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与非罪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纳入74例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诊断为ACS并接受经皮冠状动脉造影及OCT检查的患者。结果:PLR是易损斑块(TCFA)的危险因素(OR=1.011,95%CI:1.002~1.020,P=0.015)。PLR对TCFA的诊断敏感性为84.0%,特异性为55.1%。高PLR组患者冠状动脉血管内非罪犯脂质斑块的最大脂质核心角度[(162.30±64.31)vs.(133.33±55.29)°,P=0.012]、平均脂质核心角度[(123.51±44.46)vs.(107.11±44.84)°,P=0.049]、脂质斑块长度[4.75(2.93,7.20)vs. 3.40(2.20,5.30)mm,P=0.023]及脂质指数[535.40(303.26,877.19)vs. 344.03(181.93,673.00),P=0.014]均显著高于低PLR组患者,纤维帽厚度[100.00(60.00,157.50)vs. 130.00(80.00,195.00)μm,P=0.031]显著低于低PLR组。高PLR组的纤维斑块数量(P=0.038)、易损斑块发生率(P=0.006)及斑块破裂发生率(P=0.007)均高于低PLR组。同时,PLR与脂质斑块纤维帽厚度(FCT)呈负相关(R=0.205,P=0.020)。结论:高水平PLR可能与ACS患者易损斑块特征有关。PLR水平在评估ACS患者非罪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易损性方面具有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胆固醇代谢标志物与罪犯血管虚拟组织学-血管内超声特点的相关性。方法:入选4周内未接受过调脂治疗的ACS的患者共55例,根据血管虚拟组织学-血管内超声检查确定有无薄帽纤维粥样硬化斑块(TCFA),将患者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斑块组分及胆固醇代谢标志物水平的差异。结果:TCFA(+)组罪犯病变斑块的纤维脂质、坏死核心、钙化成分较TCFA(-)组显著增高,[分别为18.55(12.20,46.77)vs.12.60(4.31,16.39)mm~3,P=0.002;44.88(35.06,68.82)vs.25.97(15.23,28.98)mm~3,P=0.000;3.20(1.03,4.70)vs.1.30(0.80,2.50)mm~3,P=0.015]。谷固醇与罪犯病变斑块的坏死体积、钙化体积成正相关。结论:胆固醇吸收标志物水平可能与冠状动脉斑块的易损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比较急性心肌梗死(AMI)及稳定型心绞痛(SAP)受累血管病变的特征。方法:选取140例接受冠脉造影(CAG)及OCT检查的患者,其中61例AMI患者,79例SAP患者。分析患者的临床相关信息,用OCT评价受累血管的病变特点。结果:纤维帽厚度在AMI组比SAP组薄[(45±13) μm vs.(80±39) μm,P〈0.01)];薄纤维帽富含脂质的斑块更多见于AMI组(56% vs. 25%,P〈0.01);血栓更多见于AMI组(52% vs. 5%,P〈0.01);斑块破裂的发生率分别是(67% vs. 25%),P〈0.01),溃疡和夹层等较重的斑块破裂均发生AMI组;4个象限的富含脂质斑块更易出现在AMI组;钙化斑块的深度及广度在2组间没有明显区别,但≥2象限的钙化斑块有多见SAP组趋势。结论:OCT能准确评价冠状动脉受累血管病变的病变特点及结构特征。AMI患者脂质斑块纤维帽更薄,更多见斑块破裂、血栓及不稳定脂质斑块。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与高血压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罪犯血管纤维脂质斑块纤维帽厚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4月在医院住院并确诊的患者,根据病情分为4组:正常血压无冠心病的对照组(117例)、单纯冠心病组(120例)、单纯高血压组(123例)和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115例)。检测患者术前血清hsCRP、Lp-PLA2水平,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观察罪犯血管斑块性质,并分析血清hsCRP、Lp-PLA2水平与纤维脂质斑块纤维帽厚度之间的关系。结果①单纯冠心病组、单纯高血压组和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血清hsCRP、Lp-PLA2水平高于对照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血清hsCRP、Lp-PLA2水平较单纯冠心病组、单纯高血压组也明显升高(均P0.05)。②罪犯血管纤维脂质斑块纤维帽厚度,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57.12±11.46)μm]比单纯冠心病组[(115.61±21.57)μm]、单纯高血压组[(129.61±19.37)μm]薄(P0.05)。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发生薄纤维帽粥样斑块及Ⅱ型粥样斑块率较单纯冠心病、单纯高血压显著增高(P0.05)。③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hsCRP和Lp-PLA2水平与纤维脂质斑块纤维帽厚度呈负相关(r=-0.16、-0.28,均P0.05)。④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清hsCRP(B=-0.496)、Lp-PLA2(B=-0.344)与薄纤维帽粥样斑块独立相关(均P0.01)。结论血清hsCRP和Lp-PLA2水平与纤维脂质斑块纤维帽厚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冠状动脉(冠脉)造影下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研究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脉斑块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住院且行冠脉造影及OCT检查的10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由两名有丰富经验的医师对OCT图像进行细致分析,判读斑块性质。