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腰椎融合术是治疗腰椎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等退变性疾病的常用手术,其临床疗效明确,但术后部分患者可出现邻近节段退变,甚至出现临床症状~([1])。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脊柱压缩骨折后可出现骨折不愈合现象,即Kummell病。而腰椎融合术后发生邻近椎体Kummell病较为罕见。本病例为1例10年前因腰椎滑脱行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患者,术后出现邻近椎体Kummell病,并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Kummell病为一种少见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不愈合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近年随着相关病理学及椎体血管解剖研究的深入,已形成椎体缺血性坏死假说和骨质疏松性骨折后椎体内假关节形成假说。Kummell病影像学表现在诊断中发挥出极其重要的作用,X线片显示椎体内真空裂隙现象高度提示Kummell病,但不能作为确诊和鉴别诊断依据;MRI检查结果取决于检查时病变椎体内容物性质,用于Kummell病鉴别诊断、疾病分期和判断椎体病变性质;放射性核素骨扫描及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成像检查在Kummell病早期诊断及与恶性肿瘤全身骨转移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该文就Kummell病发病机制及影像学表现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创伤后椎体迟发性骨坏死(Kummell病)的早期预防及治疗。方法将100例有骨质疏松、外伤后表现为腰背痛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佩带腰围1个月加塞来昔布0.2 g,qd×7 d;实验组50例:绝对卧床1个月加塞来昔布0.2 g,qd×7 d。分别于受伤时,伤后1个月摄腰椎正、侧位X线片和CT,观察椎体内真空现象。对Kummell病患者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KP)进行治疗,术后疗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系统(VAS)评价。结果对照组有10例伤后1个月时X线片出现椎体压缩骨折伴椎体内真空现象(位于椎体中央上终板部位),患病率为20%。实验组有2例于伤后1个月时X线片出现椎体压缩骨折及椎体内真空现象,患病率为4%。创伤后Kummell病患病率对照组明显高于实验组(P〈0.01)。12例Kummell病患者,VAS评分术前为4.5~7.0(6.14±0.16)分,术后为6.5~9.1(8.23±0.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骨质疏松患者外伤后影像学无明显异常者,早期绝对卧床1个月对预防创伤后Kummell病有积极作用。PKP可有效缓解Kummell病疼痛。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Kummell病行椎体强化术后发生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方法 将行椎体强化术治疗的172例Kummell病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骨水泥渗漏分为渗漏组(45例)和非渗漏组(127例)。对影响两组发生骨水泥渗漏的性别、年龄、Kummell病分期、病变节段、骨密度、手术次数、手术方式、手术入路、骨水泥注入量、病变椎体终板及后壁的完整性等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的数据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性别、年龄、病变节段、骨密度、手术次数和手术入路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Kummell病分期、手术方式、骨水泥注入量、病变椎体终板及后壁完整性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Kummell病Ⅱ期、PVP手术方式、骨水泥注入量、病变椎体终板及后壁不完整是骨水泥渗漏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 Kummell病患者行椎体强化术后发生骨水泥渗漏的独立危险因素有Kummell病Ⅱ期、PVP手术方式、骨水泥注入量、病变椎体终板及后壁不完整,临床上可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避免渗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Kummell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Kummell病(创伤后椎体迟发性骨坏死)是一种发病机制及诊断方法尚不完全明确的少见疾病,其主要特征为轻微外伤导致脊柱疼痛,经过长短不一的无症状期后再次出现相同部位疼痛不适,后逐渐进展为脊柱后凸畸形。因该病报道时X线检查设备尚未应用于临床,无影像学证据,未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从而造成骨科医师对于Kummell病的认识不足,导致了疾病的漏诊或误诊,这也是其低报道率的原因之一。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对于Kummell病的研究报道日益增多,似乎表明Kummell病并非罕见。为了提高人们对Kummell病的进一步认识,现对Kummell病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Kummell病的适应证,评价单侧入路经皮椎体成形在Kummell病中的应用及其疗效。方法:2009年3月~2011年3月56例Kummell病患者,其中男17例,女39例,平均62.8岁。术前CT测量“真空样”改变的体积、位置;椎体椎弓根轴线与椎弓根骨性穿刺点与椎体“真空样”改变处连线的夹角,确定穿刺方向。术前、术后3d及末次随访时采用VAS评分评价疼痛情况,应用X线片评价骨水泥以及骨折椎体情况。结果:随访15—37个月,平均25.4个月,骨水泥位置良好,病变椎体无再骨折,骨水泥与椎体界面无透亮区。VAS评分术前7.6±0.8、术后3d 2.3±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2.2±0.5,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技术治疗Kummell病快速、安全、可靠。