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旭平 《内科》2007,2(4):688-68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再灌注心律失常(RA)的特点及急救护理。方法125例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AMI患者,其中74例发生RA,根据梗死相关动脉分为:左前降支组(LAD)31例、左回旋支(LCX)组11例、右冠状动脉(RCA)组32例,分析干预不同的冠状动脉中RA的发生情况。结果LAD组发生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多见,RCA组发生交界性心律、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多见,部分患者需临时心脏起搏、电除颤等。结论AMI患者急诊PCI术中常发生RA。RCA病变患者术中缓慢心律失常(交界性心律、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多见,LAD病变患者术中发生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多见,在术前需备好抗心律失常药物(如阿托品、胺碘酮)、备好临时起搏器、除颤仪。术中密切观察心电示波及压力示波并熟练掌握电除颤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再灌注心律失常(RA)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急性心肌梗死且急诊行PCI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分析再灌注心律失常与梗死相关动脉(IRA)开通所需时间、IRA是否完全闭塞及梗死面积大小的之间的关系。结果 125例患者中85例发生RA(68%)。梗死6h内开通冠状动脉者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6~12h开通者(p<0.05)。完全闭塞组RA发生率总体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次全闭塞组RA发生率(p<0.05)。广泛前壁心肌梗死与局限性心肌梗死RA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AMI患者直接PCI后RA发病率及严重程度与IRA病变程度、发病至开通IRA时间明确相关,与梗死面积无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紧急血运重建治疗初次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开通梗死相关动脉(IRA)后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RA)的发生时间和特点。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初次患急性STEMI入院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直接PCI)开通IRA的326例患者,男216例,女110例,年龄37~81〔平均(61.7±9.2)〕岁。从发病到球囊扩张时间为(3.0~7.5)h。观察球囊扩张开通IRA并出现前向血流TIMI 2级或2级以上时到出现RA的时间、RA发生率、RA的类型和持续时间;RA与IRA的关系。结果 326例STEMI患者直接PCI成功达100%,其中272例(83.4%)发生了RA。IRA血管开通到RA出现的时间为5~69 s,平均(21.8±13.9)s;持续时间30 s~12 min,平均(5.6±4.7)min;右冠脉IRA者159例中156例发生RA(98.1%);前降支(LAD)为IRA 112例,发生RA 72例(64.3%);左回旋支(LCX)为IRA 55例,发生RA 44例(80.0%)。RCA和LCX为IRA 214例,发生缓慢型RA为93.5%;LAD为IRA 112例中,发生快速型RA 72例(64.3%)。结论对于无侧支循环的STEMI直接PCI开通IRA后发生RA是一种较常见的并发症,其总的发生率为83.4%。IRA为RCA和LCX者的RA主要是缓慢性心律失常,IRA为LAD者主要发生快速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治疗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冠脉内介入治疗(PCI)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62例AMI患者行急诊PCI术,观察PCI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RA)的发生情况.结果 AMI患者急诊PCI术中,左前降支闭塞组快速型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右冠状动脉闭塞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冠状动脉闭塞组缓慢型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左前降支闭塞组(P<0.05).AMI发病6h之内IRA开通组RA的发生率高于6 h~12 h IRA开通组(P<0.05).结论 AMI患者PCI术中RA的发生率与闭塞的冠状动脉以及AMI发病后IRA开通的时间相关.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死直接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灌注心律失常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直接冠脉成形术后严重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的状况,探讨其预防和紧急治疗方法。方法 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45例,根据梗死相关动脉分成三组,LAD组:126例;RCA组:97例;LCX组:22例。统计各组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的状况。结果 共151例患者发生严重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为61.6%;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发生率最高(22.0%),与梗死相关动脉无关;其次是室性早搏(19.2%),以LAD组最高(27.8%)。RCA组缓慢性心律失常(窦缓、窦性停搏、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35.1%)显著高于LAD组(3.9%)和ICX组(22.7%):LCX组各种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界于LAD组和RCA组之间。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直接冠脉成形术后严重心律失常总的发生率较高,心律失常的类型与梗死相关动脉有明确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直接PCI术后再灌注心律失常4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于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RA),以室性早搏发生率最高;梗死相关动脉(IRA) 为左前降支(LAD)者室性早搏发生率显著高于右冠状动脉者,缓慢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低于右冠状动脉;左回旋支各种RA发生率与左前降支、右冠状动脉无统计学差异;发病4 h内开通IRA者RA、快速性心律失常总体发生率及室颤发生率显著高于4~8 h及>8 h者,室性早搏发生率显著高于>8 h者;予静注或滴注利多卡因、静注阿托品、临时起搏器、电除颤等治疗,除1例死亡外,其余均控制.认为AMI患者直接PCI后RA发生率高,其发病率及严重程度与IRA、IRA病变程度、发病至开通IRA时间明确相关;RA一般预后良好,多数不必常规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相似文献   

7.
