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Tan ⅡA)对肝细胞癌的保护作用,并阐明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分别用5μg/ml、10μg/ml Tan ⅡA处理肝癌细胞HepG2 24、48 h后,采用噻唑兰法、克隆实验、流式细胞术、划痕实验与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周期、侵袭和转移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相关通路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an ⅡA对肝癌细胞HepG2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随浓度增加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Tan ⅡA显著抑制肝癌细胞HepG2的侵袭和迁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Tan ⅡA显著抑制p-Akt表达,降低p-Akt/Akt比率,促进PTEN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n ⅡA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周期停滞与迁移,其调控机制可能与Akt/PTEN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m6A甲基转化酶样蛋白3(METTL3)对肝内胆管癌细胞系QBC939和RBE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以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嘌呤霉素筛选的方法将携带METTL3基因的重组质粒转染肝内胆管癌细胞系QBC939和RBE,得到稳定过表达METTL3的肝内胆管癌细胞系;采用小干扰RNA(siRNA)瞬时敲低肝内胆管癌细胞系中的METTL3;采用Western印迹检测肝内胆管癌细胞系中METTL3蛋白的表达水平,验证过表达和敲低METTL3的效果;采用细胞增殖实验(CCK-8法)检测METTL3对肝内胆管癌细胞系增殖能力的影响,Transwell法验证METTL3对肝内胆管癌细胞系迁移和侵袭能力;采用Western印迹检测过表达或敲低METTL3后p-ERK蛋白的表达水平,Log-rank检验比较METTL3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胆管癌患者的生存期差异.结果 过表达METTL3可显著促进QBC939和RBE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而敲低METTL3显著抑制QBC939和RBE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过表达METTL3促进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ERK)的蛋白表达水平,而敲低METTL3则抑制p-ERK的蛋白表达水平.METTL3在肝内胆管癌组织中上调表达,且其高表达与胆管癌患者的不良预后可能相关.结论 METTL3通过促进肝内胆管癌细胞系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而发挥癌基因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癌干细胞通过分泌外泌体对肝癌恶性生物学行为进行调控的潜在可能性。方法利用免疫磁珠分选技术,对HepG2肝癌细胞中的干性细胞亚群进行分选,富集CD133+肝癌细胞,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分别应用CD133-HepG2细胞培养上清液、CD133+HepG2细胞培养上清液与正常培养基按照相同比例配置,培养肝癌HepG2细胞系。比较两组的细胞增殖、细胞侵袭能力。提取上清液中外泌体进一步分析其作为诱导作用介质的可能性。结果成功分离得到CD133+HepG2肝癌细胞,经Western-Blot及Real-time PCR鉴定结果显示,CD133蛋白显著高表达,CD133基因显著扩增,肝癌干细胞被显著富集。实验组应用含有CD133+HepG2肝癌细胞上清液培养肝癌细胞系HepG2,其细胞增殖、侵袭能力均显著增强(P<0.05)。本研究成功在CD133+HepG2肝癌细胞上清液中提取出外泌体。结论外泌体作为细胞间信息通讯的重要载体,参与了肝癌细胞信号传递过程,而肝癌干细胞所分泌的外泌体因其携带干性相关调控信号,其对周围肝癌细胞的发生、发展起到正向调控作用,促进肝癌细胞的恶性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人肝癌组织中埃兹蛋白(Exrin)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黏附分子E-cadherin、增殖活性指标PCNA及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49例原发性肝细胞癌及其癌旁肝组织标本按肿瘤大小、有无播散灶及远处转移、有无包膜、有无门静脉癌栓等分为高侵袭和低侵袭2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Ezrin、E-cadherin与PCNA的表达情况,并与远离癌旁的正常肝组织进行比较,探讨其与肝癌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Ezrin在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均有表达,其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P<0.01),在高侵袭组中的表达显著高于低侵袭组(P<0.05);E-cadherin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P<0.01),而在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无明显差异;在肝癌组织中,Ezrin的表达与E-cadherin呈负相关(r=-0.507,P<0.01),与PCNA呈正相关(r=0.543,P<0.01).