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防护措施,保护医务人员职业安全.方法 设计统一问卷对全院医务护人员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共调查600名医务人员.其中医生164、护±275、医技58、实习医生22.保洁和医废收集员81.在过去一月医疗活动中,11(1.8%)的医务人员接触过患者的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64(10.7%)的医务人员遭受过锐器伤;有245(40.8%)位医务人员接受过职业防护教育;仅有2例报告医院感染科备案;针对职业接触感染,医护人员未完全采取标准预防措施.结论 加强职业防护意识教育,做到标准预防,减少医护人员职业性、血原性疾病的感染是当前职业防护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2.
耿艳杰 《基层医学论坛》2014,(10):1340-1341
目的:探讨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主要因素,及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对我院2012年7月-2013年9月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情况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以锐器伤为主,占94.45%;科室分布中手术科室占52.27%,重症监护室占27.27%;发生人员护士多于医生,所占比例分别为72.73%和27.27%;受伤部位以手部刺伤或划伤为主,占95.45%;发生率最高的时机为手术中缝合、传递器械,占29.55%,其次为处理锐器、整理用物,分别占27.27%和20.45%;暴露源中血源性暴露占36.36%。结论针对职业暴露发生的影响因素,医务人员需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控措施,做好自身防护,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降低职业危害,保障医务人员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分布现状,分析暴露的危险因素及规律,为探讨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根据亳州市人民医院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登记表,对亳州市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8年6月发生的234例血源性职业暴露的暴露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 结果 共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234例,年龄≤30岁所占比例(75.64%)最高,且工龄以≤5年(68.80%)最多,工作类别主要为护士(53.42%),其次为临床医生和实习护士;暴露发生科室分布广,其中以手术室(17.95%)和急诊科(8.12%)居多;暴露方式以针刺伤(80.77%)为主,经检验,不同人员类别暴露方式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操作过程中为暴露发生的主要环节(38.03%),其次为拔针和处置针头时(32.05%);暴露伤害主要由操作不熟练等因素造成的操作不当和输液采血针头反弹导致;暴露源阳性占62.82%,且病原体以乙肝(49.57%)最多,而适宜防护用品佩戴率仅36.32%,暴露后实际预防用药率为80.77%。 结论 根据职业暴露特点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加强职业防护培训,对有效预防职业暴露和降低职业危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雷凤仙  杜子平  苏敏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9):2570-2571
目的探讨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的相关因素,制定有效的防护措施。方法采用前瞻性的调查方法,监测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发生情况。结果 2011年我院共有24例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其中护理人员12例,占50%;医师9例,占37.5%;保洁员3例,占12.5%。手术操作过程中、整理器械、拔针后针头放置不当和他人意外刺伤是职业暴露发生的高危环节。结论医护人员是职业暴露发生的高危人群,医院应强化职业暴露培训与教育,重视自身防护,提高操作技能,最大限度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传染病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相关因素及有效防护措施.方法 通过查询2007~2009年医院感染管理科HIV、HBV、HCV职业暴露后的登记记录,共发生职业暴露22例次,评估传染病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途径,提出不同的干预措施,有效的降低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发生率.结果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逐年下降,2007年为7.69%,2008年为4.48%,2009年为1.92%.22例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经追踪观察,无1例感染血源性疾病发生.结论 有效的干预措施的实施,为保证医务人员自身安全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临床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资料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医院自行设计表格,对98例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的职业种类、暴露环节、地点、致伤种类、暴露源病种、处理及随访情况等进行登记、分析.结果: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主要在护士和医生,分别发生67例和21例,占总发生率的68.36%和21.43%;在手术室和病房发生的职业暴露分别为47例,和34例,占总发生率的47.96%和34.7%;职业暴露致伤种类中锐器污染损伤有71例,占总数的72.44%;有69名医务人员承认有不规范操作行为,占总发生率70.14%;发生暴露后有93例医务人员能进行正确的紧急处理,有95例医务人员进行了及时的报告,同时医院对发生职业暴露人员均及时进行了相应的预防处理和随访工作,至今无一例感染个案.结论:对职业暴露发生的常态化监测、分析,确定重点科室、重点人群和高危环节并采取针对性干预,有助于较大程度的减少职业暴露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和防护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刘利  蔡绍丽  宫海燕  曹平 《重庆医学》2007,36(4):376-378
长期以来,人们更多地关注血源性疾病在患者中的传播,而对医务人员因职业暴露感染血源性疾病危险的关注却很少.有关专家指出,医务人员职业感染的危险程度取决于人群中血液性传播疾病的流行率.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国之一,乙肝病毒的携带者约有1.2亿,丙肝的感染率也达到1.7%.艾滋病的流行在我国也已进入快速增长期.因此,我国的医务人员正面临着严重的职业暴露危险[1].  相似文献   

8.
为减少医务人员暴露危害.通过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危害因素的分析,制定完善的防护措施.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完善防护措施,做好保护性措施,将暴露后的风险降到最低.正确地对职业暴露的危害性因素进行分析,制定完善的制度和防护措施,能有效地控制其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传染病医院医务人员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以及防控干预.方法 选取2010~2015年传染病医院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医务工作人员,对其科室分布、暴露方式、暴露途径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 采取防控干预对策.结果2010~2015年共暴露21例医务工作人员,其中艾滋病科13例,手术室3例,妇产科2例,检验科2例,门诊1例.暴露人员中护士有12例,占比57.1%,医生6例,占比28.6%,检验员2例,占比9.5%,门诊1例,占比4.8%.暴露方式:意外损伤16例,占比76.2%,防护不当5例,占比23.8%.21例HIV职业暴露医务工作人员暴露后均进行紧急处理,并进行医学监测1年,21例职业暴露医务工作人员的HIV抗体均为阴性.结论 加强对传染病医院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提高其防护意识,发生暴露后即刻进行规范处理,以预防职业暴露及暴露后感染.  相似文献   

