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雷长城 《医学文选》2000,19(2):225-227
198 5年 Campbell等 [1 ]发现不同导联间 QT间期的差异有其规律性 ,提出 QT离散度 (QT dispersion,QTd)的概念。1990年由 Day等 [2 ]证实这种由各导联间 QT间期之差值 (即QTd)所反映的局部心肌复极的不均一性 ,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就其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综述如下。1  QT离散度的概念   QT离散度是指标准 12导联心电图上最大 QT间期(QTmax)与最小 QT间期 (QTm in)之差 [1 ,2 ] 。为排除 QT间期受心率影响 ,于是提出 [2 ,3]按 Bazett公式心率校正 QT离散度 (QTc离散度 ) ,即 :QTcd=QTm ax/ (RR) 1/ 2 -QTm in/ (RR) …  相似文献   

2.
方永辉 《医学文选》2000,19(2):233-234
Campbell等 [1 ]于 1985年研究发现心电图不同导联间QT间期的差异有其规律性 ,但直到 1990年才由 Day等 [2 ] 首先提出并证实这种由各导联间 QT间期之差值 (即 QT离散度 ,QTd)反映的局部心肌复极的不均一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随着对 QT离散度研究的广泛深入和认识的深化 ,已渗透到心脏病研究的诸多领域 ,现就其在缺血性心脏病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QT离散度的概念   QT离散度是指标准 12导联心电图上最大 QT间期(QTm ax)与最小 QT间期 (QTmin)之差 [2 ] 。为消除 QT间期受心率影响 ,于是提出 [2 ,3] 按 Bazett公式心率校…  相似文献   

3.
QT间期是心肌电生理、心脏几何学、组织阻抗和生物信息传递间的综合反映 ,代表心室肌除极和复极的总时间 ,正常心肌细胞复极过程并非完全同步 ,因而产生心肌细胞不应期的不均一性。 QT离散度是指标准 1 2导联心电图上各导联间 QT时限变异的离散程度。反映了不同部位心室肌复极的非同步性和心室肌电活动的不稳定性。 1 985年 ,Campbell等[1] 对急性心肌梗死存活者心电图进行分析 ,发现在同一心电图描记中 ,从不同导联测得的 QT间期互存差异。1 990年 Day[2 ] 等提出应用测定体表 1 2导联心电图中最长 QT间期和最短 QT间期的差值 ( QTm…  相似文献   

4.
罗萍  陆学军 《陕西医学杂志》2011,40(12):1677-1678
<正>QT离散度(QTd)是Compbell于1985年提出来的,其定义是指标准12导联心电图中最大QT间期与最小QT间期的差值,其与疾病的预后、心律失常的发生关系极为密切[1]。代表心室肌复极不同步的程度。β受体阻滞剂的合理应用能明显降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病患者QT离散度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QT离散度(QTd)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项评价心脏复极同步程度的指标,其定义为标准12导联心电图,最理想的是指12导联同步心电图记录中测量的最大QT间期与最小QT间期之差[1]。临床研究显示,QTd在冠心病、心脏病、左室肥厚等疾病临床观察与治疗及预后判定方面均有重要意义[2]。本资料通过对高血压病患者心电图QTd的测量分析,探讨QTd与高血压病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其临床应用价值。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分组 (1)正常对照组42例,男22例,女20例,年龄24~60岁,平均52岁;经临床检查均无心血管系统疾病,同时排除电解质紊乱及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等…  相似文献   

6.
QT离散度在心脏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阳  蒂丽热芭 《北京医学》2003,25(4):277-278
自Campbell等[1] 于 1985年首次提出QT离散度 (QTd)概念后 ,Day等[2 ] 在 1992年提出可利用标准 12导心电图(EKG)中导联之间的差异性 ,即QTmax(最大QT值 )与QTmin(最小QT值 )之差代表QTd。以后 ,此概念被逐渐应用于各种临床群体的EKG中 ,包括健康志愿者、长QT综合征患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肥厚型和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等。体表EKG各导联间QT间期的差异 ,反映了心室肌复极的不一致性和电不稳定性区域间变化的程度 ,这种差异命名为QT间期的离散度[2 ] 。部分学者认为QTd是存在的 ,但从体表EKG同步 12导联记录到的只有一个QT间…  相似文献   

