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观察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依从性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8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治疗组40例和常规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予早期康复和脑卒中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实施心理干预.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 AMD)、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量表(MESSS)和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分别对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进行评定,并进行康复依从性评定.结果 两组治疗后HAMD、MESSS、ADL评分及康复依从性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HAMD评分及临床总有效率、MESSS、ADL评分及康复依从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或P<0.01).结论 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在早期康复治疗的同时,实施心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抑郁症状,提高患者康复依从性,促进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系统心理-康复对脑卒中抑郁患者功能预后的影响。 方法经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筛选出伴抑郁症状的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早期系统心理-康复组和对照组,各40例,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由心理医师实施的早期系统心理干预和由专业康复医师实施的运动训练,治疗满2周、4周后再对两组患者进行HAMD和神经功能缺损(CNFDS)评分并比较。 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均有所恢复,但研究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1),神经功能恢复则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1)。结论早期系统心理-康复干预治疗可干预明显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浅析康复护理早期干预对急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分为康复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基础综合治疗和常规护理,康复护理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良肢位摆放、饮食护理、康复治疗、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等早期干预,分别定期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定标准(MESSS)、Barthel指数(BI),Fugl-Meyer评定法(FMA)等进行脑损伤恢复情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的评定。结果:经治疗和康复护理3个月后康复护理组患者MESSS、FMA和ADL评分均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康复护理早期干预可有效改善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甘秀军  詹玲球 《吉林医学》2023,(4):1134-1137
目的:探讨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于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应用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egl-Meyer)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Barthel指数、生活质量评分、自我效能评分及抑郁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Fe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中,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有着较好的护理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较好。  相似文献   

5.
王秀芹   《中国医学工程》2012,(4):167-167
目的探讨实施心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4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4例,均接受常规神经科治疗和早期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干预前后运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心理状态,同时对肌力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SAS、SDS评分均有所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1);肢体功能有所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脑梗死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能促进肢体功能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杨光 《泰山医学院学报》2014,(11):1157-1158
目的探讨系统化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情绪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58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系统化的心理护理干预,干预时间为4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患者的抑郁程度,采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FDS)评定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状况。结果两组干预4周后的HAMD、NFDS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干预4周后的HAMD、NF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实施系统化的心理护理可以明显改善其抑郁程度,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董松巧 《中国民康医学》2013,25(8):16-19,25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脑卒中患者心理康复中的效果。方法:按抛硬币分组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整体护理;在整体护理基础上,研究组由责任护士实施循证护理,时间为4周。干预前后,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中文版知觉心理压力量表(CPSS)、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两组心理康复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入组时GSES、CPSS、MUIS和SCL-90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GSE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MUIS、CPSS和SCL-90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取循证护理方法护理脑卒中患者有助于提高心理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延续性护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院后心理状态和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7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延续性护理,比较护理前后两组心理状态、生命质量的变化及治疗依从性。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专用生命质量量表(SS-QO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依从性为94.87%(37/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92%(3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应用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可有效缓解其抑郁及焦虑情绪,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且可明显提高其生命质量及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患者失眠伴焦虑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2016年7月台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后失眠伴焦虑患者1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84例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8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综合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康复训练、饮食护理、睡前护理以及药物护理。干预后观察并记录2组间心理状态、睡眠质量、认知功能、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同时对比临床疗效。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干预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抑郁量表(HAMD)、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较低,干预后醒觉次数、入睡潜伏期时间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较低,睡眠总时间、睡眠效率较高,干预后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评分较高,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CNS)评分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80.95%(68/84),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95.24%(80/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595,P=0.010)。 