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 中医学以它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浓郁的东方色彩闻名于世,二千多年的发展表明,先秦道家思想对其理论体系的形成具有特殊的意义。就此,本文试作探讨如下: 一、气一无论。冯友兰先生指出,先秦道家有一个共同的宗旨,即杨朱所说的“为我”。如老子的“虚静无为”,宋尹的“情欲寡浅”,杨朱的“全性葆真”,庄子的“坐忘”、“无我”,旨在追逐人生最大的利益,而人生最大的利益莫过于人的生命,不了解生命的本质和本源,就不了解“利我”的根本点。道家把“为我”哲学的根本点放到探索人的生命的本质和本源方面,而要探索人的本质和本源,必然涉及到自然的本质和本源。探索人与自然的本质和本  相似文献   

2.
试论语文教学的两种最佳境界杨玉栋清人王国维曾把文学艺术的最高境界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认为“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①。其实,语文教学艺术的最佳境界也有与之类似的两种,笔者试化用王...  相似文献   

3.
1 人的生命之界定“人的生命”与“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人的生命只是人的一种属性 ,作为个体存在的人除此之外 ,还具有其他多方面的规定性 ,如充当特定的社会角色、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和义务、遵循社会道德和法律法规等。但是 ,二者又相互联系 ,人的生命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基础 ,失去了生命 ,人就不能称之为人。人的生命是相对于动植物及其他形式的生命而言的。早在古希腊时期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就对此进行了分析 ,并把“理性灵魂”作为人的生命的特质。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人是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肉体与心灵 (精神 )的有机统一 ,每一…  相似文献   

4.
《内经》的养生思想是在吸取了道家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特点为:把顺应自然作为养生的重要原则;把调摄精神情志作为养生的重要措施;重视保养正气在养生中的指导作用。并与道家思想作比较,提出《内经》的养生观点是在吸收了道家思想有益因素的基础上确立的,同时又强调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而且要“治未病”。  相似文献   

5.
年轻时我曾在雅典遇到一位不寻常的美国人。他有一个既美丽又温柔的法国女友,人们总是恭维他,告诉他是多么“幸运”。他通常的答复是:“是幸运还是倒霉我很难说,因为这只是我整个人生的短暂片刻。”  相似文献   

6.
佛教膳食观对中医食疗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教是以饮食心理的健康来达到修行的目的,与儒家和道家的饮食观相比,其“食为行道,不为益身”的精神理念甚为明显.笔在对佛教饮食观与中医养生关系的研究中发现,佛教饮食遵循的“戒杀”、“素食”、“饮茶”以及“分餐”而食所体现的饮食精神和蕴涵的科学养生观,影响着中医养生的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7.
冯教授信箱     
癔症的自我调治问:我妻子42岁,自幼生长在农村。年轻时就曾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情或情绪受到某种刺激时“背过气”去,四肢发挺或呈“抽搐”状,医生经过说教和针灸治疗后恢复。最近又因婆媳间闹点别扭,病情反复,听人说这是癔症。请问,癔症是怎么回事,怎样进行自我调治?云南孟!!答  相似文献   

8.
伦理学的会通与文化哲学的会通一样都是复杂的,有人把上帝约化为人的“良心”,把庄子的“造物者”看作天主;把天人合一看作“神人合一”;就如同理学家把孔夫子的“天”当作“理”一样,多半是歪曲,这不能算是真正的会通.荀子受道家影响,宋明理学受佛教影响,但无论谁都很重视道德实践意义,强调医学伦理学最为强调的人世,淑世人格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在此,与基督宗教的道德观是真正地可以会通.  相似文献   

9.
建设内涵重实效突出特色谋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色是最大的竞争力,这是黑龙江省卫校人的共识。“办有特色的学校,建有特色的专业,育有特色的学生,走特色发展之路”、“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特”,这是黑龙江省卫校人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自我和谐是Rogers人格理论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根据Rogers的观点,“自我是个体的现象领域中(包括个体对外界及自己的知觉)与自身有关的知觉与意义。同时,个体有着维持各种自我知觉之间的一致性,以及协调自我与经验之间关系的机能,而且个体所采取的行为大多数都与其自我概念相一致”^[1]。也就是说,自我和谐指的是自我内部的协调一致以及自我与经验之间的协调。当个体认识到知觉的自我与实际的自我之间有了差距时,他便处于不协调的状态,进而体验到内心的紧张。为了维持自我和谐,  相似文献   

11.
当今是日显世界性道德滑坡、急功近利的时代,以金钱为轴心的价值观大行其道。何以救世?有人提出宏扬东方文化,也就是以孔圣为宗的儒学。然而真正意义上的东方文化应该是儒释道一源三流的中华文明为核心的诸子百家,儒道为主体吸收外来的佛学,直至将其本土化后,形成了一源三流,更多强调的是做人,提到做人就离不开做事。因此,以阐述儒释道关乎"道"之本旨,着眼于求同。也就是三者在心学方面关乎做人做事的共性,进而规范我们的核心价值观。"道"作为孔儒"内圣"学说之本旨,一直是孔周以降诸子争论的焦点。对于道之内涵诸子皆有发挥,然多源于孔而又别于孔。通过剖析儒学论道的思想,结合学科特点,领悟做人治学之道。提出:以孔儒思想为宗,重点学习新儒学的论著;兼读佛老;理解法家之学,取其优质相互融通。以非杂而求其用,用必获益有效的思想作为做人治学之指南。  相似文献   