10.
11.
蒋春涛  林霄  李懿 《重庆医学》2011,40(36):3668-3670
目的监测、分析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建立完整的监测报告系统,为制订职业暴露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7年5月至2011年7月83名职业暴露上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3名职业暴露中,发生锐器伤53名,发生率为63.86%,血液和体液暴露30名,发生率为36.14%;他们均接受相应的干预措施,无1人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感染。结论职业暴露是医务人员面临的高危职业风险,建立完整监测报告系统及暴露后实施干预措施可最大限度地降低职业暴露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后不同时期的心理状态变化。方法使用《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心理症状表》和《医务人员血液体液职业暴露登记表》,对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发生职业暴露的61名医务人员,分别在24h、1w、1、3、6个月进行暴露后不同时期的心理症状评价。结果共发生职业暴露61例中职业以护士最多(35人,57%)。暴露方式以锐器伤最多(56人,92%)。与发生职业暴露后6个月相比,暴露后24h、1w时的心理症状评分的总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以职业暴露后24h的心理症状评分最高,之后随暴露后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主要的心理表现为害怕、忧虑、紧张、想变换工作岗位等。结论职业暴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发生暴露者的情绪和行为习惯,不同时间段的心理症状表现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3.
目的监测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现状,为临床医务人员正确执行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的方法,监测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情况。结果 2008~2009年共有118例医务人员报告职业暴露,医护人员是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HBV、梅毒、HCV、H IV是主要的职业暴露源;病房和手术室是职业暴露的主要场所。动静脉及其它穿刺、拨针及拨针后处置不当、手术操作中是职业暴露的主要环节;锐器损伤、粘膜溅入是职业暴露的主要方式。结论建立职业安全防护制度和处理流程,加强高危人群的职业防护培训,暴露后及时处理和预防用药是降低职业性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现状调查及预防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蜀岚  陈先云 《西部医学》2008,20(4):883-884
目的掌握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为制定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根据2007年全院填报的医务人员121例针刺伤报告单,分析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结果发生职业暴露主要以针刺伤为主占96.36%。暴露源中患有血源性传播病的71例,无血源性传播疾病50例。暴露地点依次为病房50例,手术室39例,治疗室、检查室12例,检验科9例,废物处理室6例,产房5例。暴露发生主要环节:手术中40例,抽血25例,拔出输液针头15例,各种穿刺及注射14例,各种检查11例,处理废弃物6例。结论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和教育,提高职业安全意识;严格规范各项操作规程,认真执行标准预防;注重高发科室和高发人群的风险管理,并在职业暴露发生后采取及时正确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刘晓容 《重庆医学》2011,40(36):3675-3676
目的分析医务人员锐器伤漏报原因,提出预防对策。方法自行设计医务人员锐器伤调查问卷表,选取该院290名锐器使用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计收回调查表273份,调查参与率为94.14%。医务人员1个月内发生锐器伤67名,锐器伤发生率为24.54%。发生锐器伤后仅7名医务人员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锐器伤漏报率高达89.55%,其中护理人员、临床医生漏报比例最高,分别为58.34%、28.33%。漏报原因包括认为麻烦(28.33%)、不知晓(16.67%)、不知道报告流程(16.67%)、认为没必要报告(15.00%)等。结论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培训,提高其锐器伤报告意识以预防、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体系在口腔门诊应用情况.方法:分析口腔门诊各种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执行制度化、科学化及标准化的管理体系.结果:口腔门诊医务人员对血源性职业暴露高度重视,采取普遍的标准化预防措施,2010-2012年无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结论:彻底落实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体系应用于临床一线科室,前瞻性的制定可行的干预措施,降低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相关因素,针对性采取防范对策。方法:用自行设计的职业暴露登记表,对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41名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护士占70.73%,工龄5年以下占68.29%,职业暴露发生科室多见外科,占31.71%,发生地点病房居首,占46.34%。主要是锐器伤占90.24%,主要环节依次是拔针、术中切开或缝合、处置医疗废物,分别占39.02%、21.95%、14.63%,暴露源血源性传播疾病22人,占53.66%,乙型肝炎16人,占39.02%,职业暴露的系列处理到位,未发生职业暴露感染。2013、2014年职业暴露发生率分别为3.57%、2.29%;上报率分别为48.00%、68.75%。结论:建立职业安全防护制度,开展安全培训教育,定期体检及预防接种,督导医护人员的规范化操作,配备安全器具和防护用品等,能有效防范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  相似文献   

18.
重庆市护理人员血源性疾病职业防护认知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护理人员对血源性病原体职业防护的认知现状,为职业防护培训提供指导.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分层随机抽取重庆市20所医院1 270例护士对职业防护知识的知晓情况、获取途径、知识需求程度等内容进行调查.结果 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知识掌握不足,平均答对率为54.59%;不同学历、职称、护龄以及受聘方式的护士职业防护认知程度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建议医学院校应增设职业防护课程;医疗管理部门重视不同层次护士尤其是低学历、低职称的编外护士职业防护培训;医疗机构加强对各层次护士职业防护的继续教育.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结核病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与对策。方法:回顾我院1991~2010年结核病职业暴露发病案例,对职工发病率与发病者年龄、科室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991~2000年,255例研究对象中有16例医务人员感染结核杆菌,并发展成活动性结核病,发病率为6.27%。2001~2010年,325例研究对象中有5例医务人员感染结核杆菌,并发展成活动性结核病患者,发病率为1.54%。两个时间段发病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采取相关干预措施,可最大限度地预防结核病职业暴露的发生,降低职业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