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特征,诊断、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40岁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的特点,并与同期〉40岁的患者相比较。结果:10年来子宫内膜癌的发病有了明显的增高,各年龄段的发病均有所增加,但各年龄段发病率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40岁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发病率10.64%。除1例晚期保守治疗病人死亡外,余11例手术治疗随访至今仍健在。结论:40岁以下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多与月经不调、不孕不育、多囊卵巢综合征等高危因素有关;对于年轻妇女特别是具有高危因素的年轻妇女应及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年轻女性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特点、相关发病因素及其合理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省潍坊地区1999年1月-2009年3月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160例45岁以上的患者为对照组(A组),21例45岁以下的年轻女性患者为病例组(B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病例组月经不调15例(71%),不孕未产8例(38%),对照组(既往)月经不调49例(31%),不孕未产7例(4%),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5)。病例组中Ⅰ期患者19例(90%),对照组Ⅰ期患者89例(56%)。差异有显著性(P〈0.005)。结论:年轻患者更多有月经不调、不孕、发病期别早,临床治疗效果好,预后好,早期低危型年轻患者可以考虑保留卵巢功能及生育功能。  相似文献   

3.
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 2 0 %~ 30 % ,该病好发于绝经期前后。≤ 4 0岁的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较少见 ,但其临床及病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在诊治上与老年妇女子宫内膜癌有所不同 ,故探索这方面的规律性 ,提高对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的认识 ,尤其早期诊断 ,合理治疗对临床工作是很有意义的。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1982年 1月~ 1995年 12月我院收治子宫内膜癌 30 9例 ,其中 4 0岁的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 16例 ,发病率为 5 18%。发病年龄在 2 1~ 4 0岁之间 ,2 1~ 30岁 3例 ,31~ 4 0…  相似文献   

4.
40岁以下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茜  李玲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6):2044-2045
目的:探讨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特征,诊断、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的特点。方法:对1995年1月~2004年6月该院收治的10例40岁以下年轻妇女(包括40岁)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1995年1月~2004年6月该院共收治9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其中40岁以下年轻妇女10例,占10·64%。除1例晚期保守治疗病人死亡外,余9例手术治疗随访至今仍健在。结论:40岁以下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多与月经不调、不孕不育、多囊卵巢综合征等高危因素有关;多不具备子宫内膜癌三联征的典型表现;且多数为高分化腺癌,与子宫内膜腺瘤增生及重度非典型增生难以区别;以手术治疗为主,预后比老年者好。对于有生育要求的可酌情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5.
24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其中≤40岁35例,以原发不孕和月经失调为主要症状。>40岁者以绝经后阴道出血为主要症状。两组均以刮宫病理检查确诊。对于月经失调、不育者合并卵巢增大的年轻妇女,应警惕子宫内膜癌的可能性。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多分化良好,易与内膜非典型增生或增生过长混淆,诊断时应特别慎重。雌、孕激素受体(ER、PR)的监测有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和判断预后。对有生育要求的临床Ia期患者,病理分化好且ER、PR阳性,可试用大剂量孕激素治疗、严密随诊。两组5年存活率差异无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6.
上海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自 1980 - 1997年间共收治经病理证实的年轻妇女 (≤ 4 0岁 )子宫内膜癌2 7例 ,其中 18例曾在外院误诊、漏诊为其他疾病并治疗 3个月以上 ,误诊、漏诊率为 6 7%。为提高对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的早期确诊率 ,本文试对误诊、漏诊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其相应对策。1 临床资料、方法与结果18例患者年龄 2 4~ 4 0岁 ,平均年龄 33岁。临床表现主要为反复月经紊乱且经中西医治疗效果不佳、原发性不孕、继发性不孕、卵巢异常增大 (其中81%病理证实为卵巢滤泡囊肿 )、下腹胀、腰酸等。其中 4例患者平素月经规则、经量正常是在常规…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是女性生殖道常见三大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在美国,子宫内膜癌每年的新发病例估计有40000例,死亡病例有7000例。虽然其主要发生在绝经后女性,但有25%的患者为绝经前女性,且其中有3%~5%发生在40岁左右甚至更年轻时期。年轻妇女EC的年龄界定,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一部分学者认为年龄≤40岁的EC患者为年轻妇女EC,另一部分学者认为年龄≤45岁者为年轻妇女EC。由于年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多有不孕、不育史。因此,年轻子宫内膜癌患者是否仍有可能保留其生育功能、生理功能,以及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后给予激素替代治疗以改善其生活质量等问题日益受到人们关注。  相似文献   

