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时代肾移植术后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感染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行DCD供肾移植术后CRKP感染的17例受者和10例供者临床资料。供、受者均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记录CRKP感染受者的临床表现、治疗及转归情况。结果 7例供者感染CRKP,对其预处理后,2例供者CRKP转阴,5例供者CRKP未转阴。所有供肾均接受替加环素+美罗培南+伏立康唑灌洗预防感染。17例CRKP感染的受者中,包括11例血培养阳性、10例尿培养阳性、3例痰培养阳性、3例切口分泌物阳性、3例腹膜后引流液阳性;其临床表现包括发热8例、移植肾动脉破裂出血7例或移植肾动脉内血栓形成1例、膀胱刺激征3例、咳砖红色胶冻样痰1例。接受替加环素+美罗培南治疗5例,移植肾丢失1例,受者死亡4例;接受头孢他啶-阿维巴坦+美罗培南治疗12例,移植肾丢失3例,受者死亡1例。结论 CRKP感染供者并非肾移植的绝对禁忌证,提前处理供者感染,受者术后早期给予足量敏感抗生素可以治愈感染,改善肾移植受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器官移植》2021,12(6)
目的探讨供者来源性感染(DDI)对肾移植受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者及其148例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供肾灌洗液培养结果,将受者分为供肾灌洗液培养阳性组(阳性组,92例)和供肾灌洗液培养阴性组(阴性组,56例),根据受者是否发生DDI,分为DDI组(19例)和未发生DDI组(129例)。分析供肾灌洗液培养阳性菌株分布及构成比,总结受者术后感染情况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发生DDI组与未发生DDI组受者围手术期情况,分析DDI受者的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 148例肾移植受者中,92例供肾灌洗液培养阳性,共分离出病原菌131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占41.2%(54/131),革兰阴性杆菌占48.9%(64/131),真菌占9.9%(13/131)。148例受者中52例发生感染,其中阳性组有45%(41/92)的受者发生感染,阴性组有20%(11/56)的受者发生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52例感染受者最常见的感染部位为手术部位,其次为泌尿系统。共有19例受者发生DDI,发生率为12.8%,病死率为16%,与未发生DDI组受者比较,DDI组受者移植物丢失率和病死率更高、术后住院时间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8例发生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传播感染受者应用替加环素和(或)多黏菌素、碳青霉烯类药物治疗后有3例死亡,3例行移植肾切除;另外8例发生CRKP传播感染受者中,2例单独应用头孢他啶-阿维巴坦(CAZ-AVI),3例应用CAZ-AVI联合碳青霉烯类药物,3例先应用替加环素联合碳青霉烯类药物,而后应用CAZ-AVI进行挽救性治疗,经过治疗后受者均长期存活。结论 DDI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早期针对性抗菌治疗有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者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肾移植受者预防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412例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者及对应803例受者临床资料,所有供者均行气道分泌物、尿液、血液及供肾灌洗液培养,观察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者感染发生率、病原菌分布和构成比,根据供者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腹部外伤情况、体液培养结果等因素进行评分,受者根据评分采用不同的感染预防方案,分析供者来源性感染(DDI)的发生率及受者预后。结果 412例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者中共有243例存在感染,感染率59.0%,共分离出病原菌456株,病原菌主要来源于气道分泌物(71.7%)。革兰阴性菌以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为主,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主要为酵母型真菌。共有3例受者(分别接受来自2例供者的肾脏)发生DDI,发生率0.4%。结论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者感染率较高,对供者感染风险进行分级评分,根据评分采取合理预防方案,可有效预防DDI。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微血管侵犯(MVI)对原发性肝癌(肝癌)肝移植受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77例肝癌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分为MVI阳性组(64例)和MVI阴性组(113例).