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内经>对咳嗽已有较深刻认识,<素问·咳论>所云"皮毛者,肺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指出形寒饮冷伤肺为咳.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中有"肺瘘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及"痰饮咳嗽病脉证治"两篇,从表里寒热虚实例述咳嗽病证,既体现咳嗽病是肺系疾患的主要症状,也说明凡邪气如疲饮、热邪、燥邪、风邪等伤肺即可致咳,所列诸方如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等至今仍为临床所喜用.金元时代,刘完素对咳嗽的病因病理有进一步的研究,<河间六书·咳嗽论>指出"寒暑燥湿风火六气皆令人咳,惟湿病痰饮入胃,留之而行,止于肺则为咳嗽",强调湿在咳嗽发病中的作用,提出"咳嗽者,治痰为先,治痰者,下气为上,是以南星,半夏胜其痰而咳嗽自愈,枳壳,陈皮利其气而痰自下,"很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中医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孙志佳 《浙江中医杂志》2004,39(12):507-509
1 关于病名和症状 中医学里并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下简称慢阻肺)"一词,但从其临床表现及病变演变过程来看,早期慢阻肺的临床表现与中医学中的内伤咳嗽相似,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其临床表现与哮病、喘证、肺胀等病类似.祖国医学对此论述颇多,<医学三字经>:"<内经>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然肺为气之主,诸气上逆则呛而咳,是咳嗽不止于肺,而亦不离乎肺也".<灵枢*胀论>:"肺胀者,虚满而喘咳."<素问*逆调论篇>:"不得卧,卧则喘者,是水气之客也".  相似文献   

3.
《内经》对咳嗽已有较深刻认识,《素问.咳论》所云“皮毛者,肺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指出形寒饮冷伤肺为咳。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中有“肺瘘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及“痰饮咳嗽病脉证治”两篇,从表里寒热虚实例述咳嗽病证,既体现咳嗽病是肺系疾患的主要症状,也说明凡邪气如痰饮、热邪、燥邪、风邪等伤肺即可致咳,所列诸方如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等至今仍为临床所喜用。  相似文献   

4.
正肖波主任医师为广东省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现将其辨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经验总结如下。1病因病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中医"肺胀"范畴。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咳逆短气候》认为,肺胀的发病机理是"肺虚为微寒所伤则咳嗽,嗽则气还于肺间则肺胀,肺胀则气逆,而肺本虚,气为不足,复为邪所乘,壅痞不能宣畅,故咳逆,短乏气也"~([1])。察《症因脉治·喘证论》"肺胀之因,内有郁结,先伤肺气,外复感邪,肺  相似文献   

5.
蒙定水教授诊治肺心病经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心病与中医学关于肺胀的记载相符.《诸病源候论·咳逆短气候》记载"肺虚为微寒所伤则咳嗽,嗽则气还于肺间则肺胀,肺胀则气逆,而肺本虚,气为不足,复为邪所乘,壅否不能宣扬,故咳逆短乏气也."可见肺胀的主要病因是久病肺虚,属虚实夹杂之证,论其虚以肺肾两脏为主,论其实,当属痰瘀互结为根.  相似文献   

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以持续性、进行性的气道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呼吸困难、胸闷喘息。COPD属中医"痰饮""咳嗽""喘证""肺胀""肺萎""肺痈"等范畴。现将经方治疗COPD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病因病机《灵枢·胀论》云:"肺胀者,虚满而喘咳。"《灵枢·经脉》云:"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  相似文献   

7.
咳嗽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目前咳嗽的临床治疗报道较多,主要从治肺着手,以“止嗽散”、“三拗汤”、“二陈汤”等治咳经典方报道尤多,或偏重于祛邪利肺,或偏重于内伤论治。《素问·咳论》云:“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内外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正如上述经文所云,咳嗽是一个内外合邪的过程,应当再发散外寒的同时注重内因的治疗。因此,笔者根据中医基础理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结合临床实际,自2003年1月至2006年1月运用附子理中丸加味内服,结合穴位注射的综合疗…  相似文献   

