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4月西北工业大学医院收治的140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血量(CO)〕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最大聚集指数、血细胞比容)。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u=-3.47,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LVEF、C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LVEF、CO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最大聚集指数、血细胞比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最大聚集指数、血细胞比容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及血液流变学。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步长脑心通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4月于扬州友好医院接受治疗的UAP患者120例,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血细胞比容、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u=2.129,P=0.033)。两组患者治疗前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低于对照组,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细胞比容、全血黏度及纤维蛋白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细胞比容、全血黏度及纤维蛋白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步长脑心通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UAP的临床疗效确切,有利于降低心绞痛发作频率及缩短心绞痛持续时间,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6月收治的UAP患者15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进行治疗,两组均进行为期4周的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血液黏度指标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细胞比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细胞比容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72/75),高于对照组的78.7%(59/75)(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7%(11/75),与对照组的14.7%(11/7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老年UAP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液黏度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4.
背景血管源性眩晕发病率近年呈上升趋势,占眩晕的50%以上。血管源性眩晕的西药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但长期用药会引起不良反应。目的探讨化痰清眩汤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血管源性眩晕的疗效及其对脑血流灌注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2019年在上海市奉贤区中医医院就诊的血管源性眩晕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予以前列地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化痰清眩汤治疗,均治疗4周。观察并比较两组疗效和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眩晕评定量表的评分系统(DARS)评分、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脑血流灌注指标[包括左侧椎动脉(LVA)血流速度、右侧椎动脉(RVA)血流速度、基底动脉(BA)血流速度、BA阻力指数]、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包括内皮素1 (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羧甲基赖氨酸(CML)、氧化修饰的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1%(49/51)]高于对照组[80.4%(41/51)](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DARS评分、DH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DARS评分、DHI评分分别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分别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LVA血流速度、RVA血流速度、BA血流速度快于对照组,BA阻力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LVA血流速度、RVA血流速度、BA血流速度分别快于本组治疗前,BA阻力指数分别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ET-1、CML、oxLDL低于对照组,CGRP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ET-1、CML、ox-LDL分别低于本组治疗前,CGRP分别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痰清眩汤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血管源性眩晕疗效确切,能够提高患者脑血流灌注,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0—2012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2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参芎葡萄糖注射液;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1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78.12%(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细胞比容、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细胞比容、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血压、血糖、血脂、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异常。结论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早期抗凝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5月广州市南沙区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COPD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均予以低流量吸氧、营养支持治疗及对症处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予以早期抗凝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右心室心肌壁厚度、肺动脉收缩压(PSAP)、动脉血氧分压(Pa 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随访1、3年内患者肺源性心脏病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右心室心肌壁厚度、PS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右心室心肌壁厚度小于对照组,PSAP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Pa O2、Pa 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a O2高于对照组,Pa CO2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1、3年观察组患者肺源性心脏病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抗凝治疗COPD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液黏度,改善患者预后,减少肺源性心脏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醒脑启智胶囊对血管性痴呆病人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血管性痴呆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92例和对照组90例,治疗组服用醒脑启智胶囊,对照组服用舒血宁片(银杏叶提取物),6周为1个疗程,两个疗程后观察病人精神状态简易速检表(MMSE)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R)积分以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MMSE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ADL-R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治疗组MMSE和ADL-R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或P<0.01);治疗组还可显著降低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P<0.05或P<0.01),治疗后治疗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比容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启智胶囊不仅可明显改善血管性痴呆病人的认知功能,提高病人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而且可改善病人血液流变学,减少痴呆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长春西汀辅助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VBIV)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VBIV患者112例,根据治疗意愿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入院后,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同时口服氟桂利嗪胶囊和阿司匹林肠溶片。对照组患者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丹参川芎嗪;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长春西汀,14 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及血细胞比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及血细胞比容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春西汀辅助治疗VBIV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对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影响。方法将142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参松养心胶囊4粒,每日3次口服。连续用药30 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全血比黏度(高切、低切)、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还原黏度(高切、低切)、红细胞刚性指数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对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影响较为显著,能改善心肌供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谷红注射液联合氟桂利嗪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5年10月兰州军区临潼疗养院收治的TIA患者13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观察组患者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联合静脉滴注谷红注射液;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5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均低于治疗前(P0.05),而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谷红注射液联合氟桂利嗪治疗TIA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联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5年2月延安大学咸阳医院收治的VBI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静脉注射舒血宁注射液,观察组患者静脉注射奥扎格雷钠联合舒血宁注射液;两组患治疗时间均为2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双侧椎-基底动脉血流平均流速(Vm)及收缩期峰值流速(Vs)。结果 (1)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NO、ET、ADM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NO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ET、ADM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血清NO、ET、ADMA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NO水平高于治疗前,血清ET、ADM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3)治疗前两组患者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均低于治疗前(P0.05)。