结果两位医师的图像分析结果一致性高。经过统计学分析,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血管斑块中钙化斑块及脂质斑块糖尿病患者检出率更高(P<0.05),且糖尿病组血管脂质斑块纤维帽更薄[(110±60)μm vs.(160±130)μm,P=0.002]。结论糖尿病较非糖尿病患者的冠脉血管更容易形成钙化及脂质斑块,提示动脉硬化病变进展较快,而且脂壁相对较薄,在炎症因子等危险因素的作用下,更易进展为易损斑块,进而诱发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冠脉)分层斑块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冠脉造影(CAG)和造影后即刻对罪犯血管行OCT检查并确诊为ACS的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OCT图像结果,将患者分为分层斑块组66例和非分层斑块组74例。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实验室数据以及OCT图像。采用Spearman检验分析RDW水平与斑块破裂、薄纤维帽粥样硬化斑块(TCFA)的相关性。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分层斑块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RDW对冠脉分层斑块的诊断效能。结果:与非分层斑块组比较,分层斑块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降低[(1.01±0.21) mmol/L vs (0.89±0.25) mmol/L,P=0.006],RDW水平显著升高[(12.52±0.55)%vs (13.30±1.04),P<0.001]。OCT检查结果显示,分层斑块组巨噬细胞分级、钙化小结检出率(13.6%vs 4.1...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研究脂蛋白(a)水平与冠状动脉易损斑块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入选2015年1月至2018年8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住院并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检查。应用多重线性回归等统计方法分析脂蛋白(a)水平与冠状动脉易损斑块之间的关系。结果共入选144例患者。(1)根据脂蛋白(a)水平将患者分为脂蛋白(a)≤300 mg/L组(n=99)和脂蛋白(a)300 mg/L组(n=45);脂蛋白(a)300 mg/L组斑块脂质弧比脂蛋白(a)≤300 mg/L组大(P=0.021),易损斑块发生率比脂蛋白(a)≤300 mg/L组高(P=0.001)。(2)利用OCT将患者分为易损斑块组(n=36)和非易损斑块组(n=108),2组之间性别、吸烟史、2型糖尿病、体质指数、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脂蛋白(a)、2型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为易损斑块的独立影响因素,是易损斑块发生的预测因子。结论高水平脂蛋白(a)与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血清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白蛋白比值(NPAR)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分层斑块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3年1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造影后即刻对罪犯血管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检查并确诊为ACS的患者22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图像结果分为分层斑块组111例和非分层斑块组111例。比较分层斑块组和非分层斑块组血清NPAR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冠状动脉分层斑块的影响因素。 [结果]与非分层斑块组比较,分层斑块组的饮酒史、管腔狭窄率、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水平、NPAR水平高于非分层斑块组,白蛋白水平低于非分层斑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CT特性比较,分层斑块组脂质弧更大、纤维帽厚度更薄、巨噬细胞浸润率更高、易损斑块、斑块破裂、胆固醇结晶、滋养血管、血栓、钙化小结、钙化斑块检出率更高,纤维斑块检出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NPAR与斑块破裂、薄纤维帽粥样斑块(TCFA)表现为正相关(r=0.436、r=0.622,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水平的NPAR是ACS患者罪犯血管发生分层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186,95%CI:3.242~31.999,P<0.001)。 [结论]分层斑块与斑块不稳定特性相关,血清NPAR水平在ACS罪犯血管分层斑块患者中升高,是ACS患者冠状动脉分层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应用的指导作用。方法:入选40例于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根据罪犯血管狭窄程度分为两组:A组(狭窄程度≤75%,n=20)冠状动脉造影后行OCT检查,观察有无富含脂质斑块、薄帽纤维粥样斑块、斑块破裂、血栓,并测定病变狭窄程度;如需置入支架,则在术后即刻复查OCT,观察有无支架杆贴壁不良、血管夹层、组织脱垂等。