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老年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病人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特点,探讨心房颤动、心脏结构、心功能分级、心室率与NT-proBNP水平变化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住院治疗的100例老年心力衰竭病人,合并心房颤动者49例(AF组),无心房颤动者51例(SR组)。两组病人入院时抽血,检测血清NT-proBNP水平,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AF组与SR组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F组NT-proBNP显著高于SR组(P0.05)。两组NT-proBNP随心功能分级增加而升高(P0.01);心力衰竭合并快速心室率心房颤动,其NT-proBNP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结论老年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NT-proBNP明显升高;心房颤动病人左房明显增大;心房颤动、心功能分级、心室率均是影响NT-proBNP水平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研究探讨左心房内径、LVEF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住院治疗未合并心房颤动(AF)或心房扑动(AFL)的老年CHF患者149例,依据有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分为脑卒中组62例和对照组87例,比较2组一般临床资料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CHF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脑卒中组尿酸、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内径、室间隔厚度明显升高,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校正相关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左心房内径是无AF/AFL的老年CHF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24,95%CI:1.120~1.338,P=0.000)。ROC曲线分析显示,左心房内径预测无AF/AFL的老年CHF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曲线下面积为0.772(95%CI:0.697~0.848,P=0.000);约登指数发现,左心房内径预测无AF/AFL的老年CHF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最佳临界值为35.5 mm,敏感性为0.823,特异性为0.621。结论左心房内径增大是未合并AF/AFL的老年CHF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尿酸(SUA)水平与心房颤动(房颤)发生的关系及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湖北地区2000年1月1日至2010年5月31日期间心力衰竭住院患者(包括多次入院患者的首次和末次入院)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电话随访.按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房颤组和无房颤组、死亡组和存活组.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分析心力衰竭患者房颤的危险因素,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和ROC曲线评价SUA水平对房颤预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入选的16681例患者中,房颤6807例.多因素分析显示SUA水平与房颤密切相关.平均随访5年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UA水平(HR 1.084,95% CI 1.017-1.144,P<0.001)、利尿剂(HR 1.549,95% CI 1.246-1.854,P<0.001)和心功能(NYHA分级,HR 1.237,95% CI 1.168-1.306,P<0.001)是房颤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ROC曲线显示SUA增加房颤发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Wald x2 1494.88,P<0.001;95% CI 57.7%-60.0%).结论 SUA水平与心力衰竭患者房颤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慢性心力衰竭(心衰)合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清心房利钠肽(BNP)水平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慢性心衰合并房颤患者74例,其中合并阵发性房颤35例(A组)、慢性房颤39例(B组);同时选择慢性心衰窦性心律患者36例作为对照(C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BNP水平,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房前后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用逐步回归法分析影响血清BNP水平的因素.结果 随着心功能NYHA分级的增加,各组血清BNP水平逐渐升高(P均<0.05),A、B组血清BNP水平均高于相同心功能级别的C组(P均<0.05);三组间LVEF、LAD比较,P均<0.05.年龄、LAD和LVDD是慢性心衰合并房颤患者血清BNP升高的独立预测因素(P均<0.05).结论 心衰合并房颤患者血清BNP水平升高,其可作为心衰合并房颤病情及预后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合并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血清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可溶性肿瘤因子2抑制剂(soluble tumor factor 2 inhibitor,sST2)及血浆半乳糖凝集素-3(galactose plasma agglutinin,Galectin-3)水平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收集保定市第二医院2018年6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13例CHF患者的临床资料,合并房颤者39例(房颤组),未合并房颤者74例(无房颤组)。另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50例作为对照组;存在房颤的非CHF患者46例作为无CHF组。比较4组CA125、sST2及Galectin-3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HF合并房颤患者预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对照组CA125、sST2及Galectin-3水平显著低于无房颤组、无CHF组、房颤组,且房颤组上述因子水平最高(P 0.05)。Logistic分析结果示心包积液、CA125、sST2及Galectin-3水平升高是影响CHF合并房颤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 CA125、sST2及Galectin-3在CHF合并房颤患者中均呈高表达,可能与房颤发生有关,可作为CHF合并房颤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与心力衰竭患者中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的相关性。方法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179例。根据有无房颤发生分为2组,房颤组(AF,n=88)和窦律组(SR,n=91),检测血浆OPN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中AF组血浆OPN水平显著高于SR组(554±178ng/Lvs.399±192ng/L,P=0.014)。hsCRP在AF组患者中的水平亦显著高于SR组(3.79±0.34ug/Lvs.2.67±0.56ug/L,P=0.031)。血浆OPN与hsCRP具有显著相关性(r=0.048,P0.001)。