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尿病患者PCI术后血糖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糖尿病人PCI术后的血糖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81例进行PCI手术的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术后空腹血糖水平≤5.8mmol/L,≤7.2mmol/L,≤10.0mmol/L,≥10.0mmol/L,将患者分为4组(Q1到Q4),对各组患者术后的血糖水平与住院主要并发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从Q1到Q4组,PCI患者住院的主要并发症(急性心肌梗死和左心衰竭及心源性死亡)发生率依此递增。结论糖尿病患者行PCI的术后血糖是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血糖控制水平与患者术后的主要并发症出现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并探讨护理干预对肿瘤内科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并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回顾并分析了2011年5月~2012年7月来我院就诊并确定为肿瘤内科晚期的患者100例,根据查阅治疗记录、病历本及随访记录,将其分为两组:护理组55人以及对照组45人,护理组采取特殊地干预护理方法,包括心理干预、医院建立出院回访、社会支持干预、治疗过程中教育辅导,并且根据每个患者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护理;而对照组则采取一般护理方法,只注重身体治疗方面,并不包括心理的干预以及教育辅导等。6个月后对比其临床护理的生存质量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实施护理治疗6个月后,两组的生存质量均有所提高,而护理组6个月后生存率达90.9%,对照组的生存率为77.8%,两组比较,护理组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且<0.05,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护理干预对肿瘤内科患者手术后的生存质量有大幅度的提升,值得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析个性化干预联合心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焦虑抑郁、生活质量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以本院收治的128例行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选患者按照干预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个性化干预联合心理干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  相似文献   

4.
娄玥 《医学信息》2019,(1):181-182
目的 针对延续护理对冠心病PCI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到我院进行PCI治疗的126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PCI术后康复健康教育,观察组采取延续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出院时及出院1年后的自我管理行为。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31.64±2.45)分vs(27.35±2.34)分]、生活改良[(28.64±2.76)分vs(26.34±2.18)分]、应急处理[(26.85±2.44)分vs(24.12±2.82)分]、自我管理[(86.15±8.08)分vs(78.31±7.39)分]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采取延续护理,能够提升康复效果,改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5.
结直肠癌根治术是临床中的大手术,术后患者常伴有负面情绪,产生生理和心理的压力,从而对生活质量、情绪等方面造成影响[1]。本文对130例结直肠癌患者实施不同的护理干预,观察特定护理干预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情绪的影响,探讨其效果,为临床开展合理护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干预后生活质量对照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 :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干预后与对照组的生活质量差异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对社区 10 4例干预组家庭进行综合式干预 2年后与 10 9例对照组家庭之照料者采用社区用修订版生活质量(QOL)问卷 ( 4 1项 )评定 ,同时进行患者社会功能 (DAS)、症状学 (PANSS) ,及家属焦虑自评量表 (SAS)评定。结果 :干预组的家属QOL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信心与家庭关系两项因子分优于对照组 (P <0 0 1)。干预组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u =2 0 6P <0 0 5 )。QOL总分、主客观因子分的高低与PANSS ,DAS ,SAS等总分均有不同程度的相关。结论 :综合式干预有利于提高精神分裂症家属的生活质量 ,降低复发率 ,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提升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上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52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实行为期1年的护理干预,观察护理前后患者血糖变化、发病率、护理满意度等情况.结果 1年后,52例患者的发病率由42.3%降到5.8%,结果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糖化血红蛋白维持在7.76~10.68g/L之间,护理后降至5.93~8.21g/L;并且护理前后空腹血糖变化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在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上有着显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哮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以期为哮喘患者提供有效的心理干预方法,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将符合条件的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110例)和非干预组(106例),在入院第2天使用哮喘患者一般情况调查表、哮喘生活质量评估表(AQLQ)对患者进行测查。非干预组行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两组患者在出院前1天,应用AQLQ进行测查。3个月后对两组进行随访及AQLQ测查。结果干预后及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AQLQ各因子得分及总分显著高于非干预组(P&lt;0.01);干预后与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与干预前两组AQLQ各因子得分及总分差值比较,干预组提高的分值均高于非干预组(P&lt;0.01);干预3个月后与干预后两组AQLQ的活动受限、对自身健康的关心及总分差值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lt;0.01),干预组提高的分值显著高于非干预组。结论心理干预能改善哮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住院的12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的等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0例),对照组仅采用常规临床药物治疗,干预组在进行常规临床药物治疗的同时实施心理干预,运用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SAQ各因子之间没有差异(P0.05)。干预后,对干预组和对照组SAQ各因子前后测差值进行比较,干预组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满意程度、疾病认识程度以及西雅图总分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t=4.015,8.774,6.771,9.972;P0.01)。结论心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汪正艳 《医学信息》2021,(19):184-186
目的 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患者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5月-10月在我院诊治的126例急性心肌梗死PCI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比较两组血管再通率、胸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遵医行为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血管再通率为87.30%,高于对照组的73.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胸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规律作息、情绪稳定、遵医嘱用药、按时复查各遵医行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PCI患者血管再通率,快速缓解患者胸痛,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遵医行为和生活质量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应用效果切确。  相似文献   

