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进一步规范中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的流程,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器官移植和器官捐献相关专家,从报名登记、捐献评估、捐献确认、器官获取、器官分配、遗体处理、人道救助、捐献文书归档等8个环节,制定中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流程和规范(2019版)。  相似文献   

2.
为了进一步规范肾移植尸体供者的选择和评估操作,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器官移植学专家从肾移植尸体供者的选择和评估等方面,制订本规范,以期指导临床对肾移植尸体供者进行科学、合理和有针对性的评估。  相似文献   

3.
肝移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手段, 但器官的短缺问题也日益突出。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是现阶段缓解器官短缺的一种重要手段。由于DCD供体发生脑死亡或心脏停搏时出现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 会导致供体器官功能损害, 因此供体器官功能维护直接关系到捐献成功率和受体的安全。通过选择合适的捐赠者(Maastricht分类Ⅲ型)、高质量的供体和匹配的受体(高风险供体向低风险受体), 使用先进的器官保存技术(如低温机械灌注、常温机械灌注及全身静脉系统氧气灌注)以及药物控制, 可使DCD供体的功能得到维护从而获得良好的移植效果。  相似文献   

4.
<正>1前言我国现阶段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分为三大类:中国一类(C-Ⅰ),国标标准化脑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brain death,DBD);中国二类(C-Ⅱ),国际标准化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包括目前国际上的Maastrichit标准(马氏标准)的M-Ⅰ~Ⅴ类案例;中国三类(C-Ⅲ),中国过渡时期脑-心双死亡标准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brain death awaiting cardiac death,DBCD)。其中C-Ⅰ、C-Ⅲ均是在脑死亡状态基础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死亡器官移植供体的维护要点。方法我院于2011年12月至2012年1月期间共完成2例脑死亡器官捐献(DBD)供体的无偿器官捐献工作。供体确诊为脑死亡,应用机械通气、血管活性药物及其他相关药物维持供体,监测有创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心率、血气交换、尿量、电解质酸碱平衡、体温、血细胞比容、白蛋白水平等,维持供体器官灌注。结果 2例DBD供体维持生命体征平稳,捐献的器官功能稳定正常。其中,供体1在入ICU后6 h确诊脑死亡,到实施器官捐献共维护33 h;供体2在入ICU后8 h确诊脑死亡,到实施器官捐献共维护31 h。捐献的肝脏、肾脏和角膜均成功移植于受体。结论 DBD供体维护是确保潜在供体器官成功捐献和捐献器官移植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对有效提高捐献器官的利用率及缓解目前器官短缺状况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器官获取手术前中国Ⅲ型心死亡供体器官功能的维护措施。方法对57例中国Ⅲ型心死亡供体器官获取前的维护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总结对肝、肾功能的保护、维持生命体征稳定的措施和体外膜肺氧合系统(ECMO)的使用。结果 57例均捐献成功,共捐出肾脏、肝脏142个。其中我院实施肝移植12例,手术全部成功,2例术后发生胆道狭窄,1例肝癌术后8个月肿瘤复发,1例发生胆瘘。肾移植107例,发生急性移植肾小管坏死30例,经血液或腹膜透析治疗后29例移植肾功能逐渐恢复,1例死亡;急性排斥反应24例,经治疗后均逆转。结论器官捐献供体功能的维护对移植后移植物功能的恢复十分重要,需尽早介入护理干预,使器官损害程度降至最低,提高其利用率及移植效果。  相似文献   

7.
为了进一步规范临床将体外膜肺氧合(ECMO)用于尸体供器官保护的技术操作,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器官移植学专家从ECMO应用基本原则,ECMO在脑死亡器官捐献(DBD)、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脑-心双死亡器官捐献(DBCD)中的应用规范等方面,制订各类供体应用ECMO的技术规范。  相似文献   

8.
为了进一步规范儿童供肾的功能维护、评估及应用的操作,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器官移植学专家从儿童供者器官捐献分类及判定标准、儿童供者维护、儿童供肾获取与保存、儿童供肾修整、儿童供肾评估与应用原则、儿童供肾移植手术方式选择及注意事项等方面,制订本规范。  相似文献   

9.
自2010年原卫生部启动人体器官捐献工作以来,经过各界努力,目前人体器官捐献尤其是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在全国范围内已得到广泛开展.亟待制订相关专家共识来指导全国DCD器官的质量评估,推动其在临床上更规范、有效、安全地应用.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移植学组及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组织专家制订了《中国心脏死亡捐献器官评估与应用专家共识(2014版)》,重点阐述了中国DCD与心脏死亡诊断标准、器官获取、DCD器官在肝移植和肾移植中的评估和应用以及移植受者围术期的特殊干预.  相似文献   

10.
法国较早建立起国内统一的公平、公开、公正的组织器官捐献和移植体系,器官捐献率位于世界前列。2004年8月法国政府对生命伦理法规进行修订,创建了欧洲唯一的综合性的生物医学研究机构,业务涉及器官捐献与移植、组织和细胞、人类生育繁殖、胚胎学及人类遗传学4个领域。本文简要介绍法国生物医学研究所、器官捐献相关法律和捐献移植现状、器官获取与分配步骤等。  相似文献   

