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蟾黄胶囊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3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庆伟  吴红 《河北医学》2002,8(5):454-455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是一组异质性的造血干细胞疾病 ,是白血病发生前的骨髓造血功能异常的阶段。MDS其病理机制不清而治疗效果差。我科1996年 6月至 2 0 0 0年 12月自拟方药制成蟾黄胶囊治疗MDS30例 ,取得较好疗效 ,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诊断标准 :以国际FAB分型标准[1] 。难治性贫血 (RA) ,血象 :贫血偶有粒细胞减少 ,血小板减少而无贫血 ;网织红细胞减少 ,红细胞及粒细胞形态可有异常 ,原始细胞无或 <1%。骨髓象 :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红系增生并有病态造血现象 ,很少见粒系及巨核系病态造血现象 ,原始细胞 <5 %…  相似文献   

2.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系是骨髓造血细胞增殖和分化发生异常的一类疾病.主要表现是造血细胞形态、结构、功能及遗传学方面的异常.由于存在无效造血,血液中可有一系或多系的血细胞减少,骨髓象表现为两系或三系造血细胞呈病态造血.[1]多发生于老年人.妊娠合并MDS很少见.[2]2007年9月我院收治了1例妊娠合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经过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母婴平安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不典型形态的诊断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造血组织异常增生,骨髓形态学发生病态造血改变的疾病.虽然病态造血是诊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关键,但不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所特有,可见于其他血液系统疾病及非造血组织的肿瘤.有的患者早期缺乏明显病态造血或只表现一系病态造血,而被误诊或漏诊.本文选择我院确诊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257例,对其中误诊的11例病例进行重点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yelodysplasticsyndrome ,MDS)是一组异质性很强的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其特征为外周血二系或三系血细胞减少 ,可见幼红细胞 ,幼粒细胞。大部分患者骨髓增生旺盛 ,伴二系以上病态造血 ,伴成熟障碍 ,约 2 0 %~4 0 %可转为急性白血病。我院 1990~ 2 0 0  相似文献   

5.
伴三系病态造血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为少见特殊类型,具有与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MDS)相似的病态造血,是由MDS转变而来?或是一种急性白血病的独立亚型?至今尚有争议。为此,对我院收治的原发伴三系病态造血的急性髓系白血病(TMDS-AML)与由MDS急性转变的急性髓系白血病(MDS-AML)患者的外周血、骨髓中原始细胞计数,骨髓三系病态造血程度及预后作比较。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SLE患者骨髓增生异常的特性和及其与疾病活动度的关系。方法:符合198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制定的SLE诊断标准的初次诊治患者48例,男3例,女45例,年龄15~63岁,平均(35.36±12.87)岁。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MDS)患者10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TP)患者10例。所有患者都因血细胞减少予骨髓穿刺。骨髓涂片Wright-Gimsa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同时对比观察10例MDS和ITP患者的骨髓。骨髓增生异常的标准包括:多核红细胞、巨幼样变、派-胡畸形、粒系核分叶过多或过少,小圆巨核细胞、巨大血小板。临床和实验室资料通过病历记载获得,SLE疾病的活动性根据SLEDAI标准评估, 总分在10分或10分以上考虑为疾病活动。结果:48例SLE患者中白细胞减少12例,贫血43例,血小板减少28例,Coombs'试验阳性17例。31例患者有骨髓发育异常,以派-胡畸形最常见,还有红系和巨核细胞系发育异常。而10例MDS患者至少可以发现一系的病态造血。而ITP患者只是巨核细胞明显增多,出现幼稚产血小板巨核细胞,而粒系和红系没有病态造血。骨髓病态造血的出现和SLE活动明显相关,5例有狼疮性肾炎的患者骨髓均有病态造血。15例复查骨髓的患者中,12例疾病控制良好的患者骨髓病态造血消失。结论:提示SLE患者血细胞减少是常见的表现,骨髓的各系包括粒系、红系和巨核细胞系均可以有病态造血,疾病控制后病态造血可消失。SLE患者骨髓的病态造血和SLE的严重性相关。骨髓的病态造血可作为评价SLE活动性的指标。同时,对没有染色体异常的骨髓病态造血,诊断MDS时需排除SLE。  相似文献   

