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池迎春 《武警医学》2007,18(6):469-470
单髁置换和全膝关节置换术已广泛应用于严重膝关节骨关节炎。膝关节单髁置换(Unicondylar knee arthroplasty,UKA)作为一种微创关节置换手术越来越为患者和医师所接受,它具有切除骨质少、植入异物少、手术时间短、便于翻修、步态影响小。我科自2005年1月.2006年5月施行单髁置换术8例,术后随访2.10月,关节疼痛改善.步态正常,疗效满意,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单髁置换术后膝关节表面应力变化,为深入了解单髁置换术优势及劣势提供依据。方法:对6例单髁置换术后及6例正常人膝关节屈伸活动时关节表面应力变化进行动态有限元分析,并与项目组前期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表面应力分析进行对比。结果:正常组屈曲30°以后内侧间室应力大于外侧间室(P<0.05);单髁置换组屈曲0°、60°、90°时内侧间室应力大于外侧间室(P<0.05);全膝置换组在所有屈曲角度下内侧间室应力大于外侧间室(P<0.05)。屈曲60°及90°时单髁置换组内侧间室应力大于全膝置换组(P<0.05);所有屈曲角度下,单髁置换组外侧间室应力大于全膝置换组外侧间室应力(P<0.05);屈曲0°、30°、60°及120°时,单髁置换组外侧间室应力都大于正常膝组(P<0.05)。结论:单髁置换术可增加膝关节关节面应力及加速对侧间室关节炎发展,从而影响手术远期疗效,但在严格把握手术适应症、优化手术操作、假体适当改良、指导患者合理康复后,该术式仍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使用点对点图像配准技术虚拟膝关节单髁置换术的可行性,为该方法的拓展应用及优化手术提供试验依据。方法:选取在本院行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KA)的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膝关节MRI及CT扫描数据构建单髁置换术后膝关节三维模型,使用点对点配准技术完成虚拟假体置换操作及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虚拟置换术后膝关节运动学变化。结果:使用点对点图像配准技术建立了完整的单髁置换术后膝关节三维模型,其运动学变化趋势与传统分析法相似。结论:点对点图像配准技术可准确完成虚拟手术,较传统方法更为简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髌骨置换之后的临床疗效,为临床上是否要进行髌骨置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09年12月—2012年2月于我院急诊科、骨科就诊并拟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骨关节炎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随机将所有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42例和研究组42例,研究组患者在关节置换术中接受髌骨置换的治疗,对照组则不进行髌骨置换,治疗后所有患者接受为期1年的随访,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术后2、3个月的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系统(KSS)临床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KSS临床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3、6个月的Feller髌骨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Feller髌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行髌骨置换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膝关节功能评分和髌骨评分。  相似文献   

5.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于 1999年 3月~ 2 0 0 0年 11月对 18例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经过 6~ 2 6月的门诊随访 ,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18例 19膝 ,男 5例 ,女 13例 14膝。年龄 62~ 75岁 ,平均 68岁。左膝 11例 ,右膝 8例 ,同侧全膝、全髋关节置换 1例 ,同例双侧全膝关节置换 1例。 18例患者均被随访 ,随访时间为 6~ 2 6月。应用假体 :均为全髁型膝关节假体。1 1 手术要点  ( 1)膝关节前正中纵切口髌内侧进入关节 ;( 2 )彻底清除关节内炎性滑膜组织 ,切除ACL、PCL、半月板等 ;( 3 )分别作胫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自2013年5月至2018年11月期间收治病变累及膝关节内侧间室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85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2例,行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KA),对照组43...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老年股骨颈骨折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和双极股骨头置换的临床疗效并进行比较。方法:2005-07-2010-01共62例65岁以上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及双极股骨头置换术。分别对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疼痛、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手术后不同时期髋关节Harri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术后随访4.2-5.5年,平均4.8年。全髋关节置换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高于双极股骨头置换组(P〈0.05),两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疼痛、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差异,随访6、12、24个月时两组间Harris评分无差异,随访3年及4年时全髋关节置换组Harris评分优于双极股骨头置换组。