11.
王正昕 《器官移植》2019,10(2):158-164
高龄供体供肝作为边缘供肝的一种,在有效解决供肝短缺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高危因素,与肝移植术后并发症及病死率密切相关,但在控制好相关并发症及相关肝脏疾病的基础上,高龄供体肝移植在一定程度上是安全可靠的。本文从高龄肝脏退行性改变、高龄供体肝移植、高龄供体肝移植并发症、高龄供体肝移植高危因素、高龄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体选择标准思考等,就肝脏随年龄变化特点与高龄供体肝移植的近年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同时探究高龄DCD供体肝移植是否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2.
一、目的为规范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行为,保障器官捐献者的合法权益,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根据《人体器官移植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并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制订了《中国心脏死亡器官捐献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目的是在尊重捐献者权益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合法的、符合医学伦理的临床应用程序,以避免任何可能对捐献者、捐献者家属、器官移植受者和医护人员所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13.
为了进一步规范上腹部多器官联合移植的技术操作,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器官移植学专家从上腹部多器官联合移植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受者术前检查和准备、尸体供者器官的选择和手术、上腹部多器官修整术、上腹部多器官植入术、上腹部多器官移植麻醉技术、术后护理、术后常见并发症及处理、术后排斥反应的诊断和处理、免疫抑制剂应用原则和常用方案、术后随访等方面,制订本规范。  相似文献   

14.
2010年度台湾省尸体器官捐献数统计见表1。资料来源于财团法人器官捐赠移植登录中心(http://www.torsc.org.tw/download/download.jsp?CategoryID_j=142)。  相似文献   

15.
为了进一步规范尸体供肾体外机械灌注冷保存技术的临床应用,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器官移植学专家在《中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肾体外低温机械灌注保存应用专家共识(2016版)》的基础上,从LifePort的材料准备和应用流程、LifePort的参数设置、改善LifePort转运供肾灌注参数的方法、LifePort在供肾质量评估中的应用、LifePort应用注意事项等方面,制订本规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儿童器官捐献供体肝肾联合获取的临床经验。方法  收集2011年10月至2016年12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6例儿童器官捐献供体肝肾联合获取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经验。结果  根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脑损伤质控评价中心制定的儿童脑死亡判定标准,6例儿童供体均在脑死亡状态下进行器官捐献肝肾联合获取,采用7号吸痰管髂外动脉插管或24 F导尿管髂总动脉插管、门静脉和腹主动脉灌注、胸主动脉阻断的肝肾联合灌注的改良方法。手术时间55~60 min,共成功获取6个供肝、12个供肾,所获取肝肾均成功应用于临床肝、肾移植,受者均未发生移植肝或移植肾原发性无功能。结论  在儿童器官捐献供体中成功进行肝肾联合获取的关键在于及时进行脑死亡判定、严格谨慎的器官维护措施和肝肾联合获取技术的改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龄器官捐献供体肝移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普外科中心行肝移植患者共346例临床数据,筛选后分为供者年龄60~70岁的高龄组30例及供者年龄<60岁的非高龄供体组60例。受者观察指标为:手术时间、无肝期时间、手术出血。预后指标为:术后ICU停留...  相似文献   

18.
器官移植技术的出现和发展是医学技术进步与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结果,享有21世纪"医学之巅"的美誉,它改变了传统的药物治疗方式,成为了挽救终末期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生命的最佳手段。但面对目前供体短缺的全球性问题时,如何尽快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肝质量评估和功能维护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5年6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器官移植中心成功实施的93例器官捐献供者和87例器官捐献供肝肝移植的临床资料。介绍该中心对供肝质量的评估和功能维护经验,总结器官捐献器官获取和利用的情况,以及接受器官捐献肝移植受体恢复情况。结果  供者器官的平均热缺血时间为8 min(1~12 min),器官切取手术操作顺利,器官切取手术平均耗时为32 min(20~52 min)。93例供体获取了93个肝脏,成功用于肝移植87例,弃用6例(重度脂肪肝3例、肝纤维化2例、肝脏撕裂伤1例),含2例肝肾联合移植。移植肝功能恢复良好,仅有1例出现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结论  对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的供者进行早期正确的评估和维护,能够提高移植器官质量,改善移植效果。  相似文献   

20.
肝移植作为各种类型不可逆急、慢性肝病的有效治疗手段,已被广泛接受。经过几十年稳步持续的发展,肝移植技术逐渐成熟和稳定。目前,我国各大移植中心均能完成各项肝移植技术,但存在发展不平衡、技术参差不齐等情况。为进一步规范我国成人肝移植术操作,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肝移植专家,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最新进展,并结合国际指南和临床实践,针对供肝修整、病肝切除、供肝植入以及再次肝移植技术规范化操作,制订《中国肝移植术操作规范(2019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