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供肝短缺已经成为制约肝移植发展的重要因素,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体是扩大供体池的一个重要来源。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可提高DCD供肝的质量,增加器官捐献供体池,改善肝移植受体的预后。本文综述了ECMO对DCD供体器官支持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术、ECMO用于DCD供体肝移植的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提示ECMO在我国DCD供体肝移植中具备较大的发展潜力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儿童肝移植是治疗儿童终末期肝病惟一有效的方法,适用于胆管闭锁、肝硬化、暴发性肝衰、肝糖原累积症、肝豆状核变性等小儿先天性疾病.以往儿童肝移植供体的来源,大多为亲属供肝或成人供肝行劈离式肝移植.这种供肝来源手术技术难度大、风险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严重影响儿童肝移植的成功率和术后生存质量.儿童心脏死亡器官捐赠(DCD)供肝避免了肝断面带来的技术难度和术后相关并发症,而且儿童间供受体肝移植更符合儿童生理生长发育需要,是儿童肝移植的理想供体来源.2011年7月我院完成1例儿童DCD供肝移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边缘供肝的种类及其在肝移植中的应用前景。方法 复习国外有关边缘供肝应用于临床肝移植的最新进展。结果 高龄供体、缺血时限较长供体、脑死亡供体和脂肪肝供体是几种临床意义较大的边缘供肝。结论 虽然边缘供肝的使用给肝脏移植带来负面效应,然而其能扩大供肝来源且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心脏死亡供体(DCD)肝移植的具体流程和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2年12月中山市人民医院12例DCD临床资料、供体维护、器官获取、受体围手术期及预后等。结果12例供体均为脑、心双死亡供体,按标准成功完成了肝脏捐献及获取流程。其中3例使用体外膜肺氧合技术(ECMO)维持至器官获取。供肝热缺血时间0-30(16.5±7.0)min。12例受体均顺利植入供肝,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胆道并发症2例,肿瘤复发1例,死亡2例。结论DCD供体肝移植能获得较满意的效果。通过快速获取器官、合理利用ECMO,能提高器官捐献成功率、减少供肝热缺血时间及冷缺血时间。  相似文献   

5.
正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唯一有效手段。目前,供肝短缺是制约临床肝移植发展的瓶颈,大量病人在等待肝移植过程中死亡。另一方面,为了缓解供体器官的短缺,边缘供肝,也称作扩大标准供肝逐渐应用于临床肝移植。特别是在中国实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DCD)来源器官的背景条件下,供体由于在ICU抢救等过程中出现低血压、缺血、缺氧,以及大量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DCD来源供体出现"边缘供肝"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供肝短缺是目前肝移植发展的全球性难题.近年来,心脏死亡供体肝移植数量明显增加,因此,心脏死亡供体可能是拓展肝脏捐献来源的重要途径.较高的胆道并发症、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肝动脉栓塞是影响心脏死亡供体肝移植术后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缩短热缺血时间、体外膜肺技术、体外低温机器灌注是改善心脏死亡供体肝移植术后生存质量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肝移植中应用边缘供肝的相关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供肝短缺是当今制约临床肝移植发展的主要问题。临床上经常遇到脂肪肝供体、高龄供体、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供体、冷缺血时限较长等边缘供肝(marginal donor)问题。我们就近年来国外有关边缘供肝在临床肝移植的应用及效果的最新进展做一综述。总体上说边缘供肝可以扩大供肝来源且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肝脏移植热缺血损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脏移植历经30余年的努力,已取得较大进展.进入90年代以后,肝移植每年以5*!000~8*!000例速度递增,成绩斐然.然而由于供肝来源远较受体为少,同时在脑死亡法尚未通过的国家如中国、日本等无法实施有心跳供者(heart-beating donor,HBD)供肝,迅速膨大的等待供肝人数与供体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目前在我国所采用的供肝几乎均来自无心跳供者(non-heart-beating donor,NHBD),供肝不可避免地经历了一段热缺血损伤,而且在冷保存及肝复流过程中会进一步遭受损伤.除经济、技术等因素外,供肝质量不好被认为是制约我国肝移植长期疗效提高的重要因素.供肝的缺血时间与灌注保存方法均影响肝移植并发症的发生和预后.在供肝保存的研究中,一般将供肝血循环的阻断到冷灌注开始这段时间,称热缺血.临床实践中全肝离体的热缺血时间一般认为不宜超过5 min.而一些实验证据提示肝脏所能耐受的实际热缺血时限可达60 min以上[1].进一步探讨肝脏移植热缺血损伤的时限及其与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的关系有着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并可最大限度地缓解供体器官短缺的现状,挽救更多濒临死亡的病人.  相似文献   

9.