(4)治疗前两组患者左椎动脉Vm、左椎动脉Vs、右椎动脉Vm、右椎动脉Vs、基底动脉Vm、基底动脉V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左椎动脉Vm、左椎动脉Vs、右椎动脉Vm、右椎动脉Vs、基底动脉Vm、基底动脉Vs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左椎动脉Vm、左椎动脉Vs、右椎动脉Vm、右椎动脉Vs、基底动脉Vm、基底动脉Vs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左椎动脉Vm、左椎动脉Vs、右椎动脉Vm、右椎动脉Vs、基底动脉Vm、基底动脉Vs均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联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VBI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及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心脉通胶囊联合福辛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8月在新郑市人民医院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采用随机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使用福辛普利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心脉通胶囊联合福辛普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血脂、血流变学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前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C、TG、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血清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脉通胶囊联合福辛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优于单一使用福辛普利,同时可以稳定控制患者血压,改善血脂状况,优化血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华法林抗凝治疗非瓣膜性心房纤颤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10月河南省水利第一工程局职工医院收治的100例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随访1年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缺血性脑卒中、外周动脉栓塞、死亡)。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0%(13/50),低于对照组的56.0%(28/50)(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0%(4/50),对照组为10.0%(5/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华法林抗凝治疗能有效改善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研究及对内皮素-1(ET-1)、胰岛素抵抗与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就诊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104例,采用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使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观察组使用依达拉奉联合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血浆ET-1、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变化,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血细胞比容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血细胞比容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血浆ET-1、HOMA-IR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血浆ET-1、HOMA-I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应用依达拉奉联合灯盏花素注射液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病人神经功能,其内在机制可能与改善血浆ET-1表达及胰岛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灯盏生脉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8年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干部保健科收治的150例UAP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75)和观察组(n=75)。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灯盏生脉胶囊(每粒装0.18 g,2粒/次,3/d),2个月为一疗程。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24 h心肌缺血次数、持续时间及缺血总负荷,血流变学包括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血沉;分别采用HAMA、HADA和SF-36量表评价患者焦虑、抑郁情况和生活质量,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心肌缺血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缺血总负荷,血流变指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血沉)及HAMA、HADA均较治疗前降低,SF-36量表中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精神健康的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心肌缺血持续时间、缺血总负荷、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沉、HAMA、HADA,SF-36量表中躯体疼痛、活力、精神健康改善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8.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8%(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出现。结论灯盏生脉胶囊治疗UAP安全且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注射用血栓通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3月泰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0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对症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组患者在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注射用血栓通冻干粉静脉滴注;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0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全血黏度、血细胞比容)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黏度、全血黏度、血细胞比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浆黏度、全血黏度、血细胞比容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黏度、全血黏度、血细胞比容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注射用血栓通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血液流变学。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胰岛素抵抗、脂联素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6年3月无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ICVD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10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沉降率、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胰岛素抵抗相关指标〔包括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脂联素、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指标〔包括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功能(FM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沉降率、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浆黏稠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沉降率、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FPG、FINS、IS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PG、FINS低于对照组,ISI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脂联素、FMD、VEG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脂联素、FMD高于对照组,VEGF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ICVD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血循环及胰岛素抵抗,降低脂联素,减轻炎性反应,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醒脑通络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2015年盐城市响水县中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5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予以丹参注射液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醒脑通络汤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欧洲脑卒中量表(ESS)评分、Barthel指数、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纤维蛋白原及红细胞比容)及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8(IL-8)、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ESS评分、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ESS评分、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纤维蛋白原、血细胞比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纤维蛋白原、血细胞比容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TNF-α、IL-8、MMP-9、VEGF、内皮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TNF-α、IL-8、MMP-9和内皮素水平低于对照组,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SOD、MD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SOD水平高于对照组,MD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醒脑通络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氯吡格雷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2014年开县人民医院心内科门诊和病房收治的UAP患者10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患者入院后均嘱其卧床休息、持续低流量吸氧、低脂饮食,并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硫酸氯吡格雷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心率变异性(HRV)指标〔RR间期的标准差(SDNN)、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及相邻NN之差50 ms的个数占总窦性心搏个数的百分比(PNN50)〕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纤维蛋白原、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和血浆黏度)。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u=11.28,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硝酸甘油用量少于对照组,心绞痛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SDNN、SDANN、RMSSD及PNN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SDNN、SDANN、RMSSD及PNN50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纤维蛋白原、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和全血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纤维蛋白原、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和全血黏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UAP的临床疗效确切,且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1,6-二磷酸果糖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8月—2013年8月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4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7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抗感染、止咳化痰、解痉平喘等常规治疗及氨溴素,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1,6-二磷酸果糖,两组患者均以14 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比容、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u=-2.040,P=0.041)。治疗前两组患者pH值、PaO2及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pH值和PaO2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比容、血小板聚集率及纤维蛋白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比容、血小板聚集率及纤维蛋白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1,6-二磷酸果糖治疗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及呼吸衰竭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