比较MVI阴性组和MVI阳性组受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肝癌肝移植受者的预后及危险因素.结果 177例受者中,64例(36.2%...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童活体肝移植术后新发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防治策略。方法 2010年7月至2014年7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移植中心和天津一中心医院器官移植中心接受活体肝移植术的106例儿童受者纳入本研究,所有手术由同一外科团队完成。根据供者术前HBV血清学标志物的结果,将儿童受者分为供肝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阳性组(45例)和供肝抗-HBc阴性组(61例)。了解两组儿童受者的新发HBV感染情况,分析供肝抗-HBc阳性组儿童受者新发HBV感染的危险因素,了解新发HBV感染患儿的特征。结果供肝抗-HBc阳性组和阴性组新发HBV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8%(8/45)和2%(1/61)。受者术前抗-HBs阴性、术后无抗病毒治疗是抗-HBc阳性供肝受者新发HBV感染的危险因素(均为P0.05)。发病距移植手术的中位数时间12个月(8~48个月)。9例儿童受者中,接受拉米夫定治疗7例,未予抗病毒治疗2例,均全部存活。结论应用抗-HBc阳性供肝的儿童肝移植受者,其术后存在感染HBV的风险。受者术前抗-HBs阴性、术后未给予预防性核苷类似物治疗是抗-HBc阳性供肝受者新发HBV感染的危险因素。接受供体抗-HBc阳性的肝移植儿童受体应使用核苷类似物预防新发HBV感染,移植术前亦要加强对其接种乙肝疫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者维护中的血管活性药物应用对肝移植受者及移植物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间19例DCD供肝移植的临床资料,依据DCD供者在器官切取前是否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将19例DCD供肝移植的供、受者分为血管活性药物组(用药组)和未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组(未用药组).观察和比较两组供、受者间的临床特征、术后并发症、受者和移植物存活时间等.结果 术后两组受者间肝功能指标均无显著差异.两组受者均未出现与供者相关的胆道并发症、原发性移植物功能不全、门静脉狭窄、肝动脉血栓形成等.用药组受者及移植物的存活时间为(4.2±4.2)个月,未用药组为(6.2±4.2)个月,两组受者及移植物的存活时间基本相同(P>0.05).结论 在DCD供者的维护中,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对肝移植后移植肝功能、胆道并发症、原发性移植物功能不全、门静脉狭窄、肝动脉血栓形成及受者和移植物的存活时间并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尸体供者小肠、肝和肾脏器联合切取及保存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尸体供者全腹腔脏器切取和保存技术,同时为不同的小肠移植、肝移植和肾移植受者提供供器官。方法共进行8次同一尸体供者的全腹腔脏器切取手术。供体切取经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下静脉插管,高渗枸橼酸-腺苷肾保存液及UniversityofWisconsin液原位灌注,肝、小肠、胰腺、脾、肾整块切取。供器官经后台修整后,分别成为肝、小肠和肾移植物进行相应的受者移植手术。结果 8次供者腹腔脏器切取和后台修整手术共获取8具小肠移植物、8具肝移植物和16具肾移植物。利用所修整出的供器官成功地完成5次单独小肠移植、8次肝移植和16次肾移植,术后移植物功能良好。结论所建立的尸体供者全腹腔脏器切取和保存技术,可同时为不同的小肠移植、肝移植和肾移植受者提供供器官;借鉴美国匹兹堡大学的供者器官后台分离技术,还可同时为胰腺移植受者提供供器官。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肝保护及功能评估的初步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者和33例受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供肝获取情况和受者预后情况;根据供者器官获取前的血清钠离子水平(血清钠),将相应受者分为血清钠155 mmol/L组、血清钠155~160 mmol/L组和血清钠161~180 mmol/L组,比较3组受者术后早期移植肝功能不全的发生率。结果 35例供者中,中国标准二类27例,中国标准三类8例,实施肝移植33例,余2例肝脏有淤血性肝硬化改变,弃用。33例肝移植受者中,30例恢复顺利,术后7~14 d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长期门诊随访移植肝功能基本正常;3例受者死亡,其中2例死于门静脉血栓形成,1例死于肺部感染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血清钠155 mmol/L组、血清钠155~160 mmol/L组和血清钠161~180 mmol/L组受者术后早期移植肝功能不全的发生率依次为18%、23%和4/5,其中,血清钠161~180 mmol/L组明显高于血清钠155 mmol/L组(P0.05)。