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易正湘  贺李毅  郭一清  毛志群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7):1295-1297,1300
【目的】分析早期胃间质瘤(GIST)的16层螺旋CT表现,提高对GIST的早期影像诊断率。【方法】对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直径小于5cm的GIST多排螺旋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肿瘤部位、形态、增强特点与病理诊断对照总结(所有病例均行多平面重建、容积再现和最大密度投影等)。【结果】17例GIST患者中,局限于胃壁1例;向胃腔外生长5例;向胃腔内生长11例。肿块呈类圆形或分叶状,密度多不均匀,恶性程度较高肿瘤强化不规则,边缘强化更明显。【结论】多排螺旋CT对早期GIST有较高检出率,特别是多排螺旋CT多方位重建图像能更详尽展现病变形态、密度、累及范围及与周围器官关系;动态增强扫描反映肿瘤血供情况和强化规律,对病变定性诊断提供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2.
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对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珺  易文中 《医学临床研究》2004,21(9):1022-1023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加三维重建诊断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敏感性,特异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对1999~2003年35例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行螺旋CT扫描加三维重建。并与1994~1998年28例普通CT扫描及手术证实结果进行对照。【结果】螺旋CT加重建扫描比普通CT扫描对异物诊断的阳性率高,能直观地了解异物的位置及与周围组织关系。【结论】螺旋CT扫描加三维重建可显示气管、支气管异物的直接和间接征像,大大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对指导手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螺旋CT诊断输尿管结石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输尿管结石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本院和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2005年1月至2005年12月应用螺旋CT诊断输尿管结石61例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应用螺旋CT对61例可疑为输尿管结石患者进行平扫和增强扫描,61例检出输尿管结石68枚,57例为单侧单发;4例为单侧多发。【结论】应用螺旋CT诊断输尿管结石优于其他常规方法,螺旋CT可以做为输尿管结石诊断的常用检查手段的补充。  相似文献   

4.
陈俊波  方文强 《临床医学》2006,26(4):53-54,F000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多期及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胰岛素瘤的价值。方法对6例(7个瘤体)手术和病理证实为胰岛素瘤的患者术前行胰腺MSCT双期增强扫描,2例追加动态增强扫描。观察并比较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及动态增强扫描肿瘤的检出情况及影像表现。结果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发现肿瘤4例,1例漏诊,另1例平扫、动脉、门脉期均呈等密度未检出,2例经动态增强扫描后均清晰显示。结论螺旋CT多期及动态增强扫描提高了胰岛素瘤的检出率,对胰岛素瘤术前定位有较高的价值,动态增强扫描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对泌尿系统结石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对47例有泌尿系结石病患者行64排螺旋CT平扫、增强、延迟扫描,采用三维重建技术,获得泌尿系立体图像。【结果】47例64排多层面螺旋CT泌尿系成像(MSCTU),立体显示尿路结石的部位、大小、形态、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术中根据重建泌尿系图像取石,手术成功率提高,损伤小。【结论】64排螺旋CT对泌尿系统结石的定性和定位诊断更为明确,对手术方式有指导性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肺硬化性血管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立平  周飞  张铁钢  夏雨 《医学临床研究》2005,22(12):1762-1764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的临床、胸部X线、CT特征。【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的18例肺硬化性血管瘤患者,所有病例均摄有胸部正侧位片,9例行普通CT扫描,4例行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结果】胸部X线检查所有病灶均表现为边缘光滑整齐结节或肿块性病变,CT扫描病灶无分叶征,无毛刺和空洞,无血管切迹征和胸膜凹陷征。增强后扫描,病灶强化均匀8例,不均匀4例,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平扫CT值(27.6±7.9)Hu,最大强化值(77.3±6.2)Hu。【结论】胸部X线对病灶的发现和定位有价值,CT特别是动态增强CT扫描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很高价值,空气新月征的出现则提示肺硬化性血管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儿童睾丸卵黄囊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儿童睾丸卵黄囊瘤的临床特点和CT、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儿童睾丸卵黄囊瘤的临床表现和CT、MRl征象。12例行CT检查,3例行MRI检查。【结果】15例均表现为睾丸内软组织肿块,无钙化及脂肪成分,10例密度/信号不均匀,5例密度均匀。