B组(狭窄程度75%,n=20)仅在支架置入术后即刻行OCT检查。结果:A组20例患者的20支罪犯血管中,15支(75%)病变狭窄程度70%,其中3支为支架内再狭窄,6支血管发现斑块破裂,3支血管发现血栓形成,共发现富含脂质斑块22处、薄帽纤维粥样斑块9处(平均纤维帽厚度0.06 mm);共置入支架19枚,术后即刻行OCT检查,13枚支架(68.4%)可见不同程度的组织脱垂,平均最大组织脱垂面积为0.16±0.05(0.09~0.21)mm2,4枚支架(21.1%)中8个支架杆贴壁不良。B组20例患者的20支罪犯血管共置入34枚药物洗脱支架,术后即刻行OCT检查,有28枚支架(82.4%)存在不同程度的组织脱垂,平均最大组织脱垂面积为0.40±0.31(0.06~1.02)mm2。有9枚支架(26.5%)共20个支架杆贴壁不良。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以上,未发生严重心脏缺血事件。结论:OCT技术在支架术前可清晰显示冠状动脉结构、辨别不同斑块、斑块破裂及血栓,精确测量管腔狭窄程度。在支架术后可清晰显示血管夹层,组织脱垂及支架杆贴壁情况,可以指导及评价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冠状动脉临界病变血管内超声斑块影像学特征与血清高敏C反应蛋(hs-CRP)的关系。方法选择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97例,男性40例,女性57例,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临界病变予以血管内超声检查,评估斑块性质,检测血清hs-CRP,对患者冠状动脉临界病变超声特征行进行分析。结果男性较女性患者平均年龄高[(66.5±9.9)岁vs(62.8±10.9)岁],斑块负荷低[(62.20±8.60)%vs(67.30±10.10)%];男女性纤维成分最多[(55.18±13.13)%vs(58.30%±10.39)%];钙化成分最少[5.64±5.61 vs 4.86±3.73]。男女性血清hs-CRP为(8.5±10.1)mg/L和(6.5±6.4)mg/L。斑块纤维成分、纤维脂质、坏死成分和钙化成分均与hs-CRP无相关性。结论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时,hs-CRP与冠状动脉斑块性质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技术比较不稳定性心绞痛(UAP)和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方法 对临床诊断的23例UAP和24例SAP患者,在完成冠状动脉造影并确诊冠心病后进行OCT检查.根据OCT结果 回顾性比较分析UAP和SAP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包括富含脂质斑块(≥2个象限的脂质斑块)、斑块纤维帽厚度、薄纤维帽粥样斑块(TCFA)、斑块破裂、钙化和血栓等.结果 47例患者中有44例成功进行OCT检查,包括22例UAP和22例SAP患者.UAP患者冠状动脉富含脂质斑块为91%(20/22),多于SAP患者的73%(16/2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1).UAP患者冠状动脉脂质斑块表面纤维帽厚度明显小于SAP患者[(69.5±34.7)μm比(141.1±68.5)μm,P=0.000],纤维帽侵蚀比例为59%(13/22),明显多于SAP患者的9%(2/22,P=0.000);TCFA[73%(16/22)比14%(3/22),P=0.000]和斑块破裂[50%(11/22)比9%(2/22),P=0.003]多于SAP患者.UAP患者冠状动脉斑块表而可见血栓形成多于SAP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7%(6/22)比9%(2/22),P=0.761].在斑块钙化方面,UAP与SAP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OCT技术可清晰显示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特征.与SAP患者比较,UAP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表现为纤维帽更薄、更多的纤维帽侵蚀、更多的破裂斑块和TCFA.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心绞痛患者病变血管斑块的血管内超声(IVUS)特征参数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19年7月—2021年3月确诊的100例心绞痛患者,其中5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组)和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组),两组患者均接受了灰阶IVUS、虚拟组织学血管内超声(VH-IVUS)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IVUS超声参数指标和滋养血管特征参数。结果 SAP组罪犯血管的斑块面积、斑块负荷、斑块长度和血管重构系数测定值低于UA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SAP组的罪犯血管中斑块的坏死核心成分面积及所占面积百分比均低于UA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UAP组冠状动脉斑块中的滋养血管条数高于SA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罪犯血管的最小管腔面积、外弹力膜面积与UA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罪犯血管中斑块的纤维成分、纤维脂质、致密钙化成分所占面积大小及所占面积百分比与UAP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AP患者冠状动脉斑块中坏死核心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炎性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甲壳质酶蛋白40(YKL-40)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斑块纤维帽厚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入选择期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冠心病患者6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冠心病的临床类型,将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28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10例)。