢综合征的发生情况,以及代谢综合征相关指标的具体呈现情况。结果观察组代谢综合征的发生率为23.3%,对照组为50.0%;另外,在SBP、DBP、TG、TC、HbALc、LDL-C、HDL-C几项指标上,观察组患者整体呈现情况更佳,以上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非经典抗精神药物单独使用治疗双相情感精神障碍,对患者代谢影响较大,但联合心境稳定剂使用,整体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该文旨在通过回顾性该院收治的双相情感精神障碍患者临床资料,对非经典抗精神病药在治疗中对患者代谢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6.
精神分裂症是最致残和最占用医疗资源的疾病之一,很多患者需要终身进行治疗。长期以来,人们对于抗精神病药物联合治疗的合理性始终存有争议,几乎国内外所有临床治疗指南均推荐单一用药。然而在临床实践中,临床医师往往由于单药不能很好地控制精神症状而使用药物联合治疗。随着联合用药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多种抗精神病药物联合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也越来越受到关注,联用多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成为了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综述国内外抗精神病药物联合用药的现状、抗精神病药联合使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以供临床参考用药。  相似文献   

17.
癫痫所致精神障碍临床用药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勇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0):1886-1887
[目的]了解癫痫性精神障碍患者临床药物使用情况.[方法]对110例癫痫性精神障碍患者使用癫痫药及抗精神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在对癫痫性精神障碍治疗过程中,以抗癫痫药合并适量抗精神病药疗效更好,所用药卡马西平达70.9%,抗癫痫药合并不良反应发生率达14.5%,抗精神病药不良反应主要是锥体外系反应为首位.[结论]在治疗癫痫性精神障碍过程中,应合理选用癫痫药及抗精神病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精神科院内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旨在为临床控制与预防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2018年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康宁医院精神科收治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医院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引发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并提出控制预防措施,数据统计与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结果选取的200例患者中有21例发生院内感染,感染率10.50%;感染部位主要以呼吸道感染为主(12例, 57.14%),其次为胃肠道感染(4例,19.05%)与泌尿道感染(3例,14.29%)。精神科患者出现医院感染的因素包括年龄、精神疾病类型、合并基础疾病、长期使用抗精神病药物、住院时间、住院季节及抗菌药物的使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精神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是住院时间长(OR=2.316)、患精神分裂症(OR=2.039)、高龄(OR=1.528)及长期使用抗精神病药物(OR=1.6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科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率较高,影响医院感染发生的主要因素为住院时间长、患精神分裂症、高龄及长期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因此,为降低精神科患者在院内感染发生情况,临床应根据发病因素进行针对性干预,以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19.
张树龙 《工企医刊》2015,(3):1471-1472
目的 对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在双相情感障碍治疗中的药物作用和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进行阐述。方法 对近年来有关文献中报道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在双情感障碍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进行总结。结果奥氮平、利培酮、喹硫平、阿立哌唑、齐拉西酮、氯氮平等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先后被研究并应用到双相情感障碍临床治疗中,有助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全程治疗,可以作为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一线药物应用。结论 非典型抗精神药物对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有效性已得到大量临床对照研究证明,但是在治疗过程中依旧无法彻底代替标准心境稳定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用药现状,旨在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医院信息系统导出2018年1月至2018年10月我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处方100张,利用自行设计的工作表格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处方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本组抗精神病药物使用频率以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为主,以抗癫痫药为次;本组抗精神病药物使用频率以单一用药和两种联合用药为主,三种联合用药、四种联合用药和五种联合用药为次。本组辅助药物使用情况以无辅助药物为主,单一辅助用药为次;辅助药物使用频率顺序排行前5分别为葡醛内酯片、石杉碱甲胶囊、脑蛋白水解物片、维生素B1片及肌苷片。年龄≤44周岁处方金额显著低于年龄>44周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处方金额显著低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辅助用药处方金额显著高于无辅助用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为精神病药物的主流用药,辅助药物使用合理,处方金额与性别、年龄及辅助用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