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丹参的抗肿瘤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丹参味苦,性微寒,入心、心包及肝经,具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之功效.丹参的化学成分有脂溶性和水溶性两类.脂溶性成分有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丹参酮ⅡB、隐丹参酮、二氢丹参酮等,多为共轭醌、酮类化合物;水溶性成分有原儿茶醛及丹参素等,多具有酚酸性结构[1].其药理作用多,治病谱广,笔者就丹参抗肿瘤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丹参的药用成分与药理作用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丹参的药用成分与药理作用。方法对丹参的药用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梳理、归纳及总结。结果丹参的药用成分主要包括脂溶性和水溶性的,其品种、炮制及提取对其药用成分均有影响,其药理作用对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均有作用;另外,有抗凝、抗菌消炎、抗肿瘤、抗氧化作用。结论丹参主要的药用成分为丹参酮ⅡA、丹参素及丹酚酸B,其药理作用及临床运用主要通过上述三种有效成分来实现。  相似文献   

3.
丹参及其制剂的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宇宏 《当代医学》2009,15(7):148-149
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a)的干燥根及根茎。性微寒、味苦。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记载具有祛痕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之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丹参中以丹参酮nA等为有效成分的脂溶性有效部位和以原儿茶醛水溶性化合物等具有天然抗氧化作用、抗动脉粥样硬化、降低心肌豪氧量等心血管作用及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4.
丹参是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Bunge的干燥根茎,其有效成分包括水溶性成分和脂溶性成分.脂溶性成分是以丹参酮为代表的醌类化合物,具有很好的抗炎作用;水溶性成分总称为总酚酸,主要有丹参素、原儿茶醛、丹酚酸B[1].  相似文献   

5.
高艳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11):18-18
近代从丹参中分离得到多种脂溶性菲酮类成分,如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丹参酮ⅡB、隐丹参酮、二氢丹参酮等。此外,从丹参的水溶性部位还分离出原儿茶醛及一种具有生理活性的成分——丹参素。  相似文献   

6.
正中药丹参为唇形科鼠尾草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活血化瘀,凉血消痈,安神等功能。现代主要用于冠心病、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防和治疗。丹参的活性成分可分为脂溶性成分和水溶性成分。脂溶性成分主要为二萜类化合物:隐丹参酮、丹参酮I、丹参酮IIA等;水溶性成分主要为酚酸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7.
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 a lv ia m iltiorrh izaBunge的干燥根及根茎,具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的作用。其主要成分为脂溶性化合物如丹参酮ⅡA等,水溶性化合物如丹参素、总酚酸等。丹酚酸B为总酚酸的主要成分,约占总酚酸的70%[1],具有改善血流循环、抗血栓、抗氧化等作用[2],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有文献报道采用75%甲醇提取丹酚酸B,回流提取30 m in即可达到峰值[3],超声提取丹参中水溶性成分20 m in时最佳[4]。超微粉碎技术采用机械或流体动力的方式,将物料颗粒粉碎至粒径小于10μm的颗粒[5],使细胞内的有效成分直…  相似文献   

8.
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为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的干燥根部,是临床最常用活血化瘀中药.30年代初,日本学者中尾万山等开始对丹参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目前阐明结构的已有50多种,其有效成分有水溶性和脂溶性两大类,脂溶性(二萜醌类化合物)主要是丹参酮、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等,其除具有明显抗炎作用外,还具有类雌激素样和抗心肌缺血等作用;水溶性部分(酚性酸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心肌缺血作用,主要活性成分有丹参素、原儿茶醛、咖啡酸、迷迭香酸及甲酯、丹酚酸A,B,C等.国内有关丹参及提取物对心血管疾病药理作用报道很多,现将近10年的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 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的干燥根 ,是化学成分研究进行的比较深入的一种中草药。从 2 0世纪 30年代起人们对丹参的化学成分即开始进行研究 ,已阐明结构的成分近 5 0种。研究表明 ,丹参中脂溶性成分主要为丹参酮型的二萜类化合物 ;水溶性成分主要为酚性芳香酸类化合物 ,多含有苯丙烷结构 ,以及该类酸缩合形成的多酚芳酸。从丹参中分离得到的脂溶性成分主要有异丹参酮 、异丹参酮 A、隐丹参酮、异隐丹参酮、羟基丹参酮 A、左旋二氢丹参酮 等 ,其中隐丹参酮的抑菌活性最强 ,且含量较高 ,因此是总丹参酮中抑菌活…  相似文献   