OPN与AF的发生呈显著正相关(r=0.548,P0.001)。结论血浆OPN与慢性心衰患者AF的发生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PAR)水平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筛选2016-01-2017-08本院收治的105例CHF患者(CHF组),心功能Ⅱ级28例,心功能Ⅲ级55例,心功能Ⅳ级22例。另设同期健康体检且结果为正常者50例为对照组。使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2组研究对象血清suPAR水平。应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心功能,并计算平均室壁应力(MWS)和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比较2组研究对象及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的血清suPAR水平及心功能LVMI、MWS水平。CHF老年患者血清suPAR水平经Pearson分析与LVMI、MWS呈明显相关性。出院后第12个月心脏彩超复查患者心功能,统计发生心脏事件的病例数,比较并发心脏事件与无心脏事件发生的患者入院时血清suPAR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suPAR水平与CHF患者心脏事件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HF组患者血清suPAR水平及MWS、LVMI增高,且随心功能分级增大而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HF老年患者血清suPAR水平经Pearson分析与MWS和LVMI呈正相关(r=0.609和0.644,P=0.000和0.000)。出院后第12个月发现,随访并发心脏事件的CHF老年患者入院时血清suPAR水平显著高于无心脏事件患者。CHF老年患者血清suPAR水平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为发生12个月心脏事件的危险因素之一。结论:血清suPAR水平可能是CHF老年患者早期诊断及其预后判断的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与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临床诊断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因CHF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患者20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于本院体检中心选取健康人群100例作为对照组。记录受试者一般临床资料,心脏超声检查,检测GDF-15及N末端钠尿肽前体(NT-proBNP)水平。随访2年,记录观察组随访期间发生的心力衰竭相关不良事件。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GDF-15水平对CHF的诊断价值及CHF预后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GDF-15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629.3(1250.1,2200.3)ng/L vs 839.7(725.0,880.5)ng/L,P0.05];观察组血清GDF-15水平与NT-proBNP、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性(r=0.682,0.326,P0.05)。血清GDF-15和NT-proBNP诊断CHF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823和0.7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两者联合AUC为0.829,两者联合优于GDF-15或NT-proBNP单一指标(P0.05)。观察组随访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9.0%,两者联合对CHF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优于单一指标(P0.05)。结论血清GDF-15水平对CHF诊断及预后评估有一定的价值,与NT-proBNP联合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浆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样凋亡微弱诱导因子(sTWEAK)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的表达特征以及对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于三门峡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就诊的CHF患者161例,另选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实验室生化指标和心功能的差异。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CHF患者血浆sTWEAK的cut-off值,根据cut-off值,将CHF患者分为低水平组和高水平组。随访1年,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两亚组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时间差异,包括全因死亡、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结果入院次日,CHF患者血浆sTWEAK基线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受试者(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CHF患者血浆sTWEAK与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呈正相关性(r=0.479,P0.05)。经ROC曲线下的面积为0.670,血浆sTWEAK诊断CHF发生的cut-off值为192.74pg/ml(P=0.021)。72例患者为sTWEAK高水平组(192.74 pg/ml),89例患者为低水平组(≤192.74pg/ml),平均随访(10.78±2.45)个月,sTWEAK高水平组患者MACE发生率明显高于低水平组(P0.05)。另外,经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sTWEAK高水平组患者短期内MACE发生风险明显高于低水平组(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sTWEAK水平低于健康受试者,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短期内主要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水平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因呼吸困难或胸闷气短于抚顺市中心医院心内科就诊并完善相关检查的老年患者230例(年龄≥65岁),将其分为CHF组170例,按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将患者分为Ⅳ级80例、Ⅲ级60例和Ⅱ级30例,非CHF组60例为对照组。记录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收集各组RDW、MPV和PDW。采用Pearson等级相关分析RDW、MPV和PDW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NYHA分级的相关性。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判断三者水平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预测效能。结果 (1)CHF组RDW、MPV和PDW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RDW、MPV和PDW水平与心功能NYHA分级呈正相关;(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DW、MPV和PDW是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发生的危险因素;(4)ROC曲线结果显示,RDW、MPV和PDW联...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心房颤动(AF)患者血 N 端脑钠肽前体(NT proBNP)水平的变化。方法将57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两组:心房颤动组27例,窦性心律组30例。