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CT导引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CT引导下椎间盘突出的髓核内和突出物表面注射胶原酶治疗椎间盘突出 的效果。方法:对90例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在CT导引下分别于椎间盘突出的髓核内和突出物的表达注射胶原酶,所有患者随访3个月 ̄2年,其中30例行CT复查。结果:穿刺成功率100%,术后随访3个月 ̄2年,优良率为95.6%,29例CT随访突出物 部分缩小或消失(96.7%),本组无并发症。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的髓核内和突出物的表面共  相似文献   

2.
CT引导下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CT引导下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与操作要点.方法50例临床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经CT引导下注射胶原酶治疗,其中,30例为盘内注射,20例为椎体后路突出物内注射.治疗后40例患者经随访1个月至3个月.疗效判定标准采用了4级分类法.结果在治疗后经随访的40例患者中,39例的主要症状与体征得到有效控制或明显改善,未发生与该治疗操作相关的任何并发症,总有效率为98%.结论CT引导注射可以明显提高操作的准确性,只要严格控制适应证和正确掌握操作方法,疗效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腰椎间盘突出症胶原酶溶解术的临床价值。方法:经选择病例后,行腰椎间突出症盘内及盘外胶原酶注射。在一年期进行临床表现随访。结果:治疗100例,一年期总有效率93%,无并发症和后遗症。结论:胶原酶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优良。  相似文献   

4.
经皮穿刺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治疗突出症 ,80年代初开始应用于临床 ,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1 ] 。我中心近年来采用胶原酶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1 60例 ,结果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1 .临床资料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1 60例 ,男 1 1 5例 ,女 45例 ,年龄 2 3~65岁 ,平均 44岁。多无明显外伤史 ,发病时间 1个月~ 1 3年。主要临床症状 :腰痛 38例 (轻重不一 ) ;腿痛 2 5例 (放射性串痛直到小腿外侧 ,甚至足外侧 ) ;腰腿痛 97例。行走困难、跛行。小腿外侧麻木感 ,有少部分 (1 2例 )患者麻木不明显。体征 :脊柱侧弯、活动受限明显 ,相应椎间…  相似文献   

5.
6.
CT导向胶原酶溶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胶原酶化学核溶解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微创手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的新方法。在CT导向下治疗 ,方法简单有效、安全性高、越来越多地得到应用[1] 。我院自 1997年 2月~ 2 0 0 0年5月间 ,对 72例患者进行胶原酶化学核溶解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近期疗效良好 ,现总结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选择病例的标准是 :经临床检查和CT扫描证实为腰椎间盘膨出或突出 ,伴有明显的根性痛症状 ,经 3个月的正规保守治疗无效者。对于伴有椎间盘钙化或椎管及侧隐窝狭窄、椎间盘脱出游离于椎管内的病例 ,不在选择之列。根据以上标准 ,…  相似文献   

7.
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索胶原酶不同途径和方法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 将胶原酶800U稀释成2ml在电视X光机监视下后路盘内或硬膜外注射,483例共分3组,A组盘内注射105例,硬膜外注射378例,其中B组单纯胶原酶142例,C组胶原酶和地塞米松联合注射236例。结果 在统计学上3组优良率无显著差异,总的优良率为86.5%,但各组的反应发生率有极其显著差异。结论 (1)硬膜外注射与椎间盘内注射疗效相同;(2)硬膜外注射比盘内疼痛反应轻且少,加用地塞米松疼痛反应更轻更少;(3)硬膜外注射对多椎间盘突出更适宜。  相似文献   

8.
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2  
目的:详细介绍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操作方法及适应症的选择。方法:1994-12~1996-08主要采用盘外注射(230例)部分患者采用盘内注射(20例)国产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结果:术后3~24月随访200例,总优良率91%。结论:严格选择盘内盘外注射的适应症,正确掌握注射胶原酶的操作方法,疗效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9.
胶原酶溶解术已成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有效手段。我院自1996年5月份起行经骶管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6例,收到良好效果,现将方法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9例,女7例,年龄:最大35岁,最小17岁,平均年龄22.5岁,病程:3个月~2年,平均9个月。本组病人均为住院病人,全部病例均拍摄X光片:腰椎正侧位片(必要时加拍双斜位片),腰椎CT扫描(L3-S1),行MRI检查8例,L4~5,L5S1椎间盘突出6例,中央型突出9例,侧分突出17例。1.2操作方法(1)麻醉:2%利多卡因注射液5ml作局部浸润麻醉。(2)术前…  相似文献   

