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全麻术后苏醒期情感障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全麻术后苏醒期患者情感障碍特点,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护理对策。方法通过对2002年10月~2004年10月入麻醉恢复室全麻术后患者,分析其年龄、麻醉方式、手术部位等对患者术后苏醒期情感障碍的影响。结果全麻术后苏醒期情感障碍是一个多因素的综合征,患者的年龄、手术部位、麻醉方式是主因。结论全麻术后情感障碍常发生在麻醉清醒期,容易引起患者术后的脱管、缝合口出血、坠床等危险,因此全麻术后苏醒期严密观察、综合性治疗、对症护理是解除危险因素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引起术后全麻苏醒病人恶心呕吐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术后全麻苏醒患者120例,针对患者的恶心呕吐现象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护理措施.结果:在120例患者中,共有25例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症状,发生率为20.8%;术后全麻苏醒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症状与性别、年龄、是否吸烟、晕动史等因素具有密切联系.结论:针对具体原因提供防范护理,值得在临床界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减少颌面外科小儿全麻术后苏醒期不良并发症发生。方法:通过176例颌面外科患儿全麻术后苏醒期患儿,出现不同的并发症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及治疗方法。结果:全麻术后苏醒期患儿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根据不同并发症采取不同护理措施有助于疾病恢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范小庆 《现代养生》2014,(18):212-212
目的:观察小儿全麻手术的术后护理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行全麻手术的患儿87例,对其术后观察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7例患儿术后相关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和控制,所有患者术后恢复良好,且安全有效,均康复出院。结论:对于小儿全麻术后患儿,给予密切的监护观察和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可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5.
手红梅 《健康大视野》2006,14(12):135-135
小儿全麻是儿科手术最常见的麻醉方法之一,低氧血症是小儿全麻术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术中通过生命监测SpO2。脉搏和严密观察呼吸、口唇颜色等,以便早期发现和及时处理低氧血症。  相似文献   

6.
陈永梅 《健康天地》2010,4(3):122-122
目的:小儿腭裂全麻术后的血氧监测的结果分析与护理。方法:收集颌面外科病房328例腭裂畸形择期全麻修复术患儿。按年龄段分:A组(8个月-12个月),B组(13个月-3周岁),c组(4周岁-10周岁),D组(11周岁-14周岁),应用美国金科威(Goldway)UT4000F循环监护仪监测术后脉搏血氧饱和度,并记录即时、吸氧后、停氧SPO的变化给予相应护理对策。结果:328例患儿中(1)术后早期发生低氧血症和严重低氧血症发生率为33.2%和14.6%,且在15min内。(2)年龄段分析A、B两组(P〉0.01),C、D两组(P〉0.01),A、B与C、D组(P〈0.01)。年龄小于3岁的患儿缺氧率高。结论:实施血氧监测观察,及时发现患儿的血氧变化给予相应处理,防止发生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鲍淑梅 《现代保健》2009,(19):117-117
临床工作中经常发现全麻手术患者在苏醒期出现躁动现象,因此全麻苏醒期躁动是护理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大多数患者临床表现为情绪激动、兴奋、躁动和定向障碍等,个别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自主运动,严重时还有个别患者造成自身的意外伤害等,若处理不当,可危机患者生命安全。根据多年临床实践,笔者认为全麻手术患者在苏醒期出现躁动现象应根据不同原因进行不同的护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全麻术后苏醒期患者家属迁移应激状况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麻醉重症监护室患者共计127例,对全麻术后苏醒期患者家属迁移应激状况以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家属轻度迁移应激29例,占比22.83%,家属中度迁移应激43例,占比33.86%,家属重度迁移应激55例,占比43.31...  相似文献   

