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对23例60岁以上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实施心脏瓣膜置换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就其临床特点、外科治疗经验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23例中,治愈20例(87%),死亡3例(13%).结论老年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并发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实施心脏瓣膜置换并CABG,围术期处理恰当,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
风湿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风湿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围手术期处理和外科治疗经验,探讨提高早期生存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自2000年6月至2005年7月体外循环下采用瓣膜置换手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92例。结果死亡3例,无术后心包填塞、二次开胸止血、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综合评价病情、正确掌握手术适应证、充分的术前准备、规范和恰当的围术期处理及手术技术的进步是提高外科治疗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风湿性心脏病并发缩窄性心包炎患者施行瓣膜置换及心包剥除术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06-2010-02期间对13例风湿性心脏病并发缩窄性心包炎患者施行瓣膜置换及心包剥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重度低心排血量,病死率7.69%。术后不同程度低心排血量6例,术后再次开胸止血1例。13例心包病理检查均为风湿性。随访3个月~8年,心功能Ⅰ~Ⅱ级10例,Ⅲ级2例。结论:对风湿性心脏病并发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同期行瓣膜置换和心包剥除手术,积极有效的围术期处理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抑肽酶在风湿性心脏病.联合瓣膜病变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应用价值作了临床研究。随机选30例风湿性心脏病联合瓣膜病变的病例,对照组及用药组各15例。观察指标包括血小板计算,血小板功能测定,纤维旦白降解产物测定,术后纵隔心包引流量,术后总输血量。研究结果证实了抑肽酶在风湿性心脏病长时间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其保护血小板及其功能作用,以及减少术后出血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5.
风湿性心脏病并发心源性恶病质(SOCC)患者由于病史长、心脏病变严重、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伴有多脏器功能损害等,外科治疗风险很大,手术的成功除手术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围术期的处理.根据文献诊断标准,1994年5月至2003年8月我们对30例此类患者施行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心房纤颤(Af)是心脏瓣膜疾病最常合并的心律失常之一,在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的患者中,Af的发生率可达40%~60%,且术后仍为Af的发生率可高达80.09%。心脏瓣膜手术病例,药物、冷冻、手术前后介入及附加迷宫手术(MAZE手术)治疗Af疗效差别较大。心脏瓣膜手术同期采用双极射频消融治疗Af,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等优点。2006年10月至2007年9月,我们在心脏瓣膜手术同期微波消融治疗合并的Af45例,早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瓣膜置换术治疗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疾病的临床经验。方法51例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行中、低温体外循环下阻断升主动脉手术,二尖瓣置换26例,主动脉瓣置换9例,二尖瓣、主动脉瓣联合置换16例。结果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并发症19例,术后早期死亡3例,48例痊愈出院,随访心功能恢复到Ⅰ~Ⅱ级。结论加强围术期监测和管理可提高瓣膜置换术治疗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疾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我国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的冠心病并发情况及临床特征。方法对本院自1993年~1997年7月40岁以上的已行瓣膜置换手术治疗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81例的冠状动脉造影及临床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男性48例,女性33例,年龄41~69岁,平均55.09±5.85岁。二尖瓣病变者19例,主动脉瓣病变者7例,联合瓣膜病变者55例。结果81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中有11例的冠状动脉有单支或多支≥50%的狭窄病变,发生率为13.58%,男女之比为2.67:1,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发生与瓣膜病变的部位无明显相关性,但与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如吸烟,血脂升高,血糖升高等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40岁以上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应常规开展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的防治,若出现典型的胸痛,有多种冠心病易患因素存在则高度提示合并冠心病的存在,但由于部分病人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因此40岁以上患者术前应常规做冠脉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9.
18例风湿性心脏病多瓣膜病变的外科治疗北京市中日友好医院心血管外科张伟,王凤林,支启华,唐岳峰,李广仁,王非,刘鹏自1985年1月至1993年12月,我们共施行风湿性心脏病瓣膜替换术330例,其中主动脉瓣、二尖瓣、三尖瓣联合病变的为18例,占同期换瓣...  相似文献   

10.
刘淮海 《山东医药》2007,47(17):88-89
2004年10月~2006年12月,我院共施行各类心脏手术800例,现就围术期麻醉处理体会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800例心脏疾病患者,男397例,女403例;年龄50d~65岁,体质量3~80kg。其中先天性心脏病691例(包括房缺,室缺,房室缺,法洛三联、四联、五联症,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单心房,单心室,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右室双出口,左室双出口,永存动脉干,冠状动脉左室漏,动脉导管未闭等),后天性心脏疾病109例(包括风湿性心脏病、联合瓣膜病变、瓣膜置换手术后瓣周漏、二尖瓣脱垂、心脏肿瘤及冠心病等)。  相似文献   

11.
心脏瓣膜替换术是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脑栓塞患者,因其既有心脏瓣膜的基础疾病,又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脑部梗塞灶,因此在瓣膜替换的围手术期处理方面具有一定特殊性,需要采取相应措施来避免脑栓塞的发生和发展,同时彻底消除已经形成的血栓和防止新的血栓形成是预防栓塞及治疗的关键.本文针对风心瓣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分析我院2000年9月~2006年12月153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手术围术期资料,总结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在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矫治,术前、术中、术后给予吸氧、静脉注射前列腺素E1、采用膜肺、呼气末正压(PEEP)等。结果经积极围手术期处理,全组1例死于右心衰竭,其余病例疗效满意,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正确的术前评估和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胸骨正中小切口在心脏瓣膜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优点。方法在2000年8月至2006年10月间,50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在常规体外循环下行瓣膜置换手术。其中二尖瓣置换术30例,主动脉瓣置换术20例。分别采用胸骨正中上段或下段部分胸骨劈开切口。切口长7田cm。结果本组无围术期死亡。术后恢复快,无严重并发症,术后纵隔引流量少,输血量少,无切口感染、裂开。手术效果满意。结论胸骨正中小切口可安全用于心脏瓣膜手术,具有创伤小、胸骨完整性破坏小、疗效好及美观效果。  相似文献   

