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黎莎  刘晋英 《现代保健》2009,(22):102-103
目的评价腹腔镜下输卵管切开取胚术中应用垂体后叶素的效果。方法60例输卵管妊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用垂体后叶素。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20.0±5.0)ml、手术时间为(42.4±7.2)min均少于对照组的术中出血量(64.3±5.9)ml、手术时间(64.3±5.9)min,具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腹腔镜下输卵管切开取胚术中应用垂体后叶素,效果佳,而且也安全,建议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妇产科收治的29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病例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法不同分2组,研究组(16例)行腹腔镜手术,对照组(13例)为开腹手术,比较2组围手术期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59.06±15.94)ml少于开腹组(115.00±24.07)ml,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时间(65.50±7.23)min与开腹组(69.31±4.80)min,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较腹腔镜组开腹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具有娴熟腹腔镜手术操作与缝合技术的手术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间质部妊娠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两点注射垂体后叶素在腹腔镜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离术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将86例行腹腔镜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离术患者分为研究组(术中在患侧宫角和输卵管系膜无血管区注射垂体后叶素)42例和对照组(未使用垂体后叶素)4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最高体温、术后住院天数及复发率等。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51.24±22.58)min和(67.02±25.14)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2.16±26.10)ml和(68.23±28.21)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复发率分别为4.76%和11.3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最高体温和术后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离术中应用垂体后叶素在患侧宫角及输卵管系膜无血管区注射,能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并有降低复发率的可能,是一种安全、可靠、价廉、方便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垂体后叶素在腹腔镜下输卵管妊娠挤压取胚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钦州市妇幼保健院确诊为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除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外)、有生育要求、具备保留输卵管条件的15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1、2。观察组(50例)先行输卵管挤压妊娠物清除术,再将垂体后叶素6 U注射于妊娠部位输卵管浆肌层;对照组1(50例)只行输卵管挤压妊娠物清除术;对照组2(50例)在输卵管妊娠部位注射垂体后叶素后再行切开取胚术。比较3组输卵管保留成功率、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最高体温、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1(P<0.01),与对照组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输卵管保留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P<0.01),患侧输卵管通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2(P<0.01);3组术后最高体温及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输卵管挤压妊娠物清除术后再将垂体后叶素6 U注射于妊娠部位输卵管浆肌层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提高输卵管保留成功率及术后输卵管通畅率,手术安全、可靠,副作用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输卵管切开取胚术中应用垂体后叶素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50例行腹腔镜下输卵管切开取胚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行患侧输卵管妊娠切开取胚术。研究组:行患侧输卵管妊娠切开取胚术前应用垂体后叶素3u+生理盐水3ml注入患侧输卵管近孕囊的输卵管系膜中。分析各组用药前后血压变化、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手术时间缩短,100%保留输卵管,术中用药前后血压变化及术后并发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结论腹腔镜下输卵管妊娠切开取胚术中应用垂体后叶素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更能有效保留输卵管,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垂体后叶素及止血芳酸在宫颈冷刀锥形切除术中的临床止血疗效。方法将本院宫颈上皮内瘤样变Ⅲ级行宫颈冷刀锥形切除术的患者98例按术中止血方法不同分2组,观察组(50例)术中宫颈注射垂体后叶素及术毕阴道填塞止血芳酸纱布;对照组(48例)术中生理盐水宫颈局部注射,术毕单纯纱布阴道填塞。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需要缝合止血的例数、手术时间、术后出血例数、不良反应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10.2±3.8)min]对照组[(20.5±7.6)min,P〈0.01],术中出血量[(10.2±7.5)m1]少于对照组[(80.5±30.2)ml,P〈0.01],术中需要缝合止血的例数明显减少对照组(0%VS52.1%,P〈0.05)。术后近期出血例数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药物不良反应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垂体后叶素及止血芳酸在宫颈冷刀锥形切除术中止血效果好,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方法简单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MTX)和垂体后叶素用于腹腔镜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采取腹腔镜开窗取胚+局部注射MTX保守手术治疗患者148例,按术中是否联合使用垂体后叶素分两组,Ⅰ组(观察组)应用MTX+垂体后叶素在妊娠输卵管病灶基底部注射74例;Ⅱ组(对照组)单用MTX 74例。观察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对输卵管病灶电凝例数、术后血hCG下降、持续性异位妊娠等情况。结果:两组比较,Ⅰ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很少用电凝止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血hCG下降、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情况,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异位妊娠开窗手术中应用甲氨碟呤+垂体后叶素治疗效果明显,能有效减少电凝止血对输卵管组织损伤、不增加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垂体后叶素联合环扎在腹腔镜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病灶清除术中的应用及治疗未破裂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5年1月-2017年6月在本院诊治的输卵管间质部妊娠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生育要求选择术式,观察组(35例)实施垂体后叶素联合环扎后行腹腔镜下妊娠病灶清除术,对照组(32例)实施腹腔镜下妊娠病灶楔形切除术,比较两组术中术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69.8±16.2ml)少于对照组(80.2±19.1ml)(P0.05);观察组术后半年后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提示术侧输卵管通畅和通而不畅率达37.1%,术后2年内自然妊娠率65.7%。结论:腹腔镜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病灶清除术前先行垂体后叶素联合环扎预处理,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有效治疗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并能保留子宫和输卵管的完整性,较适合有生育要求的患者。  相似文献   

9.