结论对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肝功能进行及时、准确的评估和维护是提高供肝利用率、保证供肝功能和取得较好移植效果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摘 要] 目的 了解UW器官保存液(简称UW液)感染对肝移植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4年6月至2017年4月期间南京鼓楼医院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的患者临床资料,共68例,将供肝保存液UW液感染后的病例划为阳性组,未被感染的划为阴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肝功能、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及术后感染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肝移植术后第1、3、7、10天肝功能的恢复未见明显差异(P>0.05)。阳性组患者术后AKI的发生率为45.7%,阴性组18.1%,阳性组明显高于阴性组(P=0.028)。阳性组中UW液培养见两种细菌和(或)真菌的患者术后血培养及腹水培养较阴性组有明显升高(P值分别为0.01、0.039)。结论 UW液感染后可增加术后AKI的发生,其中UW液培养见两种细菌和(或)真菌会增加术后血液感染及腹腔积液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肝移植术后新发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临床特点,探讨其防治策略.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接受肝移植的受者及术后新发HBV感染受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阴性者365例,其中11例术后新发HBV感染,发生率为3.0%(11/365),多数受者无任何临床症状,仅在术后复查时发现HBsAg阳性,而肝功能正常.11例受者术后发现HBsAg阳性及HBV DNA处于复制状态后,均给予抗病毒治疗,1例原发病为丙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肝癌的受者给予长效干扰素治疗,随后HBV DNA出现变异株,改用恩替卡韦治疗,其余10例受者均采用核苷类似物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有10例受者在术中应用了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经抗HBV治疗后,1例治疗无效进展为急性肝功能衰竭而死亡,1例因肿瘤复发转移而死亡,其余9例均存活.存活的9例受者中,1例出现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转阴,4例HBV DNA复制水平为阴性(<1×l05拷贝/L),所有存活受者的肝功能均正常.结论 对于术前HBsAg阴性的受者在接受肝移植时,应严格筛查其所输注的血液制品;对于术前HBsAg阴性,且接受了乙型肝炎核心抗体和(或)HBV DNA阳性供肝的高危受者,术中及术后应常规使用HBIG及核苷类似物进行必要的抗乙肝治疗是预防术后新发HBV感染较为理想的策略,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1.
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一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一肝脏巨大平滑肌肉瘤患者进行原位肝移植术。供者为一25岁的男性脑死亡者。供肝用4℃UW液自腹主动脉灌注,快速切取肝脏,热缺血时间为8分钟。受者用"Y"形管建立左侧股静脉、门静脉和左侧腋静脉的体外循环后切除病肝,供肝的肝上下腔静脉、肝下下腔静脉和门静脉与受者的相应血管行端端吻合。术后并发腹腔内出血、急性肾功能衰竭、肺部感染和黄疸等,于术后47天死于脑溢血。该例移植肝功能良好,未出现排斥反应。应用UW液灌洗和保存肝脏,快速切取肝脏,能提高供肝质量。术后早期应测定血中环孢素A的浓度,慎用广谱抗生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肝移植术后发生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77例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MDRO感染分为非MDRO感染组(51例)及MDRO感染组(26例).总结肝移植受者术后MDRO的感染率和菌株分布情况;分析肝移植受者术后发生MDRO感染的危险因素;比较两组受者的预后情况.结果 肝移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移植受者直肠拭子培养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阳性对CRKP的血流感染的预警价值,寻找受者CRKP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供相关的治疗方案。方法对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进行肝移植的148例受者进行直肠拭子培养,对直肠拭子培养CRKP阳性的受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CRKP血流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根据是否给予干预治疗分为干预组和未干预组,观察干预治疗对CRKP的血流感染的干预效果。结果148例肝移植受者进行直肠拭子培养检出CRKP阳性23例(15.5%),发生CRKP血流感染5例(21.7%,5/23);直肠拭子培养阴性125例,均未发生血流感染。