检测患者术前血清hs-CRP和YKL-40水平,术中在介入治疗前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观察病变斑块的特征,并分析血清hs-CRP、YKL-40水平与纤维脂质斑块纤维帽厚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1)AMI组术前血清hs-CRP和YKL-40水平均高于SAP组和UAP组(P均0.05)。UAP组术前血清hs-CRP和YKL-40水平均高于SAP组(P均0.05)。(2)AMI组和UAP组的罪犯病变纤维脂质斑块纤维帽厚度均小于SAP组(P均0.05),AMI组与UAP组之间的罪犯病变纤维脂质斑块纤维帽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薄纤维帽斑块的比率和血栓形成的比率均高于SAP组和UAP组(P均0.05);AMI组斑块内钙化的比率低于SAP组(P0.05),与UAP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术前血清hs-CRP(r=-0.265,P0.05)和YKL-40(r=-0.524,P0.01)水平与纤维脂质斑块纤维帽厚度均呈负相关;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术前血清hs-CRP和YKL-40水平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破裂(r=0.462和r=0.499,P0.01)和血栓形成(r=0.218和r=0.263,P0.01)呈正相关。(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YKL-40水平与薄纤维帽粥样斑块独立相关(OR=6.341,P0.05)。结论 AMI和UAP患者的血清hs-CRP和YKL-40水平均高于SAP患者,AMI、UAP和SAP患者罪犯病变的纤维脂质斑块性质有明显差别,AMI患者出现薄纤维帽粥样斑块、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的比例较高,而SAP患者出现斑块钙化的比例较高;血清YKL-40水平与冠心病患者罪犯病变的薄纤维帽粥样斑块形成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与冠状动脉斑块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和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和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的冠心病患者165例,根据IVUS结果分为稳定斑块组86例和易损斑块组79例,比较2组患者生化指标、IVUS指标和Lp-PLA2水平,分析Lp-PLA2水平与斑块特征的相关性。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单因素分析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斑块稳定的危险因素。结果易损斑块组相比稳定斑块组斑块负荷[(58.20±13.59)%vs(54.72±9.98)%]、血管重塑指数[(1.61±0.32)vs(1.13±0.26)]、斑块偏心指数[(1.58±0.15)vs(1.48±0.36)]和坏死组织[(25.1±9.9)%vs(12.3±7.5)%]以及钙化组织[(6.5±3.5)%vs(0.8±0.4)%]所占比例增高,纤维帽厚度[(0.60±0.27)vs(0.75±0.31)mm]、纤维化脂质组织[(17.0±5.6)%vs(20.2±6.1)%]和纤维组织[(59.9±7.5)%vs(62.2±7.1)%]比例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p-PLA2水平与斑块成分中坏死组织(r=0.514)、斑块负荷(r=0.395)、血管重塑指数(r=0.832)、斑块偏心指数(r=0.904)成正相关,与纤维帽厚度(r=-0.710)成负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稳定性的危险因素为高血压(OR=6.82,95%CI2.16~21.46,P=0.01)、糖尿病(OR=2.65,95%CI 1.02~6.74,P=0.04)、吸烟史(OR=1.25,95%CI 1.06~1.62,P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1.36,95%CI 1.10~1.76,P0.01)、Lp-PLA2(OR=10.69,95%CI 1.72~66.91,P=0.001)。结论 Lp-PLA2水平可作为评估冠状动脉斑块是否稳定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在冠心病患者中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评估分层斑块并探讨其与冠状动脉易损性的关系。方法入选2017年6月至2020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临床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222例。入院后行冠状动脉造影,并对靶血管行OCT检查。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既往病史、心血管用药史、临床生化指标以及OCT数据。结果共入选222例冠心病患者,OCT提示109例(49.1%)靶血管见分层斑块,其中左前降支61例(56.0%)、左回旋支20例(18.3%)、右冠状动脉28例(25.7%)。