肝癌组织中的PCNA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P<0.01),高侵袭组肝癌组织中的PCNA表达显著高于低侵袭组肝癌组织(P<0.05),而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 Ezrin在肝癌中呈高表达,与肝癌高侵袭性、高增殖活性相关,且与E-cadherin表达下降所致的低黏附共同在肝细胞癌的侵袭和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基因2(hypoxia-inducible gene 2, HIG2)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正常肝细胞(QZG)、肝癌细胞系(HepG2、SMMC7721)常规培养,采用Western Blot 法检测HIG2蛋白的表达水平;通过甘油三酯检测试剂盒检测每6×106个正常肝细胞系(QZG)和肝癌细胞系(HepG2、SMMC7721)甘油三酯含量;使用涂有Matrigel的聚碳酸酯膜的Transwell小室测定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划痕实验比较转染了对照质粒以及转染了HIG2过表达质粒的HepG2细胞的细胞迁移率;实时定量荧光PCR分析30例肝癌组织和对应肝癌癌旁组织中HIG2蛋白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肝癌癌旁组织和肝癌组织中HIG2蛋白的表达及部位。结果 肝癌细胞系HepG2和SMMC7721比正常肝细胞系QZG中HIG2蛋白水平增加(P<0.05),同时肝癌细胞系HepG2和SMMC7721甘油三酯含量[(16.94±0.33)mg/dL,(16.04±1.02)mg/dL]均显著高于正常肝细胞系QZG[(4.90±0.39)mg/dL],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转染对照质粒组比较,HIG2的过表达质粒显著增加了HepG2细胞的迁移率和划痕愈合百分比(P<0.05);实时定量荧光PCR结果显示与肝癌癌旁组织比较,肝癌组织中HIG2的丰度增加(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肝癌癌旁组织比较,肝癌组织中HIG2蛋白水平增加(P<0.05);免疫组化显示HIG2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主要在胞浆中。结论 HIG2蛋白可以显著诱导肝癌细胞的甘油三酯的堆积,同时促进了肝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潜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激酶B1(LKB1)在胸腺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胸腺癌细胞生长与转移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选取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自2009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58例侵袭性胸腺瘤及胸腺癌患者的胸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样本为研究对象。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验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LKB1的表达水平;构建稳定过表达LKB1的人胸腺癌MP59和T1889细胞系,利用平板克隆实验检测LKB1对胸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Transwell实验检测LKB1对胸腺癌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通过蛋白质印记(Western blot)筛选LKB1调控胸腺癌细胞生长及转移的下游信号通路。结果 81.0%(47/58)胸腺癌组织中LKB1的表达水平低于癌旁组织(P<0.05)。LKB1过表达抑制胸腺癌细胞MP59与T1889的生长和迁移能力,且上皮细胞钙粘蛋白(E-cadherin)分子被上调。结论 LKB1在胸腺癌中低表达,对胸腺癌的生长与转移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ADAM-17抑制剂TNF484对肝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方法 选用肝癌HepG2细胞株和Bel7402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分为TNF484抑制组及空白对照组,利用MTT法检测TNF 484对两种肝癌细胞株增殖影响,用PCR法检测TNF 484对肝癌细胞ADAM-17表达的影响,利用迁移分析及细胞侵袭实验分析TNF 484对肝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结果 TNF484可以显著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呈剂量依赖性,100 μM 时对HepG2和Bel7402细胞株增殖抑制作用最大,抑制率分别为(80±5.6)%和(85±5.8)%;10 μM作用72 h,HepG2和BEL7402细胞株的空白对照组及抑制组的细胞分数分别为(80.92%±6.10%、55.60%±4.21%)、(82.62%±6.15%、59.8%±4.2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10 μM TNF484作用 72 h后HepG2及BEL-7402细胞株中ADAM-17RNA表达水平降低,抑制率分别为(45±3.1)%及(48±3.3)%。 结论 ADAM-17抑制剂TNF484对肝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有明显抑制作用,ADAM-17可能是HCC基因治疗的有效靶目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过表达迁移侵袭抑制蛋白(MIIP)基因对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的神经胶质母细胞瘤U87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过表达的MIIP基因慢病毒转染HCMV感染的U87细胞,通过Western-blot检测其转染效率,并将细胞分为为实验组(U87+HCMV/MIIP)、对照组(U87+HCMV/CMV4)和空白组(U87+HCMV)。