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hypereosinophilic syndrome,HES)是一组病因不明,以血液和/或骨髓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 cell,EC)持续增多,组织中大量EC浸润为特征的疾病.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HED)是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HES)的轻型或此疾病谱的良性端.它是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引起的皮肤病.近年来,临床上报道的HED病例越来越多.对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也已经取得很大进展,治疗上也取得一些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HED)是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HES)的轻型或此疾病谱的良性端,它是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引起的皮肤病。骨髓中嗜酸性粒细胞增生后释放入外周血,通过与内皮细胞相互作用和趋化作用集聚于组织中,然后通过多种细胞因子的作用而活化,并引起促炎症效应和组织的破坏。目前应用最多的HED诊断标准仍然是:符合Chusid于1975年制定的HES的标准,但仅有皮肤损害而无明显内脏损害。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是治疗HED的首选药物。对于累及心、肺、肝和肾等脏器者要按照HES治疗方案对其尽早治疗。  相似文献   

3.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HES)是一类与嗜酸粒细胞相关并具有共同临床特点的谱性疾病.疾病的一端为病程良性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仅累及皮肤,无器官或系统受累,预后较好;疾病的另一端为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或淋巴瘤,可以累及全身多个器官、系统,出现较严重的临床症状,甚至导致死亡,预后差.该病1968年由Hardy和Anderson首先提出,认为HES是病因不明、血液及骨髓中嗜酸性粒细胞(EOS)持续增多,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EOS)浸润为特征的一类疾病.  相似文献   

4.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HED)是一组病因不明,血及骨髓嗜酸粒细胞持续性增多,组织中嗜酸粒细胞浸润为特征,仅累及皮肤,未累及其他器官的一组疾病,属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的一种亚型[1],该病皮疹表现无特异性,故临床上易误诊及漏诊。现将我院收治的12例HED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5.
报告1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患者男,77岁.全身红斑、斑块伴反复发热2年余,加重2个月入院.入院检查外周血和骨髓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组织病理改变符合嗜酸性粒细胞改变.诊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给予糖皮质激素、抗感染及支持对症等治疗17天后出院.现随访中.  相似文献   

6.
以红皮病为主要表现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1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报告1例以红皮病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患者男,78岁。全身红斑、丘疹反复30年,泛发红皮8个月。全身皮肤弥漫潮红,粗糙,部分呈苔藓样改变,可见散在圆顶丘疹,色素沉着,细白脱屑,头皮为甚。外周血EOS明显升高超过半年,并随皮疹反复而增多,未发现其他器官损害,结合皮肤组织病理及骨髓象检查,诊断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  相似文献   

7.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Hypereosinophilic Syndrome),病因及临床表现多样,易漏诊和/或误诊,皮肤科相对少见,现将我院诊治的1例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患者男,13岁.因全身皮肤红斑、丘疹、水疱、结节1月伴剧痒、咳嗽,血象高3年余,于2009年9月21日来我院就诊.  相似文献   

8.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1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患者中男8例、女3例,平均年龄(51.3±16.7)岁,病程7个月~17年。皮疹泛发、多形、剧痒,伴有一定系统损害。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甘草制剂有一定疗效,部分患者多种治疗抵抗。结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患者多发于男性,甘草制剂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9.
嗜酸粒细胞增多性皮炎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嗜酸粒细胞增多性皮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对1996~2006年间收住院的9例嗜酸粒细胞增多性皮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嗜酸粒细胞增多性皮炎以中老年男性为主,病程反复迁延,皮损泛发、多形、剧烈瘙痒,以光泽坚实的红色丘疹、浸润肥厚性斑块、浸润水肿性肿胀颇为特殊。结论:嗜酸粒细胞增多性皮炎以皮肤损害为主,同时存在着内脏器官受累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泛发性白癜风合并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白癜风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皮肤病,可合并多种其他疾病,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国内已有报道,但白癜风合并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者尚未见报道,现将们所见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嗜酸性蜂窝织炎(Eosinophilic Cellulitis)是一种少见的、有独特的临床(开始似蜂窝织炎样、随后变为硬斑样的单发或多发性皮损)和组织病理改变(真皮有明显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和有火焰样图形的炎症性肉芽肿)特征,并伴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复发性皮肤病。本病首先由Wells在1971年以“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复发性肉芽肿性皮炎”(Recurrent Gnanulomatous Derma—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进一步认识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HED)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HES)患者的临床资料,将仅出现血液系统异常及皮肤损害的患者设定为研究组(HED组),其他类型的HES患者设定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结果、治疗方案和临床疗效.结果:HED组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64.71±11.43)岁,明显晚于对照组[(33.65±13.19)岁](P < 0.01),其首发症状均表现为瘙痒性皮炎.该组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未发现死亡病例.结论:HED可能为HES的一个预后较好的亚型,多见于老年男性患者.该病患者宜尽量明确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原因,以利于确定个体化治疗方案而控制疾病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嗜酸粒细胞增多性皮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对2005-2013年本科收住院的19例嗜酸粒细胞增多性皮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入选19例,其中男12例,女7例;年龄50~81岁,病程均反复迁延不愈,表现为泛发性、多形性、瘙痒性皮炎样皮损。血常规、外周血涂片、骨髓像均显示嗜酸粒细胞增多。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及皮下组织血管扩张,周围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以嗜酸粒细胞及淋巴细胞为主。结论嗜酸粒细胞增多性皮炎以皮肤损害为主,治疗方面应采用个体化方案。  相似文献   