7.
<正>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是由多种病因所致的一组表现多样、转归不一的血液学异常综合症,是一种造血干细胞为一克隆性疾病。mds的诊断目前仍靠骨髓象的改变,关键之一是血细胞的病态造血,病态造血可表现在粒、红、巨三系;也可两系,本文主要对粒系的病态造血进行观察,现介绍如下:1.资料和方法1.1 选自我院建院来(1982—1995年)已确诊mds25例,其中男16例,女9例。1.2 25例mds(其中RA5例、RAS5例、RAEB11例、RAEB—t4例)的骨髓象,我们重新进行回顾性诊断。具体方法,对骨髓有核细胞计数100个,确认粒系病态造血的分类粒细胞100个,对Pelger—huet粒系病态造血的分类粒细胞100个,对pelger粒细胞再做计数和形态分类。  相似文献   

8.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多见于老年人,外周血表现为一系、两系或三系减少,骨髓表现为一系或多系病态造血,细胞过度凋亡。但以单纯血小板减少为首发表现的病例较少见。现将近年来我院收治的以血小板减少为首发表现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7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刘会敏  谢辉  刘旭华 《河南医学研究》2012,21(3):332-333,336
目的:本文探讨病态造血在研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确诊MDS患者153例,非克隆性血细胞减少对照组164例,进行骨髓细胞学分析。结果:MDS患者粒系、红系、巨核等病态造血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态造血在MDS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简称MDS)是一组以骨髓病态造血而致骨髓1系、2系或3系增生异常。这种增生是介于正常增生和白血病异常增生两者之间的病态增生。国内成人病例已有一些报道,而在小儿方面报道极少,现将我们所见一婴儿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造血干细胞病,其发生原因及发病机理尚不明。MDS的血液学特点是周围血表现为一系、两系或三系血细胞减少,而骨髓表现增生,有两系或三系的病态造血,相当一部分最终发展为急性髓性白血病。我们用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C)的方法,以无关个体的淋巴细胞做为刺激原,用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骨髓增生异常的特性及其与疾病活动度的关系.方法 SLE初次诊治患者48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患者10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e purpura,ITP)患者10例.所有患者都因血细胞减少予骨髓穿刺.骨髓涂片Wright-Gimsa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同时对比观察10例MDS和ITP患者的骨髓,评价骨髓增生异常的情况.I临床和实验室资料通过病历记载获得,SLE疾病的活动性根据SLEDAI标准评估.结果 48例SLE患者中白细胞减少12例,贫血43例,血小板减少28例,Coombs'试验阳性17例.31例患者有骨髓发育异常,以派-胡畸形最常见,还有红系和巨核细胞系发育异常.而10例MDS患者至少可以发现一系的病态造血.而ITP患者只是巨核细胞明显增多,出现幼稚产血小板巨核细胞,而粒系和红系没有病态造血.骨髓病态造血的出现和SLE活动明显相关,5例有狼疮性肾炎的患者骨髓均有病态造血.15例复查骨髓的患者中,12例疾病控制良好的患者骨髓病态造血消失.结论 血细胞减少是SLE常见的表现,骨髓的各系包括粒系、红系和巨核细胞系均可以有病态造血,疾病控制后病态造血可消失.SLE患者骨髓的病态造血和SLE的严重性相关,可作为评价SLE活动性的指标.同时,对没有染色体异常的骨髓病态造血,诊断MDS时需排除SLE.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与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临床表现和血液学改变的差异.方法对19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16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表现、血液学特征、骨髓细胞形态学、骨髓活检、染色体核型等方面进行观察.结果所有病例均有血细胞减少,其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有肝、脾和(或)淋巴结肿大,胸骨压痛占36.8%,而再生障碍性贫血组则缺如(P<0.01);骨髓涂片中见到二系以上造血细胞的病态造血,其中红系病态造血占89.47%,粒系病态造血占63.15%,巨核系病态造血占47.36%;ALIP检出率为42.8%(6/14);染色体核型有异常占31.2%(5/16).而再生障碍性贫血组病态造血主要是有核红细胞的巨幼样变,占18.7%,未发现ALIP和染色体核型异常.ALIP和染色体核型异常比较,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联合观察骨髓细胞形态学、骨髓ALIP、染色体核型异常,有助于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及鉴别.  相似文献   