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脑卒中后失眠伴焦虑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睡眠质量,改善认知功能、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护理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我院神经内科住院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心理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神经内科治疗,而心理护理组则在常规神经内科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心理护理。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均进行生活满意度量表(Satisfaction with Life Scale,SWLS)和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eurological functionaldeficit scores,NFDS)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SWLS、NFDS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心理护理组与对照组比较SWLS评分有提高、NFDS评分降低,并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住院的脑卒中患者在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同时,辅助以心理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满意度,促进其神经功能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奥氮平在脑卒中后睡眠障碍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将58例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奥氮平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治疗4周后的临床效果,并于治疗前后评估MESSS和MBI。结果:奥氮平治疗组可显著改善卒中后睡眠障碍,有效率达83.3%,而且对神经功能的康复有积极影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氮平对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支持性心理护理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并建立卒中后抑郁患者心理护理方案。方法将127例在我院神经内科治疗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及抗抑郁药物治疗,治疗组除常规及抗抑郁药物治疗外另加支持性心理护理,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按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CSS)进行评定。结果患者治疗前HAMD评分无明显差别(P〉0.05),而治疗后2组HAMD评分则有明显的变化,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01)。同样,CSS评分结果显示,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的CSS评分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后2组CSS评分则有明显的变化,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支持性心理护理有利于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心理康复和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估150例冠心病患者(观察组)和100例正常体检者(对照组)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的SAS和SD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及环境领域等4个领域的WHOQOL-BREF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冠心病患者SAS和SDS评分与WHOQOL-BREF的4个领域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与生活质量密切相关,护理人员应对其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阶段性健康教育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功能恢复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121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1例,对照组采用术后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阶段性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功能恢复及生存质量.结果 术后2周~12个月两组Harris髋关节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术后各时点观察组Harris髋关节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周~12个月两组Barthel指数均显著增加(P<0.05),术后各时点观察组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周~12个月两组WHOQOL-BREF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术后各时点观察组WHOQOL-BREF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阶段性健康教育可有效促进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关节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神经、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70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两组患者就诊后均予以控制颅内压、血压、血糖和保护、营养脑细胞等常规对症治疗。常规护理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常规护理,康复护理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康复护理,均连用8周。结果治疗8周后,康复护理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χ2=8.10,P〈0.01);康复护理组患者认知功能的临床总改善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χ2=6.29,P〈0.05);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目评分均有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康复护理组上升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神经及认知功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延缓患者认知功能下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科治疗的脑卒中抑郁患者80例(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评估),随机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脑卒中治疗、抗抑郁药物治疗、康复治疗以及常规临床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6周的生存质量(QOL)、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神经功能缺陷(NDS)及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治疗16周后,治疗组QOL得分及SDS明显较对照组好转(P〈0.05);NDS明显低于对照组,AD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有效率95%(38/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34/40)。结论:心理干预护理能够明显提高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了患者治疗的整体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范国琴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7):42-44,46
目的探讨家庭支持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出院后仅进行定期随访。研究组患者出院后,定期进行家庭支持,包括对相关知识的讲解、康复训练的指导、心理疏导等。于出院后6个月调查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结果出院6个月后,两组肢体运动功能、ADL、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出院时,但研究组升高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家庭支持能够促进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改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8.
蒋明霞 《河北医学》2010,16(7):873-876
目的:探讨早期心理康复对急性脑卒中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08例急性脑卒中住院病人随机分成康复组(55例)和对照组(53例),采用抑郁量表、Fugl-meyer、Barthel指数、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定法对两组病人分别于入院时、4周及8周时进行评定。结果:两组病人比较,康复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心理康复护理可降低急性脑卒中病人抑郁症状的发生率,对病人功能康复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卒中单元模式下,个性化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1月我院在卒中单元运行模式下将110例脑卒中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个性化护理组60例和常规护理组50例,对比在T1(护理后1个月)、T2(护理后3个月)、T3(护理后6个月)时两种护理方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在运动能力恢复方面,个性化护理组在T1、T2、T3时的FMA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 〈0.05);在神经功能缺损方面,个性化护理组在T1、T2、T3时的ND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P 〈0.05);在生活质量方面,个性化护理组在T1、T2、T3时的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 〈0.05)。结论在卒中单元模式下,个性化护理可有助于提高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程度及生活品质,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