孙萍 《医疗保健器具》2014,(1):28-29,33
目的探讨输卵管妊娠腹腔镜下行保守性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204例经腹腔镜证实为输卵管壶腹部妊娠未破裂的患者.根据手术方案不同随机分为3组:A组:腹腔镜胚胎吸出联合甲氨蝶呤注射组(75例);B组:单纯腹腔镜胚胎吸出组(69例);C组:单纯甲氨蝶呤注射组(60例)。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血β—HCG水平、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率、包块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治疗后输卵管通畅情况。结果A、B两组患者术前血清β—HCG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A组下降较B组显著,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C组血清β-HCG水平较A、B组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接受治疗后下降速度缓慢,下降幅度小,与A、B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A组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率0%,B和C-组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率分别为2.8%和5.0%。A、B两组患者附件区包块消失的平均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优于C组(P〈0.05)。三组术后输卵管通畅情况:A、B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C组与A、B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胚胎吸出联合甲氨蝶呤注射治疗输卵管壶腹部妊娠术后血HCG下降显著,持续异位妊娠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输卵管通畅率高,为有生育要求的输卵管壶腹部妊娠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垂体后叶素用于腹腔镜下输卵管妊娠手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广州市番禺区何贤纪念医院2007年9月~2009年9月的异位妊娠住院患者461例行腹腔镜下输卵管线形切开取胚术,其中观察组245例注射垂体后叶素,对照组216例未注射垂体后叶素,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止血时间、血压变化等临床情况,并加以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止血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t分别为13.97、7.63、38.28,均P<0.05);观察组的血压变化不明显;观察组改行输卵管切除率小于对照组(χ2=6.59,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下降程度、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率无明显差异;观察组的输卵管通畅率高于对照组(χ2=22.18,P<0.05).结论 在输卵管妊娠保守性手术中应用垂体后叶素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止血效果好,未见明显手术并发症,未增加持续性异位妊娠的发生,但输卵管的通畅率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垂体后叶素对腹腔镜下输卵管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8年3月-2012年3月在我院妇科确诊为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且要求保留输卵管患者109例,均行腹腔镜下输卵管切开取胚术,随机分成2组,于术中在患侧输卵管系膜内注射垂体后叶素组(观察组)55例、未使用垂体后叶素组(对照组)54例。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卵管保留成功率。结果观察组各项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垂体后叶素对腹腔镜下输卵管手术治疗可起到良好的促进效果,其可降低手术中患者的出血量,确保手术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输卵管开窗取胚术和输卵管切除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12月在建德市妇幼保健院被确诊为异位妊娠的患者212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研究组行腹腔镜下输卵管开窗取胚术,对照组行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术。观察术中情况,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β-hCG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时间,患者术前和术后12 h的β-hCG水平。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和β-hCG恢复正常时间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住院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术前和术后12 h的β-hC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腹腔镜下输卵管开窗取胚术可以减少患者的手术损伤,并且维持患者正常的解剖结构和更有效保留患者的生育能力,但是临床医生在实际操作中对于手术方式的选择应考虑风险后综合考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两点注射垂体后叶素在腹腔镜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离术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将86例行腹腔镜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离术患者分为研究组(术中在患侧宫角和输卵管系膜无血管区注射垂体后叶素)42例和对照组(未使用垂体后叶素)4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最高体温、术后住院天数及复发率等.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51.24±22.58)min和(67.02±25.14)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2.16±26.10)ml和(68.23±28.21)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复发率分别为4.76%和11.3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最高体温和术后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离术中应用垂体后叶素在患侧宫角及输卵管系膜无血管区注射,能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并有降低复发率的可能,是一种安全、可靠、价廉、方便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输卵管切开术中使用垂体后叶素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妇科230例输卵管妊娠(未破裂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观察组112例,术中于患侧输卵管系膜及患侧宫角处注射垂体后叶素后手术;对照组118例术中不使用垂体后叶素,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中术后有1例发生持续性异位妊娠,而对照组则有4例术后出现持续异位妊娠;观察组中全部成功保留病患的输卵管,对照组有1例因输卵管切开后出现难治性出血而改行输卵管切除术。