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 目的 通过对比分析导管接触性溶栓(CDT)与AngioJet机械吸栓术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01~2019-11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34例经介入手术治疗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8例行CDT治疗(CDT组),16例行AngioJet机械吸栓治疗(AngioJet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D-二聚体(D-D)峰值及纤维蛋白原值、术后下肢消肿率及血栓清除率。结果 3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CDT组即刻血栓清除率、消肿率均低于AngioJe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CDT组的D-D峰值及尿激酶用量均高于AngioJe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ngioJet机械吸栓装置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中具有更高的血栓清除率及安全性,对指导临床应用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机械与手动血栓抽吸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124例STEMI患者在接受PPCI治疗支架置入前,随机分为机械血栓抽吸组(AngioJet组,66例)和手动血栓抽吸组(Export组,58例)。主要终点是术后30 min时ST段回落(STR)≥50%比例及术后3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其他替代终点包括血栓抽吸术后TIMI血流分级、校正TIMI帧数(cTFC)、TIMI心肌灌注染色分级(MBG)、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质量峰值时间、肌钙蛋白Ⅰ(cTnI)峰值等,比较组间基线资料以及主要终点、替代终点的差别。结果:术后30 min时STR≥50%比例在AngioJet组显著高于Export组(81.8%vs 65.6%,P=0.038),AngioJet组MACE事件发生率与Export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7.6%vs12.1%,P=0.398)。AngioJet组术后TIMI血流3级比例显著高于Export组(86.4%vs 70.7%,P=0.032),cTFC、MBG、CK-MB质量峰值时间2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血栓负荷重的完全闭塞病变的患者,直接支架置入术前采用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相比手动抽吸导管清除血栓能取得更好的心肌灌注效果,但并不能改善术后3个月的临床结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动脉栓塞与急性血栓的形成原因及其临床鉴别。方法选取2009年8月至2014年9月治疗的急性下肢动脉栓塞和血栓患者86例,根据典型造影将患者分为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组与急性下肢动脉血栓形成组,将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临床表现、缺血程度、临床并发症以及既往病史的临床相关信息进行对比。结果急性下肢动脉栓塞形成多发生于髂股动脉(χ~2=4.31,P=0.15),急性下肢动脉血栓无明显好发部位;动脉栓塞患者感觉异常(χ~2=7.489,P0.05)和运动障碍(χ~2=4.782,P0.05)、对侧动脉搏动正常(χ~2=9.487,P0.05)的临床表现较动脉血栓形成患者更明显,而急性动脉血栓形成患者则更常伴有间歇性跛行病史(χ~2=9.029,P0.05),急性动脉血栓形成缺血程度倾向于Ⅱa级(χ~2=3.129,P0.05),而急性动脉栓塞缺血程度更为严重,更趋向于Ⅱb级(χ~2=3.443,P0.05);具有糖尿病(χ~2=10.698,P0.05)、高血压(χ~2=9.658,P0.05)及吸烟病史(χ~2=3.766,P0.05)的患者,急性血栓形成比例明显高于急性动脉栓塞患者,房颤患者(χ~2=3.148,P0.05)更好发急性动脉栓塞,既往有栓塞病史(χ~2=2.848,P0.05)仅见于急性动脉栓塞患者中。结论急性下肢动脉栓塞与血栓形成原因具有很大的差异,梗塞部位、缺血程度、临床表现、并发症及既往史的情况有助于两者的鉴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经微导管注射尿激酶逆向溶栓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直接PCI术后1年临床随访。方法连续入选2014年1月~2015年3月确诊的急性STEMI并行直接PCI患者92例,随机分为冠状动脉内经微导管注射尿激酶逆向溶栓组(逆向溶栓组)46例和血栓抽吸组46例。主要终点为直接PCI术后1年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和左心室射血分数。结果逆向溶栓组PCI术后1年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复合终点发生率显著低于血栓抽吸组(6.5%vs 21.7%,P=0.036),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高于血栓抽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4.2±6.5)%vs(50.6±8.0)%,P=0.027]。逆向溶栓组心源性死亡及严重心力衰竭发生率低于血栓抽吸组,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EMI患者直接PCI术中冠状动脉内经微导管逆向溶栓较血栓抽吸术可降低患者1年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改善左心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血栓抽吸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急诊介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10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血栓抽吸组两组。所有患者行急诊介入术治疗,其中,常规组行常规急诊介入术;血栓抽吸组采用急诊介入术+血栓抽吸。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心肌呈色分级3级获得率、术中慢血流/无复流发生率、手术时间、支架置入个数、住院时间、术后血栓积分、左室射血分数、肌钙蛋白I(c Tn I)峰值的差异。