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早期积极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恢复有效的心肌再灌注是降低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病死率、改善预后的关键。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是降低STEMI患者病死率最有效的方法。然而我国诊断为STEMI的患者中只有约30%接受了急诊PCI治疗,如果以我国每年心肌梗死发病率50/10万估算,全国只有不到10%的STEMI患者接受了急诊PCI治疗。另一方面,由于患者自身及医疗急救体系等各种原因导致急诊PCI效率低下,北京  相似文献   

2.
循证医学表明,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治疗的关键在于尽早、充分、持续开通梗死相关动脉(IRA),使心肌恢复有效的再灌注[1].由于急诊介入治疗(PCI)TIMI3级血流率高、IRA开通持久充分并发症少,疗效明显优于溶栓治疗,已经成为再血管化治疗的最重要方法[2].然而在介入治疗中尽管开通了梗死相关血管,却有部分患者发生无复流或慢血流现象从而影响到心肌灌注和PCI的疗效[3].PCI术中微血栓栓塞远端微血管是无复流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为此,对STEMI患者PCI术进行球囊扩张前先应用血栓抽吸导管抽吸冠状动脉内血栓,然后进行常规PCI术,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治疗原则是尽早实施血流再灌注,挽救濒死心肌,从而减小梗死面积,保护心功能,降低患者的病死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可以立即开通梗死相关动脉(infarct-related artery,IRA),已经成为再灌注治疗的重要手段,在临床中的应用也日益增多。IRA开通后的基本治疗原则是维持正常血流。随着STEMI药物治疗的标准化,包括PCI术前强化抗栓、他汀等的应用,STEMI患者中有高达33%的患者在术前  相似文献   

4.
<正>发病早期作经皮冠脉介入(PCI),恢复灌注,减少缺血(或缩短症状出现到闭塞到再灌注的时间)是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的最佳治疗方案。它的广泛应用已在相当程度上降低了死亡率。虽然早期再灌注是抢救心肌的先决条件,但心肌缺血区恢复血流可能导致进一步的再灌注损伤,因而减低了再灌注的益处。因此,最后的梗死是缺血与再灌注两种损伤的结  相似文献   

5.
<正>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由于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继而心肌严重缺血的一组综合征。其治疗核心是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开通梗死相关血管(IRA)、最大程度地挽救受损心肌[1,2]。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包括静脉溶栓、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等,其中直接PCI被公认为当前最佳的再灌注策略[3]。然而在我国受人口分布、认知能力、医疗资源分布等多因素限制,能够达到最佳再灌注效果的直接PCI实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溶栓后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直接PCI的疗效。方法 STEMI患者89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溶栓后早期PCI组41例和直接PCI组48例,分别对两组梗死相关动脉(IRA)的再通率、并发症发生率、支架植入术、住院期间死亡率及1个月后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PCI术前,溶栓后早期PCI组血管开通率85.4%(19.5%TIMI 2级,65.9%TIMI 3级血流),明显高于直接PCI组(18.7%,10.4%为TIMI 2级血流,8.3%TIMI 3级血流,P<0.001)。两组PCI术后TIMI血流分级无统计学差异(P=0.653),但溶栓后早期PCI组所用支架数更少。两组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大出血、再梗死、急性左心衰竭和住院天数)无显著差异(P>0.05)。1个月后随访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心源性死亡、再梗死、脑卒中等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溶栓后早期PCI治疗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替代再灌注策略。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PCI)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经急诊PCI治疗的STEMI患者112例,分析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种类、再灌注心律失常与梗死相关动脉的关系以及与发病至冠脉再通时间之间的关系。结果STEMI急诊PCI中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为48.21%。前降支闭塞引起的再灌注心律失常以快速型心律失常为主,右冠状动脉及回旋支闭塞以缓慢型心律失常为主。梗死后6h内开通冠状动脉者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6h以上开通者(P〈0.05)。结论再灌注心律失常是STEMI患者行急诊PCI的常见并发症,其类型与梗死相关动脉及冠脉再通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8.
徐标  王涟 《实用老年医学》2005,19(5):234-236
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STEMI)的主要治疗对策是早期、充分、持续地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最大程度地挽救濒死心肌,保护心脏功能。早期开通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治疗越晚效果越差。常用的再灌注方法包括静脉溶栓、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及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随着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9.
目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首选再灌注策略,旨在恢复心外膜梗死相关动脉血流,尽早实现微血管再灌注,从而抑制心肌不可逆性损伤.然而,相当比例的患者由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MD),初次PCI后并不能实现有效的心肌再灌注.既往心脏保护相关研究主要致力于保护心肌细胞和减小梗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替罗非班的使用时机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82例STEMI行急诊PCI患者。将患者分为3组:在抢救室应用替罗非班患者为早期应用组(98例),在导管室应用替罗非班患者为常规应用组(40例),未应用替罗非班者为对照组(44例)。观察各组PCI术前、术后即刻梗死相关动脉的血流及心肌灌注情况、心肌损伤标志物、主要不良心脏事件,记录出血并发症和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结果早期应用组PCI术前心肌梗死溶栓试验血流分级、心肌灌注分级明显高于常规应用组和对照组(P均<0.05),心肌损伤标志物、主要不良心脏事件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3组间出血并发症、血小板减少症、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病死率等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TEMI患者行急诊PCI早期应用替罗非班是安全的,且可改善PCI术前即刻梗死相关动脉的血流和心肌灌注。  相似文献   

