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超声检测210例代谢综合征(MS)患者及非MS受试对象的心外膜脂肪厚度,男性MS患者心外膜脂肪厚度明显高于非MS者[(9.10±3.59)mmvs(6.82±3.00)mm,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其与体重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超敏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P〈0.05),与胰岛素敏感指数呈负相关(P〈0.05)。心外膜脂肪厚度诊断MS的ROC曲线下面积男性0.723,女性0.635。提示由超声测量的心外膜脂肪组织和MS的关系密切,可作为MS患者无创的协同诊断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外膜脂肪组织(EAT)厚度、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和高敏肌钙蛋白T(hs-cTnT)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ACS患者作为病例组,其中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各40例。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心功能正常健康者12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EAT厚度,采用白蛋白-钴离子结合试验法测定血清IMA水平,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hs-cTnT水平。结果 ACS患者EAT厚度、IMA和hs-cTnT水平及Gensini积分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ACS患者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EAT厚度、IMA和hs-cTnT水平及Gensini积分变化均呈递增趋势,且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ACS患者EAT厚度、IMA和hs-cTnT水平与Gensini积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单支病变组患者IMA水平与Gensini积分具有相关性(P0.05),EAT厚度和hs-cTnT水平与Gensini积分无显著相关性(P0.05);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患者EAT厚度、IMA和hs-cTnT水平与Gensini积分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 EAT厚度、IMA和hs-cTnT水平与ACS病变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和冠状动脉疾病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CBM、CNKI、VIP及WanFang Data,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5年10月,收集关于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与冠状动脉疾病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由2位研究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用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个病例对照研究,3 162例研究对象,其中2 054例冠状动脉疾病患者,1 108例非冠状动脉疾病者。Meta分析显示:患冠状动脉疾病组的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大于无冠状动脉疾病者,它们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0.67,95%CI:0.38~0.97,P=0.000)。结论:基于目前研究结果,可以确定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与冠状动脉疾病存在相关性,可能是一个评价冠心病风险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经超声影像测量的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2月于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因不明原因心绞痛、心肌梗死、胸痛接受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检查的患者98例,采集患者临床资料,超声测量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采用Gensini评分法对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进行测评,根据患者是否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将患者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冠心病组患者根据病变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病变组。结果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在性别、年龄、收缩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及空腹胰岛素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患者的体质指数、腰围、舒张压、低密度脂蛋白、心外膜脂肪组织(EAT)厚度等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患者EAT较非冠心病组患者厚,且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越重,患者EAT值越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EAT厚度与低密度脂蛋白、舒张压、体质指数、腰围呈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AT厚度是冠状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在众多冠心病危险因素中,EAT厚度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显著相关,可能是评价冠心病风险的辅助指标,超声测量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简易无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方法 对298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对象,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冠脉造影测量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266例按非冠心病(对照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人群分三组,分别为91例、79例、96例,比较三组患者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结果 心外膜脂肪组脂肪组织厚度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Kendall'8 r=0.132,P=0.004,Spearman's r=0.171,P=0.003);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03,v=2,P=0.001).