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左房内径(LAD)、血栓形成前状态的影响。方法 62例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在应用降压药物基础上,随机加用阿司匹林或阿托伐他汀,分为阿司匹林组、阿托伐他汀组和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组,随访观察6个月,记录患者治疗前后LAD、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红细胞沉降率(ESR)及血细胞比容(Hct)的变化,观察阿托伐他汀对LAD及血栓形成前状态的影响。结果阿司匹林组治疗后FIB、ESR及Hct较治疗前下降(P0.05)。阿托伐他汀组及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LAD、CRP、LDL-C、DD、FIB、ESR及Hct较治疗前下降(P0.05),两组间治疗后比较,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组在降低DD、FIB、ESR及Hct方面作用优于阿托伐他汀组(P0.05)。阿托伐他汀在降低LAD、CRP及LDL-C方面作用优于阿司匹林,在降低DD、FIB、ESR及Hct方面作用与阿司匹林相当。结论阿托伐他汀能降低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的LAD、CRP水平,改善血栓形成前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血清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Ⅱ(AngⅡ),P波最大时限(Pmax)、P波离散度(Pd)和左心房内径(LAD)的变化,苯那普利的干预作用及预防PAF的机制。方法选择24例健康人做对照(正常对照组),另选择1、2级EH并PAF的患者53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ET、AngⅡ浓度,通过12导联同步心电图测定Pmax、Pd,采用彩色多普勒诊断仪测量LAD,观察苯那普利、利尿剂对ET、AngⅡ、Pmax、Pd、LAD的影响及预防PAF的效果。结果1、2级EH并PAF组血清ET、AngⅡ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Pmax、Pd、LAD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P<0·001),EH并AF病人服用苯那普利6月后,血清ET、AngⅡ浓度明显降低,Pmax、Pd明显减小(P<0·05~0·01),LAD无明显扩大(P>0·05)。随访6月中苯那普利组房颤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明显低于利尿剂组(P<0.001)。结论ET、AngⅡ、Pmax、Pd、LAD在EH并PAF病人中明显增加,苯那普利可降低ET、AngⅡ、Pmax、Pd,延缓LAD的扩大,预防PAF的复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血清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P波最大时限(Pmax)、P波离散度(Pd)和左心房内径(LAD)的变化,苯那普利的干预作用及预防PAF的机制.方法选择24例健康人做对照(正常对照组),另选择1、2级EH并PAF的患者53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ET、Ang Ⅱ浓度,通过12导联同步心电图测定Pmax 、Pd,采用彩色多普勒诊断仪测量LAD,观察苯那普利、利尿剂对ET、Ang Ⅱ、Pmax 、Pd、LAD的影响及预防PAF的效果.结果 1、2级EH并PAF组血清ET、Ang Ⅱ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P max 、Pd、LAD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P<0.001),EH并AF病人服用苯那普利6月后,血清ET、Ang Ⅱ浓度明显降低,Pmax 、Pd明显减小(P<0.05~0.01),LAD无明显扩大(P>0.05).随访6月中苯那普利组房颤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明显低于利尿剂组(P<0.001).结论 ET、Ang Ⅱ、Pmax、Pd、LAD在EH并PAF病人中明显增加,苯那普利可降低ET、Ang Ⅱ、Pmax、Pd,延缓LAD的扩大,预防PAF的复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缬沙坦及培哚普利加缬沙坦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左室重塑及功能的影响。方法:120 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组、培哚普利组及联合治疗组,每组40例,疗程24周。测定三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2周及24周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期内经(LVDs),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20例慢性心衰患者 LVEF 较正常值降低,LVDd、LVDs、LVMI 均较正常值增加。三组治疗后12周及24周 LVEF、LVDd、LVDs、LVMI 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1),治疗前及治疗后12 周三组间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24周联合治疗组较缬沙坦组、培哚普利组各项指标进一步改善(P<0.05)。结论:缬沙坦对慢性心衰患者左室重塑及心功能的有益作用与培哚普利相当,两药合用优于二者的单独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血脂正常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窦性心律的维持作用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血脂正常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患者100例分成治疗组(n=57 例)和对照组(n=43 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胺碘酮抗心房颤动治疗,治疗组再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6 个月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的NYHA 分级以及LVEF 均显著改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房内径(LAD)以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下降,IL-6、CRP 以及TNF-α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组复发病例、心房颤动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血脂正常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阿托伐他汀治疗,不仅可改善患者的心功能,还可降低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复发率,可能与其抑制相关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脂血症合并高血压病病人中单独或联合用药治疗对心、脑、肾血管作用的影响。方法108例高脂血症合并高血压病门诊或住院病人,随机分为培哚普利组(4mg/d,n=36)、阿托伐他汀组(20mg/d,n=36)与联合组[(培哚普利4mg/d,早上服)加阿托伐他汀(20mg/d,晚上服,n=36)联合];共治疗24周。结果单用培哚普利、阿托伐他汀的降脂、降压显著,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培哚普利加阿托伐他汀联合组对降脂、降压、降尿微量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逆转左室肥厚、降低颈总动脉分叉部中内膜中层厚度指数更为显著(P〈0.05)。结论在高脂血症合并高血压病病人中,培哚普利联合阿托伏他汀治疗较单一药物疗效好,可更大程度地降低炎症标志物水平,并改善靶器官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炎症因子及预后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抗房颤的可能机制。