采用CCK-8检测过表达的MIIP基因对HCMV转染的U87细胞增殖情况的作用;采用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对细胞迁移情况的影响;采用Transwell体外侵袭实验检测对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实验组细胞的MIIP蛋白表达量与对照组和空白组比较,明显上调(P<0.05);细胞的增殖能力与对照组和空白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细胞的侵袭力与对照组和空白组比较,明显减弱,且细胞数显著下调(P<0.05);迁移能力与对照组和空白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结论 HCMV感染的U87细胞在MIIP基因过表达后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均受抑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Notch1及其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在乙型肝炎感染过程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急性乙型肝炎(AHB)患者21例和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25例,正常对照20例,抽取抗凝外周血,以免疫磁珠法分离CD4+T细胞和CD8+T细胞,分别抽提两种细胞的总RNA,荧光定量PCR分析Notch1、Hes1、Jag1和NF-κB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 CD4+T细胞中仅NF-κB在AHB和CHB组的表达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而其他基因各组间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CD8+T细胞中Notch1、Jag1和Hes1的mRNA表达在AHB组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1),同时其在CHB组表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NF-κB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Notch1相关基因的异常表达可能通过调节CD4+和CD8+T细胞的异常分化参与调节乙肝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利用特异性PI3K抑制剂wortmannin抑制P13K信号通路,研究其对人甲状腺滤泡癌细胞CGTHW-1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并初步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 培养CGTHW-1细胞,用MTT法筛选wortmannin最佳作用浓度及时间.将细胞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在血清饥饿和含血清两种条件下培养).对照组细胞未给予任何处理,实验组细胞用wortmannin进行处理.通过划痕实验、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分别观察wortmannin对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利用FITC标记的鬼笔环肽进行微丝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在wortmannin作用下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免疫细胞化学SP法及半定量RT-PCR法检测wortmannin对细胞Racl蛋白、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在含血清培养液培养条件下,经wortmannin处理后,划痕伤口愈合速度减慢,CGTHW-1细胞侵袭至小室下层细胞数(13.8±3.03个)明显低于对照组(41.6±6.95个,P<0.01);wortmannin显著降低Racl蛋白及mRNA的表达(P<0.05).而在血清饥饿条件下,两组细胞迁移均受抑制,侵袭细胞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ortmannin能有效抑制人甲状腺癌细胞迁移侵袭,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PI3K下游分子Racl,从而引起细胞骨架重构.PI3K及Racl可能成为抑制甲状腺癌转移的关键性分子.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组织蛋白酶B(CatB)诱导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对直肠癌细胞侵袭行为的影响.方法 将CatB cDNA转染人结肠癌细胞系Lovo,通过Transwell侵袭小室实验检测癌细胞的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癌细胞不同缺氧时点HIF-1α表达水平.结果 CatB转染组癌细胞穿透Transwell滤膜细胞数为(14.8±4.2),明显多于空载体转染组(8.6±3.7)和对照组(8.4±3.2)癌细胞(P<0.05).在缺氧0 时点,各组癌细胞无HIF-1α表达;缺氧6 时点HIF-1α仅有微量表达;在缺氧12 与24 时点,CatB转染细胞组HIF-1α表达水平明显提高,对照组和空载体转染组癌细胞HIF-1α表达水平无显著变化.比较同一缺氧时相,在缺氧0 与6 时点,各组癌细胞HIF-1α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缺氧12 与24 时点,CatB转染组HIF-1α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空载体组和对照组(P<0.01).