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应用单层琼脂法和微量甲基纤维素法对28例白血病患者的骨髓作了33例次CFU-GM和CFU-E的体外培养。其结果为未治AL患者的CFU-GM和CFU-E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但有少数病例高于正常对照(1例)或在正常范围内(2例),我们认为这些患者体内存在促进CFU-GM生长的因素或对CSF-GM敏惑的CFU-GM,或存在LIA的对抗活性。CFU-E的生长情况与CFU-GM基本一致.但亦有不一致者,可能与白血病细胞浸润程度有关。4例CGL中3例的CFU-E和CFU-GM高于正常对照,1例正常。  相似文献   

2.
自从1971年Stephenson和Axelrad首次用血浆凝块方法成功地在体外培养了小鼠胎肝中的红系祖细胞以后,随着对培养方法的不断改进,对红系祖细胞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由对小鼠红系祖细胞的研究发展到对人红系祖细胞的研究,由实验研究发展到  相似文献   

3.
红系祖细胞(BFU-E、CFU-E)体外培养过去在国内尚未开展。1983年11月在泰安召开的全国造血、止血、血栓学术会上,成立了全国造血细胞培养技术协作组,哈医大是核心成员之一。为了填补国内此项空白,会议决定委托哈医大负责建立红系祖细胞体外培养技术,约定1984年再次开会进行交流推广。经过努力,红系祖细胞BFU-E 及CFU-E体外培养获得成功,细胞集落生长良好,提前完成了任务,并应用于临床测定正常人13例、白血病及其他血液病患者45例,操作过程由哈医大电教室编制了录像片。1984年10月在南昌召开了全国造血细胞培  相似文献   

4.
小鼠骨髓红系祖细胞体外培养细胞分化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改良Iscove甲基纤维素法体外培养小鼠骨髓红系祖细胞,对形成的红系集落细胞分化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发现:(1)在低浓度红细胞生成素培养条件下,处于较晚发育期的红系祖细胞(CFU-E)可形成数十个细胞组成的集落,但各集落间的细胞数量及发育阶段的同步性有较大差异;(2)在高浓度红细胞生成素培养条件下,处于较早发育期的红系祖细胞(BFU-E)可形成数千个甚至上万个细胞组成的大集落,且集落内细胞的发育阶段具较高的同步性;(3)在CFu-E和BFu-E培养集落中均可观察到自然出现的核固缩及排核现象。以上发现为哺乳类红细胞自然排核学说及红系终末细胞中存在不利于细胞核增殖生长的“胞质因子”工作假说提供了有利的佐证。  相似文献   

5.
近10年来,造血细胞体外培养已从基础研究日益广泛应用到临床研究,有助于某些血液病的病因及病理探讨。我所1987年以来,对3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粒系祖细胞体外培养(Gm—CFUc),现把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7.
红系造血祖细胞(CFU-E、BFU-E)及混合造血祖细胞(CFU-Mix)培养技术对于某些血液病的发病机理的研究、造血细胞分化、增殖及调控方面的研究均有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意义。红系及混合系祖细胞体外培养的集落形成依赖于红细胞生成素(EPO)的存在,在我  相似文献   

8.
造血祖细胞培养测定是研究造血干细胞增殖情况的重要方法。BFU-E 和CFU-E 是只能向红系分化的红系造血祖细胞的不同亚群,体外培养时需要添加外源性红细胞生成素(EPO)。1971年Stephenson 以血浆凝块为支持物,首次培养成功人的骨髓红系祖细胞。我们采用甲基纤维素为支持物,培养了人的骨髓红系造血祖细胞BFU-E 和CFU-E,并作了定量测定。光学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BFU-E 和CFU-E 的形态进行了观察,此项工作目前国内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9.
人多能造血祖细胞与前红系祖细胞体外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Messner培养体系为基础,并加以改良,在一个培养体系内培养出了人多能造血祖细胞(CFU-Mix)和前红系祖细胞(BFU-E),集落产率高于文献报道。同时,我们改进了细胞离心方法,使单个细胞集落形态完整,记数准确,为研究造血干细胞的分化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0.
近20年来,由于细胞生物学的迅速进展,对造血干细胞的许多方面进行了实验与临床研究。有关人骨髓红系祖细胞体外培养研究由Gregory于1977年首获成功。本文采用Gregory甲基纤维素培养体系并加以改良,对13例正常人骨髓细胞进行红系祖细胞(BFU-E)培养成功,并获较高产率,培养14天可获高达40个左右中心的BFU-F集落。(一)材料与方法骨髓标本均采自健康的医务工作者共13人。男性10人,女性3人,年龄20~46岁,平均29岁。根据Gregory甲基纤维素法加以改良,  相似文献   

11.
血液病患者骨髓粒-单核祖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体外血浆凝块培养技术对55例各种血液病(包括急性白血病,慢粒,MDS,再障,原因不明白细胞减少及粒缺)作了CFU-GM培养,讨论了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及体外CFU-GM培养对判断疗效和预后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大白鼠骨髓粒系祖细胞(GM-CFU-C)的体外琼脂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对多种动物的粒系祖细胞(GM-CFU-C)测试技术研究和应用日趋广泛。但是,迄今对大鼠骨髓GM-CFU-C体外琼脂培养的研究方法国内未见公开报道,国外有关文献也为数不多。我们在小白鼠骨髓GM-CFU-C体外琼脂培养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较系统的探索,初步建立起  相似文献   

