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恶性肿瘤骨转移放疗止痛5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骨转移是恶性肿瘤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目前临床上其诊断、治疗均呈多样化.骨转移可表现为骨痛,高钙血症,病理性骨折,甚至出现脊髓压迫症,导致患者活动障碍并使其生活质量下降.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表明,放疗对局限性骨转移的疼痛缓解效果较好.作者回顾性分析了56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放疗止痛治疗的临床特点,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骨转移是恶性肿瘤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目前临床上其诊断、治疗均呈多样化。骨转移可表现为骨痛,高钙血症,病理性骨折,甚至出现脊髓压迫症,导致患者活动障碍并使其生活质量下降。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表明,放疗对局限性骨转移的疼痛缓解效果较好。作者回顾性分析了56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放疗止痛治疗的临床特点,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骨转移癌的放射止痛疗法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放射治疗骨转移癌的止痛效果 . 方法采用在模拟机下定位 , 钴 60体外照射 . 结果放射治疗止痛的总有效率为有效率 94.4% ; 单发性与多发性转移的疗效相似 ; 放疗对不同原发病灶的骨转移同样有效 ; 不同剂量分割方式对骨转移止痛效果影响不大 ; 也可提高骨转移癌病人生存质量 . 结论放射治疗止痛效果确切可靠 ,毒副作用小 , 可作为癌性疼痛的主要止痛方法之一 .  相似文献   

4.
60钴放射治疗骨转移癌71例止痛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60钴远距离治疗机放射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止痛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恶性肿瘤合并骨转移的晚期癌症患者的放疗疼痛缓解情况.结果:最早起效时间为放疗第2天,患者疼痛症状就开始逐步减轻,大多数患者疼痛减轻在放疗开始的第1周后,放疗后疼痛完全缓解或疼痛减轻的60例(约占84.5%).结论:60钴放射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引起的疼痛,见效快、止痛效果好,副作用少,患者基本能完成治疗.  相似文献   

5.
骨转移是最常见的肿瘤合并症,疼痛是主要症状。放射治疗是最常用的姑息治疗手段,能有效地控制骨转移灶并缓解疼痛。对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放射治疗对骨转移癌的止痛效果。方法对1998年1月—2003年1月收治的46例原发灶均病理或细胞学证实,对经X线、ECT、CT或MRI明确诊断的骨转移癌患者行放射治疗,观察其止痛效果。放疗采用模拟机、CT定位,用Co^60外照射。总剂量为30~50Gy。结果全部病例均获得不同程度的缓解,显效率43.5%(20/46),有效率56.5%(26/46)。结论放射治疗是骨转移患者止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骨转移癌的放射治疗止痛效果。方法:对50例骨转移癌病人常规分割治疗。选用钴^60—外照射,射野:椎体骨转移上、下界包括各一个正常椎体,左、右界包括椎体及椎旁受浸组织,其它骨转移据病情局部照射或整骨照射。照射方法、剂量:常规分割,DT200cGy/次,总DT4000cGy。结果:显效41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41 6)/50。一年生存率85%。结论:放射治疗可作为骨转移癌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9.
恶性肿瘤骨转移放疗止痛56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放疗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止痛效果确切,毒副作用小,80~90%的病人可达到较持久的止痛效果。我科1999年1月~2002年12月收治56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经放射治疗后,止痛作用明显、迅速,极大地减轻了病人的痛苦。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乳腺癌是危害妇女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患者确诊时5%-15%已有远处转移,死亡乳腺癌尸检,50%有骨转移。骨转移多数伴有持续且日益加重的疼痛,持续性疼痛,不仅影响病人的正常生活。而且引起病人的严重的心理变化,特别当疼痛持续时间较长且逐渐加重时,病人常失去生存的希望。我科于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结32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实行放射治疗结合心理护理止痛,效果显著。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经皮椎体成型术对脊柱转移癌患者减轻背痛症状的疗效.方法:从2005年1月至2009年4月51例患者共101个椎体进行了经皮椎体成型术,术前及随访终点使用PI-NRS疼痛评估系统(0分为无疼痛,10分为最严重的疼痛)对患者进行疼痛评分.同时记录患者镇痛药的使用情况.疼痛评分减低至少2分认为临床有效.结果:全部患者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1-9个月(平均3.6个月),51例患者中48例(94%)治疗后疼痛明显减轻,38例患者(75%)停用镇痛药治疗.结论:经皮椎体成型术对脊柱转移癌患者减轻背痛症状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唑来膦酸合并放射治疗骨转移癌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联合放射治疗对骨转移癌疼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98例骨转移癌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47例).观察组静滴唑来膦酸4 mg加局部放疗37.5GY/15F,之后再静滴唑来膦酸4 mg;对照组则单纯行放疗.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止痛有效率分别为88.2%和74.5%(P>0.05),多发骨转移癌疼痛病灶研究组与对照组止痛有效率分别为86.5%和67.6%(P<0.05),随访2个月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止痛有效率分别为86.3%和66.0%(P<0.05).结论:唑来膦酸联合放射治疗骨转移癌疼痛疗效优于单纯放疗,唑来膦酸副作用轻.  相似文献   

13.
婴儿术后疼痛的初步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了解婴儿术后疼痛的情况以及明确治疗方法,本文应用“观察-行为结合计量法”遵循随机对照的原则对100例婴儿术后的疼痛情况进行了前瞻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应用作者提出的这种特别针对婴儿的疼产计量法简便、准确、实用;婴儿术后的确也会象成人一样经历一个严重而持续的疼痛过程,这个过程对患儿的治疗和恢复乃至预后等都可能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它必须得到更加的重视和干预。作者建议对婴儿术后的疼痛且采用定量预防性地给药  相似文献   

