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胸腔镜术前肋间神经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对胸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本溪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82例择期行胸腔镜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n=91)与B组(n=91)。A组患者手术结束前行肋间神经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B组患者术前10 min行肋间神经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2、6、12、24、36、48 h的疼痛评分、镇痛泵使用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A组患者术后2、6、12、24 h的疼痛评分及镇痛泵按压次数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恶心呕吐及镇静的发生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6、48 h的疼痛评分、镇痛泵按压次数及呼吸抑制、尿潴留、皮肤瘙痒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局麻药物毒性反应及血气胸等肋间神经阻滞引起的并发症。结论胸腔镜术前10 min行肋间神经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安全有效,可有效减少麻醉性镇痛药的用量,不良反应少、镇痛效果佳,有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比较连续臂丛神经阻滞与静脉自控镇痛在上肢术后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随机将120例ASAI或II级择期上肢手术患者术后镇痛分为连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60例)和静脉自控镇痛(60例)两组,观察比较两组术后4h、8h、12h的VAS评分、镇痛效果、不良反应。结果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镇痛组的VAS评分、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均明显优于静脉自控镇痛。结论连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术后镇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式,优于静脉自控镇痛。  相似文献   

3.
肋间神经阻滞对开胸手术术后镇痛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肋间神经阻滞联合持续静脉输注对开胸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40例实施开胸手术者,随机分成对照组(A组)和观察组(B组),每组20例。A组单一使用持续静脉输注术后镇痛;B组在关闭胸腔前,在肋椎关节外5~8cm肋骨下缘处,自壁层胸膜向外行肋间神经阻滞,注射0.375%罗哌卡因+5mg亚甲蓝+1:20万U肾上腺素混合液5ml,范围包括切口上下各两个肋间,术毕接镇痛泵静脉持续泵人镇痛液。结果:B组在开胸术后镇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各观察时间点明显优于A组。结论:肋间神经阻滞明显增强了术后镇痛效果,可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联合持续静脉输注,是较好的术后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4.
胸科手术创伤大,术后疼痛剧烈,传统应用芬太尼静脉镇痛效果确切,但不良反应多。超前镇痛和多模式平衡镇痛已成为术后镇痛的研究方向,本研究旨在探讨肋间神经阻滞复合芬太尼静脉应用在胸科术后镇痛中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头皮神经阻滞(SNB)在颅脑外科术后镇痛应用中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开颅手术的7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行SNB术后镇痛者31例(SNB组),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者40例(PCIA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以及阿片类药物使用量、术后镇痛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SNB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与PCIA组相当,但阿片类药物使用量和术后镇痛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PCIA组(P<0.05)。结论颅脑外科术后SNB镇痛可以提供与传统镇痛方法相当的镇痛效果,同时,也具备传统镇痛方法不具备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比较开胸术后肋间神经冷冻镇痛与自控静脉泵镇痛效果。方法:选择胸外科手术60例,随机分为肋间神经冷冻镇痛组(观察组)和自控静脉泵镇痛组(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于关胸前在胸部切口的上下各3个肋间解剖出肋间神经,应用氩氦超冷刀2mm探头在-70~-90℃冷冻肋间神经80~90s。对照组应用自控静脉镇痛泵镇痛。以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价疼痛程度,并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镇痛效果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镇痛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两组术后镇痛效果确实,但肋间神经冷冻镇痛简便实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持续肋间神经,胸膜阻滞镇痛(简称“持续阻滞镇痛”)的临床效果与实用价值。方法:采用硬膜外导管直视下置于相应开胸切口的肋间神经旁及连同胸管一道置于胸腔,用0.25%布比卡因持续阻滞肋间神经与胸膜而达到镇痛效果,并与患自控静脉镇痛(PCIA)进行对比。结果:持续阻滞镇痛的结果与PCIA结果无显差异,无不良反应,无并发症。