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25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余本芳  郑曦  孙彩龙  汪天林 《医药导报》2004,23(10):0752-0753
目的:探索静脉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作用。方法:将50例川崎病按家属意愿分为两组。用人血丙种球蛋白的为治疗组,仅用阿司匹林的为对照组。治疗组25例给予人血丙种球蛋白400 mg·kg 1·d 1,静脉滴注用4 d,加服阿司匹林50 mg·kg 1·d 1,热退及血沉(ESR)明显下降后,减为30 mg·kg 1·d 1,至CRP阴性及ESR正常后,减至5 mg·kg 1·d 1,有冠状动脉瘤(CAA)者,同时服用双嘧达莫5 mg·kg 1·d 1,至CAA消失。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组的各项指标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静脉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可明显缩短疗程,减少冠状动脉损害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许东琳  江芸  瞿绪光 《淮海医药》2005,23(4):329-330
自1967年川崎病(kawasakidiseaseKD)在日本报道以来,川崎病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KD好发于婴幼儿,是急性全身性血管炎性疾病,亦是儿科常见的后天心血管病之一。近年来KD发病逐年增加,遍及全世界,其预后主要取决于是否发生冠状动脉病变(CAD)。本文对1992年以来我院川崎病和冠  相似文献   

3.
4.
丙种球蛋白治疗热退后川崎病患儿剂量与预后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ntravenous gamma globulin,IVGG)可治疗急性期川崎病(KD),预防冠状动脉损害(CAL)发生,本文对收治的112例KD患儿按使用IVGG剂量不间分3组,将3组CAL情况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探讨此类患儿应用IVGG治疗的必要性以及合适的剂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川崎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川崎病的认识。方法:采用回顾性的调查方法,对住院的42例川崎病患儿进行临床分析。结果:42例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13例;患者年龄1-5岁;症状均为发热5d以上,其中出现皮疹39例、结膜充血35例、口唇干裂出血34例、杨梅舌36例、淋巴结肿大27例、手足硬肿35例、手足末梢和肛周脱皮39例、冠状动脉扩张5例。丙种球蛋白加阿司匹林治疗有效41例。结论:加强对川崎病的认识,尽早进行规范治疗及加强随访是取得比较满意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e globulin,IVIG)1g/kg单次静脉注射治疗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的临床效果。方法:93例KD患儿分为A组IVIG400mg/(kg.d)连用5天、B组IVIG1g/kg、C组IVIG2g/kg,对3种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KD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住院时间、总热程、退热时间、黏膜充血、手足肿胀以及冠状动脉病变率A组与B组、C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B组与C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与B组、C组在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耐药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B组IVIG1g/kg单次静脉注射治疗KD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减少冠状动脉病变(CAL)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川崎病 (KD)又名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目前临床应用输注丙种球蛋白治疗有显著疗效 ,本文就两种不同方法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1 资料及方法1.1 资料 :本文收集 44例住院 KD患儿 ,其中男 2 7例 ,女 17例 ;年龄 3月~ 7岁 10个月 ,其中≤ 4岁 32例 ,>4岁 12例 ,均为发病 7天内诊治。根据日本川崎病研究会制定的诊断标准 ,均确诊为川崎病。1.2 方法 :根据不同丙种球蛋白治疗方法分为丙球冲击组和丙球常规组 ,其中丙球冲击组 2 4例 ,男 15例 ,女 9例 ;丙球常规组 2 0例 ,男 12例 ,女 8例。两组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 ,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分析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疗效。方法 60例川崎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丙种球蛋白。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消退时间明显要短于对照组患儿(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治疗后CRP,ESR和WBC等指标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PLT治疗后对比则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能够有效提高患儿症状消退时间,以及改善实验室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典型和不完全川崎病患者均行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的效果差异性。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川崎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病变情况进行分组,其中24例典型川崎病患儿为典型组,36例不完全川崎病患儿为不完全组,两组患者均行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法,应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及住院时间进行比较,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液检测指标及冠状动脉病变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不完全组患儿发热、粘膜充血、皮疹、手足肿胀及淋巴结肿大等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相较于典型组患儿显著更少,数据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儿血小板、白细胞、血沉、C反应蛋白水平等血液检测指标,及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不完全组患儿4项血液检测指标及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相比典型组显著更低,数据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静脉丙种球蛋白对小儿不完全川崎病的疗效显著优于典型川崎病患儿,提示针对典型川崎病患儿需要加大给药剂量,延长给药时间以提升其临床疗效,同时针对不完全川崎病患儿的治疗可采取本次研究所用疗法,并可用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1998-06-1999-07我科收治小儿川崎病9例,均应用静脉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另外1994-11~1996-12收治11例未用FVIG进行对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23例川崎病均符合日本川崎病研究会制定的诊断标准[1].IVIG组9例,男7例,女2例,年龄7月-5岁,平均2.5岁;对照组共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11月-7岁,平均2.25岁,两组患儿一般情况,病情轻重反治疗前病程长短基本一致.2治疗方法IVIG治疗组:在病程第5~8天内确诊,并立即使用IVIG,剂量2g/kg一次静滴,给药浓度为2.5%,开始速度2ml(kg·h),若无反应15m…  相似文献   

11.
