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对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再分期、诊断淋巴结转移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2022年于我院行MSCT检查的62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为研究参与者,收集患者入院、术后CT检查资料,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比术后再分期变化,观察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MSCT检查后,术前Ⅲ期再分期改变率高于Ⅰ、Ⅱ期患者(χ2=4.257,P=0.039);MSCT对结直肠癌N分期的诊断符合率为83.87%(52/62),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0.73,P<0.001);MSCT对结直肠癌M分期的诊断符合率为85.48%(53/62)。结论:MSCT在评估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再分期、诊断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较高,可为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螺旋CT与MRI在判断结直肠癌区域淋巴结分期与转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80例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历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CT和MRI检查,以临床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两者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及分期诊断符合率、判断淋巴结转移的效能及预判淋巴结分期的能力。结果 80例患者手术共发现982枚淋巴结,其中N_0期61例,共738枚淋巴结,N_1期10例,共132枚淋巴结,N_2期9例,共112枚淋巴结。术前CT/MRI淋巴结分期诊断符合率与手术病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与病理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值=0.674,P=0.000),MRI与病理结果一致性满意(Kappa值=0.785,P=0.000),两者在淋巴结转移判断的准确性、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T、MRI预判结直肠癌淋巴结分期的AUC为0.884、0.960。结论螺旋CT与MRI对结直肠癌区域淋巴结分期诊断与病理结果一致性均良好,两者分期诊断符合率、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相当,MRI预判淋巴结分期能力较CT更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肿瘤原发部位对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远处转移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36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类型、肿瘤原发部位、分化程度、肿瘤TNM分期、手术方式)进行单因素、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并分析其对术后总体远处转移的影响。结果本次研究中共发生远处转移46例,发生率为19.49%。肿瘤原发部位、肿瘤TNM分期与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远处转移有关(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原发部位、肿瘤TNM分期是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远处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右半结肠癌、左半结肠癌、直肠癌根治术后远处转移率依次呈递增趋势。在肝转移率方面,直肠癌高于右半结肠癌(P0.05),与左半结肠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肺转移率方面,直肠癌高于右半结肠癌、左半结肠癌(均P0.05)。右半结肠癌、左半结肠癌、直肠癌的腹膜转移、骨转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肿瘤原发部位与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总体远处转移密切相关,其中直肠癌术后总体远处转移发生率最高,左半结肠癌其次,故临床应重视此类患者术后辅助治疗,以降低远处转移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结肠癌Rho解离抑制因子2(RhoGDI2)基因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 运用组织芯片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5例结肠癌患者原发癌灶和癌旁正常结肠组织的RhoGDI2的表达及其与相应结肠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运用Western blot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18例配对结肠腺癌原发灶组织和癌旁5 cm正常结肠组织的RhoGDI2的表达.结果 RhoGDI2阳性率在结肠癌原发癌灶和癌旁正常组织分别为73.33%和33.33% (P<0.05);RhoGDI2阳性率与临床TNM分期相关(P<0.01),与原发灶T分期范围相关(P<0.05),与淋巴结N分期、远处转移M无明显相关(P>0.05).18例结肠癌RhoGDI2 Western blot灰度值高于正常组织的4.8倍(P<0.05).Real-time PCR结果显示癌灶组RhoGDI2相对表达量高于癌旁对照组(P <0.05);RhoGDI2表达阳性率与临床TNM分期明显相关(P<0.01),与原发灶T分期明显相关(P<0.05).结论 RhoGDI2在结肠癌中表达上调,与临床TNM分期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与多层螺旋CT(MSCT)检查在肝癌及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治疗的肝占位性病变患者300例,分别行超声和MSCT检查。数据分析采用SPSS 19.0软件,良恶性病灶CT增强时间比较采用(x珋±s)表示,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对不同大小病灶诊断正确率比较使用χ~2检验;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采用Kappa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常规超声诊断肝脏局灶性病灶良恶性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Kappa值为0.409,P0.05;MSCT诊断肝脏局灶性病灶良恶性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Kappa值为0.824,P0.05;MSCT在直径≤1 cm微小病灶诊断正确率为83.7%,明显高于超声检查(P0.05);MSCT和常规超声在直径1~3 cm、3~5 cm以及≥5 cm微小病灶诊断正确率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FNH始增时间、持续时间和始消时间分别为(204.3±4.1)s、(101.2±8.3)s和(51.1±6.7)s,均明显长于恶性肿瘤,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在肝癌及FNH中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尤其在微小病灶诊断中明显优于常规超声。