A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灌注心律失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死 (AMI)后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能及时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 ,有效地缩小梗死面积 ,改善心功能 ,提高梗死后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但是梗死相关动脉 (IRA)开通后 ,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各种类型的再灌注心律失常 (RA) ,有些严重的心律失常如果不及时治疗 ,可能发生严重的后果。本文总结 2 4 5例 AMI患者行急诊 PTCA后严重 RA的发生情况 ,并分析 RA类型与 AMI相关动脉的关系 ,探讨其预防和治疗方法。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文 2 4 5例 AMI患者 ,分别于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2年 1月在北京朝阳医院…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手术期发生电风暴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228例急诊PCI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将发生电风暴的患者纳入电风暴组,未发生电风暴的患者纳入对照组.电风暴定义为24 h内自发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2次,需要紧急治疗者(包括抗心律失常药物和电复律或电除颤).结果 228例急诊PCI患者围手术期发生电风暴39例,发生率为17.1%.梗死相关动脉为左主干、右冠状动脉、前降支和回旋支的患者在围手术期电风暴发生率分别为55.6%、23.7%、12.4%和0.电风暴组的年龄、梗死相关动脉直径、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T、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和病死率均高于对照组(P值分别为0.043、0.012、0.036、0.018、0.001、0.049).梗死相关动脉开通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越高,电风暴发生率越低.而性别、收缩压、舒张压、随机血糖、白细胞计数、高敏C反应蛋白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梗死相关动脉直径(OR:2.381,95%CI:1.127~5.028,P=0.023)、梗死相关动脉开通后血流,TIMI分级(OR:4.744,95%CI:1.773~12.691,P=0.002)、再灌注心律失常(OR:12.680,95%CI:4.360~36.879,P:0.000)是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围手术期发生电风暴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急诊PCI围手术期发生电风暴最常见于梗死相关动脉为左主干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动脉直径、梗死相关动脉开通后TIMI血流分级以及再灌注心律失常是围手术期发生电风暴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李荣霞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8):4390-4392
目的 对比研究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静脉溶栓、一般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近远期临床疗效.方法 将290例老年AMI患者分为急诊PCI组170例,静脉溶栓组37例,一般治疗组83例,比较3组患者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ACE,包括再梗死、再发心绞痛、严重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死亡等)发生率.结果 急诊PCI升高LVEF值;明显降低再发心绞痛、严重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死亡及复合终点事件的发生率(P<0.05).结论 急诊PCI老年AMI能安全有效地开通梗死相关动脉,及时灌注缺血心肌,改善左心室功能,降低心血管事件再发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特点,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对188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在12小时内行急诊PCI,根据梗死相关动脉,分为前降支组、回旋支组及右冠状动脉组,观察3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分析再灌注心律失常与梗死相关动脉的关系,了解冠脉再通时间对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结果185例患者中185例成功植入支架。其中完全闭塞156例,次全闭塞或部分再通者32例,共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75例,右冠状动脉组缓慢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前降支组和回旋支组,而快速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前降支组、回旋支组,但无统计学差异。开通时间越早,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越高,〈4小时组的快速心律失常发生率、缓慢心律失常发生率均大于4~8小时组、〉8小时组。结论直接PCI治疗开通梗死相关血管率高,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方法;随着血管的开通,可以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4小时内开通者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高,右冠状动脉心肌梗死更容易发生缓慢性心律失常,只要及时处理,再灌注心律失常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PCI)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经急诊PCI治疗的STEMI患者112例,分析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种类、再灌注心律失常与梗死相关动脉的关系以及与发病至冠脉再通时间之间的关系。