结论 CatB可诱导结肠癌细胞HIF-1α表达,促进癌细胞对缺氧的适应并增强癌细胞的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分割照射后残留肝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变化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对HepG2细胞以2 Gy/次X射线进行分割照射,累积剂量达到20 Gy后继续培养30 d,检测残留肝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MT)相关蛋白N-cadherin和Snail的表达。建立HepG2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并进行分割照射(2 Gy×10次),观察肿瘤生长情况,肿瘤接种39 d(照射结束14 d)后检测辐照组和对照组裸鼠肿瘤肝转移情况及移植瘤内N-cadherin表达。结果 残留肝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t=5.126、7.714,P<0.05);残留肝癌细胞中N-cadherin和Snail表达显著增高(t=7.509、7.184,P<0.05)。在HepG2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中,辐照组裸鼠肿瘤质量和体积显著小于对照组(t=2.396、3.170,P<0.05),辐照组皮下肿瘤肝转移灶数目、肿瘤组织中N-cadherin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t=2.994,5.695,P<0.05)。结论 分割照射后残留肝癌细胞和组织的侵袭转移能力增强,EMT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该结果揭示了放疗后肿瘤复发转移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34(interleukin 34, IL-34)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对食管鳞癌细胞增殖、凋亡和迁移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IL-34在食管鳞癌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情况,采用qRT-PCR法探究IL-34在不同食管鳞癌细胞系中mRNA表达水平。利用慢病毒感染,过表达食管鳞癌细胞系ECA-109中IL-34,高内涵筛选后通过Celigo细胞计数检测细胞增殖能力,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能力,通过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结果 癌组织中IL-34水平高于正常组织,但由于临床样本过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鳞癌细胞系中IL-34的mRN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食管上皮细胞(P<0.01)。IL-34过表达可显著减少ECA-109细胞凋亡,促进其增殖和迁移(P<0.01)。结论 IL-34在食管鳞癌中过表达,并与食管鳞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凋亡显著相关,可能成为食管鳞癌新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型受体(IGF-ⅠR)对肝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肝细胞癌、癌旁和正常肝组织IGF-ⅠR的表达.构建IGF-ⅠR正、反义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经脂质体介导转入SMMC-7721肝癌细胞株,观测IGF-ⅠR正、反义基因对肝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结果 (1)在肝癌组织中IGF-ⅠR呈过度表达(90.3%),以膜、胞浆混合型表达为主,显著高于正常肝组织.肝癌多发结节组高于单发结节组(P<0.05).(2)IGF-ⅠR反义基因能明显下调内源性IGF-ⅠR的表达,与7721细胞、正义细胞有显著性差异(P<0.01).(3)电镜下反义细胞内可见微腺腔、灶性坏死、髓鞘样结构.4反义细胞G0/G1期明显增加(63.9%),S期减少(19.3%),细胞凋亡增加(5.89%),与7721细胞、正义细胞有显著性差异(P<0.01).5.反义细胞不能在软琼脂中生长. 结论 (1)IGF-ⅠR高表达与肝癌的发生及侵袭性行为有密切关系.(2)IGF-ⅠR反义基因下调7721细胞内源性IGF-ⅠR的表达,对肝癌细胞的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FasL诱导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对直肠癌细胞侵袭行为的影响。方法将含FasL全长cDNA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 FasL转染人直肠癌细胞系HR-8348,通过Transwell侵袭小室实验检测癌细胞的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不同缺氧时点HIF-1α表达水平。结果细胞侵袭实验表明,FasL转染组HR-8348细胞穿透Transwell滤膜细胞数为12.9±2.4,明显多于空载体转染组和对照组(分别为7.7±2.1和8.1±2.0,P<0.05)。各组细胞在缺氧0h时点无HIF-1α表达,6h时点HIF-1α仅有微量表达,缺氧12h与24h时点FasL阳性细胞组(FasL转染组)HIF-1α表达水平明显提高(P<0.05),FasL阴性细胞组(对照组和空载体转染组)HIF-1α表达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同一缺氧时相HIF-1α表达水平组间比较,缺氧0h与6h各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缺氧12h与24h转染FasL组显著高于空载体转染组和对照组(P<0.01)。结论直肠癌细胞中FasL诱导HIF-1α表达的因素,可促进直肠癌细胞对缺氧的适应及提高癌细胞的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转录因子ZBTB18对结直肠癌细胞的生长的影响。方法 从NCBI GEO数据库中下载肿瘤基因表达芯片数据,对ZBTB18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行分析;同时通过RNA干扰和Transwell实验研究ZBTB18对结直肠癌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 ZBTB18蛋白表达于结直肠癌细胞系,且高转移能力的细胞系中该蛋白的表达水平远高于原发性结直肠癌肿瘤细胞系(P<0.05)。RNA干扰试验可特异性地显著沉默结直肠癌细胞HT29中ZBTB18的表达,Transwell实验发现在ZBTB18沉默后HT29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显著降低(P<0.05)。结论 转录因子ZBTB18可以促进结直肠癌细胞的侵袭与迁移,可能参与结直肠癌的转移。  相似文献   