14.
50岁以上瓣膜性心脏病冠脉造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瓣膜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情况。方法96例50岁以上瓣膜性心脏病住院患者,其中男性38例,女性58例,常规予Judkins法经股动脉或桡动脉行冠脉造影。并结合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瓣膜病的病因、病变部位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96例瓣膜性心脏病患者合并冠心病11例,总发生率11.5%。其中风湿性瓣膜性心脏病82例,合并冠心病7例,发生率8.5%,非风湿性瓣膜性心脏病14例,合并冠心病4例,发生率28.5%,两组相比P<0.05。多危险因素组46例,合并冠心病9例,发生率19.6%,少危险因素组50例,合并冠心病2例,发生率4%,两组相比P<0.05。主动脉瓣病变者合并冠心病2例,二尖瓣病变者合并冠心病3例,联合瓣膜病变者合并冠心病5例,各组相比P>0.05。结论瓣膜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发生率不高且合并冠心病者多为非风湿性病因,其中危险因素组冠心病发生率较高,不同瓣膜病变在合并冠心病发病率上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瓣膜置换同时肺静脉隔离治疗风湿性瓣膜性心脏病永久性房颤的疗效。方法风湿性瓣膜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手术中合并房颤患者34例,17例消融组,17例对照组,消融组运用自制射频消融圈分别对4个肺静脉进行射频消融,术后随访,了解手术疗效。结果两组临床基线一致,平均随访(9.9±2.2)个月,消融组房颤转复率52.9%,对照组房颤转复率17.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结论心内膜射频消融隔离肺静脉能安全、较有效地治疗风湿性瓣膜性心脏病永久性房颤。  相似文献   

16.
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剖宫产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妊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产妇剖宫产的麻醉管理。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妊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产妇剖宫产的临床资料。结果:52例患者术前接受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多数选择硬膜外麻醉,小量、分次注射局部麻醉药维持循环平稳。术中积极防治心力衰竭(心衰),产妇平安度过围术期。结论:硬膜外麻醉适应于大多数风湿性心脏病产妇剖宫产手术。围术期积极防治心衰,密切监测、维持循环稳定是确保围产期母婴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风湿性心瓣膜病围手术期心脏骤停的原因、急救处理及预防。方法 :我院 1975年至 2 0 0 1年施行心脏瓣膜手术 937例 ,其中二尖瓣闭式扩张 5 0 0例 ,瓣膜置换 4 37例。围手术期发生心脏骤停 30例。结果 :心脏成功复跳 2 8例 ,2例未复跳 ,7例死于严重脑损害及 (或 )肾功能衰竭 ,死亡率为30 % (9 30 )。结论 :围手术期心脏骤停与疾病的严重程度、麻醉诱导不当、低钾及手术创伤有关。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为及时有效心脏挤压 ,祛除病因及良好的复苏后处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同期外科治疗,提高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患者同期施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心脏瓣膜手术的临床资料及远期随访资料,其中二尖瓣置换6例,二尖瓣成形2例,主动脉置换1例.合并冠状动脉单支病变中7例用左乳内动脉做血管桥,二支病变中1例用左乳内动脉加大隐静脉做血管桥,1例用左乳内动脉加左桡动脉做血管桥.结果 术后平均呼吸机辅助时间19 h,平均重症监护室监护时间2.6天,出院前行超声检查心功能,射血分数上升0%~20%.发生呼吸功能不全3例,严重心律失常3例,出血再次开胸1例,经治疗均好转.心绞痛不同程度消失,无围手术期死亡,远期随访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积极、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 改善心功能,尽量缩短主动脉阻断时间,术中心肌保护良好,是提高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手术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老年人心脏手术的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总结老年患者心脏手术围手术期神经经验,提高老年人心脏手术治疗水平。方法 老年心脏病患者89例,单纯冠状动脉病变60全 动脉病变合并瓣膜病变5例,单纯瓣膜病变23例,左心房粘液瘤1例,62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其中有2例在行CABG同时行一关瓣置换术,3例同时行主动脉瓣置换术。3例冠心病使用激光打孔行心肌血管重建术;二尖瓣置换13全主动脉瓣置换3全钍尖瓣合并主动脉瓣置换78例;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巨大心脏(心胸比≥0.70)瓣膜病的临床分型与手术效果的关系。方法 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人工机械瓣膜替换,经右心房、房间隔径路行二尖瓣替换(MVR),主动脉根部横切口进行主动脉瓣替换(AVR)。本组男18例、女42例,年龄15-64岁,平均39.42±12.71岁。其中风湿性心脏病57例,先天性心脏病3例,二尖瓣病变44例(合并主动脉瓣病变15例),Ebstein畸形1例。其中对25例合并中度以上三尖瓣关闭不全的病例进行同期三尖瓣成形术,对9例巨大左心房进行左心房折叠术,有10例部分或全部保留二尖瓣装置。结果 病历统计发现,巨大心脏各型中以左心房型发生率较高(71.7%),其次为左心室型(21.7%),全心型(5%)和右心型(1.7%)。其中手术效果以左心房型最好。手术死亡3例(5%),术后并发严重低心排血量5例,严重心律失常4例。结论 根据瓣膜病变性质以及各房、室腔扩大的程度进行分型,能较全面反映患者瓣膜病变类型,临床特征,术后早期及晚期效果,同时对手术方法的设计及围术期处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