10.
赵永跃  褚扬  阿基业  王广基 《医学综述》2012,18(10):1560-1563
丹参是我国传统医学中的常用药物之一,有悠久的临床应用历史,其化学成分主要分为水溶性成分和脂溶性成分两大部分。药理研究证明,丹参水溶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抑制血小板功能、改善微循环等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丹参水溶性成分的药动学进行了大量研究,其代谢产物及机制的研究也不断深入。现就丹参素、丹酚酸A、丹酚酸B、原儿茶醛和迷迭香酸等5个主要丹参水溶性成分的代谢产物研究进行综述,为阐明丹参主要水溶性成分的体内药动学性质和药效作用及相关制剂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不同产地丹参水溶性成分和脂溶性成分指纹图谱的变化情况,研究丹参脂溶性成分含量与水溶性成分含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丹参水溶性成分、脂溶性成分的指纹图谱以及主要成分的含量,运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丹参成分变化情况。结果 丹参脂溶性成分和水溶性成分指纹图谱随产地不同而变化,丹参脂溶性成分含量与水溶性成分含量高低无内在关系。结论 建议制订丹参丹酚酸类成分含量,作为适用于丹参类注射液用的丹参药材标准,以区别于供复方丹参片等制剂用的丹参。  相似文献   

12.
丹参素及原儿茶醛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及根茎,由多种化学成分组成。目前已阐明结构的成分近50种。其有效成分由脂溶性的二萜醌类和水溶性的酚性酸类组成。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都证明丹参具有广泛而复杂的药理活性。脂溶性活性成分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外,还有类雌激素样、抗心肌缺血等作用。水溶性部位则具有较强的抗心肌缺血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丹参为唇型科植物丹参SalviamiltiorrhizaBunge的干燥根及根茎,活血调经、凉血消痈、安神,在临床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是许多制剂的原料。其中的酚酸类成分是水溶性主要有效部位,具有明显的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凝、溶纤及抗脂质过氧化的作用[1],是丹参活血化瘀的主要活性成分。该类化合物主要有原儿茶醛、原儿茶酸、丹参素、丹酚酸A,B,C、迷迭香酸等[2~4]。以往的精制主要采用水提醇沉法,总酚酸的量低;也有报道用大孔树脂分离丹参中的水溶性成分[5],但只是用原儿茶醛和丹参素为指标,缺乏对总成分和分离条件的系统研究。本实验采用大孔吸附树…  相似文献   

