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高血压问题日益普遍,实施有效的高血压管理迫在眉睫,而以社区为基础的高血压防治是有效的方式之一.通过高血压患者问卷调查,并辅以定性访谈,本研究发现调研地区在社区开展高血压管理过程中,高血压控制效果受到管理方式、患者的高血压类型和是否有并发症、高血压患者的就医行为和年龄等因素的影响.通过卡方检验和回归分析发现,接受规范化管理、血压级别高和年龄较大的患者,其血压控制效果较好;应就诊而未就诊和应住院而未住院次数越多的患者其血压控制效果越差;而不同并发症对高血压控制效果的影响不一,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其血压控制效果最好,而合并高血脂的患者其血压控制效果较差.因此建议逐步将所有高血压患者纳入规范化管理范围,加强对年轻高血压患者的教育和管理,促使血压级别较低的患者尽早重视高血压防治,重视各类并发症对高血压控制的影响和采取综合措施减少高血压患者应就诊而未就诊和应住院而未住院的情况,以最终提高社区高血压控制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对高血压患者实施责任医生规范化管理对高血压控制以及知晓率的影响。方法在无锡市广瑞路街道广益新村随机抽取一组责任医生管理的高血压患者共98例,对这部分高血压患者由其家庭责任医生进行规范化管理,1年后评价管理效果。结果通过1年的规范化管理,高血压患者对于高血压的诊断标准、高钠低钾饮食及家族史危险因素知晓率分别从61.22%、81.63%、57.14%上升到82.65%、95.92%、79.59%,上升了近15%~22%,尤其是血压控制水平,在规范化管理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过责任医生规范化管理,高血压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不断增强,血压水平明显下降,提高了治疗的效果和依从性,对防治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社区高血压患者随访和规范化管理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31 0名60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调查和干预。结果高血压的控制和服药依从性明显好转。结论通过社区规范化管理,可以显著提高社区人群对高血压的知晓率和高血压患者的服药率,提高高血压的控制率,有效的控制高血压病的发生和发展,减少心、脑、肾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高血压患者实施社区规范化管理措施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5月~2017年3月确诊为高血压的患者200例,分为观察组(n=100)和参照组(n=100)。参照组实施常规管理,观察组患者则由本社区医院成立的高血压管理小组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对比两组的管理效果以及认知情况。结果:与参照组管理后血压水平和生命质量比较,观察组的较优,差异显著(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实施社区规范化管理,可有效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内,同时也帮助患者进一步的认识疾病,以做到有效的预防和监测,值得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健康管理服务对高血压患者其血压控制效果和相关影响因素,以完善健康管理方案作参考。方法 选取福建省罗源县碧里卫生院2021年4月—2022年4月接收的88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健康管理服务,对其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统计血压控制效果,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在血压控制达标的高血压患者当中,女性、年龄≥65岁、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上、有医保占比均明显高于男性、年龄<65岁、文化程度为小学或以下、无医保占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控制达标患者当中,高血压防治知识掌握合格、健康管理时间≥2年、随访达标占比均明显高于高血压防治知识掌握不合格、健康管理时间<2年和随访不达标占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管理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有待提升,认知程度、健康管理服务时间、随访质量以及文化程度等均同血压控制效果间存在密切关联,建议增强服务水平和质量,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与需求等,尽早开展规范化健康管理措施,以提高血压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社区规范化管理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并发症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以供参考.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社区2016年7月1日至2017年5月30日期间,158例高血压患者,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对参与研究患者分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社区高血压管理措施,研究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采取社区规范化管理,对两组患者管理前后的血压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两组患者管理后的血压情况均优于管理前,研究组患者管理后的血压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研究组患者管理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管理前两组患者的血压情况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对高血压患者的社区管理工作中,对患者采取社区规范化管理法,可有效加强对患者的血压的控制情况,减少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进一步加强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心血管内科疾病,若患者血压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可引发冠心病、脑卒中和心力衰竭等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在对高血压患者提供必要的药物治疗之外,有效的社区管理对高血压患者的病情控制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社区健康管理能帮助高血压患者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实现良好的血压控制。高血压患者接受社区健康管理干预,能够有效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有着积极意义。目前,高血压患者的社区健康管理模式主要有综合防治模式、规范化管理模式和三级预防模式等。影响高血压患者接受社区健康管理的因素较多,导致社区健康管理效果不尽理想。为更好总结高血压患者参加社区健康管理的经验,提高社区健康管理的实践价值,本文对高血压患者的社区健康管理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宁波市鄞州区社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鄞州医疗大数据平台高血压管理系统,选取3042名新纳入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满5年的高血压患者,对实施管理前后的血压控制效果进行分析。主要指标为高血压控制率。结果纳入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5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达71.5%,吸烟率、饮酒率均降低,锻炼人群增加;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BMI、文化程度、吸烟情况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75岁组:OR=3.368,95%Cl:1.660~5.593)、低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OR=2.988,95%Cl:1.573~5.245)、超重及肥胖(BMI≥24.0:OR=2.437,95%Cl:1.439~4.846)、缺乏锻炼(OR=1.673,95%Cl:1.195~3.168)、吸烟(OR=1.673,95%Cl:1.525~5.036)是血压控制的不利因素。结论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对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有明显的帮助,社区医生应结合患者年龄、文化程度和体质量指数分别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进一步细化管理。  相似文献   

9.