11.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是冠心病的主要治疗方式,但介入术后患者管理也极为重要。延续性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帮助其建立健康的生活行为模式,真正履行冠心病的二级预防措施。本文就近年来PCI术后延续性护理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旨在加深对延续性护理理念的理解,有助于将延续性护理更好的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2例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放疗前、放疗中及放疗后全面系统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指标,对两组患者进行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OL-C30)测评。结果干预组干预前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物质生活4个维度评分低,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干预组干预后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物质生活维度4个维度评分高,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3.132,P0.01;t=3.526,3.637,4.754;P0.05)。结论对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进行全面系统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总结35例老年冠心病PCI术后戒烟护理,分析老年患者PCI术后的特点和吸烟规律,应用个性化护理方案,通过树立患者戒烟决心,指导家庭成员予以关心和帮助,定期信息沟通,评估患者的戒烟状态,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从多方面入手,营造戒烟环境,帮助患者戒烟,减少冠心病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和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社区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出院后对实验组家属和患者进行定期康复指导,实施社区干预.对照组不进行特殊指导。对两组患者随访2年,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对其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后实验组患者GQOLI-74中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干预后实验组GQOLI-74中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ADL的躯体生活自理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也高于对照组(P〈0.05),SDSS的社会功能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干预有助于增进患者自我照顾能力,提高服药依从性,减少复发,延缓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功能衰退,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住院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9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按心内科一般护理常规和系统化整体护理进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调查患者的社会情况、对医院和健康问题的感知、近2个月生活事件的频度及应对能力、人格、焦虑、抑郁等,采取心理干预措施和健康教育,测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绞痛发作的情况及住院天数。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心绞痛发作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疾病的症状、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清甘油三酯与葡萄糖乘积(TyG)指数对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2019年9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22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入院时急诊血生化结果计算出TyG指数,按中位数水平将患者分为低TyG指数组(n=106)与高TyG指数组(n=114)。比较两组6个月内发生全因死亡、再发急性心肌梗死、血运重建、支架内血栓形成等不良事件发生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不良事件的影响因素。结果 214例患者最终完成随访或达到终点事件,脱落的6例患者中高TyG组失访2例,低TyG指数组失访4例。低TyG指数组全因死亡、心肌梗死、血运重建和支架内血栓形成率均低于高TyG指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yG指数是行急诊PCI手术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发生全因死亡、再发心肌梗死、血运重建、支架内血栓形成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TyG指数能够独立预测行急诊PCI手术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不良心血管的事件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7.
胡银华 《医学信息》2008,(11):54-5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卧床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3月至2008年3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64例卧床患者。采用健康调查表(SF-36)进行生活质量评定。结果护理干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在精神健康、情感职能和总体健康三个方面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卧床患者总的生活质量是下降的,躯体的疼痛,生理职能的受限,生理功能障碍,社会功能的缺如,精神、情感、活力的消极状态和家庭支持等均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卧床患者进行有效的康复训练和心理支持护理能改善患者功能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同时达到躯体康复和社会功能康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小组治疗对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干预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用小组治疗方法对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进行干预,以36项简式健康调查问卷(SF-36)评定干预效果。方法:以“准实验法”的原则为依据,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进行小组治疗干预,在实验前后分别对两个组的成员进行SF-36问卷的测试并分别对比前测和后测的分值,观察其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的前测和后测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而对照组的前、后测分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结论:小组治疗对于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干预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9.
白血病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治疗目前仍是以化疗为主[1]。世界卫生组织强调,对白血病的治疗必须从存活率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两方面来评价[2],即治疗的最终目标不只是提高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不同性别PCI术后患者服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差异。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403例PCI术后患者(其中男性242例,女性161例)的服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进行评定,Morisky问卷调查PCI术后服药依从性、西雅图心绞痛量表和SF-36评定PCI术后半年生活质量。结果不同性别患者对Aspirin、BBs、ACEI/ARB这三类药物依从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较男性依从性好,但对Statins类药物依从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不同性别患者SF-36总体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躯体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及躯体健康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得分较男性高;SAQ得分女性在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发作情况、心绞痛稳定状态方面得分较男性高(P均〈0.05),而男性对疾病的主观感受高于女性(P〈0.05)。结论对PCI术后患者应针对不同性别采取相应的健康干预措施,男性主要在改善其遵医行为方面,女性侧重于精神心理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