17.
肝癌转移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是肝癌治疗失败和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因此,了解肝癌侵袭转移的相关机制十分重要。肿瘤转移是一个多步骤的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多个因素参与了肿瘤转移的调控,癌基因的表达上调、抑癌基因的失活、免疫基因的失调、肿瘤细胞间粘附作用的丧失、新生血管的形成、蛋白水解酶的合成、细胞的迁移能力增强、肿瘤细胞和基底膜的粘附等等,都是促进肿瘤转移复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Shp2在三阴乳腺癌(TNBC)中表达及对癌细胞干性的调控作用。方法选取78例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进行Shp2表达水平检测。在基因、蛋白及组织学水平上分析TNBC样本与非TNBC样本Shp2的表达情况,并将Shp2的表达与TNB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复发、生存期等随访信息进行统计学分析。以TNBC细胞系MDA-MB-231和BT-20为细胞模型,通过慢病毒感染法建立Shp2高、低表达TNBC细胞系及其对照细胞系,进行低粘附悬浮培养,观察TNBC细胞在低粘附情况下成球数量的改变,体外分析Shp2对TNBC细胞干性的调控。结果 TNBC组织中Shp2的表达显著高于非TNBC组织(P<0.05);乳腺癌组织中Shp2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5)。乳腺癌组织中Shp2高表达组5年总体存活率与低表达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织中Shp2表达越高,预后越差。成球实验中,Shp2高表达的TNBC细胞系形成了更多、更大的微球。结论 Shp2可能通过调控TNBC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影响TNBC的复发转移和化疗耐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初步探讨Notch信号通路相关分子在小儿哮喘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流式细胞术,分别从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检测20例小儿哮喘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Notch1、Notch2、Notch3、Notch4以及Notch的配体Jagged1、Jagged2、DLL1(Delta-like1)、DLL3(Delta-like3)、DLL4(Delta-like4)的表达。结果小儿哮喘患者PBMC中的Notch1、Notch3、Jagged1、Jagged2、Delta1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Notch2、Notch4、Delta3和Delta4的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在两者中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 Notch信号通路的表达在小儿哮喘发病过程中有显著改变,可能参与小儿哮喘的发生发展,为深入研究小儿哮喘的发病机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DDX5基因表达下调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采用慢病毒介导的DDX5-shRNA下调人胃癌HGC-27细胞中DDX5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验证下调效果。CCK8和平板克隆检测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改变。结果 DDX5-shRNA可有效下调人胃癌HGC-27细胞中DDX5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DDX5表达下调后,人胃癌HGC-27细胞的增殖受到抑制,24、48、72 h细胞增殖能力较转染了control-shRNA的细胞分别降低25.0%、33.3%和44.6%;转染了control-shRNA的细胞和转染了DDX5-shRNA的细胞克隆形成的数目分别为(162.6±10.3)个和(68.7±11.2)个,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了control-shRNA的细胞和转染了DDX5-shRNA的细胞24 h迁移数目分别为(153.7±9.2)个和(78.0±6.7)个,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了control-shRNA的细胞和转染了DDX5-shRNA的细胞24 h侵袭数目分别为(83.7±12.8)个和(40.2±7.6)个,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DX5表达下调可明显抑制人胃癌HGC-27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其有可能成为胃癌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