实施社区高血压健康管理的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海萍  陈清  赖小春 《现代医院》2009,9(2):148-149
目的探讨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建档健康管理的效果。方法对8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分级和危险分层,建立健康档案,实施健康教育和随访及饮食管理,观察并分析其效果。结果实施健康教育前后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日常行为变化和血压变化情况比较,经统计学分析,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建档后定期进行社区健康教育,能使患者的治疗正规,有连续性、系统性,随访方便,是提高高血压患者自身健康维护能力、有效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徐玉叶 《现代保健》2010,(27):158-159
目的对高血压患者实施规范的社区管理,有效帮助高血压的治疗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2007—2009年间对本社区2046例高血压患者实施社区管理,包括分层建档、健康教育、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指导、分级管理和效果评估。结果实施社区管理后高血压患者对疾病知识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明显提高,而高血压并发心脑血管病的病死率明显下降。结论实施社区管理是控制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病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的效果并探索有效的管理方法。方法选取2012-2013年社区内建档管理的136例高血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规范化管理模式进行干预,1年后对干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通过规范化管理,患者的血压均值从151.1±6.1/92.8±5.0 mm Hg下降到136.3±3.1/86.1±2.6 mm Hg(P0.05)。血压控制率、高血压知识知晓率、患者满意度由干预前的45.6%、35.3%和65.4%上升到78.7%、72.1%和88.2%(P0.05)。结论规范化管理可以有效的控制患者血压,提高社区高血压的控制率、知晓率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嘉定区农村合作医疗高血压患者免费服药效果,规范农村合作医疗高血压患者管理,为进一步推广免费服药项目提供依据。方法:设计效果评价调查表,通过对符合免费服药条件的农村合作医疗高血压患者开展初步调查,规范化管理,对免费服药效果进行有关指标评价。结果:实施农村合作医疗高血压患者免费服药政策后,农村高血压管理更加规范;参合高血压患者管理率、治疗率、控制率和服药依从率得到提高;参合高血压患者脑卒中发病年龄延迟,脑卒中病人得到规范化管理;农村合作医疗经费得到合理使用。结论:在农村开展合作医疗高血压患者免费服药,提高农村高血压管理整体水平,降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费用支出,实现用小钱,防大病的目的,免费服药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对改善患者高血压知识知晓率、治疗依从率和血压控制率的近期效果.方法 选择广陈社区11个行政村5 262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规范化管理组(SM组)2622例,进行分级随访管理,非规范化管理组(NSM组)2 640例,给予一般随访管理,1年后对管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管理满1年,规范化管理组高血压知识知晓率、治疗依从率和血压控制率分别达到70.1%、61.1%和49.1%,明显高于管理前和非规范化管理组三率,而非规范化管理组管理前后高血压知识知晓率、治疗依从率和血压控制率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管理后各率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规范化管理组一年内新发心脑血管事件低于非规范化管理组(0.8%vs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实施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能有效提升高血压患者的知识知晓率、治疗依从率和血压控制率,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是当前高血压防治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和评价以社区为基础的综合管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在本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及血压控制效果等方面影响,为进一步做好社区高血压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3月—2016年5月头桥社区的两个居委35岁以上高血压患者200例,其中8例失访,分析其在实施综合管理前后高血压相关知识、态度、行为以及血压控制率等指标变化,评价干预效果。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U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干预后,病人对高血压诊断标准、并发症以及吸烟、酗酒、肥胖、高盐饮食等危险因素知晓率提高10.9%~25.5%(均P0.05);对戒烟、控酒、控盐、控制体重和控制情绪等非药物干预措施执行率提升12.5%~15.7%(均P0.05);对定期测血压和药物治疗等规范诊疗行为执行率提升32.4%和10.4%(均P0.05);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23 mm Hg和11 mm Hg,血压控制率提升32.8%(均P0.05)。结论社区高血压综合管理措施有助于提升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有效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发生和进展。  相似文献   

15.
