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6例,随机将患者分成常规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8例。常规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5、10 d血清sICAM-1、IL-6、TNF-α水平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变化情况,并探讨所有患者治疗前血清sICAM-1、IL-6、TNF-α水平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sICAM-1、IL-6、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5、10 d,观察组患者血清sICAM-1、IL-6、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所有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与血清sICAM-1水平呈正相关(r=0.632,P<0.05),与血清IL-6水平呈正相关(r=0.664,P<0.05),与血清TNF-α水平呈正相关(r=0.735,P<0.05)。结论 sICAM-1、IL-6、TNF-α参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能够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sICAM-1、IL-6、TNF-α水平及NIHSS评分,值得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2.
李方  李楠 《临床军医杂志》2016,(10):1033-1036
目的观察华蟾素胶囊联合奥沙利铂、替吉奥方案治疗中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解放军309医院收治的56例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奥沙利铂、替吉奥方案化疗。观察组在化疗同时口服华蟾素胶囊,4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生存质量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近期疗效及癌痛缓解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化疗所产生胃肠道反应及骨髓抑制反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不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华蟾素联合奥沙利铂、替吉奥方案对中晚期结直肠癌有显著疗效,并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减轻癌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三七通舒胶囊联合活血通脉片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解放军92493部队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入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常规组患者予以抗凝、降颅压等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予以三七通舒胶囊联合活血通脉片。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炎症因子水平[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液高切粘度、血液低切粘度、血浆粘度、血小板聚集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3%(39/41),高于常规组的71.2%(33/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 d、7 d、2周、4周,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IL-6、TNF-α、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6、TNF-α、CRP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液高切粘度、血液低切粘度、血浆粘度、血小板聚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液高切粘度、血液低切粘度、血浆粘度、血小板聚集率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七通舒胶囊联合活血通脉片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DC-CIK联合替吉奥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49例老年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联合组(n=25):采用替吉奥胶囊联合DC-CIK治疗。单药组(n=24):采用单药替吉奥治疗。根据EORTC QLQ-C30生活质量问卷分析两组患者生活质量上的差异,并观察两组疗效。结果两组疗效相似,无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组患者的躯体功能和总生活质量得到了改善,包括食欲、睡眠、疲乏、恶心、呕吐,且CEA、CA242较单药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 DC-CIK联合替吉奥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疗效确切,且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使症状和体征改善,显著降低血清中系列肿瘤标记物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医针刺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的临床疗效及对外周血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8例患者。对照组口服西乐葆,观察组采用中医针刺治疗,以7 d为1个疗程,患者均治疗2个疗程。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疗效,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2个疗程结束后,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疼痛VAS评分[(2.45±0.43)分、(1.73±0.27)分]较治疗前[(5.32±0.68)分、(5.29±0.59)分]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88.2%)显著高于对照组(7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IL-1β、IL-6与TNF-α含量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IL-1β、IL-6与TNF-α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对照组出现2例不良反应,观察组未见不良反应。结论针刺治疗可显著缓解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疼痛,降低其外周血血清中IL-1β、IL-6与TNF-α炎性指标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C-反应蛋白(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与中青年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择中青年急性脑梗死85例为观察组,随机分为常规治疗亚组42例和阿托伐他汀治疗亚组43例;常规治疗亚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阿托伐他汀治疗亚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阿托伐他汀20mg/d治疗。选择健康体检35例为对照组。观察比较各组治疗前、治疗后14天、30天血清CRP和TNF-α水平,以及治疗前、治疗后30天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结果:治疗前观察组血清CRP、TNF-α水平均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14天后,CRP、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非常显著降低(P<0.01);治疗30天后,CRP、TNF-α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30天后,两亚组血清CRP、TNF-α水平及NIHSS评分分值均非常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两亚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急性脑梗死复发者治疗前CRP、TNF-α水平非常显著高于非复发者(P<0.01)。结论:血清CRP和TNF-α水平与中青年脑梗死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高压氧(HBO)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巾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高压氧治疗组(HBO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常规组)4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治疗,HBO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HBO治疗.另选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BO组和常规组治疗前后以及埘照组血清TNF-α及IL-1β的水平.