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复方地龙胶囊治疗中风恢复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将80例中风患者分为治疗组48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采用复方地龙胶囊,对照组采用脑安胶囊。结果复方地龙胶囊总进步率75%,总有效率79.17%;脑安胶囊总进步率46.88%,总有效率46.88%,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地龙胶囊具有化瘀通络、益气活血的功效,用于中风恢复期治疗能明显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是中风恢复期治疗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2.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风门》汇集历代医家治疗中风的思想。金元之前,《黄帝内经》等记载以风邪外中为主,认为中风为外感所致;金元时期,刘河间、李东垣、朱丹溪三人主张内伤生风,认为中风为内伤所致;金元之后,对《黄帝内经》中风理论与“三子”中风理论之辩论展开,以王安道、张介宾为代表者,认为当分论“真中”“类中”,而以虞抟、喻昌为代表者,则主张合论“外感中风”与“内伤中风”。治疗规律则是以治外分浅深虚实,治内别火盛寒盛、气虚血虚,预防主张“节饮食、戒七情、远房事”。  相似文献   

3.
补阳还五汤乃清代医家王清任治疗中风后遗症主方,由黄芪、当归、赤芍、地龙、川芎、桃仁与红花组成。笔者应用本方加减治疗神经内科中的某些顽症屡屡效验,现举痿证治验3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4.
蚯蚓活性成分与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蚯蚓(earthworm或lumbricus)俗称地龙,又名曲蟮、肾蚕、虫蟮等,为环节动物门(Aneelida)寡毛纲(Oligochaeta)动物,其种类繁多,资源丰富,在我国入药已有四千多年历史,《本草纲目》称其“治大腹黄疸”,“治中风疾病”,“化为水,疗伤寒”等等。我国蚯蚓约有3000余种,供药用者仅有秉氏环毛蚓(Pheretima camosa)、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背  相似文献   

5.
补阳还五汤乃清代医家王清任治疗中风后遗症主方,由黄芪、当归、赤芍、地龙、川芎、桃仁与红花组成。笔应用本方加减治疗神经内科中的某些顽症屡屡效验,现举痿证治验3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6.
<正> 中风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病死率和病残率都较高,笔者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应用补阳还五汤(黄芪、当归、川芎、桃仁、赤芍、地龙)辨证施治,疗效颇佳,现简述如下: 1.补阳还五汤不宜用于中风初期,但若出现肢体偏废、口涎不收等一派气虚血滞现象时可放手投施,尤其黄芪的用量,必要时可加倍用之,中风初期有畏寒发烧症状者可用“小续命汤”加减治之。  相似文献   

7.
补阳还五汤出自<医林改错>,由黄芪、当归、赤芍、地龙、川芎、桃仁、红花组成.功能补气、活血、通络.治中风后半身不遂等病证.笔者临证时,将本方加减后运用于杂病治疗,疗效满意,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们在临床治疗中风病中,抓住风、火、痰、虚四大致病因素,本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总结出治中风5法,介绍如下,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笔者师从金针王乐亭的“治痿独取督脉”及《内经》“治痿独取阳明”之论,在多年的临证中,采用在辨证取穴基础上以督脉为主兼取阳明的方法,针刺治疗中风后遗症,取得了较满意疗率。  相似文献   

10.
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血液流动及变形的科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血液流变学的测定,不单可以作为“中风预报”、普查普治之客观指标,亦可以作为提前投药预防和减少中风之发生率及观察中药“活血化瘀”,治疗缺血性中风之疗效的客观指标。现将我院132例脑血管病(缺血性)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及其中随机抽样20例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改变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自拟地龙通络饮配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5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拟地龙通络饮配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56例夏建华(阜宁县中医院222400)主题词中风/中药疗法,地龙通络饮/治疗应用,丹参:注射液/治疗应用Treatmentof56CasesofAcuteIschemicApoplexywithDilon...  相似文献   