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及双极股骨头置换均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全髋关节置换远期效果优于双极股骨头置换。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记录4种不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后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趋势及相关水平来研究这4种不同手术对机体造成的创伤反应.方法 研究96例不同关节置换(全膝关节置换、单髁膝关节置换、表面髋关节置换、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分别记录其术前、术后2d、术后7d的CRP水平.结果 CRP的峰值在术后第2天出现,表面髋关节置换组峰值低于全髋关节置换组,单髁膝关节置换组峰值低于全膝关节置换组,全髋关节置换组峰值低于全膝关节置换组.结论 术后CRP的反应程度是由手术过程中骨髓组织的破坏程度决定的,不是由手术部位或软组织的损伤程度决定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的不同应用方式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术中及术后失血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014年行全膝关节置换的100例患者,分为A组50例关节置换前1 g稀释于100 mL生理盐水后静脉注射氨甲环酸;B组50例在止血带释放前关节囊缝合后局部关节腔注射浓度为3%氨甲环酸稀释溶液50 mL。结果两组在术中的失血量对比无差异(P>0.05),比较术后的出血量、输血量、输血人数、血红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优于B组。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前10 min静脉滴注氨甲环酸能明显降低患者术后出血量及输血量,此药物安全有效,可有效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是否进行髌骨置换对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笔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骨科2011年5月~2013年7月收治的93例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分为髌骨置换组43例和未置换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不同时间的相关指标变化差异。结果术前髌骨置换组与非置换组的膝关节KSS(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Feller评分差异不显著( P>0.05);术后第3、6、12个月髌骨置换组膝关节KSS评分、Feller评分显著高于非置换组(P<0.05);术前髌骨置换组与非置换组的膝关节视觉模拟评分(VAS)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第3、6、12个月髌骨置换组膝关节VAS评分显著低于非置换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胫股角,髌韧带比值,关节活动度ROM屈、伸值在两组间比较差异均不显著( P>0.05);术后第12个月两组患者的胫股角、髌韧带比值,关节活动度ROM屈、伸值较治疗前均显著好转( 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进行髌骨置换对改善膝关节功能评分、髌骨评分、术后疼痛评分均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郭甲瑞 《人民军医》2021,64(4):318-320
目的:观察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KA)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对单侧膝骨关节炎患者步态和运动学参数的影响.方法:选择单侧膝骨关节炎49例,其中接受UKA治疗的26例为UKA组,接受TKA治疗的23例为TKA组.观察比较两组手术前后步态和运动学参数,以及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人工关节被遗忘指数(FJS)评分.结果:手...  相似文献   

12.
自1996年6月到2002年6月以来,我院对双侧膝关节疾病患者,共54个关节在一次性麻醉下行同期双侧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具有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的优点,但术后并发症多,明显增加了手术风险性,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在膝关节交通伤后膝关节初期置换术中选用旋转铰链式假体的适应证及临床经验。方法 2002年3月~2006年3月我科对17例膝关节交通伤患者进行了初期旋转铰链式膝关节假体置换。16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个月~4年6个月,平均3年。采用HSS(knee rating score system)评分标准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价。结果1例失访,15例疗效优良,优良率93.75%。结论 对膝关节严重损伤的患者行初期人工关节置换时使用旋转铰链式膝关节假体治疗可获得较好的近期效果。  相似文献   

14.
预存式自体输血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运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预存式自体输血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自2006年9月~2008年6月,对35例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进行预存自体输血。采血前、采血后第4天以及术后第3天检测血红蛋白(HGB)、红细胞(RBC)、红细胞压积(HCT)。结果预存自体血量(411.43±136.71)ml,所有患者均依靠回输预存自体血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无1例需异体输血,未发生与预存自体输血相关的并发症。结论预存式自体输血简便、经济、安全、有效,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可依靠预存白体输血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15.