测定患者的血 NT proBNP浓度,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心房颤动组患者血 NT proBNP水平明显高于窦性心律组(P〈0.05)。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 NT proBNP水平与左室收缩及舒张末内径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9、0.38,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血 NT proBNP水平增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清miR-133a和miR-150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73例房颤患者(阵发性房颤21例、持续性房颤28例、永久性房颤24例)为研究对象,2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qRT-PCR技术检测血清miR-133a和miR-150表达水平。同时结合相关血清指标,利用Pearson法分析miR-133a和miR-150与血清其他指标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分析miR-133a、miR-150以及二者联合检测诊断房颤的价值。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房颤相关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房颤患者血清miR-133a水平显著升高(P0.05),miR-150水平显著降低(P0.05)。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三组间miR-133a和miR-150两两比较,差异也均有显著性(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房颤患者血清miR-133a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左心房内径(LAD)、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呈正相关(P0.05),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P0.05);miR-150与hsCRP、左心房内径、MMP-9呈负相关(P0.05),与LVEF呈正相关(P0.05)。与mi R-133a、mi R-150单独诊断相比,二者联合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ROC曲线下面积(AUC)均显著提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iR-133a和miR-150也是影响房颤的相关因素。结论心房颤动患者血清miR-133a和mi R-150异常表达,可能参与房颤发生和发展,可用作辅助诊断房颤和预后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心房颤动 (AF)患者脑缺血发生 (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脑梗死或脑栓塞 )与血清脂蛋白 (a) [LP(a) ]浓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无脑缺血发生的慢性AF患者 70例 ,3个月以内曾出现脑缺血发作的慢性AF患者 6 2例 ,另选取有器质性心脑血管病但无AF的患者 6 4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LP(a)水平。结果 :脑缺血发生组LP(a)浓度显著高于无脑缺血发生组及对照组 (P <0 .0 5 ,P <0 .0 1) ,而无脑缺血发生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老年慢性AF患者血清LP(a)浓度升高可能是导致脑缺血发作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胱抑素C(Cys-C)及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预后的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老年CHF患者132例,以患者出院后2年为随访终点,分为生存组(72例)和死亡组(60例)。比较2组患者血清Cys-C、CA-125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及ROC曲线分析血清Cys-C与CA-125水平在CHF患者预后中的临床价值。结果与生存组比较,死亡组血清Cys-C水平及CA-125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CHF患者Cys-C与NT-proBNP呈正相关(r=0.57,P0.05),CA-125与NT-proBNP呈正相关(r=0.69,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ys-C(OR=1.37,95%CI:1.12~1.35)、CA-125(OR=1.52,95%CI:1.15~1.54)是CHF患者2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Cys-C预测CHF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6,CA-125预测CHF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8,Cys-C联合CA-125预测CHF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结论血清Cys-C、CA-125水平与CHF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血清Cys-C、CA-125联合检测可能提高对老年CHF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房颤动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320例,依据《对2006年AHA/ACC/ESC心房颤动治疗指南的评价》中心房颤动诊断标准将所有患者分为合并心房颤动组和非心房颤动组,计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房颤动发生率。统计记录所有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相关指标,比较两组上述指标差异性,找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结果32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有106例出现心房颤动,占33.12%;有214例未出现心房颤动,占66.88%。心房颤动组在性别、饮酒史、吸烟史、肥胖、心功能分级(Ⅱ级、Ⅲ级)、糖尿病、高血压等方面与非心房颤动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房颤动组在年龄、心功能分级(Ⅳ级)等方面与非心房颤动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房颤动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与非心房颤动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房颤动组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左心房内径(LAD)水平均显著高于非心房颤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70岁、心功能分级Ⅳ级、高NT-proBNP、高hs-CRP、高LAD使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心房颤动的危险分别增加1.868(1.167~2.991)倍、2.044(1.178~3.545)倍、3.015(1.541~6.387)倍、2.619(1.209~5.037)倍、2.641(1.306~6.068)倍。结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房颤动发生率较高,临床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年龄≥70岁、心功能分级Ⅳ级、高NT-proBNP、高hs-CRP、高LAD是诱发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对合并上述因素的患者临床需予以高度关注和重视,积极采取有效预防措施,以期降低心房颤动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B型脑钠肽(BNP)水平在心房颤动(房颤)并发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中的价值.