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张仲景对胸痹心痛"阳微阴弦"的论述,总结赵青春应用温通汤辨治胸痹心痛的经验。经脉闭阻,血行不畅,痰浊、瘀血、寒凝、气滞阻痹胸中是胸痹心痛发病之关键,根据"阳微阴弦"的基本病机,提出用温通法治疗,拟温通汤辨证加减。同时提出要注意心肾阳气的关系,在温心阳的同时,注意温肾阳,临证多合用参附汤、右归饮。  相似文献   

2.
从"阳微阴弦"论治冠心病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阳微阴弦"出自<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篇>,"阳微阴弦"是对胸痹心痛病因病机的高度概括."阳微"即是本虚,"阴弦"即是标实.冠心病的病机特点总属"本虚标实",心、脾、肾阳气亏虚是发病之本,而阴寒、痰浊、瘀血是发病之标,由此提出温阳益气,化痰祛瘀是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治则.  相似文献   

3.
<正>"阳微阴弦"语出《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是胸痹心痛病因病机的高度概括。本文评析阳微阴弦在胸痹中的病机纲要,从仲景"阳微阴弦"理论入手,提出温阳通脉的主要治法,并运用于临床。1论病机,着眼"阳微阴弦"《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对本病病因病机做了高度概括:"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关前为阳,关后为阴,  相似文献   

4.
《金匮要略》"阳微阴弦"思想治疗胸痹心痛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认为胸痹心痛为本虚标实之证,基本病机为"阳微阴弦",心阳虚于上,君火衰微,不能主宰全身,温养脏腑,而致气滞、痰凝、血瘀为邪,上乘于心。治当求本,以"阳微"为基,"阴弦"为要,在温通心阳的基础上,配以行气、活血、消痰之品,标本兼治,为治疗胸痹心痛的主要治则。  相似文献   

5.
通过探讨张仲景关于胸痹心痛"阳微阴弦"的病机理论,结合冠心病"本虚标实"的病机特点,分析了冠心病的证治要点,针对冠心病的现代介入治疗,提出在"阳微阴弦"理论指导下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6.
论五脏虚损与冠心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冠心病属于中医"胸痹心痛"之病证范畴,其病机多与脏气亏虚、痰瘀痹阻有关。如《金匮要略·胸痹心痛》所云"夫脉当取太过与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就指出了本病之病因病机乃"阳微阴弦"。《医宗金鉴》认为"阳微,寸口脉微也,阳  相似文献   

7.
"阳微阴弦"出自《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篇》。"阳微阴弦"是对胸痹心痛病因病机的高度概括。"阳微"即是本虚,"阴弦"即是标实。冠心病的病机特点总属"本虚标实",心脾、肾阳气亏虚是发病之本,而阴寒、痰浊、瘀血是发病之标,由此提出温阳益气,化痰祛瘀是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治则。  相似文献   

8.
正《黄帝内经》借鉴阴阳理论阐述人体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亦是一脉相承地运用阴阳理论解析外感热病和内伤杂病的病因病理。兹将体会阐述如下。1病因病机重阳气,"阳微阴弦"为总纲《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明确指出胸痹心痛的病因病机总纲为"阳微阴弦",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脉诊上焦"阳微",可见上焦阳气极虚,为胸痹的病因,上焦为心肺  相似文献   

9.
论益气温阳法施治冠心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冠心病属中医学"胸痹"、"心痛"等范畴,其病机多为气虚阳微、血瘀阴盛,而以本虚标实为主,症候常见胸闷气短、心痛心悸等.笔者在临床中以补益心气、温通心阳为主治疗本病,获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常被称为"冠心病",主要包括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中医学多称之为"胸痹""心痛"。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指明其病机是"阳微阴弦",为心阳不足导致阴寒凝滞心脉而出现胸痛、心痛症状。治疗胸痹心痛,根据其病机采用温阳散寒的治则。仲景治疗胸痹用瓜蒌薤白白酒汤系列方;治疗心  相似文献   