11.
<正>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io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临床急性病症,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1,2]。早期再灌注治疗是挽救STEMI患者生命、改善其预后及生存质量的重要手段[3]。大量临床研究表明,采取早期再灌注治疗可大幅度降低STEMI患者的死亡率并显著改善幸存者的心功能[4]。再灌注治疗方法主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1周及6个月时梗死区的室壁运动情况,评价TIMI血流及ST段回落与梗死区再灌注的关系。方法选择209例行急诊PCI和56例未行急诊血运重建的急性STEMI患者(对照组),采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测定心肌梗死后1周及6个月时梗死区的室壁运动。将PCI患者分为3组,A组为PCI后TIMI血流2~3级且2h内ST段回落〉150%者;B组为PCI后TIMI血流2~3级且2h内ST段回落〈50%者;C组为PCI后TIMI血流1级且2h内ST段回落〈50%者。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组梗死后1周及6个月梗死区的室壁运动均明显改善(P〈0.01),B组梗死后1周梗死区的室壁运动无明显改善,6个月时梗死区的室壁运动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且与A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梗死后1周及6个月梗死区的室壁运动均无改善(P〉0.05)。结论急性STEMI患者成功PCI后,ST段迅速回落对于判断梗死区早期再灌注具有重要的临床预测价值,而对梗死区远期再灌注的临床预测价值较小;TIMI血流对于判断梗死区远期再灌注具有重要的临床预测价值,而对梗死区早期再灌注的临床预测价值较小。  相似文献   

13.
正1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对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开通罪犯血管及时恢复血流灌注,能降低梗死面积、保护心室功能,但在1年内仍有7%的死亡率和22%的心力衰竭(心衰)发生率,当高风险的STEMI发生心源性休克时,1年内的死亡率会更高,可达12%[1,2]。虽然心肌再灌注是挽救濒死心肌的有效方法,但是,在此过程的早期阶段又造成了心肌的额外损伤,比如  相似文献   

14.
目的用GSPECT评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早期再灌注治疗后的心功能。方法收集我院STEMI住院患者50例,早期再灌注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10例。早期再灌注组包括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者22例,静脉药物溶栓者18例。两组患者均于发病后7d~8d行静息心肌门控SPECT检查。结果 STEMI后早期即可观察到左心室舒张末容量(EDV)和收缩末容量(ESV)较正常组明显增大,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EMI后早期成功的再灌注治疗1周可有效减低EDV及ESV。结论 STEMI 1周可用GSPECT探查到左心室容量的增加,早期有效的再灌注治疗1周即可减小心腔容量。  相似文献   

15.
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再灌注治疗应争分夺秒,以早期、充分、持续开通梗死相关动脉(IRA)为首要目标.选择正确再灌注策略可缩短再灌注时间,挽救濒死心肌,防止心室重构,改善患者近、远期预后.本文结合最新指南及大型试验研究结果,对STEMI再灌注策略进行重点阐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溶栓、急诊PCI术2种不同再灌注治疗方式再通前、后血清脑钠肽(BN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124例STEMI患者分为溶栓治疗组(61例)和急诊PCI治疗组(63例),ELISA法测定2组患者血管再通前、后血清BNP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STEMI组再灌注治疗前血清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溶栓治疗和急诊PCI治疗组血管再通后血清BNP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急诊PCI治疗组血清BNP水平明显低于溶栓治疗组(P<0.05)。结论:急诊PCI治疗与溶栓治疗均可明显降低STEMI患者血清BNP水平,急诊PCI治疗组BNP水平下降程度优于溶栓治疗组。  相似文献   

17.
<正>美国心脏协会(AHA)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率高达1.9%5.2%〔1〕。目前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是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重建冠状动脉灌注的最有效方法,然而PCI术后无复流现象,使得AMI患者再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病死率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2〕。本研究观察PCI的早期即行替罗非班及抽吸导管干预对PCI复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小板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对发病6~12h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无再流的影响。方法:将症状发生至急诊PCI6~12h的STEMI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记录两组基础临床情况、PCI后无再流、心力衰竭、住院期间及术后180d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包括死亡再梗死再次靶血管重建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梗死相关动脉(IRA)PCI后TIMI3级血流发生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组相比,替罗非班组PCI前IRA TIMI 3级血流、术后梗死区心肌灌注分级(TMP)3级明显增加,无再流发生率降低(P<0.05)。心力衰竭减少27.4%,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相似,但于术后180d降低10.85%(P<0.05)。结论:急诊PCI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发病6~12h的STEMI患者,可进一步减少无再流发生,提高心肌灌注,并改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小板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对发病6~12 h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无再流的影响. 方法:将症状发生至急诊PCI 6~12 h的STEMI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记录两组基础临床情况、PCI后无再流、心力衰竭、住院期间及术后180d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包括死亡再梗死再次靶血管重建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梗死相关动脉(IRA)PCI后TIMI 3级血流发生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组相比,替罗非班组PCI前IRA TIMI 3级血流、术后梗死区心肌灌注分级(TMP)3级明显增加,无再流发生率降低(P<0.05).心力衰竭减少27.4%,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相似,但于术后180 d降低10.85%(P<0.05). 结论:急诊PCI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发病6~12 h的STEMI患者,可进一步减少无再流发生,提高心肌灌注,并改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STEMI行急诊PCI的患者186例,对其中PCI术后发生急性心力衰竭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分析显示年龄>55岁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急诊PCI术后更易出现心力衰竭加重,<55岁患者梗死血管更易累及前降支并出现心力衰竭加重;梗死血管闭塞时间、梗死血管重要性、非梗死血管病变程度、侧支循环不良、边支血管闭塞和损伤等均可诱发急性心力衰竭。造影剂、血容量增加、再灌注损伤、缓血流、无再流也是引起急性心力衰竭的重要因素。结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PCI术后发生急性心力衰竭的原因较多,警惕高危因素并给予针对性治疗可提高临床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