结论:持续阻滞镇痛方法简便,经济,安全,实用,效果好,为临床提供了一种新的胸外科术后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肋间神经冷冻与静脉自控镇痛治疗开胸术后疼痛的效果及副作用。方法选择80例接受开胸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静脉镇痛组(I组)和神经冷冻组(II组),静脉镇痛组行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后者采用北京库蓝公司JT-1型冷冻治疗仪在关胸前对切口所在肋间及上、下各一肋间和放置胸引瓶所在肋间的肋间神经进行冷冻,以VAS评分判断两组术后胸部切口疼痛情况,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冷冻组术后72h内VAS评分(P<0.001)、不良反应发生率(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肋间神经冷冻减轻开胸术后切口疼痛的效果明显优于PCIA,且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运用于全膝置换术后镇痛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在全身麻醉下行全膝置换术的老年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B两组(每组45例),A组开展静脉自控镇痛,B组除此之外采取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记录手术前、手术后2 h、4 h、12 h、24 h两组患者的舒适度(BCS)评分、疼痛(VAS)评分、镇静(Ramsay)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手术后不同时间点,B组VAS、Ramsay评分均低于A组(P<0.05),BC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均明显高于A组(P <0.05)。B组术后不良反应低于A组(P <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静脉自控镇痛不仅术后镇痛效果更为突出,同时可提高患者舒适度,改善膝关节功能,减少不良反应出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用于下肢骨科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6-2008年下肢骨科手术后使用PCIA的住院患者96例,随机分为4组(n=24)。A组:PCIA给予瑞芬太尼0.15μg·kg^-1·h^-1;B组:PCIA给予瑞芬太尼0.25μg·kg^-1·h^-1;C组:PCIA给予瑞芬太尼0.35μg·kg^-1·h^-1;D组:PCIA给予瑞芬太尼0.45μg·kg^-1·h^-1,各组均加曲马多500mg、地塞米松10mg,然后加生理盐水至100ml。比较4组镇痛效果,术后按压PCIA自控键的次数;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胸肌强直等不良反应。结果C、D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PCIA按压次数与A、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D组发生恶心呕吐例数略多于C组。结论瑞芬太尼0.35μg·kg^-1·h^-1用于下肢骨科术后镇痛安全有效,而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全麻复合双侧胸椎旁神经阻滞(TVPB)对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拟在全身麻醉下行肺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G组)和双侧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组(GP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选择静脉麻醉诱导气管插管,麻醉维持采用静脉吸入复合麻醉。GP组于麻醉诱导前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行双侧T4~T5椎旁神经阻滞,两侧分别给予0.5%罗哌卡因15 ml,G组不给予上述处理。术毕,两组患者均使用舒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维持视觉模拟评分(VAS)≤3分,当VAS评分>3分时,则静脉给予吗啡。分别于术后2、6、12、24、48 h行布氏舒适度评分(BCS),记录患者术后24 h舒芬太尼用量、患者自控静脉(PCIA)泵按压次数、吗啡用量,并观察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嗜睡、皮肤瘙痒及呼吸抑制)的发生情况。结果与G组比较,GP组患者术后各时点BCS舒适度评分均升高,术后24 h舒芬太尼用量、PCIA泵按压次数及吗啡用量均减少(P<0.05)。G组患者术后出现恶心12例,呕吐8例,嗜睡5例,皮肤瘙痒2例,未出现呼吸抑制;GP组患者术后出现恶心6例,呕吐3例,未出现嗜睡、皮肤瘙痒及呼吸抑制。结论与单纯全麻比较,术前行双侧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用于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更佳,并可降低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病人自控镇痛 (Patient controlledanalgesia ,PC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其最大优点是患者可根据自身疼痛感受而自行控制给药 ,术后镇痛效果好 ,恢复快。自 1997年 3月~ 2 0 0 1年 1月对行前列腺摘除术 5 8例中的 30例病人应用芬太尼和氟哌啶醇的混合液静脉自控镇痛法 (PCIA)进行镇痛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 5 8例。年龄 5 2~ 74岁 ,平均 5 8岁。均有不同程度的排尿困难、尿频、夜尿增多等症状 ,其中 19例以急性尿潴留入院。伴有高血压、冠…  相似文献   

13.
阮丁异  王彦惠 《人民军医》1998,41(7):393-393
开胸手术切口大,损伤严重,术后疼痛剧烈,影响肺功能早期恢复。为此,我们对开胸术后病人行布比卡因胸椎旁神经阻滞镇痛,并与未经神经阻滞镇痛病人比较,以观察开胸术后胸椎旁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40例中,男29例,女11例;年龄39~69岁。手术种类:食管贲门癌切除术34例,肺肿瘤6例。右侧开胸4例,左侧开胸36例,均经肋床去肋进胸。手术时间3.41±0.63h。均为气管内插管,普鲁卡因静脉复合麻醉。随机分为神经阻滞组和对照组各20例。1.2 方法 神经阻滞组:于麻醉诱导气管内插管和体位固定之后,在手术切口上1个肋间相对应的胸…  相似文献   

14.