11.
"阳微阴弦"出自《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篇,首先是对脉象的描述,更是对胸痹心痛病因病机的高度概括——阳气不足是根本,阴邪乘袭是关键。"阳微"包含阳位式微(上焦阴、阳、气、血)和脏器"阳"性的功能减退(心阳、肾阳、脾阳)两层含义;"阴弦"即是标实,就是根植于阴阳气血的虚衰和水液代谢失常的病理产物或病理状态:水湿、痰浊、寒凝、血瘀、气滞等。在临床实践中,要抓住病机,辨清虚实之轻重,标实本虚之主次,灵活配伍,酌情变化,方能取得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属"胸痹""心痛"范畴,"阳微阴弦"是对胸痹病因病机的高度概括,"阳微,寸口脉微也,(关前为阳)阳得阴脉,为阳不及,上焦阳虚也;阴弦,尺中脉弦也,(关后为阴)阴得阴脉,为阴太过,下焦阴实也。凡阴实之邪,皆得以上乘阳虚之胸,所以病胸痹心痛"。气虚是发生发展基础,气虚血瘀是病机关键。宜辨证与辨病结合,灵活运用益气活血法,临床疗效显著。未来应开展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实验,运用循证医学手段,系统深入研究,为中医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篇,由桂枝、生姜、甘草、大枣、麻黄、附子、细辛组成,有温阳散寒、通利气机之功,治疗水饮所致的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之"气分"证.笔者宗尤在泾<金匮要略心典>"气分,即寒气乘阳之虚而结于气者"之说,结合<金匮要略·胸痹心痛气短病脉证并治>"阳微阴弦……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认为这里的"气分"证乃因心阳不足,心气内结,寒水内停,心阳失旷所致,与肺肾功能失常关系密切.把本方用于治疗心肺肾阳气亏虚、水饮内停所致的心肺急症,收效颇捷.本文就此略呈管见,借以引玉,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4.
瓜蒌薤白类方源于《金匮要略》,是治疗胸痹心痛的经方.首都国医名师李文泉教授擅长心脑血管病的中医药治疗,瓜蒌薤白类方临床应用较多,对其有独到的认识与应用.瓜蒌薤白类方针对"阳微阴弦"之病机,李文泉教授认为"阳微阴弦"不仅是指上焦阳虚,还指上焦阳位虚损,导致阴邪上乘于阳位.李文泉教授在此认识基础上,结合"安和五脏,权衡缓急...  相似文献   

15.
根据中医理论结合临床经验,认为“阳微阴弦”虽是胸痹心痛的总病机,脾胃功能失调却是“阳微阴弦”之本,其主要病机为脾胃功能失调,不能上奉心阳而为“阳微”,诸邪因虚上乘阳位而成“阴弦”。提出升阳健脾,养心通络或祛邪升阳,宣痹通络法治之。并附验案一则。  相似文献   

16.
张仲景对心脏病证治的论述,主要见于《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九》。虽论胸痹心痛的病机为“阳微阴弦”,然论中条文之治,实偏重于阴弦之邪,遏闭心阳,故治方以宣痹温通,祛散阴邪为主。今就导师李七一教授对《金匮要略》中有关方证的认识及其在心脏病中的运用体会,介  相似文献   

17.
"阳微阴弦"为胸痹心痛的总病机,为将此理论运用于临床,作者自拟"薤白桂枝苓通汤"加减。阳微为主者,治以温通心阳、健脾补肾之法;阴弦为主者,治以宽胸理气、温阳化痰、活血化瘀等法。临床实践表明该方补阳而不留邪,血行其所,痰瘀自消;攻邪而不伤正,启门以驱寇,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18.
凌华  孙晗 《新中医》2017,49(4):161-163
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类型,也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中医以其对冠心病治疗的独特性有效性成为研究热点。冠心病属于中医学"胸痹""心痛"等范畴。对于该疾病的病因病机认识,张仲景在概括为"阳微阴弦,正虚邪实"。此说出自《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篇》,其中"阳微"就是指心阳衰微,  相似文献   

19.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之一,临床主要表现为典型胸痛,属中医学胸痹、真心痛范畴,西医治疗虽取得一定效果,但有其局限性,因此准确把握冠心病的中医病机,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张仲景指出胸痹的病机为"阳微阴弦",此论点也一直为后世医家所推崇。本文就胸痹"阳微阴弦"理论与冠心病诊疗方案之间的关联性进行探讨,以为冠心病的中西医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胸痹证在内科疾病中较为常见,可见于现代内科学分类下的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胃病,甚至神经官能症等多系统疾病。陈新宇教授认为,《金匮要略》中"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可以作为胸痹的诊疗大纲,遵从中医整体观,从阴阳角度将"胸痹"分为"阳微甚于阴弦""阴弦甚于阳微""阴阳不调"3类,在温通经脉的基础上,补泻调和,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