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小主动脉瓣环患者置入ATS.AP瓣是否存在置入瓣膜与患者不匹配(Prosthesis-PatientMismatch,PPM)现象。方法选择2008-01~2010-03间20例主动脉瓣环径≤20 mm行ATS.AP瓣置换患者(小瓣环组)及20例非小主动脉瓣环行常规机械瓣置换患者(正常瓣环组),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患者左心功能进行术前、术后监测,比较其术前、术后左心功能指标的变化,比较术前术后主动脉瓣跨瓣峰值压差、主动脉EOA指数,观察有无发生机械瓣与体表面积不相匹配现象(PPM)。结果小瓣环组术后左室重量指数、主动脉跨瓣峰值压差、左室后壁厚度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主动脉瓣EOA指数显著增高(P0.01)。两组术后比较仅主动脉跨瓣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主动脉瓣环患者置换ATS.AP瓣后无置入瓣膜与患者不匹配现象,左心功能指标接近或达到正常瓣环瓣膜置换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成人主动脉瓣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手术的经验.方法1996年1月至2005年1月对156例成人行主动脉瓣置换,术中均行人工机械瓣膜置换,其中双叶瓣125例,单叶瓣31例.13例行瓣膜侧倾缝合,6例行主动脉瓣瓣环加宽.结果存活151例,死亡7例,死亡率4.48%.结论对主动脉瓣膜行人工机械瓣瓣膜置换手术术前充分估计瓣环大小,术中良好的灌注、心肌保护、选择合适瓣膜和恰当手术方法,可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随着生物瓣膜取材、预处理、抗钙化修饰等各个步骤技术工艺的改进和提高,瓣膜使用寿命大大延长,降低了生物瓣膜置换术后的并发症与瓣膜相关并发症,生物瓣膜使用数量不断上升.总结2003-2008年间我院生物瓣膜使用现状.方法 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共完成单纯心脏瓣膜替换手术1698例,平均年龄为(50±13)岁.其中生物瓣膜替换术858例,平均年龄为(53±9)岁.2003~2008年采用生物瓣/机械瓣的患者例数分别为9/142、18/240、132/155、170/123、240/117、289/63.生物瓣膜所占同期瓣膜手术数量百分比分别为5.96%、7.00%、46.00%、58.02%、67.23%、82.10%.结果 院内死亡共52例,死亡率3.06%(52/1698).生物瓣替换术后患者死亡20例,总死亡率2.33%(20/858).2003~2008年生物瓣替换术后死亡率分别为0%、5.56%、2.27%、1.17%、2.08%、2.42%.2003~2008年采用生物瓣替换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1.11%(1/9)、11.11%(2/18)、9.84%(13/132)、8.82%(15/170)、12.08%(29/240)、5.88%(17/289).结论 采用生物瓣并没显著影响患者的近期疗效,且无需长期抗凝,大大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而,对条件适合、年龄低于60岁的患者,如患者同意接受因生物瓣膜毁损而导致的再手术,可采用生物瓣膜手术.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4.
姜大升  王东  祝烨 《山东医药》2005,45(33):71-71
人工瓣膜置换术后可出现机械瓣膜急性功能障碍、人工瓣膜心内膜炎、人工瓣膜瓣周漏及生物瓣衰败等严重并发症,此时再次换瓣是挽救患者生命的惟一治疗方法.1988年7月至2005年4月,我们共施行再次心脏瓣膜替换术52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再次手术治疗(附50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手术后机械瓣膜急性功能障碍、人工瓣膜心内膜炎、人工瓣膜瓣周漏及生物瓣衰败再次手术指征、手术时机及手术治疗要点。方法选风湿性心脏病瓣膜替换术后49例,扩张性心肌病左室减容术同时行二、三尖瓣替换术后1例。人工瓣膜急性失功9例中,术后菌落样赘生物和心内膜炎2例,左室腔内残留腱索卡住碟片2例,破裂的左心室后壁卡住后瓣叶1例,碟片边缘缺损1例,碟瓣瓣钩断裂1例,陈旧及机化血栓形成2例,均急症行再次换瓣手术,其中4例急症手术行股动脉插管灌注。术后瓣周漏2例,限期手术,采用带垫片直接褥式缝合修补。生物瓣衰败39例中,二尖瓣位19只猪瓣及18只牛心包瓣多为不同程度的瓣叶增厚、钙化,同时合并不同程度瓣叶撕裂、穿孔,择期行再次瓣膜替换术及附加手术。结果术后早期死亡2例,出现并发症4例,晚期死亡1例。47例心功能恢复至Ⅰ~Ⅱ级。结论换瓣术后病人多是处于心功能已损害至严重程度或急症时期,手术死亡率高,掌握好再次换瓣手术指征、时机及方法,可大大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人工瓣膜     
《高血压杂志》2004,12(3):264-264
问:什么情况下用机械瓣膜?什么情况用生物瓣?答:生物瓣用于瓣膜置换,无需抗凝。因此生物瓣可用于:( 1 )抗凝时易发生问题的病人,如年轻、强壮的运动员或工人,常有外伤危险,这种病人抗凝易导致出血;( 2 )有凝血障碍、有出血可能性(如溃疡病) ;( 3 )病人不能遵照医嘱,不能按时观察出凝血时间的病人。机械瓣可用于年轻病人,因他们自然寿限比较长,易于观察出凝血时间,瓣膜钙化严重病人,生物瓣已经失败的病人。问:什么样人工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并发症较少?答:人工瓣膜置换术后每年有1 %病人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机械瓣与生物瓣的并发症发病率相似…  相似文献   