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严重的基础疾病(重症肝炎)、术后移植肝功能恢复延迟、急性肾功能衰竭需要肾替代治疗(RRT)、术后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TG)的诱导均是直肠拭子培养CRKP阳性的受者发生CRKP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此外,干预组中18例直肠拭子培养CRKP阳性的受者后期发生CRKP血流感染者2例(11.1%);未干预的5例CRKP阳性的受者后期发生CRKP血流感染者3例(60%)。干预组血流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未干预组(P<0.05)。结论对肝移植受者进行直肠拭子培养可为CRKP血流感染提供预警,对直肠拭子培养CRKP阳性的高危受者进行干预治疗,可以减少CRKP血流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发生肠瘘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8月期间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确诊为肠瘘的20例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收集并分析术后肠瘘患者临床症状、实验室数据、影像学资料、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 儿童受者术后肠瘘的发病率为2.8%(18/642),成人为0.4%(2/487)。20例肠瘘患者中儿童受者18例(90%),肠瘘中位发生时间为术后13.5(3.0~404.0)d。成人2例,肠瘘发生时间为术后2年及16 d。术后肠瘘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腹胀、腹痛,部分可出现腹泻、呕吐等。7例患者行立位腹平片,4例可见膈下或腹腔内多量游离气体。2例患者行胃肠道造影,均可见造影剂外溢。20例肠瘘患者均行病原学培养,70%(14/20)患者细菌培养阳性。95%(19/20)的肠瘘患者行剖腹探查术,其余1例成人患者行保守治疗。2例患儿死亡,均死于重症感染。结论 肝移植术后肠瘘可导致感染的发生及加重,且术后使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增加了术后感染的风险。因此监测引流液化验及细菌培养结果,及时调整抗感染用药方案,一旦确诊立即行剖腹探查及肠修补术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心脏死亡器官捐赠(DCD)应用于腹部多器官移植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保留自身胰腺的多器官(肝、胰和十二指肠)移植,供者为符合“中国心脏死亡器官捐献分类标准”中的中国三类(C-Ⅲ类)标准的2例男性捐献者.采取多器官联合切取法完整切取供者的肝脏、胰腺、十二指肠和部分空肠,利用供者的髂外、髂内动脉将供者的腹腔干和肠系膜上动脉成型为一个出口,与受者的腹主动脉行端侧吻合.受者的胰腺不切除,其门静脉与移植物的门静脉后壁行端侧吻合,供者的十二指肠降部与受者的上段空肠行侧侧吻合.结果 2例的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及胆红素总量等肝功能指标在术后2周达正常水平;术后7d血糖恢复正常;术后4d血淀粉酶和脂肪酶恢复正常;术后1~2周空腹血C-肽和胰岛素达正常范围.1例术后出现肠吻合口瘘,经穿刺引流,4周后痊愈.2例受者分别在术后8周和5周康复,肝功能及胰腺功能正常,未再使用胰岛素.结论 符合C-Ⅲ类DCD供者的器官可用于腹部多器官移植,术后移植物功能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感染性供者器官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的供、受者临床资料。根据供者是否存在感染及感染部位将受者分为3组,血流感染组(供者非耐药菌感染,16例)、非血流感染组(供者血流以外部位存在感染,20例)和未感染组(31例)。比较3组受者围手术期临床指标,包括术前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手术时间、无肝期、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观察受者术后1、3、7、14、21 d肝功能及凝血功能恢复情况;记录受者肝移植术后1个月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观察受者术后感染指标恢复情况,包括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降钙素原(PCT)。记录受者限制级别抗生素应用率及应用时间。结果 3组受者围手术期临床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3组受者术后各时间点的肝功能、凝血功能、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血流感染组受者术后3、7 d的NE%明显高于非血流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受者(均为P0.05),血流感染组受者术后3、7、14 d的PCT明显高于非血流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受者(均为P0.05)。血流感染组受者的限制级抗生素使用率、使用时间均明显高于或长于非血流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受者(均为P0.05)。结论在尽早应用抗生素的前提下,应用非耐药菌血流感染或其他局部感染捐献者的供肝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7.