方法:用免疫荧光定量测定法检测54例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清脑钠肽水平,按NYHA心功能级别分成4组,并以30例健康成人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多普勒心动超声图判断左心室功能. 结果:BNP与年龄存在正相关,年龄越大,BNP越高,但二者关联度不密切(r=0.23).BNP在治疗组与对照组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54.25,P<0.01.心动超声图左心室功能测定,5组间比较,NYHA心功能分级Ⅳ组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血清脑钠肽水平在房颤并发心力衰竭中,对诊断疾病严重性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腱糖蛋白(TN)-C水平与心功能和心肌重构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老年冠心病慢性CHF患者80例作为CHF组,同期老年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TN-C、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采用超声仪测定患者心功能指标:心输出量(CO)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患者心肌重构指标: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房内径(LAP)、左室后壁厚度(LVPW)、左室质量指数(LVMI)、左室重构指数(LVRI)。结果 CHF组血清TN-C、NT-proBNP、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HF组CO、LVEF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CHF组LVEDD、LAP、LVPW、LVMI高于对照组(P0.01),LVR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CHF患者血清TN-C水平与NT-proBNP、hs-CRP、LVEDD、LAP、LVPW、LVMI呈正相关(P0.05),与CO、LVEF、LVRI呈负相关(P0.01)。不同心功能分级CHF患者血清TN-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心功能分级升高血清TN-C水平升高。结论老年CHF患者血清TN-C水平升高,其水平与心功能、心肌重构和病情严重程度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微小RNA-96(miR-96)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的表达及其在老年CHF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CHF患者165例为CHF组,另选取健康志愿者50例为对照组,收集所有受试者一般临床资料,检查血清尿素、肌酐、C反应蛋白(CRP)和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及miR-96表达水平。采用ROC曲线,计算血清miR-96诊断CHF的曲线下面积(AUC)。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HF组血清尿素、肌酐、CRP和NT-proBNP及miR-96水平明显升高,LVEF明显降低(P<0.01)。CHF组血清miR-96水平与尿素、肌酐和NT-proBNP水平呈正相关(r=0.518,P=0.003;r=0.704,P=0.000;r=0.401,P=0.030),与LVEF呈负相关(r=-0.452,P=0.032),与CRP无相关性(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miR-96水平诊断CHF的AUC为0.807(95%CI:0.752~0.861,P<0.05),预测CHF的特异性为83.2%,敏感性为82.4%。结论血清miR-96在CHF患者中高表达,且CHF患者的部分临床病理学参数也随之发生显著变化,血清miR-96有可能作为老年CHF患者诊断特异性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B型利钠肽(BNP)在慢性心力衰竭(CHF)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7月阜南县人民医院门诊和住院CHF患者260例,按照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将患者分为心功能Ⅱ级组94例、心功能Ⅲ级组112例、心功能Ⅳ级组54例,另选择同期体检中心体检健康者60例作为空白组。比较各组受试者血清BNP水平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分析CHF患者血清BNP水平与LVEF的相关性,并绘制血清BNP水平诊断CHF的受试者特征(ROC)曲线。结果血清BNP水平为心功能Ⅳ级组>心功能Ⅲ级组>心功能Ⅱ级组>空白组,LVEF为心功能Ⅳ级组<心功能Ⅲ级组<心功能Ⅱ级组<空白组(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HF患者血清BNP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r=-0.72,P<0.01)。以CHF患者血清BNP水平绘制ROC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66〔95%CI(0.935~1.010)〕,以98.6 ng/L作为CHF的诊断界值时其灵敏度为92.7%、特异度为94.5%、准确度为93.0%。结论 BNP诊断CHF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且安全、快捷、可靠,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1(IL-11)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近期预后的临床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7-10-2018-08海口市人民医院心内科诊治的189例老年CHF患者。根据NYHA分级,将其分为NYHAⅡ级组(66例)、NYHAⅢ级组(75例)和NYHAⅣ级组(48例);根据随访1年内是否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将其分为MACE组(60例)和非MACE组(129例)。检测血清IL-11和BDNF水平,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IL-11和BDNF水平对老年CHF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应用Kaplan-Merier法绘制老年CHF患者近期预后的MACE累计发生曲线,同时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CHF患者MACE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MACE组血清IL-11水平高于非MACE组[(61.19±13.63) pg/ml∶(45.76±11.47) pg/ml],血清BDNF水平低于非MACE组[15.98(13.02,18.59) ng/ml∶19.87(17.09,22.48) ng/ml],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血清IL-11水平随着NYHA分级呈上升趋势(P0.01),而血清BDNF水平呈下降趋势(P0.01)。ROC曲线显示:血清IL-11预测老年CHF患者近期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809,截断值为54.21 pg/ml,灵敏度为75.01%,特异度为78.29%;BDNF预测老年CHF患者近期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770,截断值为17.71 ng/ml,灵敏度为73.33%,特异度为70.54%。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IL-11≥54.21 pg/ml和BDNF≤17.71 ng/ml时,老年CHF患者MACE累积发生率显著高于IL-1154.21 pg/ml和BDNF17.71 ng/ml者(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YHA分级(OR=2.385,P0.05)、IL-11(OR=2.936,P0.01)和BDNF(OR=0.535,P0.01)是老年CHF患者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结论:血清IL-11和BDNF水平与老年CHF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老年CHF患者近期预后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