确定责任椎体以利于适应证的选择,准确的影像学测量有利于穿刺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骨填充网袋联合椎弓根锚定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陈旧性椎体骨折不愈合(Kummell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骨填充网袋联合椎弓根锚定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21例Kummell病患者.记录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比较手术前后疼痛VAS评分、ODI及Cobb角.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Ⅲ型Kummell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12年8月至2016年8月我科收治的25例Ⅲ型Kummell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评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疼痛缓解程度(VAS评分)、功能改善情况(ODI评分)、后凸Cobb角、手术前后椎体高度纠正、术后并发症等数据。结果平均随访25个月,平均手术时间(150±20)min(150~190min),术中出血量(450±30)mL(400~550mL),术后引流量(180±20)mL(150~200mL),住院时间(11.5±2.5)d,下床活动时间(4.5±1.5)d,统计学显示与术前比较,手术前后椎体高度纠正、后凸Cobb角、VAS评分及ODI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5个月发生邻近椎体骨折1例,末次随访时,影像学复查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结论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Ⅲ型Kummell病可以矫正脊柱后凸畸形,避免继发性神经损伤及长期卧床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椎弓根螺钉联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陈旧性椎体骨折不愈合(Kummell病)的手术疗效.方法 采用椎弓根螺钉联合PKP治疗25例Ⅱ、Ⅲ期Kummell病患者.采用疼痛VAS评分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及ODI评价脊柱功能改善情况,比较手术前后脊柱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及中线高度.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  相似文献   

10.
正Kümmell病指轻微脊柱创伤后迟发的椎体塌陷及进行性脊柱后凸~([1])。该病最早由德国外科医生Kümmell于1891年描述~([2]),他报道了5例经历轻微脊柱创伤的患者,经过数月甚至数年的无症状期,最后出现胸腰段疼痛及进行性后凸畸形。Kümmell病的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明确,比较公认的假说是创伤后椎体骨缺血坏死~([3~5])。椎体迟发性塌陷在X线片上被发现后~([10]),多数学者均认为椎体内真空裂  相似文献   

11.
Kummell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895年,德国医生Kummell首次报道了6例迟发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其共同特点为:患者曾有轻微外伤史,数月或数周后疼痛消失,但数月或数年后症状复发、加重并出现脊柱后凸畸形.此后文献中将其称之为Kummell病,但详细报道及研究并不多见.近20年来,随着骨质疏松症研究及影像学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对Kummell病的报道逐渐增多.现将有关文献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突成形术(PKP)对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不愈合病(Kummell病)治疗的手术适应症选择以及术后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了2008年7月-2010年3月,行PKP治疗的56例老年胸腰椎Kummell病患者。结果:术后3~4天,在腰背支具保护下,全组患者下地活动,平均4.2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长节段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联合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Ⅲ期可复型Kummell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3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骨科收治的32例Ⅲ期可复型Kummell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7例,女性25例,年龄(71.8±6.7)岁(范围:61~86岁)。损伤节段:T ...  相似文献   

14.
Kummell病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91年Kummell首先报道,轻微脊柱外伤患者经几周至几个月的无症状期后会逐渐发展为有症状的进展性脊柱后凸畸形[1],分为5个阶段:①初始损伤期:脊柱X线检查正常;②后创伤期:患者可有轻微腰背痛不适,但不影响功能;③隐匿期:基本无症状,持续数周至数个月;④复发期:在病理性骨折的相应区域出现进行性加重的疼痛;⑤终末期:出现持续的脊柱后凸畸形、脊髓压迫.此后称之为Kummell病.随着临床对骨质疏松症的深入研究、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及椎体成形术等新技术的应用,有关Kummell病的报道逐渐增多.现将Kummell病目前的治疗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5.
正骨质疏松症是以骨质的强度和密度减少为特征,导致骨的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在临床上较常见,由于骨折区域血供障碍以及椎体力学改变等原因,会导致椎体骨坏死~[1]。椎体骨坏死也被称为Kummell病,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一种特殊类型,由于该病易被漏诊或误诊,使其成为患者慢性腰背痛和致残的原因。笔者就椎体骨坏死的开放手术治疗进展作一综述。1椎体骨坏死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椎体骨坏死的发展过程一般有3个临床阶段:1在轻微外  相似文献   

16.