CT平扫肿瘤密度稍低于肌肉密度,增强扫描肿块表现为明显不均匀强化,以周边部强化明显。MRI平扫肿瘤T1WI呈不均匀或略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表现为明显不均匀强化。1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结论】CT及MRI检查在儿童睾丸卵黄囊瘤的诊断中有重要价值,了解其影像学特点,结合临床资料可以提高术前诊断和分期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超声造影和螺旋CT增强扫描单独及联合应用对脾脏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49例脾脏肿瘤患者均行超声造影和螺旋CT增强扫描,并与手术或组织活检病理结果进行对照,比较超声造影与CT增强扫描单独及联合诊断脾脏良恶性病变的符合率。结果超声造影诊断脾脏良性病变27例,恶性肿瘤17例,与组织病理结果进行对照诊断符合率为89.80%;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脾脏良性病变25例,恶性肿瘤16例,诊断符合率为83.67%;超声造影联合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脾脏良性病变29例,恶性肿瘤18例,诊断符合率为95.92%。超声造影联合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脾脏良恶性病变优于2种方法单独检查(P%0.05)。结论超声造影和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脾脏良恶性病变均有较高价值,二者联合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脾脏占位性病变的螺旋CT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19例脾脏占位性病变的螺旋CT资料,其中脾转移瘤6例,脾血管瘤5例,脾结核2例,脾恶性淋巴瘤2例,脾囊肿2例,脾淋巴管瘤1例,脾错构瘤1例。结果CT对脾脏肿瘤检出率高,对病变大小、形态、密度及脾周围组织器官的显示较其他影像学检查更准确。结论CT对脾脏占位性病变定性诊断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0.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较少见的非上皮性肿瘤。此类肿瘤是一组独立来源于胃肠道管壁间叶组织的非定向分化的间叶性肿瘤。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和多平面重建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文献少有报道。本组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的资料来探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和多平面重建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建功能在肾上腺区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诊断为"肾上腺肿瘤"的患者32例,采用螺旋CT三维检查,比较轴位CT图像与多平面重建图像上分离征的显示率,分析螺旋CT多平面重建的诊断结果.[结果]螺旋CT多平面重建图像上分离征显示率78.1%(25/32)显著高于轴位CT图像显示率46.9%(15/32),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P<0.01);螺旋CT多平面重建诊断为副脾7例,胃底憩室5例,肾上极囊肿5例,肝右叶囊肿4例,左侧结节状膈肌脚3例,左侧腹膜后淋巴结肿大3例,左侧肾上腺区静脉曲张2例,胃底间质瘤2例,右肾上极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结论]螺旋CT多平面重建能提高对肾上腺区病变的确诊率,可将螺旋CT三维检查作为肾上腺区病变的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成人小肠肿瘤伴肠套叠的螺旋CT诊断(10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讨论成人小肠肿瘤合并肠套叠的CT 表现,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 对10 例小肠肿瘤伴肠套叠病人进行螺旋CT扫描,分析10 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肠肿瘤并肠套叠的CT 表现。结果 10 例CT扫描均可见多层靶环形、肾形或香肠形软组织影,中央部为脂肪和血管轴面影。2 例淋巴瘤多处可见肿大融合的淋巴结及肠壁不规则增厚,肠腔内造影剂充盈不均,1 例术中发现肠系膜过长而引起Tret’s 韧带疝。CT扫描8 例仅显示肠套叠征像。2 例同时显示套叠及肿瘤。结论 成人小肠肿瘤合并肠套叠,多数CT扫描仅显示肠套叠而不能显示肿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对儿童骶尾部卵黄囊瘤的CT和MRI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儿童骶尾部卵黄囊瘤的临床表现和CT、MRI征象。【结果】16例均表现骶尾部软组织肿块,边缘不规整,密度/信号不均匀,常见出血及程度不同坏死囊变区,无脂肪成分;增强扫描肿块表现为明显不均匀强化,其中5例可见条状血管样强化,1例可见蜂窝状强化。2例肿块部分伸入椎管,骶骨受侵犯。16例卵黄囊瘤AFP均升高。【结论】骶尾部卵黄囊瘤的CT和MRI表现有一定特点,结合血清AFP检测可以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部周围型良性肿瘤的影像学诊断与检查方法。【方法】分析51例肺周围型良性肿瘤平片、CT与MRI表现,评价不同检查方法的定性诊断与分类诊断准确性。【结果】51例中肺错构瘤12例、肺畸胎瘤2例、肺脂肪瘤4例、肺纤维组织细胞瘤3例、良性肺组织细胞瘤2例、良性软骨瘤2例、良性淋巴瘤样增生5例、肺海绵状血管瘤1例、肺硬化性血管瘤11例、支气管囊肿8例和肺血管外皮细胞瘤1例。肿瘤结节直径在3cm以下43例,37例结节密度均匀,11可见肿瘤结节内钙化,48例结节边缘光整。全部病例中43例胸部正侧位胸片诊断为良性肿瘤(或可能性大),且其中仅13例(25.6%)分类诊断(如明确诊断为脂肪瘤或错构瘤等)准确;30例CT检查者25例诊断为良性肿瘤,但其中13例(43.3%)分类诊断准确。同时本文对不同的良性肿瘤影像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结论】肺周围型良性肿瘤具有明显的影像学特征;胸部正侧位片仍是最基本和首选的检查方法,常规CT扫描结合薄层CT或高分辨CT(HRCT)扫描是肺良性肿瘤的无创性检查中的最佳检查方法,MRI检查可作为CT的一种补充。  相似文献   

15.