心肌梗死患者中分层斑块占比65.0%(39/60),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分层斑块占比44.6%(25/56),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分层斑块占比42.5%(45/106)。两组患者生化指标比较,分层斑块组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16±0.38)mmol/L比(0.99±0.45)mmol/L]、肌钙蛋白[(2.69±11.57)ng/ml比(1.18±9.06)ng/ml]均高于非分层斑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靶血管OCT特征方面,与非分层斑块组比较,分层斑块组最小管腔面积更小[(2.37±1.31)mm~2比(3.35±2.23)mm~2]、面积狭窄率更大[(69.11±12.26)%比(59.41±17.12)%]、病变长度更长[(20.05±8.94)mm比(17.03±7.75)mm]、脂质斑块弧度更大[(250.33±88.02)°比(181.55±115.71)°]、脂质斑块更长[(17.13±8.78)mm比(11.28±8.52)mm]、纤维帽更薄[(49.04±19.32)μm比(61.21±9.12)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分层斑块组血栓形成、斑块破裂、巨噬细胞、微血管化、胆固醇结晶、内膜溃疡、内膜夹层、钙化斑块、薄纤维帽脂质斑块例数均较非分层斑块组更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脂质斑块弧度预测分层斑块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83,敏感度为87.2%,特异度为43.4%,诊断临界值为167°(P0.001);脂质斑块长度预测分层斑块的AUC为0.688,敏感度为77.1%,特异度为54.0%,诊断临界值为11.8 mm(P0.001)。非分层斑块组和分层斑块组9个月累计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分层斑块组累计发生的MACE较多。结论分层斑块不仅反映既往有斑块破裂或血栓形成的愈合史,还反映脂质斑块易损性,可能有预测未来冠状动脉事件潜在风险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血管内超声及虚拟组织学技术检测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重构与斑块成分之间的关系。方法对41例冠心病患者行血管内超声及虚拟组织学检查,根据其重构指数分为正性重构组(n=19)及负性重构组(n=22),检测并比较两组的斑块负荷、血管面积、管腔面积以及斑块成分等。结果与负性重构组比较,正性重构组最小管腔处血管面积(17.95±4.25 mm~2比11.44±2.13 mm~2)、管腔面积(6.02±1.85 mm~2比4.98±1.06 mm~2)、斑块负荷(63.83%±7.89%比63.83%±7.89%)均显著增大(P0.05)。虚拟组织学显示正性重构组比负性重构组坏死成分比例增加(30.38%±9.33%比17.19%±11.31%,P=0.001)、纤维成分比例减少(44.61%±14.93%比61.08%±14.81%,P=0.002),钙化和纤维脂质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重构指数与坏死成分比例呈正相关(r=0.373,P=0.023)。结论冠状动脉的正性重构伴随着坏死核心增加,正性重构可能是冠状动脉斑块不稳定的表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定量参数与老年冠心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50例为观察组,同时收集健康志愿者150例为对照组,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获取斑块及血管体积、斑块负荷、血管狭窄、血管重建等定量参数,分析定量参数与冠心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斑块数[(2.43±0.53)个vs(0.82±0.32)个,P=0.000]、非钙化斑块体积[(321.84±124.92)mm^3 vs(125.83±43.28)mm^3,P=0.000]、钙化斑块体积[(43.28±12.84)mm^3 vs(12.74±4.39)mm^3,P=0.000]、总斑块体积[(365.12±109.85)mm^3 vs(138.57±40.92)mm^3,P=0.000]和重建指数(1.89±0.43 vs 1.12±0.24,P=0.000)等均显著增高。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显示,斑块数、非钙化斑块体积、钙化斑块体积、总斑块体积、非钙化斑块负荷、钙化斑块负荷、总斑块负荷、血管狭窄程度与LVEF呈负相关(P<0.01),与平均室壁应力、左心室质量指数、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呈正相关(P<0.05,P<0.01)。结论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定量参数与老年冠心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可用于评估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与冠心病纤维脂质斑块纤维帽厚度的关系。方法 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心内科于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78例住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冠心病患者,根据临床综合诊断信息将其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83例)、稳定型心绞痛组(52例)和急性心肌梗死组(43例)。患者均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技术评价冠状动脉内的纤维帽厚度,并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hsCRP及Lp-PLA2水平,以65μm为冠心病纤维脂质斑块纤维帽厚度界限值,分析血清hs-CRP、Lp-PLA2水平与冠心病纤维脂质斑块纤维帽厚度的关系。