背景:目前,Kummell病相关文献报道较少,诊断和治疗仍存争议,对于此病的认识有待进一步加深。 目的:深化对Kummell病的认识并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无神经症状Kummell病的短期疗效。 方法:2007年2月至2012年3月,13例无神经症状Kummell病患者接受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分别于术前、术后记录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伤椎和邻椎高度、受累节段矢状面Cobb角,认为VAS减少50%为疼痛明显缓解,ODI减少50%为功能明显改善。 结果:患者术后3 d,1个月、3个月、12个月VAS平均评分分别为6.7±0.88、4.3±0.64、3.6±0.69和3.2±0.90,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疼痛缓解率为81%。12例患者的运动功能有明显改善;术后3 d,1个月、3个月、12个月ODI平均评分分别为23.5±1.90、15.0±0.86、13.8±0.60和12.5±0.50,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运动功能改善率为71%。术后伤椎高度较术前明显增加,术后12个月时伤椎高度平均为(18.5±1.59)cm,与术前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但术后随访时各时间点邻椎高度较术前无明显改变(P〉0.05)。术后伤椎节段Cobb角较术前明显减小,术后12个月时伤椎节段Cobb角平均为14.6°±1.46°,与术前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目前对于Kummell病的认识仍存不全面;椎体后凸成形术是治疗无神经症状Kummell病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单侧与双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Kummell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5例行PKP治疗的Ⅰ、Ⅱ期Kummell病患者按椎弓根穿刺方式不同分为单侧组(17例)和双侧组(18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骨水泥灌注量、骨水泥渗漏率、疼痛VAS评分、骨折椎体角和椎体高度百分比。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6个月。手术时间、骨水泥渗漏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骨水泥灌注量双侧组多于单侧组(P 0. 05)。术后1 d两组骨折椎体角及椎体高度百分比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 0. 05),双侧组较单侧组改善更显著(P 0. 05)。术后1 d及末次随访时,两组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 0. 05),双侧组均低于单侧组(P 0. 05)。结论 单侧与双侧入路PKP治疗Ⅰ、Ⅱ期Kummell病均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双侧入路在术后疼痛、影像学改善等方面优于单侧入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中采用分次序贯灌注骨水泥治疗Kummell病的疗效。方法 2012年1月-2014年1月,对18例Kummell病患者行单侧PVP治疗,术中采用分次灌注骨水泥序贯椎体成形。其中男6例,女12例;年龄65~88岁,平均75岁。病程3~32个月,平均11.6个月。所有患者术前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骨密度,T值为—4.0~—2.8,平均—3.4。病椎分别位于T11 3例,T12 10例,L1 3例,L2 2例。术后复查X线片观察骨水泥渗漏及病椎前缘高度变化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手术疗效。结果 1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14个月。术后4例患者发生骨水泥渗漏,其中骨水泥渗入椎间盘内2例,椎体前侧1例,椎管内静脉丛1例;但均未出现神经功能损伤等相关并发症。术前、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病椎前缘高度分别为29.1%±6.7%、68.1%±7.3%、67.8%±5.9%,VAS评分分别为(8.11±1.32)、(2.14±0.78)、(1.97±0.50)分,ODI分别为84.6%±8.5%、24.1%±9.7%、23.8%±10.2%;术后各时间点以上指标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3 d及末次随访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Kummell病,采用分次序贯灌注骨水泥方法行单侧PVP,可有效缓解腰背痛症状,减少骨水泥渗漏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9.
正椎节先天性发育异常可导致脊柱生长不平衡,形成的畸形被称为先天性脊柱侧凸(congenital scoliosis,CS),可分为椎体形成缺陷、分节缺陷和混合型三种类型~([1])。据统计,新生儿中CS的发生率约为0.5‰~1‰~([2])。半椎体畸形是先天性脊柱侧凸最常见的类型(46%)~([3]),而半椎体又可分为完全分节(65%)、部分分节(22%)和未分节(12%)~([4])。CS的进展与患者的年龄、畸形椎体的形态和部位密切相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椎弓根内固定及椎体成形术治疗Kummell病的疗效。方法对15例Kummell病患者采用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配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采用ODI、疼痛VAS评分、椎体矢状面指数(SI)、后凸Cobb角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4个月。术后12个月,VAS评分由术前的7.40分±0.63分下降至3.10分±0.51分,ODI由术前的71.60%±1.20%下降至37.40%±2.20%,SI由术前的45.40%±5.20%上升至67.52%±1.12%,后凸Cobb角由术前的33.80°±3.82°下降至22.40°±6.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2个月,参照WTO标准评定疗效:完全缓解12例,明显缓解3例。结论椎弓根内固定配合PVP治疗Kummell病能够稳定三柱,患者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改善生活质量,是一种比较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