结论 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在对照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人群中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外膜脂肪组织与冠状动脉钙化、趋化素的关系。方法选取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90例,依据Framingham危险评分分为低危组(10%)、中危组(10%~20%)和高危组(20%)。选取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血趋化素、C反应蛋白、血常规、血生化,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行胸多层螺旋CT检查,飞利蒲工作站软件测量心外膜脂肪组织体积和冠状动脉钙化评分。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外膜脂肪组织体积与冠状动脉钙化评分、趋化素、C反应蛋白、Framingham危险评分等之间的关系。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组血趋化素、C反应蛋白、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较对照组升高(P0.01);维持性血液透析高危组、中危组心外膜脂肪组织体积、冠状动脉钙化评分、趋化素明显高于低危组(P0.05或P0.01),高危组心外膜脂肪组织体积、趋化素明显高于中危组(P0.05);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冠状动脉钙化评分、趋化素、C反应蛋白及Framingham危险评分为心外膜脂肪组织的影响因素(P0.05或P0.01)。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趋化素、C反应蛋白、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升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在微炎症状态。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危组、中危组心外膜脂肪组织体积、冠状动脉钙化评分、趋化素均高于低危组,心外膜脂肪组织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冠状动脉钙化评分、趋化素及Framingham危险评分相关,心外膜脂肪组织可预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测量心外膜脂肪组织(EAT)厚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发生、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于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14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检查结果分为非冠心病组(n=35)和冠心病组(n=107).比较两组患者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外膜脂肪组织(EAT)与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相关短期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心内科自2014年1月至12月209例术前已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的冠心病患者的PCI手术相关临床资料,测定EAT体积并分析术中及术后30 d内发生的短期并发症,对可能影响并发症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09例患者PCI术前的EAT体积为(129.3±49.7)ml,有18例(8.6%)患者发生短期并发症,包括:10例(4.8%)冠状动脉夹层,其中1例合并术中冠状动脉穿孔,1例合并术后出血;6例(2.9%)出血;2例(1.0%)心肌梗死,其中1例合并心原性休克;1例脑梗死。单因素分析发现,高血压病、EAT体积大(130 ml)、多支病变、置入支架数量多的患者,PCI术中及术后短期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增高(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EAT体积大(130 ml)(OR 4.268,95%CI 1.422~12.812,P=0.010)和多支病变(OR 5.113,95%CI 1.786~14.638,P=0.002)是PCI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EAT体积大(130 ml)是PCI相关短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测定EAT可能对PCI术中及术后短期并发症的预测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EATT)与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的关系。方法 选择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术确诊的冠心病患者320例,根据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分为左心室舒张功能正常45例(CNLVDF组)及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275例(CDLVDF组)。两组均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分别选择胸骨旁长轴切面(PLAV)、心尖四腔心切面(AFCV)、大血管短轴切面(ASAV)于舒张末期测量右心室前壁、右心室游离壁与心尖、右心室游离壁的脂肪组织厚度,分别记为PLAVT、AFCVT、ASAVT,取平均值为EATT。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法分析EATT对冠心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的影响。结果 两组PLAVT、AFCVT、ASAVT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CDLVDF组EATT高于CNLVDF组(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ATT升高是冠心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的独立危险因素(OR=34.985,95%CI:1.067~1 147.454,P<0.05)。结论 冠心病合并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患者EATT明显升高,且EATT升高的冠心病患...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系统评价心外膜脂肪组织(EAT)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NKI和CBM从建库到2019年1月关于EAT在冠心病中的临床应用试验。采用改进后的Jadad量表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Man5.3软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1篇文章,共4 049例患者。超声心动图显示,冠心病组最大EAT厚度为(12.21±2.62) mm,最小为(2.22±1.86) mm;非冠心病组最大EAT厚度为(9.92±1.37) mm,最小为(1.8±1.4) mm。所纳入文献存在较大异质性(I2=95%,P<0.05),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组患者EAT厚度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患者(SMD=1.07,95%CI:0.75~1.38,P<0.05);冠心病组患者超声心动图与CT测量的EAT厚度值均高于非冠心病组患者。结论:EAT具有临床易用性、成本效益和非暴露特征,超声心动图或CT测量EAT厚度应用于冠心病诊断及风险分层上有一定价值,值得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1.