于治疗前与治疗后10、30 d,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评分量表(NIHSS)对HBO组和常规组进行评分,评定其临床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HBO组和常规组入院时血清TNF-α及IL-1β均明显增高[分别为2.56±0.40,2.50±0.45;4.10±0.30,3.95±0.40;4.05±0.45,4.00±0.40(单位为μg/L,下同),P<0.01];HBO组和常规组血清TNF-α及IL-1β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0天均有下降[分别为3.00±0.20,3.05±0.35,3.20 4±0.56,3.34±0.21,P<0.01],且HBO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HBO组治疗10 d后,NIHSS评分较常规组下降;治疗30 d后,HBO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分别为7.5±6.0,10.6±4.5,P<0.01).2组临床疗效比较,HBO组优于常规组(分别为77.5%和60.0%,P<0.05).结论 HBO综合治疗能显著降低脑梗死患者血清TNF-α及IL-1β的水平,提高临床疗效;HBO可能通过减轻脑梗死急性期继发的炎性损伤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及外周血TNF-α、IL-8、IL-18指标的变化。方法选择解放军第九二医院门诊收治的COPD稳定期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阿奇霉素联合乙酰半胱氨酸口服,疗程18个月。在治疗前及治疗后6、12、18个月,检测两组肺功能及血清IL-8、IL-18、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及治疗后6、12个月,两组患者的FEV1%、FEV1/FV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18个月,观察组FEV1%、FEV1/FVC%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8、IL-1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12、18个月,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奇霉素联合乙酰半胱氨酸可抑制COPD患者炎症因子,具有调节免疫功能、抗氧化的作用,可延缓肺功能减退,在治疗COPD患者中具有一定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全程营养管理对食管癌放疗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6年2月至2018年9月于乐山市人民医院进行放疗的116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干预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8例。常规组遵医嘱进行常规膳食管理,观察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全程营养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体质量、自评主观全面评估量表(PG-SGA)评分、血清白蛋白(ALb)、血清总蛋白(TP)及血红蛋白(Hb)水平。结果观察组干预后体质量高于常规组,PG-SGA评分低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ALb、TP水平略低于干预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水平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ALb、TP、Hb水平均低于干预前,且低于观察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食管癌放疗患者应用全程营养管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患者对放疗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替吉奥联合沙利度胺维持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应用替吉奥联合低剂量顺铂方案一线化疗4~6个周期后疗效评价为疾病无进展的老年晚期胃癌患者56例。根据继续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维持治疗组(28例)应用替吉奥联合沙利度胺维持治疗,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对照组(28例)给予营养支持治疗。结果维持治疗组客观有效率(35.7%)高于对照组(3.6%),疾病控制率(67.9%)高于对照组(2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持治疗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6.9个月)长于对照组(4.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持治疗组与对照组中位总生存时间分别为11.7个月与9.8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持治疗组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乏力、肝功能损伤等,对症治疗后均好转,无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替吉奥联合沙利度胺在老年晚期胃癌患者的化疗后维持治疗中疗效确切,耐受性良好,可增加化疗有效率、延长疾病进展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心通胶囊联合注射用血塞通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炎性因子、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靖江市新港城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纳入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0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口服脑心通胶囊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口服脑心通胶囊联合注射用血塞通治疗,疗程均为2周。对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脂蛋白a(LP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应用全自动血液流变仪测定血液流变学的相关指标,记录治疗期间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0%(48/50),明显高于常规组的80.0%(4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研究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和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0%(2/50)和2.0%(1/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心通胶囊联合注射用血塞通治疗脑梗死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不仅可以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而且能够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鼻咽癌常规放疗联合后程伽玛刀治疗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40例初治鼻咽癌患者,分为常规放疗联合后程伽玛刀治疗组(治疗组)及常规放疗组(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顺铂(DDP)联合5氟脲嘧啶(5-Fu)方案同期或诱导化疗4个周期。结果随访2年,两组病例肿瘤局控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2年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常规放疗联合后程伽玛刀治疗可增加肿瘤局控率,降低单纯常规放疗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疗效及对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156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常规组,每组各78例。在一般治疗基础上,常规组给予阿替普酶0.9 mg/kg,观察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依达拉奉。14 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评分及氧化应激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1.0%(71/78),显著优于常规组的79.5%(62/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两组患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丙二醛(MDA)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SOD和GSH-px水平高于常规组,MDA水平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联合依达拉奉可减轻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氧化应激反应,在恢复血流的同时,减少再灌注损伤,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益生菌制剂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炎性因子IL-6、TNF-α及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60例UC患者仅接受美沙拉嗪或激素治疗作为对照组;另60例UC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肠球菌三联活菌制剂治疗,作为研究组。治疗后2、4 w,检测两组血清IL-6、TNF-α、CRP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2 w,两组血清IL-6、TNF-α及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4 w较治疗前下降更为明显(P<0.01)。