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和评价多层螺旋CT(multi-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在结肠直肠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和价值。方法:收集仁济医院普外科2004年至2009年接受手术的326例结肠直肠肿瘤病人。①选取其中284例和264例分别进行MSCT结肠定位、定性诊断,并与X线钡剂灌肠及电子肠镜检查的结果进行对比;②取其中75例结肠癌病人同时接受常规放射剂量与低放射剂量结肠MSCT检查,并比较两者在结肠成像上的差别;③运用低放射剂量CT对84例结肠肿瘤病人进行TNM分期,并与其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在264例同时接受MSCT与钡剂灌肠的结肠直肠肿瘤病人中,MSCT的定位准确率为96.2%(254/264),钡剂灌肠的定位准确率为89.4%(236/264);284例同时接受MSCT与电子肠镜检查的结肠直肠肿瘤病人的MSCT的定位准确率为94.0%(267/284),而其电子肠镜的定位准确率达90.1%(256/284)。可见,MSCT对结肠直肠肿瘤的定位准确率高于钡剂灌肠和电子肠镜。在结肠直肠肿瘤定性诊断中,结肠直肠MSCT的诊断率(87.5%)高于钡剂灌肠(85.2%),而低于电子肠镜检查(95.4%),但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②对75例同时接受常规剂量结肠CT和低剂量CT检查病人的的成像质量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③低剂量结肠CT在结肠术前TNM分期诊断准确率为79.8%,与术后病理比较,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④术后对32例结肠直肠肿瘤病人随访2年,MSCT发现其中6例出现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MSCT在结肠直肠肿瘤的术前定位、定性及术前分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并在术后随访中发挥重要作用。低剂量结肠CT的放射剂量大幅降低,安全性提高,结合仿真结肠镜和展平显示技术能基本满足结肠直肠病变的筛查和分期要求。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左、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住院手术的489例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左、右半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差异。结果两组患者肿瘤最长径、大体形态、病理组织学类型、淋巴结检出数、T分期、M分期、TNM分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N分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与左半结肠癌相比,右半结肠癌中粘液细胞癌、印戒细胞癌更多见,浸润深度更深,恶性程度更高,TNM分期更晚。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和微血管密度(MVD)在人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PARP和MVD在85例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结肠癌组织中PARP的表达与患者年龄(<50岁40/56∶≥50岁20/29),性别(男35/48∶女25/37),肿瘤直径(<5 cm 38/52:≥5 cm 22/33),发生部位(右半结肠27/42∶左半结肠23/43)均无关(P>0.05),而在Duke's分期高(34/40)、有淋巴结转移(43/53)、肝转移(39/47)中的表达高于在Duke's分期低(26/45)、无淋巴结转移(17/32)、无肝转移(21/38)中的表达(P<0.05).MVD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年龄(<50岁18.69±5.71∶≥50岁21.38±7.56),性别(男20.57±6.84∶女20.24±7.61),肿瘤直径(<5 cm 20.59±6.87∶≥5 cm 20.21±7.54),发生部位(右半结肠20.61±6.63∶左半结肠20.17±7.96)均无明显相关(P>0.05),而在Duke's分期高(21.86±7.35)、有淋巴结转移(22.29±7.38)、肝转移(22.11±7.32)中的表达高于Duke's分期低(17.76±5.69)、无淋巴结转移(16.93±4.83)、无肝转移(17.28±5.34)中的表达(P<0.05).结论 PARP的表达与结肠癌的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肝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影响右半结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病理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结直肠外科2008年9月至2011年10月行根治性切除的168例右半结肠癌患者病理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研究右半结肠癌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右半结肠癌淋巴结转移与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大体类型、肿瘤直径等因素无关(P>0.05);肿瘤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是影响右半结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右半结肠癌淋巴结转移与肿瘤病理类型、分化程度、肠壁浸润深度有关,其中肠壁浸润深度是影响淋巴结转移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双排螺旋CT成像技术在结肠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经手术治疗及病理证实为结肠癌患者进行抽样,选取84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实验组患者治疗前予以CT检查,对照组予以常规腹部B型超声检查,比较结肠癌阳性检出率、病灶检出率及淋巴结转移检出率,同时评价双排螺旋CT对结肠癌分期的诊断准确率。结果实验组癌检出率(50.00%)稍低于对照组(52.38%),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病灶检出率(88.10%)明显高于对照组(59.52%),且淋巴结转移检出率(80.95%)显著优于对照组(54.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排螺旋CT对结肠癌T分期诊断准确性为88.1%(37/42),对结肠癌TNM分期诊断准确性为83.3%(35/42),经一致性检验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排螺旋CT成像技术在结肠癌诊断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属于结肠癌术前分期的关键依据,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1.