结果与常规组相比,血栓抽吸组术后心肌呈色分级3级获得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抽吸组相比于常规组,术中慢血流/无复流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支架置入个数、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抽吸组相比于常规组术后血栓积分更低、左室射血分数更高、c Tn I峰值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抽吸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急诊介入术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提高急诊介入术成功率,促进心肌再灌注和心功能的改善,减少术中慢血流/无复流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联合尿激酶溶栓对大鼠大脑中动脉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SD大鼠48只,采用血栓栓塞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急性脑梗死模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尿激酶组、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缺血3h给予阿托伐他汀或生理盐水,缺血4h给予尿激酶或生理盐水治疗。治疗前和缺血24h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缺血24h取脑行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检测脑梗死体积。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阿托伐他汀组缺血24h神经功能显著改善[(6.5±4.3)分vs(12.5±4.3)分],脑梗死体积明显降低[(13.8±7.5)%vs(30.5±23.4)%,P<0.05]。与阿托伐他汀组比较,尿激酶组和联合治疗组神经功能改善程度及脑梗死体积降低程度更显著(P<0.05)。与尿激酶组比较,联合治疗组神经功能改善、脑梗死体积减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组织有保护作用,阿托伐他汀与尿激酶联合治疗有进一步提高疗效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顺行静脉穿刺联合AngioJet血栓抽吸导管及髂静脉支架植入术一站式治疗血栓性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06~2020-01入住该科确诊的血栓性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患者16例,所有患者均在下腔静脉滤器的保护下采用超声引导下顺行穿刺左下肢腘静脉或小隐静脉建立通路,采用AngioJet血栓清除技术后置入溶栓导管,一期或二期植入髂静脉支架。结果16例血栓性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中有11例患者选择左侧腘静脉穿刺,5例患者选择左侧小隐静脉穿刺,穿刺成功率为100.00%,平均抽吸量为(178.20±14.20)ml,技术成功率为100.00%,尿激酶用量为(150.59±60.92)万U。7例患者一期植入髂静脉支架,9例患者为溶栓后植入髂静脉支架,血栓清除率Ⅲ级患者13例,血栓清除率Ⅱ级患者3例。无致命性出血、症状性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引导下顺行左下肢静脉穿刺联合AngioJet血栓抽吸导管及髂静脉支架可以为血栓性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简化手术流程,提高手术成功率;同时可提高远期效果,降低远期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气压治疗仪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与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气压治疗仪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比较两组患者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比较两组患者的溶栓持续时间、尿激酶用量及血栓清除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治疗总有效率(90. 63%)显著高于对照组(56. 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的溶栓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尿激酶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血栓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与护理干预的基础上,采用气压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栓抽吸联合缺血后处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23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11例)和血栓抽吸+缺血后处理组(治疗组,12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接受血栓抽吸+缺血后处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基线情况、PCI相关情况、缺血再灌注指标及临床预后。结果治疗组三酰甘油[1.8(0.4,6.8)m m ol/L比1.3(0.4,3.2)m m ol/L,P=0.034]及即刻ST段回落率(78.0%比59.5%,P0.001)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肌酸激酶[(1643.4±925.9)u/L比(2234.1±1433.3)u/L,P0.001]、肌酸激酶同工酶[(164.8±90.8)u/L比(229.3±158.9)u/L,P0.001]峰值及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发生率(7.3%比18.9%,P=0.010)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PCI时可考虑同时应用血栓抽吸+缺血后处理的治疗方法,来改善心肌血流灌注、减少住院期间的MACE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综合介入与系统溶栓治疗中老年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中老年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204例,其中采用先植入下腔静脉滤器,再进行血栓碎吸、导管溶栓、肝素抗凝等综合介入治疗的患者109例设为A组,另外95例接受尿激酶系统溶栓治疗者设为B组。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A组平均住院天数为(6.17±1.86)d,明显低于B组[(10.02±2.33)d;t=12.91,P0.05]。4 w后复查:有效率A组93.58%,B组81.05%;血栓有效清除率A组92.66%,B组74.74%;健、患肢膝下15 cm处周径差A组(0.76±0.24)cm,B组(1.42±0.45)cm,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6~36个月,A组水肿、色素沉着、溃疡等后遗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9.27%、13.76%、0.91%,均明显低于B组41.05%、48.42%、8.42%(均P0.05)。通过彩超检查静脉畅通率、瓣膜功能正常率,A组分别是89.00%、71.56%,B组分别为49.47%、35.79%,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疗效评价,总有效率(优+良+中)A组96.33%,B组86.32%,两组对比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介入相比系统溶栓治疗中老年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更具优势,疗效好、恢复快、并发症也更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对急性前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本院诊治的68例急性前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资料,按照PCI血栓不同治疗方式分成两组。