王颂  王评  张静 《中国医药指南》2011,9(31):124-125
目的探讨川崎病(KD)患儿临床表现及并发冠状动脉损害(CAL)的危险因素,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与阿司匹林联合用药治疗川崎病的临床及效果。方法将71例KD患儿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只予大量IVIG,而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大剂量IVIG静点加用阿司匹林口服。结果 71例患儿均使用抗生素及丙球1g/kg,连用3~5d,治疗组40例加用阿司匹林,30~50mg/(kg d),分3次口服,热退后72h改为3~5mg/(kg d)维持治疗3个月,合并冠状动脉损害者持续至冠状动脉恢复正常。结论 71例KD其中冠状动脉扩张8例,治疗组2例,对照组6例其中冠状动脉瘤1例,早期大剂量应用IVIG及阿司匹林对防治KD并发冠状动脉损害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IVIG不同时间、不同剂量治疗急性川崎病 (KD)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 80例急性KD病人按病程≤ 7d和 >7d分成两组 ,进行配对统计比较表现及预后。结果 :IVIG≤ 7d组总的发热时间短 ,临床症状改善快 ,但用药后持续发热时间长于IVIG >7d组。结论 :两种IVIG用法都可降低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 ,指出只要有急性KD症状 ,IVIG的使用仍属必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丙种球蛋自治疗川崎病(K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患儿分为3组:A组46例,单服阿司匹林;B组32例,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400mg/(kg·d)连用3天,C组30例,予丙种球蛋白mg/kg单剂静脉滴注。B、C两组均同时联用阿斯司林,方法同A组。3组患儿其他用药基本一致。观察其退热时间、冠状动脉病变(CAD)发生率及其恢复时间。结果:A组517均退热时间(4.6±1.4)天,C曲的发生率为39.1%(18/46),CAD平均恢复时间为(149.7±16.5)天;B组平均退热时间(2.0±0.4)天,CAD发生率为18.8%(6/32),CAD平均恢复时间(81.5±22.5)天;C组病例平均退热时间(1.0±1.2)天,CAD的发生率为20.0%(6/30),CAD平均恢复时间为(60.3±13.8)天。结论:静脉滴注丙种球蛋自治疗KD能减少CAD的发生率,减少CAD的恢复时间,同时能减少KD的退热时间,且1g/kg单剂静脉滴注较400mg/(kg·d)连用3天更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滴注治疗川崎病的疗效。方法将92例诊断为川崎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丙种球蛋白1000mg/kg静脉滴注。结果观察组在退热时间、发热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在降低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率方面由于对照组(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滴注联合阿司匹林口服能有效缓解临床指标,并能预防冠状动脉损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川崎病(KD)的临床特征,指导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减少冠状动脉病变(CAL)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694例KD患儿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KD合并CAL的高危因素、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应用时间对IVIG抵抗及CAL发生的影响.结果 KD患儿年龄分布为1个月~11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对治疗川崎病的疗效及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近期和远期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3月至2009年10月期间在我院和新华医院儿科接受治疗的64例川崎病患儿,分为IVIG 1g/kg观察组与IVIG 2g/kg对照组,观察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并对患儿进3年左右的随访,观察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远期影响。结果两组患者退热时间、颈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黏膜充血、手足肿胀和总热程等情况基本相同;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血沉、外周血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明显降低(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随访两组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远期影响无明显差异。结论治疗川崎病过程中应用丙种球蛋白1g/kg单次静脉注射,可起到与丙种球蛋白2 g/kg单次静脉注射治疗川崎病相似的效果,有效降低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对川崎病患儿发生冠状动脉病变(CAL)及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抵抗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河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688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合并CAL分为CAL组(98例)和非CAL组(590例);根据是否发生IVIG抵抗分为IVIG敏感组(667例)和IVIG抵抗组(21例)。比较不同组患儿急性期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γ干扰素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细胞因子对川崎病患儿发生CAL及IVIG抵抗的预测价值。结果 CAL组TNF-α水平高于非CAL组[(87.8±16.4)ng/L比(20.8±2.5)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IL-6、IL-10、γ干扰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IVIG抵抗组TNF-α、γ干扰素水平均高于IVIG敏感组[(26.4±4.1)ng/L比(8.6±1.4)ng/L、(20.0±4.4)ng/L比(9.3±1.2)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静脉用丙种球蛋白0VIG)治疗川崎病(KD)对减少冠状动脉损害的效果。方法:将35例KD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口服阿司匹林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观察两组患儿心脏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治疗组心脏损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KD,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联合口服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在大理州人民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20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联合口服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的总有效率为100%。结论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联合口服阿司匹林能有效缓解临床指标,并能预防冠状动脉损害,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静脉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4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