方法:将100例老年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随机分为2组,10mg阿托伐他汀组和20mg阿托伐他汀组,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左心房内径(LAD)及心房利尿钠肽(ANP)的变化,同时记录治疗6个月后2组患者窦性心律维持率及栓塞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2组hs-CRP、IL-6、TNF-α、ANP水平及LAD内径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20mg阿托伐他汀组降低更明显(P0.05),同时20mg阿托伐他汀组较10mg阿托伐他汀组窦性心律维持率高,栓塞事件发生率低(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降低老年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同时能降低ANP水平及LAD内径,提高窦性心律维持率、降低栓塞事件发生率,且呈剂量依赖性,这可能是阿托伐他汀发挥抗房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依折麦布片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9月河池市人民医院收治的AMI患者104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予以阿托伐他汀钙片强化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依折麦布片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指标、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心功能指标[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ALT、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G、TC、LDL-C、ALT、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cTnI水平、CK-MB水平、LVDd、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TnI、CK-MB水平低于对照组,LVDd小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与阿托伐他汀钙片强化治疗相比,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依折麦布片治疗AMI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血脂代谢和心功能,减轻患者炎性反应,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6月黄石市中心医院心内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92例。对照组患者单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LVEF高于对照组,LVEDD、LVPWd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强化心脏射血功能。  相似文献   

10.
韩晴  张丹  彭燕  严晓琴  李书国 《山东医药》2012,52(43):86-87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培哚普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同期收治的76例2型糖尿病并早期糖尿病肾病、血脂异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两组均口服培哚普利4mg/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20 mg/d,疗程均为12周。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分别检测两组血脂、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24 h尿微量白蛋白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UAER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观察组UAER及血清TC、TG、LDL-C、hs-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用培哚普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效果确切,机制可能为通过调脂和抗炎作用减少尿白蛋白排泄。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培哚普利对孤立性阵发性房颤患者P波离散度(Pd)、血管紧张素Ⅱ、左房内径及房颤复发的影响。方法将54名孤立性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27例。治疗组给予培哚普利4mg/d,1次/日,对照组给予比索洛尔50mg/d,早晚各25mg。两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分别测定P波最大时限(Pmax)、Pd、血管紧张素Ⅱ、左房内径,并观察治疗期间两组房颤发生的次数。结果培哚普利组可使Pmax和Pd明显减小(p<0.05),使血管紧张素Ⅱ明显降低(p<0.01),使左房内径稍有缩小(p>0.05)。对照组虽也使Pmax、Pd减小但差异不显著(p>0.05),对血管紧张素Ⅱ及左房内径几乎无影响(p>0.05)。培哚普利组房颤发生的次数明显减少(p<0.01),而对照组虽也有减少,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培哚普利能够减小孤立性房颤的Pmax和Pd,降低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减少房颤的发生次数及发作时间,而且使左房有缩小的趋势。培哚普利能改变心房的结构异常和电生理异常。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厄贝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房颤动复发的防治作用.方法 选择AMI合并PAF患者129例,按照随访期间药物应用情况分为联合组(67例)、阿托伐他汀组(21例)、厄贝沙坦组(23例)和对照组(18例).观察各组血压、血脂、左心房内径及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变化及阿托伐他汀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将70例CHF病人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和常规治疗组,采用放免法测定CHF病人TNF-α浓度、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结果随着NYHA心功能分级的升高,TNF-α逐渐升高(P0.05);TNF-α与LVEF呈负相关,与LVDd呈正相关;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LVEF显著提高(P0.05),LVDd显著降低(P0.05),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能进一步降低TNF-α水平,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对老年冠心病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炎性因子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48例老年冠心病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采用曲美他嗪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d)、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炎性因子和内皮细胞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LVEF均显著升高,LVEDD和LVPWd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炎性因子的降低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内皮细胞功能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在NYHA心功能分级方面,治疗组Ⅰ+Ⅱ级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左心功能不全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可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改善心功能及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衰患者ACE及CYP2D6遗传多态性与培哚普利疗效的关联性。