对照组34例患者采用替罗非班治疗,研究组34例患者采用血栓抽吸与替罗非班联合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冠脉造影指标、临床疗效指标及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术后冠脉造影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且研究组改善情况更佳,优于对照组PCI术后,组内、组间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研究组临床疗效指标及预后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对急性前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疗效及预后均具有积极影响,增强PCI手术疗效同时可积极改善其预后,具有临床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13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心肌灌注水平、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等。结果研究组术后NT-pro BNP水平、LVEDD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灌注水平、LVEF较对照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CE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再行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方式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中较直接PCI治疗可明显提高冠脉血流再灌注及心功能,降低术中慢血流或无复流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尿激酶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对照组给予静脉溶栓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NIHS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血栓抽吸联合尿激酶原治疗高血栓负荷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纳入2017年2月—2019年2月于河北省人民医院行急诊PCI且术中应用血栓抽吸的高血栓负荷STEMI病人175例。依据术中是否应用尿激酶原冠状动脉溶栓分为血栓抽吸组(111例)和血栓抽吸联合尿激酶原组(64例)。收集病人基线临床资料和急诊PCI术资料,并记录院内及术后12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和出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血栓抽吸联合尿激酶原组年龄小于血栓抽吸组(P<0.05)。血栓抽吸联合尿激酶原组术后慢血流/无复流发生率低于血栓抽吸组(12.5%与25.2%,P<0.05)。血栓抽吸联合尿激酶原组院内及术后12个月心源性死亡发生率低于血栓抽吸组(P<0.05)。两组病人院内及术后12个月内心力衰竭、靶血管重建、再发心肌梗死、新发缺血性卒中及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分析显示,术后12个月,两组无MACCE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6)。结论血栓抽吸联合尿激酶原可改善高血栓负荷STEMI病人急诊PCI术后心肌灌注,降低心源性死亡发生风险,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皮氧分压和踝肱指数(ABI)在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病变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5-01~2016-06在该院内分泌科住院的496例2型糖尿病患者,男295例,女201例,平均年龄(59.84±11.66)岁,糖尿病病程为0.1~35年。分为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和下肢动脉病变组(CO组,95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而无下肢动脉病变组(DPN组,139例)、下肢动脉病变而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LEAD组,83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和下肢动脉病变组[(N+A)组,179例]。分析各组经皮氧分压与ABI的差异。结果各组之间年龄、血压、B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PN组与LEAD组的病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两组之间病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O组与DPN组、LEAD组与N+A组糖化血红蛋白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O组与DPN组相比,经皮氧分压、AB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两组之间经皮氧分压、AB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提示Tc PO2诊断下肢动脉病变优于ABI。结论 Tc PO2能很好地反映糖尿病患者的下肢微循环状态,其诊断下肢动脉病变优于ABI。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基础上辅助心肌梗死相关闭塞血管行血栓抽吸及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AM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1年5月在我院STEAMI的53例患者,26例STEMI患者试验分为血栓抽吸+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组:在标准PCI基础上进行血栓抽吸,并在血栓抽吸前后分别经抽吸导管冠状动脉内推注替罗非班10μg/kg,置入支架后静脉滴注替罗非班0.15μg.kg-1.min-1持续36h;标准PCI组:27例STEMI患者按急诊PCI常规方法置人支架。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前及术后心肌梗死相关动脉心肌梗死时溶栓(TIMI)分级,以及PCI术后6个月内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心脏性猝死及急性左心衰竭)及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基线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栓抽吸+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组与标准PCI组TIMI 3级血流率分别为96.12%和83.