治疗后2 w,两组血清IL-6、TNF-α及CRP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治疗后4 w,研究组上述3指标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益生菌制剂联合应用有助于抑制UC患者炎性因子IL-6、TNF-α、CRP的表达,从而控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对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损伤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取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市中心医院自2013年4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n=38)与B组(n=42)。A组采用替罗非班治疗;B组在A组的基础上,给予阿替普酶进行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NSE、S100β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hs-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B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5%(38/42),明显高于A组的73.7%(28/38),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SE、S100β蛋白、GFAP及hs-CRP、IL-1β、TNF-α均明显降低,且B组明显低于A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可以明显降低炎性反应,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分析经皮与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贵州水矿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骨科收治的90例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其中观察组患者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下地时间、住院时间、VAS量表评分、NRS量表评分以及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情况与切口感染、创伤性截瘫、运动障碍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下地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下地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4 d时,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与NRS评分以及CRP、IL-6及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VAS评分与NRS评分以及CRP、IL-6及TNF-α水平组间对比,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4 d内,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67%,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24.44%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相对于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而言,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脊柱骨折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患者恢复更快,且术后疼痛程度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郭华鑫 《武警医学》2016,27(6):597-600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干预对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炎性反应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04至2016-02我院普外科住院行胃肠道肿瘤根治术切除手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干预组和肠外营养组,每组45例,分别进行肠内营养干预和肠外营养治疗,并于术前1 d,术后 1、 3、9 d分别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检测CRP、IL-6、TNF-α,观察预后情况。结果 肠内营养干预组和肠外营养组两组患者CRP、IL-6、TNF-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26.381、17.574、23.546,均P<0.05);CRP、IL-6、TNF-α术后1 d均升高(均P<0.05),CRP、IL-6术后3 d均降低(均P<0.05),其中仅IL-6术后9 d恢复至术前1 d水平,TNF-α术后9 d显著降低,但仍高于术前1 d水平;肠内营养干预组CRP、IL-6、TNF-α降低幅度均大于肠外营养组(F交互=9.542、6.876、7.958,均P<0.05)。肠内营养干预组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肛门排便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均明显低于肠外营养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肠内营养干预组切口感染、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均低于肠外营养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 肠内营养干预可以减轻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的炎性反应,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影响的意义。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10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在两组患者入院当天治疗前及治疗后第5天、第10天分别检测血清TNF-α、IL-6,并比较其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的TNF-α及IL-6水平在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5天及第10天,实验组患者的TNF-α及IL-6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乌司他丁可明显降低TNF-α及IL-6,提示TNF-α、IL-6可能参与了COPD急性加重期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盐酸美金刚联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榆林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常规组单独口服盐酸多奈哌齐,观察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联合服用盐酸美金刚。两组患者连续服用药物12周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的阿尔茨海默病病理行为评分表总分及各因子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攻击行为、日夜节律紊乱、情感障碍、行为紊乱评分及总分均优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0%(36/40),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0.0%(28/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均能够改善阿尔茨海默病精神行为症状且不良反应较少,但盐酸多奈哌齐与盐酸美金刚联合使用在改善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胶囊与单药替吉奥胶囊治疗老年或体型瘦弱患者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老年或体型瘦弱的晚期胃癌患者31例,随机分为两组。采用阿帕替尼片联合替吉奥胶囊治疗者设为A组(n=16);采用单药替吉奥胶囊治疗者设为B组(n=15)。B组给予替吉奥胶囊单药治疗,根据体表面积给药,体表面积<1.25 m~2者,剂量为40 mg/次;体表面积1.25~1.50 m~2者,剂量为早40 mg/次、晚60 mg/次;体表面积>1.50 m~2者,剂量为60 mg/次。患者于早、晚餐后各1次口服,连服14 d,停药14 d,28 d为1个周期。A组口服替吉奥胶囊给药剂量同B组,在替吉奥胶囊单药治疗基础上加用阿帕替尼,根据患者耐受情况给药,起始剂量500 mg/次,耐受良好者逐渐增加剂量至850 mg/次。1次/d口服,28 d为1个周期。两组患者均化疗至少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 A组与B组的有效率分别为43.8%与26.7%,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的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1.3%与66.7%,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乏力、血液毒性及消化道毒性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口腔黏膜炎发生率(43.7%)高于B组(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治疗老年或体弱患者晚期胃癌疗效确切、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