7.
郭兰敏 《山东医药》1994,34(1):39-40
目前临床应用的人工瓣膜品种繁多,各有优缺点。总的看,机械瓣的优势在于其耐久性、瓣架低及双叶瓣对血流的梗阻小;缺点是栓塞率高、抗凝过度易发生出血以及溶血、瓣周漏等。生物瓣膜与之相反,栓塞、出血及瓣周漏发生率低,但耐久性差,用于年轻患者易发生钙化及退行性变,小型号瓣膜对血流阻力较大。  相似文献   

8.
王春详 《山东医药》1994,34(1):40-41
在70年代,生物瓣膜的临床应用达到了高潮。临床应用结果表明,经戊二醛处理的生物瓣膜10年损坏率30%,15年损坏率60%以上,其主要原因是生物瓣膜的退变和钙化。但生物瓣膜最大的优点是不用终生抗凝,一旦失功,仍有机会再次换瓣。大宗病例统计,10年生存率生物瓣和机械瓣不相上下,因此生物瓣膜仍然值得临床应用,关键是改进其制作工艺。  相似文献   

9.
近期人造心脏生物瓣膜在瓣膜外科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们近年来在瓣膜替换术中应用人工生物瓣的例数有逐年增多的趋势。目的 评价人造心脏生物瓣膜在瓣膜外科中的应用趋势。对象 我院自1998年 1月~ 1999年 12月共有 9例患者行生物瓣替换手术。风湿性心脏病 5例 ,退行性变 2例 ,冠心病 2例。方法 全组 9例二尖瓣替换均采用MedtronicHankockⅡ型生物瓣 ,5例 2 7号 ,4例2 9号。结果 本组手术无死亡。术后均口服华法令抗凝治疗。术后B型超声心动图提示瓣膜功能良好。随诊近 1年结果令人满意。结论 由于生物瓣应用于老年人有良好的耐久性 ,同时可以避免因抗凝治疗出现的各种并发症。因此 ,随着生物瓣的防衰坏处理的不断进展、再手术技术的不断提高、对生活质量的日益重视和经济的发展 ,人造心脏生物瓣膜将会得到重新的评价和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钙化的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大体,光镜比较系统地观察了110例尸检患者(其中3例做了电镜)心脏瓣膜随着增龄变化及老年退行心性心脏瓣膜钙化的病理形态学特点,结果表明: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钙化主要侵及主动脉瓣,二尖瓣及其瓣环区域,通常无瓣膜游离缘受累及瓣叶间粘连。光镜下心脏瓣膜 的退行性改变主要累及瓣环及瓣膜纤维层,钙盐沉积于先期发生的粘液样变性及脂质聚集区域,并随变性及脂质聚集的扩展而扩展,3例电镜下见退行性钙化瓣膜中含多量钙  相似文献   

11.
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脏瓣膜置换是治疗瓣膜性心脏病的有效手段。当前临床应用的心脏瓣膜存在诸多缺点,机械瓣需要抗凝防止血栓形成,同种和异种瓣容易钙化和衰败,在小儿心脏手术中应用明显的受到限制。因此,研制理想的心脏瓣膜是当前心脏外科研究领域中的迫切课题。  相似文献   