8.
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内膜癌为女性生殖道常见三大恶性肿瘤之一,近年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其发病率均有上升趋势.虽然子宫内膜癌大多发生在绝经后妇女,但25%左右患者为绝经前女性,且3%~5%发生在40岁以下妇女.由于年轻子宫内膜癌患者常常因有不孕史而未育,因此,强烈要求保留生育功能.所幸的是这些年轻患者的子宫内膜癌多为高分化,进展缓慢,无肌层浸润或肌层浸润浅,预后较好,这使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成为可能.该文就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在对绝经后妇女出现阴道出血时彩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从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来我院进行阴道出血彩超诊断和刮诊的患者病例中选出58例,分析其影像学诊断结果。结果:经过对患者病例的分析可以看出,经两种诊断结果的对比,医生对于患者病情的确诊结果没有较大的差异性。58例患者中患有内膜息肉和子宫内膜癌的患者,其子宫内膜厚度均超过正常值,差异明显。同时具有恶性病变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超过10的例数大于良性病变患者。结论:利用彩超多普勒技术诊断绝育后子宫出血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同时其也是子宫内膜厚度5患者诊断的首选方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为提高该病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对来大同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11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χ2检验对绝经前后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进行比较。结果:绝经前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分期和细胞分化程度以及子宫层浸润程度与绝经后患者差异显著。结论:绝经后妇女更易患子宫内膜癌,并且绝经前患者多为高分化癌,且期别较早,相对于中老年妇女预后好;中老年子宫内膜癌患者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应尽早诊断和治疗;不孕症、高血压、糖尿病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病有一定关系,阴道不规则流血是子宫内膜癌患者重要的临床表现,患者就诊时如有该症状应考虑子宫内膜癌。  相似文献   

11.
子宫内膜癌192例临床病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分析近15年来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方法:对19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近15年来子宫内膜癌的发病年龄逐渐降低,呈明显年轻化趋势;年轻患者的手术-病理分期早,组织分化好,肌层浸润浅,病理类型稍好。结论:子宫内膜癌的发病趋势已呈现新的特点;对于年轻及早期病例要充分考虑生殖内分泌功能的保留问题。  相似文献   

12.
作为常见妇科恶性肿瘤之一的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临床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放疗、化疗及药物治疗为辅。有25%的患者为绝经前女性,而3%~5%的患者年龄〈40岁,甚至更年轻。年轻未生育妇女子宫内膜癌的治疗目的不仅是延长生存时间,减少复发,很多患者还要求保留其生育能力。所幸,年轻的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大部分属于激素依赖型肿瘤,其组织分化好,进展缓慢,转移风险低,这为要求保留生育能力患者进行保守治疗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张予 《药物与人》2014,(7):271-272
目的:分析绝经后子宫出血和子宫内膜癌间的关系,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以从2011年4月到2013年11月前来我院因绝经后子宫出血行B超检测,结果异常的110例绝经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对该组病例宫腔镜与内膜活检的检测结果及相关因素进行回顾分析,以此分析绝经后子宫异常出血和子宫内膜癌的相关性。结果:检测结果显示本组110例患者中,良性病变101例,包括34例子宫内膜萎缩,25例内膜息肉,22例子宫黏膜下肌瘤,9例内膜单纯增生,5例子宫内膜炎,6例复合型内膜增生;及9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子宫内膜癌所致绝经后子宫出血所占比例为8.18%,通过分析临床资料显示子宫内膜癌组患者包括就诊年龄、出血时间、绝经年限以及子宫出血率等指标均显著高于良性组(p〈0.05)。结论:患者绝经时间、出血时间越长,年龄越大,罹患子宫内膜癌的几率也随之越高。  相似文献   