结果STEMI急诊PCI中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为48.21%。前降支闭塞引起的再灌注心律失常以快速型心律失常为主,右冠状动脉及回旋支闭塞以缓慢型心律失常为主。梗死后6h内开通冠状动脉者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6h以上开通者(P〈0.05)。结论再灌注心律失常是STEMI患者行急诊PCI的常见并发症,其类型与梗死相关动脉及冠脉再通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自主神经活性及再灌注心律失常(RA)特点,探讨自主神经在急性STEMI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梗死血管完全闭塞的患者,12 h内完成急诊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108例,根据梗死相关动脉分组,以梗死后心率、血压情况,评估自主神经活性。分析RA分布特征及与自主神经失衡的关系。结果: RA总发生率为44%,右冠状动脉组RA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部位(65% vs. 35%和33%,P<0.01),距开通时间愈短RA发生率愈高(P<0.05,P<0.01)。前降支组交感神经过度激活者增多,右冠状动脉组迷走神经过度激活者增多,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STEMI梗死再灌注RA总发生率为44%,右冠状动脉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部位,距开通时间愈短发生率愈高,且RA与自主神经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梗死相关动脉(IRA)开通时间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中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50例初发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按冠状动脉梗死相关血管开通时间分A组(6h之内)27例和B组(6h~12h)23例。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梗死相关血管情况、冠脉病变范围及支架植入情况,并随访梗死后3年主要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效再灌注治疗后中远期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①年龄、性别、吸烟、饮酒、入院至IRA开通时间、抗凝用药、溶栓治疗、梗死前24h心绞痛、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PCI前室性心律失常、PCI前心肌肌钙蛋白T(cTnT)升高及出院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梗死相关血管发生率、冠脉病变范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采用雷帕酶素药物涂层支架,植入支架的直径和长度无统计学意义,支架植入后取得满意的血管再灌注。③本研究中不同IRA开通时间组间除B组有1例患者再次血运重建外,两组在随访期内均无其他主要心脏事件发生。结论及时有效的血管再灌注治疗极大地降低了AMI患者主要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明显改善其中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围术期发生心室纤颤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3年1月我科进行急诊PCI的AMI患者208例,根据患者围术期是否发生心室纤颤将其分为观察组35例(发生心室纤颤)和对照组173例(未发生心室纤颤)。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血压、血常规、心电图、入院血糖、电解质、CK-MB、肌钙蛋白T(cTnT)、胸痛发作到PCI时间、术前及术中用药等。观察不同梗死相关血管(IRA)患者及PCI术后不同IRA血流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分级患者心室纤颤发生率。结果 208例患者心室纤颤发生率为16.8%(35/208)。观察组患者CK-MB、cTnT、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及病死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PCI术后IRA血流TIMI分级间心室纤颤发生率比较:IRA血流TIMI 3级TIMI 2级TIMI 1级(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CI术后IRA血流TIMI分级、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与急诊PCI的AMI患者围术期心室纤颤的发生有关。结论 PCI术后IRA血流TIMI分级及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是急诊PCI的AMI患者围术期发生心室纤颤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同梗死部位心电图表现及梗死相关动脉的分布特点,评价心电图诊断梗死相关动脉的价值。方法对13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心电图显示心肌梗死发生率以心脏下壁、前间壁和广泛前壁最高,分别为31例(23.5%)、26例(19.7%)和22例(16.7%);造影显示梗死相关动脉的发生率分别为左主干(LM)3例(2.3%)、前降支(LAD)73例(55.3%)、回旋支(LCX)18例(13.6%)、右冠状动脉(RCA)38例(28.8%);前壁心肌梗死(55例)的梗死相关动脉多为LAD(51例,92.7%),下壁心肌梗死(31例)的梗死相关动脉多为RCA(22例,71.0%)或LCX(7例,22.6%),且与冠状动脉优势类型密切相关,前壁梗死合并aVR、aVL导联ST段抬高对诊断LAD近段闭塞的特异性较高,分别为86.7%和90.0%。