14.
异位性皮炎(AD)患者常有血液嗜酸粒细胞增多.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为活化的嗜酸粒细胞在过敏及炎症过程中脱颗粒产生的碱性蛋白,曾证明AD患者的湿疹性皮肤可有此种蛋白沉  相似文献   

15.
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是一组以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持续性升高,伴有器官损害或功能不全的疾病,可分为髓系增生性、淋巴细胞性、重叠型、家族性、伴随现象和未分类等临床亚型,其中包括良性和恶性疾病.嗜酸性皮病是指以皮肤组织炎性浸润中存在嗜酸粒细胞为特征的一组皮肤病,常见的有昆虫叮咬、药疹、妊娠性皮病、荨麻疹、血管性水肿、过敏性接触性皮炎和特应性皮炎等,还包括一些具有组织病理特点的疾病,如Well综合征、木村病、嗜酸粒细胞增多性脓疱性毛囊炎、面部肉芽肿等.  相似文献   

16.
嗜酸粒细胞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正常人外周血中嗜酸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0.02~0.04,超过正常但小于0.1称轻度增多,介于0.1—0.5为中度增多,大于0.5则为重度增多。嗜酸粒细胞增多与许多皮肤病相关,可归为二类,一类为特发性嗜酸粒细胞增多性皮肤病,主要有:Ofuji嗜酸性化脓性毛囊炎、Wells综合征、嗜酸性脂膜炎、Gleich综合征(嗜酸粒细胞增多性周期性血管水肿)、嗜酸粒细胞性坏死性血管炎、口腔黏膜嗜酸粒细胞性溃疡、新生儿毒性红斑、嗜酸粒细胞性面部肉芽肿、一过性嗜酸粒细胞性结节病及结节性嗜酸粒细胞浸润等。另一类为组织中嗜酸粒细胞增多性皮肤病,其中部分疾病可伴有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多,包括特应性皮炎、虫咬及寄生虫病、大疱性皮肤病、结缔组织病、  相似文献   

17.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蜂窝组织炎,或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复发性肉芽肿皮炎,又称wells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以反复出现皮肤肉芽肿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为特征的皮肤病,国外1971年由wells最先报道而得名[1],国内类似病例较少.现报告1例临床及实验室资料完整的成人患者.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35岁,全身皮肤红斑、丘疹、肥厚伴瘙痒7年,加重6个月。外周血、骨髓涂片及活检、流式细胞术检测均提示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皮损组织病理改变符合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淋巴结活检:淋巴结不典型增生,伴较多浆细胞及少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IgE 7 100 IU/mL; HBsAg(+)、抗HBsAg(-)、HBeAg(+)、抗HBeAg(-)、抗HBcAg(+);乙肝病毒DNA定量:2. 04E+002。诊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慢性乙型肝炎。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抗乙肝病毒药物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嗜酸粒细胞增多性皮炎24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嗜酸粒细胞增多性皮炎指一组病因不明,外周血和骨髓中嗜酸粒细胞长期持续增多,嗜酸粒细胞绝对计数>1.5×109/L,持续6个月以上,排除病因明确的嗜酸粒细胞增多,仅累及皮肤,未累及其他器官的疾病[1].该病临床易误诊或漏诊,现将我院2003-2005年24例嗜酸粒细胞增多性皮炎进行临床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报告1例原发性皮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并发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患者男,71岁.伞身散在红斑、丘疹及小结节,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多.第1次行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予以精皮质激素治疗后皮损消退,但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持续增多.发病近4个月,结节再次出现,第2次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及皮下组织内弥漫淋巴细胞浸润,多数浸润细胞核大,染色深,核分裂象易见.免疫组化染色:大的肿瘤细胞CD20、CD79a、Bcl-2均(+).诊断:原发性皮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给予环磷酰胺、长春地辛、呲喃阿霉素、泼尼松(CHOP)方案化疗后皮损改善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