结果 三组hs-CRP、Lp-PLA2和纤维脂质斑块纤维帽厚度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纤维脂质斑块纤维帽厚度≤65μm患者(59例)的hsCRP[(7.12±2.13)mg/L比(2.31±0.73)mg/L,t=22.196,P<0.001]、Lp-PLA2[(321.57±57.36)IU/L比(178.57±34.72)IU/L,...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on-ST-segment 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NSTE-ACS)与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SA)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斑块的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成像(virtual histology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VH-IVUS)特点.方法 入选81例确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及VH-IVUS检查,根据临床表现、心电图及心肌坏死标志物水平分为NSTE-ACS组(47例,70处病变)和SA组(34例,46处病变).对所有病变进行IVUS影像定量分析,测量指标包括最小管腔直径、最小管腔面积、坏死核心、纤维脂质成分、纤维成分、钙化部分、外弹力膜、斑块负荷及薄纤维帽粥样斑块发生率.结果 NSTE-ACS组斑块病变成分中坏死核心[(1.98±1.07) mm2vs.(1.18±0.81)mm2,t=4.312,P=0.000]、斑块负荷(73.35%±7.73%vs.68.00%±10.28%,t=3.193,P=0.002)及薄纤维帽粥样斑块发生率[45.7%(32/70)vs.19.6%(9/46),x2=8.306,P=0.005]与SA组比较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TE-ACS患者斑块成分与SA患者差异明显,坏死核心、斑块负荷明显增加,薄纤维帽粥样斑块发生率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炎性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甲壳质酶蛋白40(YKL-40)水平与冠状动脉(冠脉)病变斑块纤维帽厚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入选2016-08-2018-08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择期行冠脉造影的冠心病患者6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冠心病的临床类型,将患者分为稳定性心绞痛(SAP)组(2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28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10例)。检测患者术前血清hs-CRP、YKL-40水平,术中在介入治疗前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观察病变斑块的特征,并分析血清hs-CRP、YKL-40水平与纤维脂质斑块纤维帽厚度之间的关系。结果:①AMI组术前血清hs-CRP[(6.85±1.74) mg/L∶(3.86±0.18) mg/L∶(4.12±0.52) mg/L,均P0.05]和YKL-40[(65.16±24.34) ng/ml∶(38.65±10.36) ng/ml∶(54.81±20.58) ng/ml,均P0.05]水平均高于SAP组和UAP组。UAP组术前血清hs-CRP和YKL-40水平均高于SAP组(均P0.05).②AMI组和UAP组的罪犯病变纤维脂质斑块纤维帽厚度均小于SAP组[(57.28±8.61)μm∶(68.56±16.57)μm∶(130.42±32.83)μm,均P0.05],AMI组与UAP组之间的罪犯病变纤维脂质斑块纤维帽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薄纤维帽斑块[80.00%(8/10)∶18.18%(4/22)∶60.71%(17/28),均P0.05]和血栓形成[30.00%(3/10)∶4.54%(1/22)∶10.71%(3/28),均P0.05]的比例均高于SAP组和UAP组;AMI组斑块内钙化的比例低于SAP组[10.00%(1/10)∶40.91%(9/22),P0.05],与UAP组[21.43%(6/28)]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术前血清hs-CRP(r=-0.265,P0.01)和YKL-40(r=-0.524,P0.01)水平与纤维脂质斑块纤维帽厚度均呈负相关;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术前血清hs-CRP水平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破裂(r=0.462,P0.01)和血栓形成(r=0.218,P0.01)呈正相关,术前血清YKL-40水平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破裂(r=0.561,P0.01)和血栓形成(r=0.239,P0.01)也呈正相关。④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YKL-40水平与薄纤维帽粥样斑块独立相关(OR=6.341,P0.01)。结论:AMI和UAP患者的血清hs-CRP和YKL-40水平均高于SAP者,AMI、UAP和SAP患者罪犯病变的纤维脂质斑块性质有明显差别,AMI患者出现薄纤维帽粥样斑块、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的比例较高,而SAP患者出现斑块钙化的比例较高;血清YKL-40水平与冠心病患者罪犯病变的薄纤维帽粥样斑块形成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