12.
国家致力于提高应对重大疾病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设。中风(脑卒中)属于重大疾病,思考和构建多学科融合的中风中医康复诊疗体系,对发挥中医优势、提高康复效率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基于中医药优势专科特点、中风全病程康复规律,利用归纳法,思考中风“五位三要”中医康复诊治体系的构建。五位包括分期、病机、治疗、技术、工作模式5个方面,每个方面包含3个要素,即“三期三论三观三合三跨”,具体如下:病程上分“三期”(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疾病分“五层”(未病、欲病、新病、盛病、病愈/未愈),病机上重“三论”(中风与“心脑相关论”、缺血性中风与“痰瘀互结论”、出血性中风与“风火相激论”),治疗策略上倡“三观”(早治观、分治观、和衡观),外治技术上重“三合”(针灸、推拿、康复融合),工作模式上创“三跨”(跨学科融合、跨科室辐射、跨区域指导)。构建中风“五位三要”的中医康复诊治体系,为规范中风的中医康复体系提供一定的借鉴与思路。  相似文献   

13.
“历节”出自《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篇。从篇名可知历节病与中风有一定的联系。汉晋时期中风多以外风立论,其范围包括厉风(麻风)。从“历节”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进行文献考证,认为“历节”当为麻风病的变态反应。  相似文献   

14.
地龙合剂对缺血性中风病人神经体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地龙合剂治疗30例缺血性中风病人观察治疗前后神经体征的变化,结果显示:治疗后病人基本痊愈3.3%,显效20%,有效53.3%,总有效率76.6%。症状积分治疗后显著下降(P〈0.01)。血液流变学疗效治疗后也有明显降低P〈0.01~0.05),说明地龙合剂对缺血性中风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治未病”理论是中医预防医学的精髓与核心。从中医“治未病”理论的角度,分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方面探讨古今医家对中风先兆防治的研究。以期在今后的研究中,医学界能不断继承、发掘、完善中医预防医学理论,并将其充分运用到中风先兆的防治中。以提高人们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整理明代温补派医家赵献可《医贯》学术思想,从医理论述、临床辨治方面进行探析。认为赵献可温补理论根源为命门水火理论,补水火核心方剂六味丸、八味丸为全书方中双魁;善辨水火,善用两方治疗痰病、中风等临床诸病;善研医理,发挥五行学说,提出“五行生克互藏”新说;阐发治郁五法,发挥六郁,提出“治郁从木郁”等新论,推崇逍遥散通治郁病;认为中风是阴虚阳暴绝证,应以真阴真阳为本论治,须参附大剂,速救其阳,继用六味丸、十补丸,补充真阴,并提出调补和预防中风的方法;针砭滥用寒凉之弊。  相似文献   

17.
王清任所撰写的《医林改错》继承张仲景、张介宾等学术观点,对中风病有深入认识。王清任认为元气亏虚是中风本源,立"元气归并说"来解释中风的病因病机,针对病机采用益气活血治法,临证治疗以补阳还五汤加减,重用黄芪,活用地龙。同时,王清任重视中风先兆,注意未病先防。其学术思想和治法方药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8.
金元医家朱丹溪认为瘀和痰为中风的重要致病因素,通过对阴阳、左右、气血、肝肺的属性特点分析,结合其“阴升阳降”、“左肝右肺”、“左血右气”理论,并根据朱氏治疗中风对于病位在左者以行血补血治瘀为主,常用四物汤加减;病位在右者以化痰行气为主,多以二陈汤化裁的诊疗思路,笔者总结出丹溪论治中风“左瘀右痰”的观点,临床运用,效如桴鼓。  相似文献   

19.
小活络丹     
小活络丹用二乌,地龙乳没胆星俱。中风手足皆麻木,痰湿流连一服驱。本方用川乌(炮)、草乌(炮)、胆星各六两(187.5克),地龙(洗、焙干)、乳香(去油)、没药(另研)各三两三钱(103.125克),研极细末,酒煮面粉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冷酒送下。治中风,手足麻木,日久不愈,经络中有痰湿死血,腿臂间忽有一二点痛者。二乌辛热,去经络中寒湿。胆星辛燥。能化顽痰。乳香、没药,消瘀血而调气。借地龙为引,直达经络中痰湿死血结聚之处。用酒送服,是取其善行善散。但本方辛热燥烈,若血虚者可用四物汤送服。小活络丹…  相似文献   

20.
全真一气汤是明清之间医学大家冯兆张在所著《冯氏锦囊秘录》中,为弥补前人在治疗“……脾肾阴阳两虚,上焦火多,下焦火少……”之不足而设,用于“凡治中风大病,阴虚发热,吐血喘咳,一切虚劳重证,更治沉重斑疹,喘促燥热欲绝者…”。冯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