脾脏肿瘤的CT表现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脾脏肿瘤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病理证实的脾脏肿瘤的CT资料。结果 16例中,脾良性肿瘤有海绵状血管瘤4例,错构瘤2例,淋巴管瘤1例;脾恶性肿瘤有脾继发性淋巴瘤5例,转移瘤3例,血管肉瘤1例。脾血管瘤和错构瘤均表现为局限性突起,多强化明显;脾淋巴管瘤间隔强化。脾恶性肿瘤多表现脾体积弥漫性增大,轻度强化。结论 脾脏诸肿瘤CT表现有一定的特点,且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良恶性的判断。  相似文献   

16.
脾脏肿瘤性病变的影像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脾脏肿瘤病变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方法:经病理证实的15例脾脏肿瘤其中转移瘤3例,原发淋巴瘤4例,血管瘤5例,错构瘤2例,白血病1例。分析其CT与MRI资料,包括大小、轮廓、病灶数目、密度和边界等。结果:脾脏转移瘤为不均匀增大,病灶多发或单发边界欠清。不均匀轻度强化。原发性淋巴瘤脾脏不均匀增大,边界不清呈不规则强化。错构瘤有脂肪和钙化的特征性。血管瘤常多发,有边缘强化特征。结论:良性脾脏肿瘤性病变有一定影像表现特征,能做出正确诊断。恶性肿瘤性病变较难鉴别。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小儿盆腔恶性肿瘤CT表现,提高CT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盆腔恶性肿瘤的影像学资料。全部病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部分病例作过静脉尿路造影和,或膀胱造影检查。结果CT表现(1)内胚窦瘤17例:瘤体较大,平扫密度均匀与不均匀各占约54%和46%,增强扫描呈轻中度一高度强化并存。大部分病例可见较小范围坏死囊变区域,多数侵犯邻近组织。(2)横纹肌肉瘤16例:多数边缘清楚,密度较均匀,呈轻中度不均匀强化或无强化。(3)恶性畸胎瘤14例,瘤体巨大,为实性混杂密度,呈轻中度强化,邻近脏器未受侵。其中钙化14例,脂肪组织12例,(4)其他肿瘤5例:神经母细胞瘤2例,密度不均匀,可见囊变坏死区。神经节神经母细胞瘤1例,密度均匀,未见囊变坏死区。非霍奇金淋巴瘤2例,密度均匀,无钙化,呈轻中度强化,无囊变坏死区。结论CT检查是发现和诊断盆腔恶性肿瘤的重要检查手段,可初步判断肿瘤类型,有助于临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钟蕊  刘白鹭 《临床荟萃》2012,27(21):1869-1871
目的 探讨多排CT在胰腺内分泌肿瘤的诊断及区分功能性与非功能性胰腺内分泌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和手术病理证实的21例胰腺内分泌肿瘤(功能性16例,非功能性5例)的CT表现,21例均行CT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结果 21例均为单发,除2例CT平扫及增强均未显示外,其余19例4例发生在胰头、钩突,在胰颈2例,在胰体、胰尾13例;平扫呈等密度(12例)低(4例)及混杂密度(3例);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强化(16例),门脉期持续强化(13例)或呈等密度(3例).结论 胰腺内分泌肿瘤有较为典型的多排CT表现,结合有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能够为术前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眼内期眼球肿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CT检查在眼球肿瘤定位及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经手术病理和临床证实的各种眼内期眼球肿瘤的CT表现与鉴别诊断。结果:48例中视网膜母细胞瘤28例占58.3%;脉络膜黑色素瘤12例占25%;脉络膜骨瘤4例占8.3%;转移瘤及血管瘤各2例,各占4.2%。结论:薄层CT扫描对各种类型球内肿瘤的疗效、定性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