探讨64层螺旋旋CT(MSCT)诊断胃癌术前分期的应用价值。选取2014年1月—2018年5月收治的287例胃癌患者,分析术前MSCT检查情况与术后病理结果差异。MSCT术前T分期与病理结果一致性好(Kappa=0.727,P<0.05);MSCT术前判断T3和T4准确度分别为89.74%和85.71%,明显高于T1和T2(P<0.05);MSCT术前N分期与病理结果一致性好(Kappa=0.692,P<0.05);MSCT术前判断N0、N1和N2的准确度分别为83.97%、75.29%和78.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术前M分期与病理结果一致性极佳(Kappa=0.888,P<0.05);MSCT术前判断M0和M1的准确率分别为96.77%和92.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4层螺旋旋CT能较准确地判断胃癌分期情况,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多排螺旋CT(MSCT)对原发性胃癌患者T分期的评估效果,旨在提高胃癌术前T分期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接受(3家医院)治疗的原发性胃癌患者105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MSCT检查,将CT检查结果与胃癌的大小、位置等病理特征比较,并评价CT的分期诊断准确程度。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105例胃癌患者CT病灶的长度、厚度及不同T分期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CT值采用F值比较;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一致性检验Kappa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患者病灶的长度、厚度随着T分期的升高CT值也增高;静脉期及延迟期的病变CT值随着T分期升高而逐级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05例患者中,胃周脂肪模糊的患者为74例(70.5%),占比最高;光整型患者21例(20.0%)其他类型10例(9.5%);CT诊断105例胃癌患者中,T4期准确度最高(98.7%);T1期(91.2%)、T2期(89.0%)次之,T3期(87.6%)准确度最低。结论 MSCT对原发性胃癌患者T分期的评估效果显著,准确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VEGF-C表达对结肠癌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VEGF-C表达与结肠癌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评估VEGF-C表达对结肠癌预后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44例原发结肠癌及结肠腺瘤和正常结肠各7例VEGF-C表达,分析VEGF-C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和预后的关系。结果:结肠癌VEGF-C阳性表达率为43.2%(19/44),结肠腺瘤和正常结肠表达均阴性。结肠癌VEGF-C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P=0.003)、淋巴结转移(P=0.002)、Dukes分期(P=0.001)相关。VEGF-C(+)病人的中位生存期明显短于VEGF-C(-)病人(P=0.0225)。远处转移(P=0.0004)、淋巴结转移(P=0.021)、VEGF-C(P=0.0469)可以作为结肠癌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VEGF-C表达在结肠癌淋巴结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对于判断结肠癌侵袭性和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肝曲结肠癌胃结肠韧带淋巴结的转移规律, 探讨对其清扫的可行性及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肝曲结肠癌患者胃结肠韧带淋巴结清扫数目、转移数目, 对影响胃结肠韧带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组96例患者中有7例发现胃结肠韧带淋巴结转移, 转移率为7%, 胃结肠韧带淋巴结3部分均可出现转移。胃结肠韧带淋巴结转移与神经侵犯、肿瘤出芽、N分期、肠梗阻均有关(均P<0.05)。结论肝曲结肠癌胃结肠韧带淋巴结清扫安全可行, 并且可提供更为准确的病理分期。  相似文献   

15.
探讨原发部位对大肠癌患者手术后远处转移的影响。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116例大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根治性手术治疗。依据原发肿瘤位置将患者分为直肠癌组(n=49)、左半大肠癌组(n=31)、右半大肠癌组(n=36)。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手术后远处转移情况和生存率。右半大肠癌组患者年龄高于左半大肠癌组和直肠癌组,肠息肉史患者较多。直肠癌组患者远处转移发生率显著高于左半大肠癌组和右半大肠癌组,左半大肠癌组患者远处转移发生率显著高于右半大肠癌组,且直肠癌组肺转移发生率显著高于左半大肠癌组和右半大肠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3组患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5年直肠癌组患者生存率显著低于左半大肠癌组和右半大肠癌组,左半大肠癌组生存率显著低于右半大肠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肠癌和左半大肠癌患者远处转移发生率较高,直肠癌患者肺转移发生率较高,应加强对左半大肠癌和直肠癌患者的术后监控,对术后远处转移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提高术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动态磁共振(MRI)减影技术在胃癌术前TNM分期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运用动态MRI减影技术,对39例胃癌患者进行术前TNM分期诊断.患者术后经病理确诊.将MRI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对比.结果 动态MRI对本组胃癌浸润深度(T)的总体诊断准确率为82.1%;对淋巴结转移状况(N)的总体诊断准确率为71.8%;对远处转移(M)的总体诊断准确率为84.6%:TNM分期诊断总的准确率为71.8%.MRI对胃癌术前TNM分期的诊断与术后病理结果有着较高的一致性(Kappa值为0.671~0.763,P<0.05).