8.
《内经》“聚胃关肺”思想在治疗咳嗽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咳必因于肺,肺胃关系密切是《内经》对咳嗽辨证中体现的一种学术思想。肺外合皮毛,人之皮毛最易感受外邪;肺脉起于胃之中脘,经胃上口人胸属肺,胃中寒凉饮食、痰饮等,最易由肺脉上至于肺而发生肺咳。《内经》中有:“岐伯曰: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人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对咳之病机综言:“此皆聚于胃,关于肺也。”籍此思想的指导,笔者近年来采用肺胃同治的方法在喉源性咳嗽的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正> 咳嗽一症在儿科较为常见。感冒、哮喘、顿咳、痰饮等常以咳嗽为主症。《素问·咳论篇》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又说:“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内外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五脏各以其时受病,非其时各传以与之”。指出了咳嗽由内外合邪所致,而五脏六腑皆可引起咳嗽,非独肺也。我科于1983年用中药治疗以咳嗽为主症的患儿109例,疗效满意,现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五脏各以其时受病,非其时各传以与之。人与天地相参,故五脏各以治时。感于寒则受病,微则为咳,  相似文献   

11.
痛经是指妇人在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则剧痛难忍,或伴有手足厥冷、面色苍白、身冷汗出等证.在临床上笔者采用针刺配合推拿治疗本病33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针药并用治疗痛风28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痛风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引起的疾病,因为嘌呤代谢的终末产物是尿酸,若尿酸生成增多或排泄减少,导致血液中尿酸浓度增加,引起高尿酸血症伴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过多的尿酸沉积可形成痛风石,并引起关节软骨的退行性病变,发展成为足母趾、跖趾关节僵肿畸形。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准不断提高,痛风的发病率逐年增多,笔者采用针药并用治疗痛风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的自觉症状,是一类有家族发病倾向的周期性发作疾病,发病率高,易于反复。临床主要表现为发作性偏侧搏动性头痛,伴恶心、呕吐、出汗等症状。近年来笔者依据裘昌林主任医师的临床经验采用针刺与中药结合治疗偏头痛6l例,取得颇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针药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5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冠心病心绞痛是心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多以心前区闷痛为主。笔者采用针药并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69例患者均为住院患者,其中男性36例,女性33例;年龄最小39岁,最大75岁;平均年龄61岁。将患者随机分为针刺加药物组35例,其中男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寻找治疗颈椎病的有效方法。方法:将240例颈椎病患者按就诊时间随机分为2组,即针牵组采用针刺加牵引治疗;针刺组采用单纯的针刺治疗。结果:两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和77.6%,经统计学处理,针牵组疗效明显优于针刺组(P〈0.01)。结论:针刺配合牵引治疗颈椎病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中药治疗贫血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单纯中药组,张针刺中药并用组各45例,进行疗效分析.结果:针药并用组临床显效率37.8%,总有效率93.4%,单用中药组显效率22.2%,总有效率68.9%,针药并用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单纯中药组(P<0.05).结论:针刺中药并用治疗贫血,优于单纯中药治疗.  相似文献   

17.
咳嗽是少儿肺部疾患中的一种常见证候,好发于春秋两季,由于少儿年龄小、体质弱,抵抗力比较低,易患外感咳嗽。笔者采用针刺火罐综合疗法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8.
针刺配合推拿治疗乳癖4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癖是指妇女乳房部常见的慢性良性肿块,以乳房肿块和胀痛为主症,常见于青壮年妇女,相当于现代医学"乳腺小叶增生".在临床上笔者采用针刺配合推拿疗法治疗本病4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穴位联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6月本院78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针刺穴位联合颈椎牵引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针刺穴位治疗,10 d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疗程,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积分、血清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4.87%,对照组有效率为82.05%,两组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6.2158,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SF-MPQ评分、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脑神经生长素穴位注射治疗小儿智力低下4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于 1 994年开始采用脑神经生长素穴位注射治疗小儿智力低下 46例 ,取得了一定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患儿均符合郭迪主编的《儿科基础与临床》中智力低下的诊断标准。 46例中男性2 7例 ,女性 1 9例 ,年龄最小 1岁 ,最大 1 3岁 ,其中 3岁以下者 1 0例 ,3~ 7岁 2 3例 ,7岁以上 1 3例。   1 0例检查脑电图 ,其中正常 4例 ,异常 6例 ,2例合并有痫性放电 ;5例检查CY ,正常 2例 ,异常 3例 ,均表现为脑容量不足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 2 0例 ,正常 2例 ,可疑异常 3例 ,异常 1 5例。2 治疗方法  主穴取哑门、风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