12.
新的医学人文观,首要的是敬畏生命。从“敬重自己”“尊重他人”“敬畏自然”“正视疾病与死亡”四个方面将敬畏生命思想层次化、具体化,为医者人文素养的培养提供基础理论依据。“敬重自己”意在呼吁医务工作者重视、善待自身的身心健康,加强自我的认识、节制和培养。“尊重他人”主要指尊重关爱患者及其家属。“敬畏自然”是将大爱扩展至整个自然,完善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正视疾病与死亡”则需要辩证看待疾病利与弊,引导和帮助患者及其家属正面、积极地对待死亡,实现医者对生命全程的医治与关怀。  相似文献   

13.
儒家学说以对人类的终极关怀为价值体系而深得人心,其"尊重生命"、"天人合一"等人生理想正符合现代生命科学的发展规范。文章从以人为本、以生命为本的角度对此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中医学整体思维是中国哲学思维在医学领域的具体应用与体现。“天人合一”整体思维是古代哲学思想的基本命题。而“天人合一”整体思维与《周易》、儒家、道家哲学思维有着深厚的渊源,因此,本文以《周易》、儒家、道家哲学思维为立足点,阐述《金匮要略》“天人合一”整体思维的哲学渊源,能丰富《金匮要略》理论的内涵,有利于把握《金匮要略》理论形成的轨迹和络脉。  相似文献   

15.
汉唐儒学由于缺乏精神超越层面的范式和系统的理论论证,以致儒学随着佛教的传入和兴盛而日渐式微。宋明新儒学的开山鼻祖周敦颐兼采释道的出世精神,提出“孔颜乐处”这一精神超越层面的儒学新范式,并对其作了较系统的论证。“孔颜乐处”实质上是一种“见大心态”和“道充身安”的身心和谐状态。它的人性论基础是“诚无为,几善恶”,实现途径是“无欲故静”,社会功用是“蕴之为德行,行之为事业”,即以“身心和谐”去实现其时的“社会和谐”。“孔颜乐处”倡导远大的人生理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因而在今天仍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肺主气"本质与机体自稳调节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现代自组织理论,结合理论文献和实验研究结果,剖析了当前关于“肺主气”的不同学术见解,从机体自稳调节机制提出“肺主气”的实质是肺气对人体之气的自稳调节,认为肺气通过对人体之气的生成和运行的调节来维持机体反应性稳态“,肺调气以应秋”来维持机体预言性稳态。“肺旺于秋”实质不是肺气在秋季最强,而是肺气肃降作用在秋季最强,宣发作用相对减弱;其内在的免疫学基础是机体免疫力降低。这是秋季人体自稳调节的节律性变化特点之一,也是呼吸系统疾病在秋季高发的内在病理生理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7.
女性与媒体有着天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 ,因此麦克汉姆把媒体描述为“人类身体的延伸”。但是 ,女性主义则把媒介权力视为文明时代性别奴役的主要形态。传媒从男性意志出发 ,带着性别歧视的有色眼镜来控制信息载体 ,传播特定的“符号 -意义”体系 ,构成人们对女性的认知概念世界和价值系统 ,并形成对女性认知自我和他者的隐性支配。电视传媒是目前我国受众最乐意接近的媒介之一 ,而女性受众的视听需求与电视传媒审视女性的视角之间存在的偏差也十分明显。为了更好地整合与构建女性主体人格 ,进一步推进男女平等 ,电视媒体审视和表达女性的性别视角必须加以矫正。  相似文献   

18.
陶渊明深受道家思想影响。陶渊明诗文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家养生观,充满了自然养生观、形神养生观、和谐养生观等养生智慧,体现着道家养生实践。从诗文来看,陶渊明实现了与自然、与自我、与社会的和谐,成为了一个道家养生的典范。  相似文献   

19.
创新是医院竞争之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疗卫生单位如何适应市场,参与竞争,营造自我生存与发展的环境,荆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从运行机制、发展方向、经营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使医院逐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20.
中华传统美德通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优良道德传统的国家,是一个以文明古国和礼仪之邦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东方大国。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国道德文明的优秀成果,它以“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为核心,体现在个人修身美德、家庭生活美德、职业生活美德、公共生活美德和国家民族美德等方面。中华传统美德具有民族凝聚和民族团结的功能,精神激励和支撑的功能,价值整合和价值导向的功能。这种传统美德,是奠基于道德丰富性基础之上的道德统一性,是根植于价值多元论基础之上的价值一元论,是对多种价值取向的一种价值导向。它塑造了中国人博大、精进、宽厚、务实的道德心灵和精神风貌,是中国文明对于世界的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