12.
1994- 0 1~ 1999- 0 4,我科为风心病患者同时行三瓣膜替换术 6例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6例均为女性 ,年龄 2 7~ 5 7岁 ,病程 2~30年 ,其中 1例曾行二尖瓣直视成形术。术前心功能(NYHA)均为 级 ,房颤心律 ,心胸比率大于 0 .7,心源性恶液质 5例。超声心动图示二尖瓣、主动脉瓣病变严重 ,三尖瓣前瓣缩小 ,中、重度返流。  经长时间术前准备 ,瓣膜替换术在常规体外循环下进行。 5例直接行三瓣膜替换 ;1例先行双瓣替换 ,三尖瓣改良Devega法成形失败 ,在并行循环下行三尖瓣替换。 5例三瓣均选用机械瓣 ,1例主动脉瓣、二尖瓣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比分析60~70岁患者行主动脉瓣机械瓣置换与生物瓣置换术后生存率、术后瓣膜并发症情况及再次手术率的差异。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心血管外科行主动脉瓣机械瓣置换的64例60~70岁患者与同年龄段的147例行主动脉瓣生物瓣置换的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术前基线资料,利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对患者分组。分组后比较两组患者瓣膜置换术后的生存率、瓣膜相关病死率、瓣膜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再次手术率的差异。 结果 倾向性评分匹配后,机械瓣组与生物瓣组术后6年,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及瓣膜相关病死率无统计学差异(P=0.160,P=1.000)。机械瓣组术后并发症包括机械瓣非结构性功能异常1例(2.1%),栓塞1例(2.1%)、出血1例(2.1%),生物瓣组术后并发症包括瓣膜血栓1例(2.1%)、栓塞4例(8.2%)。总体的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321)。生物瓣组6年内再次手术1例(2.1%),机械瓣组未发生再次手术,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1.000)。 结论 我中心60至70岁年龄段患者行主动脉瓣机械瓣或生物瓣置换术后6年的生存率、瓣膜相关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再次手术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无支架异种生物瓣膜主动脉瓣替换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支架异种生物瓣膜是90年代应用于临床的一种新型生物瓣膜。该瓣膜去除了人工支架及缝合环,具有瓣口有效开放面积大,跨瓣压差低,优异的血液动力学特征及耐久性可靠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目前临床使用的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装置均不可回收,难以在释放过程中精确掌控,容易造成定位释放的偏差;无预防减少瓣周漏的设计,瓣膜支架植入术后瓣周漏的发生率远高于外科换瓣手术。新型Lotus瓣膜支架在最终释放前可完全回收,重新定位;并且有预防瓣周漏的独特设计,可有效减少瓣周漏的发生。经PEPRISE系列研究证明:Lotus瓣膜装置可安全可靠地应用于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自1986年起,我们用优质不锈钢丝制成全弹性支架生物瓣(SZ-3型瓣膜),并成功地用于临床,避免了硬支架缺乏缓冲力而瓣叶易从架上撕脱、因瓣脚伸入左室过长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保留二尖瓣后瓣及瓣下结构对二尖瓣瓣膜置换患者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64例二尖瓣置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保留二尖瓣后瓣及瓣下结构组(MVRP 组)34例,全瓣膜切除瓣膜置换组(MVRC 组)30 例;术前、术后15d和术后3个月分别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监测MVRP组、MVRC两组左心功能指标.结果 MVRP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收缩末期内径、左室功能较MVRC组改善显著(P<0.05).结论 二尖瓣置换术中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有利于改善瓣膜置换术后左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18.
门诊时有患者咨询,称其需要进行瓣膜置换术,有两种不同类型的替换瓣膜可以选择,问机械瓣膜或组织瓣膜它们各自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通常来讲,两种类型的瓣膜都是一样的好。机械瓣膜是由一种特殊类型的碳或钛和其他坚固材料所制成。较组织瓣膜更持久,但会有一个主要的缺点:血栓会粘附在瓣膜边缘或连接处。这些栓子会妨碍瓣  相似文献   

19.
心脏瓣膜置换术是治疗心脏瓣膜病的有效方法。目前临床上应用的瓣膜替代物各有缺点:机械瓣需终身抗凝,易致出血、血栓栓塞及感染;生物瓣易退行性变,10~15年需再次手术;而非生长性是以上瓣膜共有的缺陷。随着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运用组织工程学原理构建的组织工程心脏瓣膜(tissu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应用猪瓣膜替换二尖瓣后长期生存150例,其中已有18例因发(?)猪瓣膜功能失调而再次施行瓣膜替换术。18例患者有心悸、气急、疲劳和胸痛等症状。主要的诊断依据是出现新的杂音,超声心动图和多普勒检查发现瓣膜破损和反流。瓣膜损害是瓣叶钙化和严重纤维组织增生,其中7例有慢性感染。再次替换18例损破的猪瓣膜,应用机械瓣12个,弹性支架猪瓣6个,手术存活13例,死亡5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