软组织平衡对全膝关节置换时膝外翻畸形的矫正作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认为,膝关节周围软组织不平衡是影响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远期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可使金属假体与聚乙烯内衬之间应力集中,加速内衬磨损,也可由于膝关节不稳定而导致假体松动。因此,保证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软组织平衡极为重要。膝外翻畸形患者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难度较大,争议颇多,我科2006-2010年行膝关节置换矫正外翻畸形23例,术中应用软组织平衡技术,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加速康复(ERAS)外科理念在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的应用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因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膝关节置换术的82例患者,随机分为ERAS组(n=40)和常规组(n=42),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疗效。结果患者82例随访1个月。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12 d拆线。ERAS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均明显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AS组术后住院(8.0±3.4)d,明显低于常规组的(11.5±3.6)d,两组平均住院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切口并发症。两组深静脉血栓、泌尿系统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术后12 d和术后1个月的膝关节KSS评分,ERAS组膝关节KSS评分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AS外科理论在膝关节置换围术期的应用能明显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可以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康复,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后稳定型人工全膝关节初次置换术后患者的总体满意度。方法 选择行后稳定型人工全膝关节初次置换术患者1465例, 术后1年给纳入研究的患者邮寄一份由笔者设计并验证的膝关节置换术满意度量表, 其中包含对手术的总体满意度和对具体功能或症状缓解程度的15个分项满意度。收集患者作答后的量表并统计分析。结果 1173例患者(1588例膝关节置换)寄回了量表, 总体满意度为87.3%, 最不满意的6个分项为盘腿坐(不满意率55.2%)、下蹲(52.1%)、快走或慢跑(45.2%)、膝关节活动时有响声(34.6%)、膝关节感觉不自然(31.4%)和爬楼(28.7%)。结论 后稳定型人工全膝关节初次置换术满意度较高, 术后1年WOMAC疼痛分值对满意度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04月~2021年04月收治的74例晚期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患者为对象,入院后均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患者的手术进行情况、术后康复情况、手术优良率、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活动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等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74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31.27±16.28)min,术中失血量(102.37±19.23)ml,住院时间(12.38±5.39)d,并发症发生率为4.05%(3/74),患者手术优良率为93.24%(69/74)。术后3个月时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包括屈曲、屈伸、内旋、外旋均高于术前(P<0.05)。术后3个月时患者的膝关节HSS评分包括疼痛、功能、活动度、肌力、畸形、稳定性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术后3个月时患者SF-36生活质量评分包括生理职能(RF)、躯体疼痛(BP)、一般健康状况(GH)、精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健康变化(HT)均高于术前(P<0.05)。结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时行滑膜切除术对术后失血量及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2014年11月至2017年12月间因患原发性膝骨关节炎在我院行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62例,其中32例术中进行滑膜切除(实验组),30例术中不进行滑膜切除(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第3天血色素较术前降低值、术后隐性出血量、术后输血率以及术后4周、12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12个月随访。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输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5%vs. 1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住院时间、术后第3天血色素较术前血色素降低值、隐性失血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4周及术后12个月VAS评分、KSS评分(包括临床评分、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前、术后4周及术后12个月VAS评分及KSS评分(包括临床评分、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行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治疗骨性关节炎时,与保留滑膜相比,滑膜切除在缓解术后疼痛及改善膝关节功能方面未带来明显获益,且增加了隐性失血量及术后输血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置换术后足底压力分布情况。方法:运用比利时footscan足底压力测试系统对33例双膝骨关节炎单膝关节置换患者平常自然行走时的足底压力进行测试,观察受试者足底区域压力峰值、冲量、最大压力峰值出现的时间、单足支撑期参数。结果:膝关节置换侧足底第2、3、4跖骨区以及中足、足跟内外侧、全足底的平均压力峰值和平均冲量均高于未置换侧,两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5);膝关节置换侧足底第1、2、3、4、5跖骨区和中足的最大压力峰值出现时间均长于未置换侧,两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5);膝关节置换侧开始着地阶段时间、整足接触阶段时间、单足支撑期总时间均长于未置换侧,两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置换侧足底压力参数较未置换侧有明显改变,置换侧膝关节的运动能力显著增强。运用足底压力分析对膝关节置换患者进行功能量化评价,可以更准确地了解膝关节的生物力学变化,进而探索最佳治疗手段和置换后的康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