国际肝移植学会第16 届年会于2010年6月16-19日在香港会展中心举行,来自全世界40个国家的1200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共有500余篇论文在会议上进行了交流.现就大会中有关心脏死亡供体应用的论述作一介绍. 一、心脏死亡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供肝肝移植的现状与未来世界上首例肝脏移植及心脏移植手术均采用的是心脏死亡供体.随着器官移植的发展,由于心脏死亡供体预后较差以及上世纪60~70年代脑死亡概念的引入,使得心脏死亡供体的数量迅速减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受体肝脏获取和原位肝移植的方法。方法获取11例供体肝脏,检查肝质量,观察肝植入后功能;对11例患者施行原位肝移植,总结手术情况及相关并发症,统计成功率和生存情况。结果成功获取供体肝脏,植入受体后发挥良好功能;11例肝移植全部成功,患者存活良好。结论供体肝脏功能良好,肝移植的成功率和受术者的生存情况都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1.
背景:来自心源性死亡后(donation after circulatory death,DCD)捐献者的供肝已越来越多地被接受为移植物的来源。关于来自儿童供体的DCD移植物的肝移植结果的数据很少。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儿童DCD移植物的供肝移植结果,并将其与脑死亡后(donation after brain death,DBD)捐献者供肝移植后的结果进行比较。方法 :将2002年-2015年荷兰所有从儿童获取的供肝(16年)进行的移植手术纳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小结近期开展的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肝移植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2012年2月4例接受DCD原位肝移植术的终末期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肝移植病例均获成功,无肝功能延迟恢复;无胆漏、急性排斥反应、应激性溃疡出血、肾功能损害、爆发性肝炎等并发症。1例患者术后伤口感染及肝脏VII,VIII段部分坏死、右膈下积血,经加强抗感染、换药及穿刺引流后治愈。结论:DCD供肝原位肝移植效果良好,是解决我国肝移植面临的肝源短缺的一个极有潜力的办法,DCD肝移植的顺利开展尚有待广泛宣传及多部门、多学科通力合作。  相似文献   

13.
肝移植作为治疗终末期肝病的唯一有效方法已得到广泛的认同。但目前肝源的匮乏,已远不能满足等待肝移植患者的需要。运用高龄(≥60岁)供肝移植能够部分缓解供肝短缺,但仍存在争议。笔者从高龄肝脏的变化特点、运用高龄供肝移植的研究现状和高龄供肝移植的可行性3个方面作相关综述。  相似文献   

14.
肝移植供肝切取技术及供肝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在法国参加23例供肝切取手术,对供肝的灌注,切取,修剪,保存等方面进行了观察。本组行全肝肝移植20例,劈离式肝移植2例,减体积肝移植1例,供肝全部存活,肝移植后供肝的质量与供体死亡前肝脏本身的质量,供体血液动力学情况,复苏情况,供肝切取技术,保存技术(保存液,时间,温度)以及受体高质量的血管吻合等因素有关,其中任何一步出现差错,将都严重影响供肝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供体供肝获取及应用于肝移植的临床经验和可行性。方法2011年11月至2012年9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用Maastricht标准或中国标准,共获取18例DCD供肝,于该院完成经典原位肝移植14例,送往其他移植中心3例,放弃1例。对18例供体与在该院完成肝移植的14例受体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供肝情况、受体围手术期及随访结果。结果18例供体中符合Maastricht标准Ⅲ类5例、V类2例,符合中国标准Ⅲ类(即脑一心双死亡标准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brain death plus cardiac death, DBCD)11例。按规范器官获取流程取得供肝。供肝的热缺血时间为11~18min,平均为14.5min;冷缺血时间为90—600min,平均为350min。14例受体均顺利完成移植手术。