14.
难治性贫血与巨幼细胞性贫血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细胞形态学鉴别巨幼细胞性贫血和难治性贫血。方法对4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MDS-RA)与50例巨幼细胞性贫血(MA)进行比较分析,结果MA红系巨变100%,其它病态造血或有或无。MDS-RA与MA病态造血有相似之处,但是巨样变,MA的形态学诊断主要以红系巨变为主:MDS-RA在红系改变的基础上,通常伴有其它二系的改变,因此,要对病态追血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以防误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儿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的实验室检查特征及临床特点。方法:对13例诊断为MDS患儿的外周血、骨髓像及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患儿11例为男性,2例女性。临床以发热、贫血、肝脾肿大为主要表现。13例患儿均为中重度贫血,外周血见有核红细胞,白细胞表现为增高、正常或减低。4例患儿外周血见幼稚细胞,血小板可正常或减低,网织红细胞多数偏高。骨髓均增生活跃,有红系或粒系病态造血,以巨幼样改变为主;诊断为RA10例,RAEB2例,RAEB-t1例。结论:小儿MDS诊断仍主要靠骨髓检查,骨髓至少一系出现病态造血,巨幼样改变较易见,并除外其他引起病态造血的疾病,需注意和再障相鉴别:  相似文献   

16.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是临床上常见的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以血细胞病态造血,高风险向急性白血病转化为特征,表现为难治性一系或多系  相似文献   

17.
成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权柄涛 《疑难病杂志》2005,4(3):164-165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骨髓造血干细胞克隆性异常疾病,临床表现为一系或多系血细胞减少;骨髓或外周血细胞有病态造血,其主要生物学特征是病态无效造血,难治性血细胞质、量异常,存在向白血病(AL)转化的风险。然而。MDS的临床表现并不如此简单,往往非常复杂。其临床经过及预后呈多样性。为了进一步探讨MDS临床特点,对15年来我院住院确诊的36例MDS患者进行了系统性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8.
朱蕾  卢兴国 《浙江医学》2003,25(12):767-769
病态造血 (myelodysplasia)是用来描述骨髓异常增殖的一个术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syndromes,MDS)是造血干细胞水平上的恶性病变或分化、成熟障碍而引起的一组克隆性造血系统疾病 ,具有向急性白血病转化的高风险性 ,是一个较完整的逐渐成癌的疾病模型。笔者介绍MDS的几种特殊类型。伴多系病态造血的难治性血细胞减少症(refractorycytopeniawithmultilineagedysplasia,RCMD)为一组严重的多系血细胞减少伴多系病态造血的MDS ,无原始细胞增多 ,无单核细胞增多 ,无Auer小体 ,且患者在疾病早期往往无明显贫血 ,仅表现中性…  相似文献   

19.
初发性(denovo)急性髓性白血病(AML)发病时无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作为前驱病变,亦非继发性白血病,初诊时骨髓白血病细胞之外的成熟细胞显示粒、红、巨核三系有骨髓增生异常(或病态造血)的表现,称之为伴三系病态造血(TMDS)的初发性AML...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骨髓涂片与骨髓活检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收集来我院就诊的初诊为MDS的患者70例,分别进行骨髓涂片与骨髓活检两种方法检查,然后对骨髓涂片和骨髓活检的增生情况、病态造血情况以及两者单独检查和联合检查时的阳性符合率进行分析。结果骨髓活检发现增生活跃及以上患者的比例为88.6%,而骨髓涂片发现增生活跃以以上患者的比例为7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髓涂片的红系病态造血检出例数高于骨髓活检,而骨髓活检的粒系病态造血和巨核系病态造血的检出率均高于骨髓涂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的骨髓涂片与骨髓活检在MDS诊断的阳性符合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种方法联合诊断时的阳性符合率高于两法单独使用时的诊断阳性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髓涂片与骨髓活检联合检查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诊断价值高于两法单独使用的价值,推荐在临床上联合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