结论输卵管妊娠行腹腔镜下输卵管切开术中应用垂体后叶素,能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输卵管介入再通术后加用透明质酸钠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为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496例,在患者知情同意且自愿的原则下,随机分为对照组25l例与研究组245例。研究组应用透明质酸钠15ml进行治疗,对照组用生理盐水10ml、地塞米松5mg、庆大霉素8万IU、糜蛋白酶5mg常规进行通液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输卵管通畅程度和妊娠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102例妊娠.妊娠率为41.6%;对照组患者术后65例妊娠,妊娠率为25.9%,两组妊娠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143例未妊娠患者中,输卵管通畅43例(30.1%),通而不畅69例(48.2%),阻塞31例(21.7%);对照组186例未妊娠患者中,输卵管通畅35例(18.8%),通而不畅97例(52.2%),阻塞54例(2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卵管介入再通术后加用透明质酸钠可显著减少术后再黏连的发生,增加患者受孕几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改良式输卵管通液术的可行性及效果,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将75例双侧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30例)即传统双氧水通液术,研究组(45例)即改良式输卵管通液术,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制同轴导管介入治疗,术中超声评价疗效并随访6—24个月,比较2组再通率及妊娠率。结果研究组阻塞输卵管再通率87.8%(79/90),宫内妊娠率55.6%(25/45)高于对照组[30.0%(9/30),6.7%(2/30)],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2.54,P〈0.01;X^2=4.74,P〈0.05)。2组随访6~24月,研究组足月分娩率优于对照组(X^2=4.19,P〈0.05)。结论改良式组输卵管通液术治疗输卵管阻塞疗效显著、安全、价格低廉、适合门诊推广。  相似文献   

17.
李俊 《现代保健》2011,(24):103-104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青光眼患者术前术后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将80例青光眼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给予术前心理护理、术后心理护理、常规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采用密尔顿焦虑量表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定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结果手术前,研究组和对照组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焦虑评分分别为(29.51±1.23)分、(37.09±1.33)分,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两组抑郁评分分别为(17.57±4.73)分、(27.21±5.32)分,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对减轻术后青光眼患者的焦虑、抑郁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输卵管妊娠腹腔镜保守性手术中应用催产素的疗效。方法将147例进行腹腔镜保守手术的输卵管妊娠患者随机分为四组,A组40例,将催产索20u注射于妊娠部位附近的输卵管系膜;B组37例,将催产素20u注射于宫底;C组42例,将催产素10U注射于妊娠部位附近的输卵管系膜同时将催产素10U注射于宫底;D组28例不用催产素。观察各组术中输卵管出血量、保守手术成功率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术中输卵管出血量C组少于其他各组,P〈0.05,A组、B组出血量与D组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保守性手术成功率C组高于其他各组,P〈0.05,A组、B组手术成功率与D组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血β-HCG下降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患侧输卵管通畅率C组高于其他各组,P〈0.05,A组、B组患侧输卵通畅率与D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合理将催产素用于输卵管妊娠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可以减少术中出血,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药物保守疗法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方法选取190例异位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分为开腹手术组56例、腹腔镜组84例和药物治疗组50例,比较三组患者的治愈率及手术情况。对患者随访1年并比较其输卵管通畅率、宫腔内妊娠率、异位妊娠复发率等。结果药物治疗组的治愈率为92%,其他两组的痊愈率均为100%,药物治疗组的治愈率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排气时间、术后发热例数、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例数、住院天数等方面与开腹手术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输卵管通畅率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治疗组患者的异位妊娠复发率低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可获得较高的治愈率和术后输卵管通畅率,且创伤较小、术后恢复时间较短,药物治疗方法的治愈率与手术治疗方法仍存在差距,但可降低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术中应用甲氨蝶呤(MTX)对输卵管妊娠保守性手术后转归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输卵管妊娠行保守性手术患者168例临床资料,其中行单纯保守性手术86例(A组),保守性手术加术中局部注射MTX20mg82例(B组);术后监测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并分析患者术后转归。结果A组中有6例发生持续性异位妊娠,B组未发生持续性异位妊娠,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血β-hCG下降较快,术后第1、7、10、14天下降累计百分率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输卵管妊娠保守性手术中局部注射MTX可加快术后康复,减少持续性异位妊娠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