14.
目的: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以丹参及复方制剂复方丹参片有效成分组合活性评价为切入点,通过已经建立的多种抗氧化微孔板试验方法,探讨多因素、多水平均匀设计-高通量筛选中药研究新的模式。方法:选择具有药理活性的丹参有效成分11种(其中脂溶性成分4种,水溶性成分7种)及复方丹参片有效成分6种,通过均匀设计,进行各种成分及不同浓度之间相互配伍组合,以抗2,2-二苯基-1-苦肼基自由基(2,2-diphenyl-1-picrylhydrazyl,DPPH)氧化活性、邻二氮菲-Fe2+氧化法、还原能力测定及抗脂质过氧化法,评价各种有效成分组合对药效的影响。结果:经过初筛和复筛,初步得到了丹参最佳水溶性配伍、水溶性+脂溶性配伍及优化组合配伍的组合样品。结论:丹参各有效成分不同浓度均匀设计配伍,结合抗氧化高通量筛选技术可适用于传统多因素多水平组合特点的大规模药效筛选研究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丹参具有抗氧化,抗凝血,抗肿瘤等作用,含有多种有效成分,目前国内外对丹参单体的研究已较为深入,利用先进的现代生物学技术对单体药物的作用机制及作用靶点进行研究的报道也较为多见。丹参有效成分主要分为脂溶性的丹参酮类和水溶性的丹酚酸类,本文将对丹参脂溶性有效单体丹参酮II A和水溶性有效单体丹酚酸A的近期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选育出适合于江苏省栽培的优质丹参品种,也为丹参品种的系统选育提供一定的研究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对不同类型丹参根内的脂溶性成分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及水溶性成分丹参素、丹酚酸B进行了分析;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对其总丹参酮和总丹酚酸的量进行分析,同时对4种类型丹参后期生物量进行了分析;并采用Exce l和SPSS软件对其生物量与脂溶性、水溶性成分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4种类型的丹参的后期生物量积累不完全一致,并且总丹参酮、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丹酚酸B、丹参素和总丹酚酸量均存在一定的差异,生物量与有效成分间的相关性分析显示生物量与成分间呈负相关,脂溶性成分间存在较好的相关性,各类型的丹参酮ⅡA与隐丹参酮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43(ZY)、0.942(DY)、0.715(XY)、0.960(ZC);水溶性成分间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各类型丹参的丹参素与丹酚酸B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66(ZY)、0.416(DY)、0.841(XY)、0.618(ZC)。但是两大类成分间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各类型的水溶性成分与脂溶性成分的积累也存在一定差异。结论不同类型丹参中以小叶型为最佳,其脂溶性成分和水溶性成分量均高于其他3种类型,但其他类型的质量也远高于《中国药典》标准。  相似文献   

17.
RP-HPLC法测定丹参饮片中丹参素和原儿茶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丹参饮片系由丹参药材经除去杂质及残茎,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等一系列工序加工而成。具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之功效。临床上用于治疗心绞痛、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丹参饮片主要含有水溶性和脂溶性两类活性成分。脂溶性成分主要是丹参酮类,如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和丹参酮Ⅰ等;而水溶性成分主要是酚酸类,如丹参紊、原儿茶醛等。中国药典丹参项下脂溶性成分以丹参酮ⅡA作为质量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18.
不同厂家复方丹参片中丹酚酸B的含量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复方丹参片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常用药物,其中丹参为君药,在药物质量控制中一般采用其中的脂溶性成分丹参酮IIA作为指标成分,现代研究表明,丹参中的水溶性成分为主要药效组份,而其中丹酚酸B(Lithospermic B)有强烈的抗氧化和清除氧自由基的活性作用,其抗脂质过氧化作用约为维生素E的1 000倍,对肾功能不全和肝损伤均有一定保护作用[1,2],为丹参中水溶性特征指标成分。本论文根据丹酚酸B的化学特性,采用HPLC方法建立了复方丹参片中丹酚酸B的含量测定方法,并对目前市场多个不同厂家生产的复方丹参片中丹酚酸B的含量进行了检测,为进一步考…  相似文献   

19.
丹参是临床上常用的活血化瘀的要药,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miltiorrhizaBunge的根。丹参的活性成分主要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类。其脂溶性成分主要是丹参酮、隐丹参酮、丹参酮A等。然而中医传统用药方法是用其水煎剂,即丹参的水溶性部位。所以研究丹参的水溶性成分更有意义。丹参水溶性成分主要是丹参素、原儿茶醛、迷迭香酸、紫草酸以及丹酚酸A、B、C、D、E、F、G等。《中国药典》2000年版中对丹参仅测定丹参酮A一种成分,在《中国药典》2005年版中增加了丹酚酸B的HPLC测定,但原儿茶醛一直未做要求,该成分在制剂(丹参注射液)中作为…  相似文献   

20.
目的:筛选、优化同时提取丹参中水溶性成分和脂溶性成分的微乳液配方。方法:以丹参酮ⅡA和丹参素含量为指标,建立HPLC法测定其在药材微乳提取液中的含量,采用三元相图和均匀设计筛选、优化微乳液配方。结果:丹参酮ⅡA和丹参素总含量较高的优化配方为乙酸乙酯:吐温80:无水乙醇:水=12:14.4:3.6:70(w/w)。结论:微乳液适用于同时提取丹参中的水溶性成分和脂溶性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