目前认为,内脏脂肪组织堆积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重要的危险因素。心外膜脂肪组织是内脏脂肪的一种类型,除了发挥代谢、产热和机械作用,还能分泌多种脂肪因子直接作用于邻近的冠状动脉,进而影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进程。本文从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和循证医学角度对心外膜脂肪组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关系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心外膜脂肪组织(EAT)体积增加与高龄患者冠状动脉斑块形成的关系。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冠状动脉病变高龄患者,根据EAT体积(EATV)分为两组(高低),取最狭窄的冠状动脉通过定量冠状动脉造影系统确定存在50%狭窄的血管行血管内超声射频(IVUS)检测,通过调查问卷统计,调查患者吸烟史、医疗史和当前心血管情况(高血压、高血脂或糖尿病等),并分别统计患者身高、体重、CT前仰卧位心脏收缩/舒张压等资料,通过统计学比较分析并研究相关性。结果所有患者的平均EATV为85.0 cm3(16.7184.6 cm3),高-EATV组使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61.5%)显著大于低-EATV组(38.5%)。两组之间在血管造影方面的特性(如严重狭窄、病变长度和损伤分布)无显著性差异;没有检测到两组之间在损伤部位(MLA)和腔体积的病变存在显著性差异。高-EATV组参考区域内最小管腔横截面积MLA比低-EATV组大(76.5±8.3 vs 72.9±10.2,P=0.03),但重构指数无显著差异;正性重塑在高-EATV组中更多(1.08±0.16 vs 0.87±0.14,P=0.04)。损伤病灶斑块体积在高-EATV组较大;高-EATV组中脂质坏死和钙化组织的比例更高;EATV和纤维组织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R2=0.24,P<0.01),和坏死组织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2=0.34,P<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β=0.15,P=0.03)和EATV(β=0.14,P=0.02)被确定为预测存在高比例坏死组织斑块的相关因素。结论EATV的增加是高龄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潜在标志物,且容易产生最危险类型的斑块。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心外膜脂肪组织(EAT)厚度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3-09-09—2014-09-09因胸痛和/或负荷试验异常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就诊的患者300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分为冠心病198例(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102例(非冠心病组)。单支病变及双支病变定义为轻度病变组(n=40)、三支病变及左主干病变定义为严重病变组(n=158)。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EAT厚度,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评价冠状动脉总积分(CAS),比较两组患者EAT厚度,比较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患者EAT厚度,并分析CAS与EAT厚度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患者左心室长轴EAT厚度、左心室短轴EAT厚度及平均EAT厚度大于非冠心病组(P0.05)。严重病变组患者EAT厚度大于轻度病变组和非冠心病组,轻度病变组患者EAT厚度大于非冠心病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AS与EAT厚度呈正相关(r=0.600,P0.001)。结论 EAT厚度可预测冠心病及其严重程度,且检测方法简单无创,具有很强的临床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超声测量心外膜脂肪组织(EAT)厚度对冠心病患者冠脉狭窄及其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以临床疑诊冠心病患者为受试对象,予以超声检查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根据CAG的结果,将受试者分入非冠心病组、冠心病组,继而将后者再细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病变组。比较各组受试者的EAT厚度,分析其与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分析EAT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结果纳入170例受试者,轻度、中度、严重病变组的EAT厚度均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均P0.01)。轻度病变组、中度病变组、重度病变组的EAT厚度呈递增趋势(均P0.05)。相关分析显示,冠心病组及轻度、中度、重度病变组的EAT厚度与冠脉狭窄程度呈显著正相关(均P0.05)。ROC曲线显示,以EAT=6.03 mm为冠脉狭窄诊断最佳临界点,灵敏度为52.06%,特异度为88.79%。EAT厚度对中度病变组、重度病变组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结论 EAT厚度与冠心病关系密切,与冠脉狭窄程度具有正相关性,对冠心病评估、预后判断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而且经超声测量EAT简便、无创、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EAT)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预测价值.方法 入选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于衡水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行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84例,检测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入院2...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EAT)与冠心病(CHD)的相关性及其诊断预测价值.方法 共298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对象行冠状动脉造影,符合CHD诊断标准的200例为CHD组,余98例为对照组,通过经胸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EAT,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比较两组EAT差异.结果 CHD组EAT大于对照组[(5.44±1.50)mm比(4.52±1.31)mm,P<0.01];EAT与CHD呈正相关(OR=1.598);EAT诊断CHD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男性为0.67,诊断敏感度59%,特异度82%,诊断切点值为5.06 mm;女性为0.71,诊断敏感度58%,特异度72%,诊断切点值为4.88 mm.结论 EAT是CHD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经胸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EAT可以作为CHD预测评估的一个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7.