方法选取158例心衰患者,应用PCR方法检测其ACE及CYP2D6多态性,给予培哚普利治疗,对治疗前后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进行检测。结果 DD/CC、DD/CT和DD/TT型患者经治疗后,LVDD明显缩小,且血浆AngⅡ水平下降的幅度最大。结论 ACE基因的多态性与培哚普利的治疗效果有关联性,CYP2D6基因多态性对培哚普利的疗效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培哚普利、螺内酯、美托洛尔联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38例扩张型心肌病按轻、中度慢性心力衰竭病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常规+联合治疗组(培哚普利、螺内酯、美托洛尔).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心率(HR)、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结果 (1)治疗前两组HR、LVEDD、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4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三项指标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培哚普利、螺内酯、美托洛尔联合治疗轻、中度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疗效好,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缺血性心肌病患者124例,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阿托伐他汀组42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治疗组42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及曲美他嗪,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及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E)/二尖瓣舒张晚期血流峰值速度(A)之比(E/A);记录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及6 min步行试验(6MWT)。结果联合治疗组及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LVESD、LVEDD、FS、LVEF、E/A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发作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6MWT距离明显延长;与阿托伐他汀组比较,联合治疗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和发作时间明显减少,6MWT距离明显延长(P<0.05,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能改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室重构,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并提高患者运动耐量;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及曲美他嗪治疗能进一步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并提高患者运动耐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后的校正QT离散度(QTcd)改变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培哚普利(雅施达)的影响.方法 用随机双盲法将1996年1月至1998年12月收治的52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26例和安慰剂组26例,分别给予培哚普利及安慰剂口服治疗6周,并对治疗前后的QTcd、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醛固酮(Al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室壁运动指数(WMI)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老年AMI患者的QTcd、AngⅡ、Ald及WMI均明显升高,LVEF下降.经培哚普利治疗后,QTcd、AngⅡ、Ald及WMI均明显下降,LVEF改善.QTcd与AngⅡ、Ald及WMI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r=0.418,P<0.01;r=0.215,P<0.05;r=0.487,P<0.01),QTcd与LVEF存在负相关(r=-0.372,P<0.01).结论 老年AMI患者QTcd明显升高;培哚普利能改善QTcd,可能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及心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培哚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4例CHF患者,男34例,女20例,平均年龄55岁,心功能Ⅱ~Ⅳ级,平均左室射血分数(LVEF)35.6%,随机分为缬沙坦联合培哚普利的观察组和培哚普利加安慰剂的对照组。缬沙坦40mg/d,培哚普利从小剂量开始使用,只要能耐受,尽可能递增到8~10mg/d。治疗前及治疗12周以后,二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量(SV)、心脏指数(CI)及6min步行距离进行比较。结果二组患者治疗后LVEF、SV、CI及6min步行距离较治疗前显著提高。治疗后观察组LVEF、SV、及6min步行距离较治疗前显著提高。结论与单独应用培哚普利治疗CHF相比,缬沙坦联合培哚普利治疗可显著提高CHF患者活动耐量,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20.
《内科》2017,(4)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钙治疗对冠心病(CHD)合并阵发性房颤(PAF)患者心功能及可溶性E选择素(s E-selectin)、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CHD合并PAF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s E-selectin、TGF-β1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1.94%)显著高于对照组(7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VEDD、LVESD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LVEF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s E-selectin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TGF-β1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钙治疗能够有效改善CHD合并PAF患者s E-selectin、TGF-β1水平和心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