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仲景对"口渴兼小便不利"的辨治。方法:对《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口渴与小便不利并见的5个方证(五苓散证、猪苓汤证、瓜蒌瞿麦丸证、茵陈蒿汤证、柴胡桂枝干姜汤证)进行分析探讨。结果:口渴并见小便不利是仲景辨治气化不利、水气内停之证的眼目,可广泛见于六经病及内伤杂病之水气病证中。结论:辨识口渴与小便不利对临证辨治水液代谢失调之病证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伤寒论》辨渴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伤寒论》辨渴条文的分析。认为《伤寒论》对口渴的认识有一定的辨治规律。六经病除太阴病外,皆可出现口渴;口渴可作为不少疾病的辨证要点和论治依据;并能据此判断疾病的预后转归。  相似文献   

3.
针对中医院校学生普遍存在的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脱节状况,我们开展了辨证思维能力训练课,通过对临床病案的分析,强化学生对中医各种辨证方法的运用,提升临床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训练内容上,注重中医辨治思维能力和病证结合辨治能力两方面;在训练方案上,采用案例教学,从单病证病例入手,上升到多病证病例及疑难病例等综合辨治思维训练。  相似文献   

4.
浅析《伤寒论》之口渴黑龙江省兰西县中医院刘淑芝黑龙江省兰西县人民医院姜淑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96研马艳春口渴,是临床上常见自觉症状,反映着人体津液的盛衰及输布状况。《伤寒论》六经病证均论及口渴,书中明确载有“口渴”或“欲饮水”等的条文达40条之多,涉及...  相似文献   

5.
病证方结合研究的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病证方结合研究的思路。方法通过研究病证结合与方证相应的历史,分析辨病治疗、辨症治疗与辨证论治各自的优劣,总结中西医结合的发展里程,提出病证方结合研究的基本思路。结果复制病证结合的动物模型,建立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以方测证、方证相应的研究方法和为病证方结合的临床诊疗标准提供参考是病证方结合研究的主要思路。结论通过病证结合复制动物模型、通过以方测证的应用,可以把中医学中的病、证、方、药密切结合起来。有助于中医药理论与现代医学的融合和提高临床的辨证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6.
心系病证病机复杂,症情多变。从症状学、体质学的角度,提出对于有相同主症的心系病证,可辨同症、抓兼症;而无心系病证主诉症状者,则从辨质入手治疗。恰当地运用辨症、辨质法可以化繁为简,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伤寒杂病论》六经辨证(太阳病证、阳明病证、少阳病证、太阴病证、少阴病证及厥阴病证)和杂病辨治(积聚、黄疸、虚劳、瘀血)思想进行整理,结合病例显示杂病辨治和六经变证思想在指导临床肿瘤患者治疗中有重要意义,不但能够配合放化疗和手术减毒增效影响,还可发挥扶正抗癌、整体辨治优势,延长患者生存期,提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金匮要略》全书中口渴与小便的相互关系,从揭示病机、辨明病位、鉴别疾病、指导治疗、推断预后五个方面进行举例分析,说明仲景在论治杂病时重视人体的正气的特点,尤其在考虑人体的津液损伤程度方面,辨口渴和小便异常与否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希望对临床诊治疾病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介绍王卫星教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经验。王教授认为对本病宜中西结合、辨机明理,病证同辨、辨病为先,病证互联、分期论治,善用补中益气汤加减结合西医治疗,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0.
生脉散(人参、麦冬、五味子)最早见于金·李东垣撰《内外伤辨惑论》一书。治疗热伤元气,肢体倦怠,气短懒言,口渴汗出。清·吴鞠通《温病条辨》用此方治暑温。笔者以本方加减治疗脱证、厥证、伏暑、发热等温热病证多获良效。现将典型病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