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表现与梗死相关动脉存在明显相关性,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特点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行直接PCI的180例AMI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112例患者发生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发病率为62.22%,与年龄相关(r=0.614,P=0.026),年龄越大越易发生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其中单支血管病变患者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多支病变患者(69.17%比48.33%,P=0.021)。右冠状动脉梗死患者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左前降支组、左回旋支组(71.67%比61.67%比53.33%),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6h内开通冠状动脉者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6~12h开通者(47.62%比66.67%,P=0.025)。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组在住院期间和术后6个月患者的死亡、再梗死及卒中与无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率与血管病变支数、梗死血管类型及冠脉开通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中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9年6月210例AMI患者行PCI治疗的病史资料。结果 135例(64.3%)患者发生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前壁梗死较下后壁梗死发生快速型心律失常较多,但无统计学意义;下后壁梗死较前壁梗死发生缓慢型心律失常多见(P〈0.01)。6 h内开通冠状动脉者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6 h~12 h开通者(P〈0.01),且严重再灌注心律失常较多见。结论再灌注心律失常在直接PCI术中发生率较高;类型与心肌梗死部位有关,再灌注的时间影响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老年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静脉溶栓治疗后,对于梗死相关冠状动脉未能有效开通的病例,进行补救性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法 ≥70岁急性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 segmentelevation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 ,STE AMI)患者5 2例(≥70岁组) ,在急诊静脉溶栓治疗后若判定梗死相关动脉未能有效开通,则即行冠状动脉造影,若造影显示梗死相关动脉血流为非TIMI 3级灌注、同时患者仍有较明显胸痛和(或)梗死对应心电图导联ST段抬高,并除外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禁忌证,即进行梗死相关冠状动脉的补救性介入治疗(包括球囊扩张、支架置入)。同时与<70岁的6 7例(<70岁组)STE AMI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与<70岁组患者比较,≥70岁组的STE AMI患者在进行了静脉溶栓治疗后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溶栓有效开通比例低,同时在心肌梗死急性期的死亡绝对数较大;但梗死相关动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成功比例两组无差异,同时,在≥70岁组,接受了静脉溶栓治疗后,再行PCI的严重出血并发症(包括颅内出血、消化道大出血等)并未见增加。结论 ≥70岁组患者静脉溶栓有效开通比例较低,进行补救性PCI成功比例与<70岁组的STE AMI患者相同,在严密监测出、凝血参数情况下出现严重出血并发症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过去28个月期间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7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对74例AMI病人经股动脉(46例)或桡动脉(28例)施行急诊PCI,先以常规方法行冠状动脉造影,确定梗死相关动脉(IRA),后行PCI,指引导丝通过病变处,用球囊扩张使IRA开通,再置入支架.结果急诊PCI成功率98.6%,住院病死率1.4%,IRA的TIMI 3级血流开通率92.0%.术中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36例,一过性无再流8例.结论急诊PCI能迅速开通AMI病人的IRA并达到TIMI 3级血流,从而挽救濒死心肌,改善预后,进一步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PCI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急诊PCI的老年糖尿病合并AMI患者9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49例、替罗非班组(B组)48例;另选择同期急诊PCI给予替罗非班治疗的非老年糖尿病合并AMI患者(C组)129例。对3组冠状动脉病变特征、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比较。结果与A组比较,B组和C组PCI术后TIMI 3级血流、心肌灌注3级明显升高(P<0.01),心肌灌注0~1级、2级、平均住院天数、梗死后心绞痛、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P<0.01)。3组单支、双支和3支病变、入院到球囊扩张平均时间、住院期间再梗死、支架内血栓、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和30d病死率等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替罗非班能有效改善老年糖尿病合并AMI患者的TIMI血流和心肌灌注分级,降低梗死后心绞痛、恶性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并不增加严重出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