其中12例受体预后良好,肝功能逐渐恢复,未出现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血栓形成、排斥反应,但2例出现胆道狭窄并发症,经胆道支架置人术后引流通畅;重症监护室(ICU)治疗时间平均7d,术后住院时间平均23d,病情稳定后出院。1例受体术后2d死于肝衰竭,其供体原发病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需给予大量多巴胺维持其血压;另1例于术后当日死于腹腔内大出血,其供体为重症哮喘、心肺复苏后死亡。12例受体者平均随访时间为6个月,总体存活率为85%,肿瘤患者尚未发现复发转移。结论DCD可以扩大供肝来源且近期效果良好,具有可行性。实施可控型DCD捐献,严格掌握供者适应证、加强器官评估、缩短热缺血时间和冷缺血时间,是保障供肝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在供肝日益紧张的情况下,儿童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可以成为供肝来源之一,但关于儿童DCD肝移植的报道较少.2011年11月,我院成功完成1例幼儿心脏死亡肝脏捐献,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儿童肝移植近年在我国发展迅猛,目前大部分的儿童肝移植手术为活体肝移植。随着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供体数量不断增加,DCD正在逐渐成为我国器官移植发展的主要方向和重要来源~([1])。我中心2016年1月12日行DCD供肝儿童肝移植1例,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供者情况供者为3岁女性儿童,身高95 cm,体重11 kg,因颅脑外伤于2016年1月9日入院。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稳定的大鼠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供肝原位肝移植模型,分析移植后24 h内大鼠死亡原因并探索相应的改进措施。方法所有供肝获取前经历供体心脏停跳10 min,采用改良Kamada的"二袖套"吻合法完成大鼠DCD供肝原位肝移植手术,记录各个手术阶段所用时间及术后大鼠的死亡情况。结果在40 d内完成大鼠DCD供肝原位肝移植手术100例,供体手术时间为(20±5)min,受体手术时间为(55±5)min,无肝期为(20±3)min。移植术后受体一般情况可。术中死亡9例,其中术中大出血4例、麻醉意外1例、无肝期过长1例、套管置入失败1例、空气栓塞2例;术后12 h内死亡22例,其中术后肠道坏死6例、术后吻合口渗血6例、术后肺水肿3例、术中失血量过多4例、术后血管栓塞2例、不明原因死亡1例;12~24 h死亡19例,其中术后肠道坏死9例、术后吻合口渗血3例、术后肺水肿2例、术中失血量过多1例、术后血管栓塞1例、不明原因死亡3例。结论导致大鼠DCD供肝原位肝移植术后早期死亡的原因很多,其中术后肠道坏死、术中及术后出血、术后肺水肿及术后血管栓塞是主要的致死因素。针对术后死亡原因采取相应的预防及改进措施能大大提高大鼠术后存活率,从而建立稳定的大鼠DCD供肝原位肝移植模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利用Maastricht分类第Ⅲ型心脏死亡供者(donors after cardiac death,DCD)供肝行原位肝移植的疗效.方法 2011年9月至2012年6月期间,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共有14例DCD供者进行器官捐献,其中11例行原位肝移植,分析总结心脏死亡供肝行肝移植的疗效.结果 本组11例DCD供肝热缺血时间为(21.3 ±2.6)min,冷缺血时间为(2.5±0.8)h,供肝质量为(1245 ±180)g.11例受体行原位肝移植术,术中无肝期42~ 80 min,手术时间380 ~ 740 min,术中出血量600 ~ 3000 ml,平均1750 ml.除l例受体于术后第3天死于原发移植肝无功能外,其余受体术后均恢复良好.在全程随访期间预后较好,均未出现排斥反应及胆管、血管并发症.结论 通过规范捐献流程、尽量减少冷、热缺血时间及加强器官功能维护,利用Maastricht分类第Ⅲ型心脏死亡供者供肝对终末期肝脏疾病患者行肝移植,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前,如何减轻心脏停搏供体(NHBDS)肝移植时供肝的冷热缺血及再灌注损伤达到移植肝的保护,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和改善此类供肝以取得满意的疗效正成为肝移植研究的重要课题。本实验旨在探讨己酮可可碱(PTX)供肝预处理在NHBDs肝移植时对移植肝脏的保护效应及其相关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