14.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局限性骨转移癌的止痛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对局限性骨转移癌的止痛作用方法:全组52例,年龄48~75岁。非小细胞肺癌17例、乳腺癌15例、前列腺癌和肾癌各6例,直肠癌5例和3例为甲状腺癌转移。采用三维适形放疗,根据CT显示病变范围设定临床靶区,设5~6个共面照射野,根据剂量分布决定每个照射野的权重。中位剂量40Gy/8次,(平均35Gy-45Gy/7-10次)。治疗期间配合适量激素。结果:止痛效果明显,总有效率达100%。截止2007年2月,有随访结果的38例,其中18例生存1年,9例存活2年,6例存活3年,有5例存活4年健在。结论:三维适形照射技术对局限性骨转移癌不仅有肯定的止痛效果,而且对控制病变的发展同样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银质针导热治疗慢性膝关节痛的临床疗效.方法:71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37例银质针导热疗法组,34例封闭加微波治疗组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病例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两周,两组患者膝痛均有缓解(P<0.05),但3月后封闭加微波治疗组膝痛总有效率为64.7%,银质针导热疗法组总有效率为83.8%;6个月后封闭加微波治疗组膝痛总有效率为67.5%,银质针导热疗法组总有效率为91.8%,治疗组从3个月后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银质针导热治疗慢性膝关节痛疗效明显,且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6.
银质针导热治疗髌下脂肪垫损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银质针导热治疗慢性髌下脂肪垫损害性膝关节痛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入组患者随机分为2组,34例银质针导热疗法组,28例封闭加微波治疗组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病例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两周,两组患者膝痛均有缓解(P〈0.05),但3月后封闭加微波治疗组膝痛总有效率为67.9%,银质针导热疗法组总有效率为91.2%;6个月后封闭加微波治疗组膝痛总有效率为64.3%,银质针导热疗法组总有效率为85.3%,治疗组从3个月后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银质针导热治疗慢性髌下脂肪垫损害性膝关节痛疗效明显,且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7.
癌症疼痛与机体免疫水平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癌症疼痛与机体免疫水平的关系。方法:对70 例中晚期癌症病人进行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检测。其中40 例癌痛患者,在疼痛期及疼痛缓解期分别检测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对止痛药治 疗无效的癌痛患者,加用中药免疫治疗,观察机体免疫功能对疼痛的影响。结果(1) 癌痛患者与无痛患者比较、癌痛期间与癌痛缓解期间进行比较,细胞免疫( T, C 亚群及 I L2) 及体液免疫( Ig A, C3 , C4) 水平均显著降低( P < 0 .05 或 P < 0 .01)) ;(2) 止痛药治疗无效加用中药免疫治疗后,8 例中6例癌痛缓解,2 例完全缓解。结论:癌痛与机体免疫功能可能有一定关系。镇痛治疗可提高免疫功能,而加强免疫功能有助于控制癌症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153Sm EDTMP治疗骨转移癌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用153Sm EDTMP治疗 187例骨转移癌疼痛的患者 ,采用剂量 37MBq/Kg。对每名患者进行 16周随访 ,随访内容包括 :疼痛程度、止痛剂的使用、Karnofsky评分、血常规及血生化。疗效从骨痛和止痛剂的使用两方面评价。结果 :14 9例患者骨痛减轻 ,12 3例止痛剂使用减少。Karnofsky评分从 6 0 .3± 2 7.5 6增加为 72 .4± 2 4 .1。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最常见副作用为可逆性骨髓抑制。结论 :153Sm EDTMP用于骨转移癌疼痛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1990年6月25日,上海发生一起钴辐射事故,7人在短时间内受到大剂量、高剂量率、相对均匀的γ线照射。其中两例受照剂量达11Gy和12Gy,诊断为极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两例在紧急情况下分别于受照后第7天和第11天进行了HLA半相合的骨髓移植(BMT)。其中一例53岁,骨髓完全植活,造血重建,并成功防治了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但于照后第90天死于间质性肺炎。另一例56岁,于受照后第25天死于肺部出血和深部真菌感染。作者对事故性放射病骨髓移植的适应证、追加预处理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Goals of work  Radiotherapy (RT) for palliation of pain due to bone metastases (BM) is effective but underutilized likely due to the traditional practice of separate clinic visits for consultation, treatment planning, and RT delivery. However, recent evidence proves one RT treatment is as effective as multiple for analgesia, enabling investigation of an alternative model of RT delivery, the rapid access palliative radiotherapy program (RAPRP). Materials and methods  Prior to the start of the program, needs assessment was performed to determine the composition of the optimal team. Screening tools were implemented to streamline holistic, multidisciplinary assessment. An advertising strategy, treatment and research protocols, and mechanisms for patient feedback were established. After RAPRP implementation, patient outcomes such as symptom relief were tracked. Main results  Eighty-six patients with painful BM were referred over the 25-week pilot. Median age was 69.9 years; 64% had prostate cancer, and median performance status was 70. Patient-rated pain was on average 6.1/10 at baseline, improving to 2.6/10 by week 4 post-RT. On average, 6.2 symptoms were reported (baseline) compared to 5.2 (week 4). Team members assessed 10–100% of patients and were successful in stabilizing or improving all symptoms in >75% contacted at week 4. One hundred percent of patients surveyed were satisfied with their experience. Conclusions  Early needs assessment was advantageous in determining the optimal team and methods of assessment for our ‘one-stop’ BM clinic. This approach was successful in improving pain and other symptoms, and the convenience of seeing multiple providers on 1 day was appreciated by the pati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