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随访显示,血栓抽吸+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有降低趋势(P<0.05)。两组间出血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直接PCI中联合应用血栓抽吸和心肌梗死相关闭塞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可以改善心肌灌注,并能降低6个月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冠脉内逆向精确溶栓联合支架植入术、血栓抽吸联合支架植入术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治疗中的近远期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05例STEMI并接受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分为三组,分别为传统组(n=35)、逆向溶栓组(n=35)、抽吸组(n=35),传统组采用传统支架植入术治疗,抽吸组采用血栓抽吸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溶栓组采用冠脉内逆向精确溶栓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比较三组近期效果、远期效果。结果 三组无复流现象发生率、术后1 h心电图ST段回落率≥50%占比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TIMI血流分级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组、抽吸组与传统组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内,溶栓组、抽吸组与传统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血栓抽吸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罪犯血管血流的影响。方法:收集90例行PCI术的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进行血栓抽吸分为对照组(单纯PCI术,40例)与研究组(血栓抽吸联合PCI术,50例),比较2组临床治疗结果、罪犯血管血流变化及术后1周与术后远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术后2组罪犯血管血流0~2级所占比例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ST段回落良好所占比例为60.0%,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周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低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术后1周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随访远期总不良事件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抽吸可改善AMI患者PCI术后罪犯血管血流灌注,改善患者左室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支架置入术后再次血栓抽吸术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11月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5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79例。两组患者均行急诊PCI,确定梗死相关血管(IRA)后实施血栓抽吸术,然后实施球囊扩张术及支架置入术,研究组患者在支架置入术后再次实施血栓抽吸术。比较两组患者支架置入术后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TMP)分级及研究组患者支架置入术后和再次血栓抽吸术后TIMI血流分级、TMP分级,比较两组患者术后ST段回落指数,并统计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随访15周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支架置入术后两组患者TIMI血流分级和TMP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值分别为0.292、0.208,P0.05);研究组患者再次血栓抽吸术后TIMI血流分级和TMP分级优于支架置入术后(u值分别为3.177、3.906,P0.05);研究组患者再次血栓抽吸术后TIMI血流分级和TMP分级优于对照组支架置入术后(u值分别为7.915、3.751,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2 h、4 h、8 h ST段回落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期间,研究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8.9%(P0.05);出院后随访15周,研究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0,对照组为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架置入术后再次血栓抽吸术可有效促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梗死血管再通,改善梗死区域心肌灌注,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栓抽吸并经血栓抽吸导管注射尿激酶原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6月邯郸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STEMI患者10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患者仅行PCI;观察组患者于PCI前行血栓抽吸,待造影检查显示无明显血栓影后经血栓抽吸导管注射尿激酶原。比较两组患者PCI前后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及校正的TIMI帧数(c TFC),PCI前及PCI后1周心功能指标;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PCI前两组患者TIMI血流分级、TMPG及c TF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后观察组患者TIMI血流分级和TMPG优于对照组,c TFC少于对照组(P0.05)。PCI前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血清脑钠肽(BNP)、肌钙蛋白I(Tn 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后1周观察组患者LVEF高于对照组,血清BNP、Tn I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观察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栓抽吸并经血栓抽吸导管注射尿激酶原能有效改善STEMI患者PCI后心肌血流灌注及心功能,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