社区高血压控制:血压管理效果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在社区开展高血压规范化管理,评价其对血压控制的效果.方法 以<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为依据制定基层高血压规范化管理方案,进而用此方案对基层医务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要求受训医务人员按照方案要求管理患者,主要进行非药物和药物干预、分级管理,每例患者至少管理1年.主要指标为血压控制率,干预效果为1年后的率(均值)-基线的率(均值).结果到2008年底,资料齐全且规范化管理满1年的患者共29411例(男性47.2%,年龄61.4岁±10.9岁).其中危险分层低危、中危、高危(很高危)者分别占8.9%、50.8%、40.3%.规范化管理后,患者的吸烟率、饮酒率的干预效果分别为-7.1%和-7.3%(P<0.05),SBP、DBP分别为-14.8mm Hg和-8.3mm Hg(P<0.05);而超重肥胖率较基线高0.3%(P>0.05).1年后高血压控制率上升至74.7%,干预效果为53.1%(P<0.05),各亚组患者的控制率均有显著升高;不同危险分层患者的血压控制率随管理时间延长而逐步升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男性、基线血压水平较高是高血压控制的不利因素.结论 在社区高血压患者中进行规范化管理可以显著改善高血压控制状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规范化管理效果。方法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对199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分层分级管理,分别在管理前、管理3年后进行效果观察。结果高血压患者管理3年后与管理前相比,患者的部分危险因素改善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分级情况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实施规范化管理,是降低可变危险因素、降低血压级别和提高血压达标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比较规范化管理技术实施前后社区高血压病的管理效果。方法时2006--2008年社区高血压人群的管理情况进行记录和观测,对阶段性效果进行评价。结果通过规范化管理,高血压检出人数增加了32.30%,随访率增加了8.00%.管理率增加了6.00%,健康教育覆盖率上升了13.90%,高血压的有效控制率上升了9.00%。结论规范化管理技术在社区高血压病的管理中起着积极作用。阶段性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社区高血压患者管理质量控制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索有效的社区高血压患者管理质量控制措施并评价其效果。方法:确定湖州市吴兴区东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管理的所有高血压患者为观察对象。通过采取制定随访管理技术要求,对社区责任医生进行培训,开展高血压患者俱乐部活动,对随访工作质量和血压控制不良患者指导等一系列措施。一年后比较观察指标的变化。结果:规范化管理率从干预前的33.33%提高到干预后的53.03%;服药率与规律服药率分别从干预前的65.81%、4.07%上升到干预后的96.38%和17.35%;血压控制质量良好率从干预前的7.24%上升到干预后的19.26%,血压控制质量不良率从干预前的65.16%下降到干预后的53.16%。结论:开展社区高血压患者管理质量控制能有效提高病人的管理质量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海南省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提高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效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6年10-12月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纳入海南省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的1 016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包括年龄、性别、户籍、民族、医疗保险形式和并发症情况,测量血压,了解血压控制情况。采用SPSS 19.0进行χ~2检验,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调查对象总体血压控制率为46.0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民族、户籍、是否患有并发症和医疗保险形式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城市户籍(OR=1.94,95%CI:1.46~2.57)、男性(OR=1.43,95%CI:1.10~1.86)和患有并发症(OR=2.65,95%CI:1.95~3.61)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优于农村户籍、女性和无并发症的患者,汉族(OR=0.36,95%CI:0.22~0.58)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与少数民族相比较差,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海南省社区高血压患者总体血压控制效果较好,但应加强农村、女性、无并发症和汉族患者的健康教育和规范化健康管理。  相似文献   

20.
于锋真 《药物与人》2014,(7):276-277
目的:通过社区慢病规范用药管理,使单纯性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1月间全科医生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体检筛查管理的120例单纯性高血压病患者进行抗高血压药物使用情况、血压控制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0例实施规范用药管理和有效健康行为干预(以下为遵医组)高血压病患者收到较好的效果,未实施规范用药管理和有效健康行为干预(下称不遵医组)观察结果不理想,部分病人出现并发症,如左心室肥厚,心、脑、肾等不同程度的损害。结论:纯性高血压病(即:Ⅰ期高血压)实施规范用药管理和有效健康行为干预,可使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同时社区医生在管理慢病中应提高对高血压患者规范用药和科学用药的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