血清炎症标志物及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回顾了近 5年来 ,国内外对血清炎症标志物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关系的研究状况 ,着重介绍有关C反应蛋白、血清肺炎衣原体和巨细胞病毒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相关性的临床研究进展及存在的不足 ,阐述了炎症可能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生、发展及并发症中起作用及可能机制 ,简单总结了目前应用抗生素作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一级和二级预防所做的初期临床试验及在试验中所面临的问题 ,展望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经高频超声测量的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epicardial adipose tissue,EAT)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 92例接受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检查的患者,根据结果分为非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组25例和CAD组67例,CAD组依据病变程度分为轻、中、重三亚组;经超声测量EAT和IMT,对各组之间的EAT值和颈动脉IMT进行比较,将EAT和颈动脉IMT与CAD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CAD组与非CAD组比较,EAT和颈动脉IMT值明显升高[(6.54±1.21)mmvs.(4.98±1.33)mm,P<0.05;(1.02±0.20)mm vs.(0.83±0.18)mm,P<0.05];CAD三亚组之间随着病变程度的加重,EAT和颈动脉IMT值逐渐升高。直线相关分析显示EAT(r=0.624,P<0.001)及颈动脉IMT(r=0.392,P<0.001)与冠状动脉面积狭窄率呈直线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EAT和颈动脉IMT均是CAD的独立危险因子,P值分别是0.028和0.032(P<0.05)。以EAT值≥5.16 mm诊断CAD,诊断敏感性83.6%,特异性68.0%,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为82.2%(P=0.001);以颈动脉IMT≥0.87 mm预测CAD的敏感性77.6%,特异性64.0%,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为76.6%(P=0.001)。结论经超声测量EAT和颈动脉IMT可作为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简便、可靠和实用的评价指标,可作为CAD患者无创的协同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正常体型老年人心外膜及冠状动脉周同脂肪组织与年轻人的差别,以及这些脂肪组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60例同时行冠脉CT及冠状动脉造影的体型正常的老年患者及16例冠脉CT正常的中青年对照者,其中老年组按病变程度分为老年正常冠脉组(9例).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22例)和老年冠心病组(29例)。冠脉CT测定心外膜脂肪容积和厚度,并计算左主干-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周嗣脂肪组纵。结果在冠脉正常者人群中,老年人心外膜脂肪容积较中青年增加[(211,99±12.02)cm3 vs(15066±29,71)cm3,P〈0.001];老年组左主干-前降支和有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较中青年组增加[(8.93±1.10)cm3 vs(7.35±1.80)cm3,P=0.026]和[(11.28±1.64)cm3 vs(10.06±0.69)cm3,P=0.015],回旋支周同脂肪有增加趋势,老年冠心病组患者心外膜脂肪厚度较正常冠脉组增加[(3.98±1.07)mm vs(3.32±0.47)mm,P=0.03],两组之间心外膜脂肪容积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0.46±53.45)cm3 vs(211.98±12.02)cm3,P=0.094];老年冠心病组左主干-前降支周同脂胁组织较正常冠脉组和轻度动脉粥样硬化组增加[(11.26±1.84)cm3〉(9.86±1.41)cm3〉(8.93±1.10)cm3,P〈0.01和P=0.003];老年冠心病组有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较正常冠脉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14±2.69)cm3 vsS(11.28±1.64)cm3,P=0.003)。结论老年人心外膜脂肪容积以及左主干-前降史和右冠周闻脂肪组织容量均较中青年人增加,老年冠心病患者心外膜脂肪厚度以及左主干-前降支和右冠周围脂肪组织容苗较老年正常冠脉者增加更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与正常人群不同部位心外膜脂肪体积差异,探讨心外膜脂肪组织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关联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本院住院治疗的65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65例在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与之匹配的正常人群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对象均记录基线资料及伴发疾病,采用冠状动脉CT测定总心外膜脂肪组织(EAT-total)体积,心室周心外膜脂肪(EAT-ventricular)体积,心房周心外膜脂肪(EAT-atrial)体积,左房周心外膜脂肪(EAT-LA)体积及右房周心外膜脂肪(EAT-RA)体积。比较2组不同部位心外膜脂肪体积差异,分析心外膜脂肪组织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相关性。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除心室周心外膜脂肪组织外,其余区域心外膜脂肪组织在病例组中均较对照组升高[EAT-atrial,(55.3±19.6)vs(68.7±29.1)cm~3,P0.05; EAT-LA,(31.9±11.9)vs(39.5±19.3)cm~3,P0.05; EAT-RA,(23.4±8.7)vs(29. 2±11.5)cm~3,P0.05; EAT-total,(130.5±42.1)vs(150.5±61.2)cm~3,P0.05]。在多因素分析中校正混杂因素后,总心房周心外膜脂肪组织体积及右心房周心外膜脂肪体积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发生有关(P0.05)。结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心外膜脂肪集聚,增多的心外膜脂肪组织可能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发生及发展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