刘晓梅  付建楠  李军 《人民军医》2020,63(9):889-892
目的:观察双侧竖脊肌阻滞联合静脉镇痛用于脊柱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腰椎内固定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双侧竖脊肌阻滞联合静脉镇痛组(E组)和单纯静脉镇痛组(C组)各60例。E组先行双侧竖脊肌阻滞,再行全静脉麻醉;C组直接行全静脉麻醉。术后两组均采用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IA)。比较两组术后4 h、8 h、12 h、24 h、48 h时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各时间节点PCIA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以及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头晕、低血压、心动过缓、呼吸抑制等镇痛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E组术后4 h、8 h、12 h、24 h静息VAS评分分值显著低于C组(P<0.05);两组术后48 h静息VAS评分分值差异不显著(P>0.05)。E组术后4 h、8 h、12 h、24 h PCIA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显著少于C组(P<0.05);两组术后48 h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差异不显著(P>0.05)。E组恶心、呕吐、头晕、皮肤瘙痒、低血压发生率均显著低于C组(P<0.05);E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8.3%,显著低于C组的25.0%(P<0...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头皮神经阻滞(Scalp Nerve Blockade,SNB)在小儿颅脑外科手术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行开颅手术的69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方法分为试验组(n =38)和对照组(n = 31),两组患儿均常规麻醉诱导行气管插管,试验组于诱导后以0.25%罗哌卡...  相似文献   

16.
自控镇痛,超前镇痛与术后平衡镇痛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世文 《人民军医》1998,41(7):394-395
术后疼痛对病理生理的影响日益受到重视。自1979年Wang和Behay分别报道了术后蛛网膜下腔注入阿片类药物镇痛以来,因作用强、时间长而广泛用于临床。但阿片类药自身的副作用又使临床应用受到限制。因此,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以寻找副作用小,镇痛作用强的方法和药物。在1997年4月召开的亚太地区麻醉学术会议上,专家一致认为,未来疼痛治疗应该是超前镇痛与合理的平衡镇痛较为理想。本文就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患者自控镇痛(PCA)  PCA综合了连续给药的优点和电脑应用技术,即用一微导管连接静脉套管针,置于肌肉内…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术前镇痛对妇科腹腔镜术后自控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在全身麻醉下行妇科腹腔镜择期手术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切皮前15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对照组切皮前15min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m1;两组术后镇痛均采用舒芬太尼镇痛泵自控镇痛。于术后2h、4h、8h、12h、24h、48h观察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镇静评分(Ram—say)、48h内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A)按压次数、患者总体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1)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均确切可靠,术后2h、4h、8h、12h、24h和48h的VAS和Ramsay分值均差异不显著(P〉0.05)。(2)观察组术后PCA总按压次数为(3.93±1.388)次、舒芬太尼用量(97.37±2.776)μg,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43±1.960)次和(106.85±2.919)μg(P〈0.05)。(3)观察组术后镇痛总体满意度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4)两组均无严重呼吸抑制反应发生;对照组术后出现恶心7例、呕吐4例、嗜睡2例,观察组仅出现嗜睡3例及恶心1例。结论:术前镇痛能够显著提高妇科腹腔镜术后自控镇痛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在乳腺癌患者术后多模式镇痛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CTPB)置管术后镇痛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术后镇痛的术后48 h镇痛效果、阿片类药物的使用量以及术后镇痛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CTPB组和PCIA组具有相当的术后镇痛效果,但阿片类药物使用量和术后镇痛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却远低于PCIA组。结论乳腺癌患者术后应用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置管镇痛可提供令人满意的镇痛效果,同时又具备其独有的镇痛优势,可用于临床实践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和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对乳腺癌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05例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使用麻醉药物的不同分为单纯应用罗哌卡因组(R组)、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组(S组)和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组(D组),每组各35例。记录3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安静和90°翻身活动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Ramsay镇静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3组患者在术后1、2、8、12、24、48 h的安静和90°翻身活动时的VAS评分及Ramsay镇静评分比较,S组和D组均显著低于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和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和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用于乳腺癌术后镇痛时,均能显著增强罗哌卡因的镇痛和镇静效果,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0.
肋间神经冷冻术对开胸术后疼痛与应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开胸术中肋间神经冷冻对缓解术后疼痛、减轻应激反应的作用。方法选择2004年4月2005年3月经后外侧切13开胸手术病人166例,分为冷冻治疗组107例,对照组59例,比较两组术后疼痛视觉评分、镇痛药用量、血浆皮质醇及β-内啡肽水平、心血管及呼吸系统并发症情况。结果肋间神经冷冻组疼痛视觉评分、镇痛药用量、血浆皮质醇及β-内啡肽水平、心血管及呼吸系统并发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肋间神经冷冻对缓解术后疼痛具有确切效果,并可减轻应激反应,减少心血管与呼吸系统并发症,是一种简便、有效、安全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