2001年11月至2009年12月间,我中心共行尸体肝移植3100余例次.其中2例患者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和门静脉同时发生血栓形成,现报告如下. 病例资料 例1男性,38岁,因"慢性重型乙型肝炎"行原位肝移植.肝移植术后2个月,因胆道并发症(胆道感染、胆道坏死而至胆道铸型)而行二次肝移植.二次肝移植术中,采用5-0 prolene线端端连续吻合供、受者门静脉;供者端以腹腔动脉袢,受者端以肝总动脉与胃十二指肠形成动脉袢,采用6-0 prolene线行间断端端吻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肾移植受者术后感染情况及其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接受肾移植的94例受者临床资料。供肾均采用Lifeport行低温机械灌注,并向灌注液中加入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以预防供者来源感染。根据受者术后3个月内体液培养结果,将94例受者分为感染组和对照组。采用卡方检验比较感染组和对照组受者性别、灌注液培养阳性比例和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发生率。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比较两组受者年龄、移植前血清肌酐水平和住院时间。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术后3个月内94例受者中41例受者血、尿、痰及引流液标本中培养出病原菌,感染率为43.6%(41/94),且感染多发生于术后1周至1个月内,占34.0%(32/94)。41例受者共发生58例次感染,病原菌多来源于泌尿系统感染,占51.7%(30/58),其次为手术部位和血液系统感染,分别占32.8%(19/58)和13.8%(8/58),呼吸道感染占比最低,为1.7%(1/58)。27例受者为单一病原菌感染,14例为2种及以上病原菌感染。41例受者共分离出66株病原菌,其中细菌占89.4%(59/66),真菌占10.6%(7/66)。截至2019年7月10日,94例受者均存活,所有感染经治疗后均好转,未出现严重感染性疾病或因感染发生移植物丢失。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感染组与对照组年龄、性别、移植前血清肌酐水平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206、χ2=0.628、z=-0.599、z=-0.031,P均>0.05);两组受者灌注液培养阳性比例及DGF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0.031和0.274,P均<0.05)。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灌注液培养阳性是引起肾移植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肾移植受者术后感染发生率较高,感染部位主要为泌尿系统,灌注液培养阳性是肾移植术后感染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器官捐献供者来源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感染的快速、准确的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泌尿外科的1 120例器官捐献供肾临床标本的鉴定及培养结果。1 120例供肾行灌洗液培养(无菌管送检);451例供肾行灌洗液培养(无菌管+双血培养瓶送检);729例除灌洗液培养外,术前加做灌洗液GeneXpert快速细菌耐药酶检测。结果经实验室检测和临床综合判定,供肾携带CRKP共21例(21/1 120, 1.88 %)。GeneXpert检测729例标本中KPC阳性9例,实际携带CRKP为16例,敏感度56.3 %,特异度100 %,假阳性0,假阴性43.7 %, ROC-AUC为0.781。GeneXpert单次耗时50~60 min。灌洗液培养(无菌管)检出CRKP阳性11例,敏感度52.3 %,特异度100 %,假阳性0,假阴性47.6 %, ROC-AUC为0.762。灌洗液培养(厌氧瓶)检出CRKP 15例,敏感度和特异度均为100 %,假阳性和假阴性均为0, ROC-AUC为1。灌洗液培养(需氧瓶)敏感度60 ...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肝移植术后过客淋巴细胞综合征(PLS)进行分析研究,减少以往多中心混杂因素造成的结果偏倚,弥补PLS缺少统计性分析的空白,给肝移植术后PLS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2018年至2019年供、受者ABO血型次要不合或双向不合的肝移植受者进行回顾性分析。PLS诊断标准:排除术后感染、急性排斥反应、外科失血因素后血红蛋白(HGB)持续下降,实验室检查具备溶血指征,红细胞直抗阳性,放散液检出针对受者自身抗原的抗体。共进行肝移植666例,其中供、受者ABO血型次要不合或双向不合的52例,10例(19.23%)发生PLS,42例未发生PLS(80.77%)。采用卡方检验、Fisher精确检验分析肝移植后PLS发生组与未发生组之间的变量。结果受者性别、年龄、血型、供、受者血型错配方式、免疫抑制剂类型、术后转归均与PLS发生无相关性。受者术后输血与PLS发生存在相关性(P<0.05);供者血型B型发生PLS风险高于A型、O型(P<0.05)。结论 PLS是造成肝移植术后贫血的因素之一,B型供者淋巴细胞产生抗A抗体是PLS的高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