9.
全麻苏醒期躁动全麻病人苏醒期往往会有不同程度的躁动,是临床工作中经常碰到的问题,其发生机理尚不明确,因此给预防和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它可能会导致病人出现许多并发症,增加医护人员的工作量,了解全麻病人苏醒期躁动对病人的危害、发病原因、机制、预防及其处理对临床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现将笔者多年的工作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护理干预对降低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的作用.方法 以我院2012年5月至10月间128例行优质护理干预的全麻患者为护理组,以我院2012年1月至5月间133例行普通常规护理的全麻患者为常规组,对比两组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结果 常规组患者苏醒期发生躁动54例,发生率为40.60%;护理组患者苏醒期发生躁动22例,发生率为17.19%,显著低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干预可极大地降低全麻苏醒期患者的躁动发生率,临床推广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分析胸外科手术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循证护理。方法:将120例胸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60例采取传统的护理模式,实验组60例在传统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并对两种护理模式产生的不同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60例胸外科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照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基础值与苏醒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SBP、DBP、HR基础值与苏醒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胸外科手术全麻苏醒期躁动护理工作中,运用循证护理的方法,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可以弥补传统的护理模式不足,提高手术室护理的预见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儿腹股沟疝手术苏醒期的风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科小儿腹股沟疝手术的患儿39例进行分析讨论,手术结束后密切观察苏醒期患儿的情况,针对性地实施有效的护理对策,减少护理风险因素发生。结果此组患者经有效的相关风险性的护理对策后,均顺利地通过麻醉后的苏醒期,无不安全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对于小儿腹股沟疝手术苏醒期的相关风险因素实施有效的护理对策,能够提高苏醒期的安全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8月于我院行全麻腹部手术的5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苏醒期心率、血压、躁动情况。结果 (1)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基础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苏醒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的躁动发生率为2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具有显著效果,有利于避免患者的血压、心率急速上升,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4.
尹世美 《工企医刊》2004,17(3):49-50
我科自2001年1~8月共收治病人500例。行施手术381例,其中60岁以上患者104例,手术96例,笔者仅以此组病例浅议老年人围手术期的护理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全麻手术病人苏醒期的躁动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诊治的全麻手术患者100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苏醒期的躁动原因,总结护理措施。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本组患者中有168名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苏醒期躁动,占总数的16.8%。导致躁动的原因主要是疼痛,共计69例,占总数的41.07%,气管导管刺激,共计44例,占总数的26.19%,尿管刺激,共计28例,占总数的16.67%。同时,躁动发生率与手术类型、麻醉方式、催醒药有着密切的联系,发生率最高的手术类型为耳鼻喉手术,共计56例,占总数的46.67%,其次为胸外科手术,共计40例,占总数的40.40%,应用药物催醒的患者中有65例患者苏醒期发生躁动,占总数的28.26%,而不用催醒药中有103例患者发生躁动,躁动发生率为13.38%,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全麻手术病人苏醒期的躁动原因主要包括疼痛、气管导管刺激、尿管刺激,同时与患者的手术类型、麻醉方式、是否应用催醒药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要加强患者的临床护理,及时对全麻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并做好干预措施,降低躁动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的度过麻醉复苏期。  相似文献   

16.
《现代医院》2016,(10):1473-1475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预防小儿七氟烷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全麻下行阴茎部位手术患儿40例,年龄3~9岁,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和对照组(C组)两组,每组20例,在手术结束前10 min S组给予舒芬太尼0.1μg/kg,C组给予生理盐水3 ml。记录术毕前10 min给药前(基础值)(T_0)、拔管时(T_1)、拔管后5 min(T_2)和离开复苏室前(T_3)四个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_2),并于各时点抽外周静脉血测定肾素和皮质醇浓度,记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并测定全麻苏醒期镇静评分(Comfort)和躁动评分(RS),观察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和返流误吸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T_1~T_3时点S组的MAP、HR与C组对应时点相比显著降低(P<0.05)。C组肾素、皮质醇在T_1~T_3时点与T_0时点相比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并且与S组对应时点相比升高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拔管期间C组中度和重度躁动发生率明显高于S组(P<0.05),S组躁动发生率低,镇静满意率高。与C组比,S组术后恶心呕吐、呼吸抑制、返流误吸不良反应的发生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上差异也无显著性(P>0.05)。结论术毕前10 min静注舒芬太尼0.1μg/kg能明显降低小儿七氟烷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且因舒芬太尼0.1μg/kg不影响拔管时间,不增加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适合在小儿麻醉中广泛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全面分析全麻病人术后苏醒产生躁动的原因,并针对原因采取相应对策。方法深入观察与回顾分析本院麻醉科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出现的87例全麻病人术后苏醒产生躁动的状况和临床资料。结果麻醉原因、麻醉相关原因、手术原因、病人自身状况都可能是引起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因素。结论对烦躁病人进行综合分析、找出相关因素,对症处理,能帮助病人安全渡过麻醉恢复期。  相似文献   

18.
谭俭明 《药物与人》2014,(4):212-213
目的:探究引起全麻患者苏醒延迟的因素。方法:所有患者使用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实施全麻手术。术前施用0.01mg/kg阿托品。咪达唑仑0.05mg/kg、2.0mg/kg丙泊酚、3.0ug/kg芬太尼、2mg/kg维库溴铵按序静脉滴注,可根据患者实际在剂量上有一定调整;机械通气,提供丙泊酚1.5mg/(kg·min)、瑞芬太尼0.5ug/(kg·min)、维库溴铵1.5mg/(kg·min)保持全麻,如需要,可提供异氟醚,保持氧气供给。结果:31例患者手术正常结束,送至普通病房。引起苏醒延迟因素包括麻药剂量过多2例;麻醉中出现代谢失调16例;体温过低3例;术前睡眠过少导致疲劳2例;其他原因8例。通过快速有效的延迟因素查找及处理,所有患者苏醒,无事故发生。结论:只有明确全麻苏醒延迟原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延迟问题,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9.
20.
全麻是小儿手术最常用的方法,如何加强小儿术中全麻的护理,使其在手术麻醉期间,能保持生理内外环境相对稳定,从而使小儿平稳渡过麻醉和手术期,并在术后顺利恢复.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