14.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好发于绝经前后的妇女,其标准治疗是全宫双附件切除,腹膜后淋巴结切除及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此种手术治疗尽管对早期疾病的治愈率高,但患者却丧失了生育能力。一般情况下,年轻的EC患者多为具有不孕史的未孕妇女,EC多分化好且局限,渴望保留生育功能。本文结合近几年的国内外文献,就EC保守性治疗的可行性及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在子宫内膜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且术前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38例患者术前经彩色超声多普勒诊断确诊者共31例,诊断符合率为87.5%;且本组患者中Ia期、Ib期、Ic期、Ⅱ期、Ⅲ期、Ⅳ期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6.7%、66.7%、77.8%、85.7%、100%、100%。患者子宫内膜癌病理分期越晚,超声诊断符合率越高,其中Ⅲ期、Ⅳ期子宫内膜癌患者采用超声诊断的符合率可达到100%。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在子宫内内膜癌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其诊断准确性较高,可为临床分析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石钦梅 《中国校医》2014,28(5):373-374
目的探讨血清人附睾蛋白4(HE4)在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对50例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癌组)、45例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增生组)和40名同期体检的健康妇女(正常对照组)血清HE4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子宫内膜癌组血清HE4为(129.17±44.45)pmol/L,明显高于子宫内膜增生组(52.60±15.95)pmol/L和正常对照组(41.42±13.89)pmol/L(P均0.05)。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血清HE4表达水平在74.74 pmol/L时诊断子宫内膜癌的Youden指数最大,为0.933,AUC为0.99,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8.0%和95.3%。结论 HE4可作为子宫内膜癌诊断的独立生物学指标,当血清HE4水平大于74.74 pmol/L时其敏感度和特异度高,有助于临床早期诊断子宫内膜癌。  相似文献   

17.
张振华  王霞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6):2190-2193
目的:分析年轻妇女宫颈癌的临床表现特征、诊断及治疗特点。方法:对27例年轻妇女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年轻妇女宫颈癌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接触性出血(44.44%)和阴道不规则流血(25.93%),15例宫颈原位癌中8例行宫颈锥切术,6例行子宫全切术(1例经阴),1例行扩大子宫全切术,有8例宫颈癌在广泛性子宫切除手术同时行卵巢移位术,其中1例行双侧卵巢移位术,7例行右侧卵巢移位术,术后无1例发生卵巢转移。结论:接触性出血为年轻妇女宫颈癌的主要临床表现,必须引起广大妇女及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以免延误诊断和治疗,加重病情,对年轻早期宫颈癌患者治疗时须注意保留卵巢功能或生育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糖类抗原125 (CA125)、CA724及人附睾蛋白4 (HE4)联合检测在子宫内膜癌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12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确诊的8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EC组)、子宫内膜增生患者40例(增生组)、健康体检妇女40例(健康组),检测对比3组妇女血清CA125、CA724及HE4的水平。结果 EC组患者血清CA125、CA724、HE4水平显著高于增生组、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增生组的血清CA125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血清CA125诊断子宫内膜癌的灵敏度为41. 25%、特异度为87. 50%;血清CA724诊断子宫内膜癌的灵敏度为36. 25%、特异度为92. 50%;血清HE4诊断子宫内膜癌的灵敏度为65. 00%、特异度为90. 00%。血清CA125+CA724+HE4正确诊断子宫内膜癌67例,诊断子宫内膜癌的灵敏度为83. 75%、特异度为93. 75%、漏诊率为16. 25%、误诊率为6. 25%、阳性预测值为93. 06%、阴性预测值为85. 23%。结论血清CA125、CA724、HE4联合检测较三者单独应用诊断子宫内膜癌能显著提高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9.
马秋平 《现代保健》2012,(27):40-4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化疗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本院在2007-2010年收治的73例子宫内膜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年龄38~73岁,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确诊为子宫内膜癌合并糖尿病。对所有患者进行化疗过程中的护理,对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跟踪观察,并记录所得数据。结果:经过有效护理,所有患者的病情均得到一定的控制,显效48例,有效20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93.2%。结论:在对子宫内膜癌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化疗的过程中,对其进行有效护理的效果较为显著,对于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帮助较大,因此,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阴道超声联合宫腔细胞学检查在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病变中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葫芦岛市中心医院接受诊治的86例疑似子宫内膜病的绝经后妇女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阴道超声、宫腔细胞学检查,对单独阴道超声、宫腔细胞学检查及两者联合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析,以诊刮术获取的组织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结果经分段诊刮术检查发现,86例患者中59例患者为正常内膜,10例为内膜良性病变,4例为癌前病变,13例为内膜癌。内膜癌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均高于正常内膜、内膜良性病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阴道超声检查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100.0%、69.6%,宫腔细胞学预测癌前病变与内膜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9.7%、94.4%,联合检测子宫内膜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100.0%、98.6%。结论阴道超声联合宫腔细胞学检查在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病变中的诊断价值高,能有效提高临床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减少误诊、漏诊风险,能作为临床筛查癌前病变、内膜癌的主要方法,降低临床诊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