13.
采用半固体琼脂微量培养方法培养人骨髓红系造血祖细胞集落获得成功。培养体系中不需条件培养基和细胞生长刺激剂。显微镜下红、粒系集落区别明显,细胞形态清晰,方法简易,减少了所需细胞数量和节省了试剂,特别可节省促红细胞生成素。  相似文献   

14.
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的体外扩增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杰  黄军华  汪浩文  刘俊峰 《疑难病杂志》2010,9(6):427-429,F0003
目的探讨建立体外培养内皮祖细胞(EPC)的方法。方法通过密度梯度分离法从大鼠骨髓中分离单个核细胞,培养7 d后,行Dil-acLDL和FITC-UEA-1双荧光染色,并行流式细胞检测及细胞迁移实验。结果细胞培养7 d后,可见梭形细胞呈优势生长,Dil-acLDL与FITC-UEA-1荧光标记的双阳性细胞占细胞总数的比例为82.7%±5.1,培养第10天开始出现铺路石样细胞集落,培养后第7、14天CD34阳性细胞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2.3±3.2)%、(39.2±4.4)%(t=5.18,P〈0.01),FLK-1阳性细胞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8.7±3.2)%、(44.5±3.8)%(t=5.32,P〈0.01)。培养7 d后迁移至膜下层的EPC数为(10.4±1.9)个,培养14 d后迁移至膜下层的EPC数为(11.8±2.5)个(t=0.83,P〉0.05)。结论分离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用选择性内皮生长体系培养EPC,再通过细胞免疫及细胞功能检测所分离的细胞,是一种较为良好的分离与鉴定EPC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以骨髓造血组织减少,外周血中全血细胞降低为主要特征,造血功能障碍所引起的贫血综合征。病因尚未完全清楚,国内报告中多数为原因不明的原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但可能与许多理化因素(如放射线、药物、化学物质等)、免疫因素、生物学因素(细菌或病毒感染)等有密切关系。对其发病原理的探讨,虽有不少研究,但仍未清楚。近年来对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原理的认识趋向于由某种致病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优化选择猪骨髓来源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 EPC)体外培养条件,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从猪髂骨抽取骨髓,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得到单个核细胞(MNC),体外培养分化为EPC。在其他培养条件相同的前提下,分别比较不同的细胞接种密度(2×103/cm2、5×103/cm2、1×104/cm2、2×104/cm2),不同基础培养液(EGM、M199、DMEM),不同FBS浓度(5%、10%、20%、30%),以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与不同细胞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和表皮生长因子(EGF)]组合(VEGF+bFGF、VEGF+SDF、VEGF+bFGF+SDF、VEGF+bFGF+IGF+EGF、VEGF+bFGF+SDF+IGF)对EPC细胞增殖及迁徙功能的影响;采用细胞形态观察、双荧光染色法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对培养的EPC进行鉴定。结果 猪骨髓EPC以1×104/cm2密度接种在盛有M199,并添加10% FBS和VEGF+bFGF+SDF+IGF细胞因子的培养液时,细胞的增殖能力和迁徙率最高。每组细胞经结合Dil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Dil-ac-LDL)和FITC标记的荆豆凝集素(FITC-UEA-1)双色荧光染色鉴定双阳性率>76%,免疫细胞化学检测CD133、CD34、KDR均为阳性。结论 通过优化猪骨髓来源EPC的体外培养条件,可使细胞数量增多及功能增强,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在体外获取兔骨髓来源的内皮祖细胞.方法 取1 w龄兔的长骨骨髓,通过密度梯度离心结合差速贴壁法分离培养内皮祖细胞.结果 获取较多目的细胞,经鉴定符合内皮祖细胞的形态特征,能够摄取并结合DIL-ac-LDL及FITC-UEA-1.结论 密度梯度离心结合差速贴壁法可以得到较多骨髓来源的内皮祖细胞.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研究干扰素 α- 2 b( IFN- α2 b)联合红细胞生成素 ( EPO)对骨髓纤维化 ( MF)红系祖细胞 ( CFU- E)的作用。方法 :采用细胞体外培养法对 2 0例 MF患者 CFU- E进行观察。结果 :单用IFN-α2 b对 MF患者 CFU- E有明显促增殖作用 ;与 EPO联合时其促增殖作用更加明显 ,使 MF患者 CFU- E接近正常对照组。结论 :IFN-α2 b联合 EPO对 MF患者红系祖细胞具有显著促增殖作用 ,为临床应用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表达β-半乳糖苷酶的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LacZ)对于体外培养的骨髓内皮祖细胞(EPCs)的转导效率。方法:将pAAV-LacZ、pAAV-helper、pAAV-RC用磷酸钙法共转染HEK293细胞,得到rAAV-LacZ;用氯仿处理-PEG/NaCl沉淀-氯仿抽提法浓缩纯化病毒;用AVSachTMELISA法rAAV2颗粒滴度测定试剂盒测定rAAV-LacZ的滴度;用不同MOI值(1.0×104~1.0×106v.g/cell)的病毒感染EPCs,48 h后,用β-Gal ELISA试剂盒测定β-半乳糖苷酶的表达,原位-βgal染色试剂盒染色,根据蓝染的阳性细胞占细胞总数的比率来估计rAAV-LacZ对于EPCs的转导效率。结果:rAAV-LacZ的滴度为9.6×1012v.g.ml-1;rAAV-LacZ对于EPCs的转导率约为60%,当MOI增加到106v.g/cell时,-βGal的表达量增至(31.40±2.51)ng.mg.protein-1。结论:rAAV-LacZ能够有效的转导EPCs,这为AAV载体应用于细胞生长因子与EPCs联合治疗缺血性血管疾病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