7.
QT离散度是代表心室肌复极不均一性和电不稳定性的程度[1]。在心电图上表现为不同导联间QT间期的差异。测量12导同步心电图中不同导联  相似文献   

8.
方永辉  王风 《广西医学》2003,25(7):1166-1168
Campell等〔1〕于 1 985年研究发现心电图不同导联间QT间期的差异有其规律性 ,但直到 1 990年才由Day等〔2〕首先提出并证实这种由各导联间QT间期之差值 (即QT离散度 ,QTd)反映的局部心肌复极的不均一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随着对QT离散度研究的广泛深入和认识的深化 ,已渗透到心脏病研究的诸多领域 ,现就其在缺血性心脏病的研究的广泛进展综述如下。1 QT离散度的概念QT离散度是指标准 1 2导联心电图上最大QT间期 (QTmax)与最小QT间期 (QTmin)之差〔2〕。为消除QT间期受心率影响 ,于是提出〔2 ,3〕按Bazett公式心率校正的QT离…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QT离散度对肺心病病人的预后影响。[方法]随机抽取老年慢性肺心病病人高危组和低危组各30例,第1天行同步12导联心电图检查,测量其QT离散度,并与体检健康老年组60例作对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QT离散度在老年肺心病组(高危组 低危组)为55.46±20.64(40~87)ms,较对照组42.58±18.46(34~66)ms增大,其中高危组61.22±25.74(45~120)ms,较低危组50.25±19.68(35~78)ms增大,低危组50.25±19.68(35~78)ms,较对照组42.58±18.46(34~66)ms增大,均P<0.05;而高危组61.22±25.74(45~120)ms,与对照组42.58±18.46(34~66)ms比较差异更加显著,P<0.01。[结论]老年肺心病病情越重其QT离散度增大越明显,两者呈正相关,QT离散度越大,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0.
QT离散度(QTd)是指标准12导联心电图上最大QT间期和最小QT间期之差,是反映心肌复极不均一性和电不稳定性的一项指标。临床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的QTd明显增大[1],易导致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2]。本组观察β受体阻断剂倍他乐克(阿斯特拉〈无锡〉制药公司生产)对稳定性心绞痛患...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心电图QT离散度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预后方面的影响。方法 常规12导联ECG测定89例AOPP患者QT离散度改变与中毒程度及恶性心律失常、低血压、心跳骤停等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病死率的关系。结果重度中毒组患者QT离散度明显延长,QT离散度延长患者恶性心律失常、低血压、心跳骤停等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增高。结论 QT离散度测定可作为反映AOPP患者心脏损害程度及预测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的一项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2.
王婷婷 《大家健康》2016,(12):63-64
目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出现相应变化的研究。方法:选择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60例健康体检者,将研究对象分为病例组60例,对照组60例,均进行12导联常规心电图检查,分别统计QT间期离散度。结果:急性心梗患者的QT间期离散度(57.90±29.80);与正常人组的QT间期离散度(38.9±24.1)比较差异显著。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较正常人明显增加。QTd作为一项无创性预测心肌梗死的预后指标,具有简单快捷有效的特点,对临床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体表心电图标准 12导联 QT间期的变异即 QT离散度(QTd) ,反映了心室复极时间的局部差异已基本被国内外学者公认 [1 ,2 ] 。国内早有报道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 (leftventric-ular hypertrophy,L VH)患者 QTd明显增加 [3 ]。 1999年 3月至 2 0 0 0年 6月我们采用倍他乐克对 6 6例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 (L VH)患者治疗 8周 ,观察倍他乐克对 L VH患者校正后 QT离散度 (QTcd)的影响。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符合 WHO确定的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 ,排除继发性高血压 ,经超声心动图检出合并 L VH者 6 6例 ,其中高血压病 2级 42例 ,高血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心电图 QT离散度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方法 :常规描记 12导联同步心电图 ,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 80例 (观察组 )入院首次心电图及治疗 2周复查心电图的 QT离散度。观察组分为两组 ,Ι组为室性心律失常 (n=40 ) , 组为室上性心律失常 (n=40 ) ,设健康儿童为对照组 (n=2 0 )。结果 :I组、 组 QT离散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延长 (P<0 .0 1)。观察组治疗前后 QT离散度差异均有极显著性 (P<0 .0 1)。结论 :QT离散度是一个能较好反映心肌复极状态的指标 ,可作为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肌氨肽苷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QT离散度 ,并观察肌氨肽苷注射液对其影响。方法对 3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及 2 2例正常健康人进行同步 1 2导联心电图检查 ,并测量QT离散度 ,同时观察肌氨肽苷注射液治疗前后QT离散度的变化。结果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QT离散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肌氨肽苷注射液治疗后QT离散度明显低于治疗前QT离散度。结论肌氨肽苷注射液可逆转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QT离散度的变化 ,间接影响其电生理变化  相似文献   

16.
QT离散度即QT间期变异程度。一般认为QT间期延长与心电不稳定、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和心脏性猝死有关。AMI早期心性猝死,其原因大多是原发性室颤[1]。但有报道QT间期延长不一定伴发心律失常。究竟QT间期对AMI心律失常影响如何,目前尚无定论。为此,我们测定分析了AMI82例心电图的QT间期离散度(QTd)。旨在探索QTd增加的临床意义。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随机选择1990年3月~1995年4月间发病48小时之内入院的AMI82例,其诊断符合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标准。所选病例均无电解质紊乱,未使用影响心肌复极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其中男64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QTd)分析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发生心血管意外的预测价值。方法427名缺血性心肌病患者接受心电图检查并进行随访,观察1年后心血管意外发生率,对所有患者进行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计算,发生心血管意外患者同未发生心血管意外事件患者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的差异。结果427名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发生心血管意外事件39名,发生率为9.14%,其中发生心血管意外患者校正QT间期(QTc)、校正QT间期离散度(QTed)、QT间期标准差(SDQT)、QT间期最大差值(ADQTD)高于未发生心血管意外患者。结论Q—T间期离散度能够反映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肌功能状态,对心血管意外的发生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肥厚型心肌病患者T波峰-末间期(Tpeak - Tend interval,Tpe)的特点,探讨Tpe在评价心室复极离散度中的意义.[方法]对已确诊的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21例及正常人1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测量体表心电图12个导联的Tpe和Qr间期离散度(dispersion of QT interval,Q...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倍他乐克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测定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应用倍他乐克前后12导联心电图QT离散度,并与18例未服用倍他乐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QT离散度测量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应用倍他乐克后QT离散度较未用倍他乐克前明显减小(P〈0.01)。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应用倍他乐克后QT离散度较未用药物前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20.
蔡少娟 《广东医学》2005,26(9):1252-1253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急性期QT离散度(QTd)与恶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方法研究4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1周内的常规12导联体表心电图,比较室性心动过速(VT)/室性颤动(Vf)患者及无室速/室颤患者的QT离散度。结果在常规12导联体表心电图上,室速/室颤患者的QT离散度(83±26)ms显著大于无室速/室颤的QT离散度(63±18)ms,P<0.01。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进行QT间期测量和QT离散度分析时,应选择在胸前V1~V3导联测量最大QT间期。而心肌梗死急性期QT离散度增加可作为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危险信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