结论 MRI在显示胃癌侵犯胃壁的深度、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脏器转移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胃癌术前临床分期的评估有其独特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检查在胃肠道肿瘤术前定位与分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1)对胃镜活组织检查确诊为胃癌的332例患者进行术前MSCT检查,比较CT分期结果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2)对73例小肠肿瘤患者进行术前CT检查,比较小肠淋巴瘤和小肠癌在CT成像上的区别.(3)对228例经纤维结肠镜活组织检查确诊为结直肠癌患者进行术前MSCT检查,采用x.检验分析结直肠癌的CT征象特点.结果 (1)MSCT能提供定位或重建胃周血管等更多信息,对胃壁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的总体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8.2%(244/312)、67.3%(210/312)和93.8%(30/32).(2)MSCT检查小肠癌主要表现为包块和肠壁浸润性增厚,且肠壁增厚一般不出现分层,肠梗阻多见,但肠系膜淋巴结和后腹膜淋巴结肿大检出率低.小肠淋巴瘤的CT检查表现与小肠癌相反.(3)表面毛糙征与不均匀强化等CT征象对诊断结直肠癌有重要意义,增强后CT值测定有助于鉴别结肠炎性病变.结论 MSCT可在胃肠道肿瘤术前定位与分期诊断中提供准确的影像学信息,结合内镜检查更能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Nucleolin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8月结肠癌病理组织标本70例(结肠癌组)和本院病理科既往收集的20例正常结肠组织(正常组)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利用统计软件SAS9.1,分析Nucleolin蛋白与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阳性率,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值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70例结肠癌组织标本中,Nucleolin蛋白阳性表达54例(77.14%),正常组阳性表达2例(10.00%);结肠癌组Nucleolin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833,P0.05)。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不同Dukes分期、不同浸润深度的结肠癌患者癌组织中Nucleolin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性别、病灶最大径的结肠癌患者癌组织中Nucleolin蛋白阳性表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ucleolin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水平增高,并且与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浸润深度有关。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多排螺旋CT(MSCT)及后处理技术在结肠癌诊断的应用价值,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二院收集经手术病理学检查证实的57例结肠癌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患者行MSCT平扫及增强检查,图像行多平面重组(MPR)、滑动薄层最大密度投影(STS-MIP)、曲面重组(CPR)后处理,并与术后病理TNM分期比较.57例患者中,肿瘤位于盲肠1例,升结肠23例,结肠肝曲9例,横结肠11例,结肠脾曲1例,降结肠3例,乙状结肠9例.MSCT检查与术中探查结果一致.57例患者肠壁均不规则环状增厚,增厚范围为0.6 ~3.2 cm,存在不同程度的肠腔狭窄;16例患者出现液气平,伴有肠腔扩张,表现为肠梗阻征象.42例患者有软组织结节或包块影,表现为软组织结节或包块向肠腔内和(或)肠腔外生长,导致肠腔不同程度狭窄.包块与周围肠壁分界可以清楚或者边界模糊,周围肠壁厚度正常.20例患者形成癌性溃疡.溃疡表现为火山口状.47例患者出现浆膜层和(或)周围脏器受侵犯.27例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6例患者发生远处转移,其中4例肝转移,2例肺转移.术前MSCT检查T分期的灵敏度为100.0% (57/57),准确度为77.2% (44/57);术前MSCT检查N分期灵敏度为67.9% (19/28),特异度为72.4% (21/29),准确度为70.2% (40/57);术前MSCT检查M分期灵敏度为100.0% (6/6),特异度为100.0% (51/51),准确度100.0%(57/57),术前MSCT检查TNM分期结果与术后病理学检查分期一致性较好(κ =0.592,0.514,1.000,P<0.05).MSCT扫描及后处理的应用可有效显示结肠癌的部位、大小和形态,确定肿瘤侵犯范围、有无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等,可以准确进行术前TNM分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基因高通量测序(NGS)技术分析左、右半结肠癌基因分子特征及1 a无病生存率(DFS)的差异。方法选取2017-11-2018-06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结肠癌根治手术的107例患者的基因测序结果(NGS),比较左、右半结肠癌之间临床病理特征及基因表达状态的差异性。对左、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基因突变比例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分析手术后患者的DFS。采用Kaplan-Meier描绘生存曲线,运用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曲线。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左、右半结肠癌患者在年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肿瘤分期及区域淋巴结阳性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左、右半结肠癌的TP53基因及KRAS基因突变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TP53基因突变患者的1a的DFS较TP53基因未突变患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右半结肠癌患者的TP53基因及KRAS基因表达存在差异,且TP53基因突变的患者预后较未突变患者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