1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中以L4~5,L5~S1间隙发病率最高,约占90%~96%。近20年来,注射胶原酶溶盘术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该方法具有简便、安全、有效、不侵袭椎管等优点。本院自2005年起对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CT引导下靶位联合注射胶原酶的治疗方法,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L4-5椎间盘突出经旁路联合注射胶原酶到突出物内和表面的技术与疗效.方法 通过L4-5解剖学和影像学的研究分析,确定经椎间孔,通过硬膜外达突出物的穿刺入路.在临床应用中结合硬膜外CT空气造影解决该入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问题.对66例经CT检查证实、临床诊断为L4-5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在CT引导下经旁路直接注射胶原酶到突出物内和表面.结果 穿刺成功率100%;术后3个月至3年的随访,62例疗效优良,优良率93%,23例3个月后CT复查22例突出物变小或消失,溶解率95%.结论 CT引导下注射胶原酶治疗L4-5椎间盘脱出是一种简单、安全、准确、有效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X光下靶位穿刺胶原酶溶解术联合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X光下盘内和盘外穿刺术,对106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施行胶原酶溶解术联合臭氧治疗.对手术后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1062例患者中治疗效果达优、良者术后3个月时为95.3%,12个月时为92.3%,24个月时为91.2%.结论 X光下...  相似文献   

13.
高原地区CT导引经皮腰椎间盘髓核切吸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CT导引经皮腰椎间盘髓核切吸术(CT-PL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了CT-PLD。(1)术前扫描病变椎间盘,筛选病例,并研究手术方案;(2)于即时CT图像上选择最佳的穿刺层面,设计穿刺路径,记录穿刺参数,并于体表标记穿刺点;(3)按既定参数进行穿刺;(4)经CT扫描确认穿刺进入椎间盘,扩张进针路径,进行切吸;(5)术毕CT扫描,观察进针路径有无出血及椎间盘还纳情况。结果:68例共79个椎间盘均穿刺成功。经3-18个月的随访,28例症状完全消失,36例症状明显减轻且能正常工作及生活,椎间盘还纳为1-4mm,显效率为94.12%。结论:CT-PLD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是高原地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CT导向下颈椎间盘突出的臭氧消融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CT导向下臭氧消融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的效果。方法 86例颈椎间盘突出患者中脊髓型37例,神经根型30例,交感型19例;在CT导向下经颈部侧前方斜向途径穿刺,于盘内注射浓度为60μg/ml臭氧(4±3)ml;椎旁组织内注射40μg/ml浓度的臭氧10ml。11例合并颈型颈椎病患者感颈肩部疼痛,于消融术1周后进行了颈部背侧肌内臭氧注射。结果 37例脊髓型和3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注射臭氧后CT扫描显示臭氧在间盘和突出物内分布呈低密度气体影。19例交感型颈椎病注射臭氧后可见低密度气体影扩散于椎管内硬膜外前间隙和椎旁组织内。治疗后3个月随访:86例患者中67例患者达到显效指标,占全部病例的78%;14例患者达到有效指标,占16%;5例患者无效,占6%。结论 CT导向下颈椎间盘突出臭氧消融治疗安全、方法简便,为早、中期颈椎间盘突出治疗的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15.
经皮切割联合盘内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经皮切割抽吸 (PLD)联合盘内注射胶原酶 (CNL)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方法 :本组共2 9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其中联合治疗组 (PLD加CNL组 ) 14 5例和单纯经皮椎间盘切割组 (PLD组 ) 15 0例。PLD按常规操作完成 ,在PLD基础上 ,椎间盘内注射胶原酶 60 0U。术后观察、分析两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术后随访 6~ 2 4个月 ,全部病例 1次穿刺成功率为 93 .75 % ,治疗有效率 (按Macnab标准 ) :PLD CNL组 94% ,PLD组为 82 .5 % ,前者明显高于后者 (P <0 .0 0 1) ;PLD加CNL组中有疼痛反应者占 8%。结论 :PLD加CNL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更好的疗效、更广的适应证、较少的疼痛反应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经皮穿刺O2-O3混合气体注射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12,自引:3,他引:112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O2-O3,混合气体注射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29例患者经CT或MR检查证实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均表现为腰背痛及下肢麻痛。其中间盘膨出47例,突出78例,脱垂4例。在透视监视下采用19~21G穿刺针经皮穿刺至腰椎间盘,实施盘内及椎旁间隙O2-O3,混合气体注射术。盘内注射5ml,椎旁间隙注射10-15ml,O3浓度为40μg/ml。结果随访3-18个月,总有效率为76.0%。显效79例(61.2%),有效19例(14.7%),无效3l例(24.O%),无任何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穿刺O2-O3,混合气体注射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1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MRI和CT椎间盘造影对腰椎间盘破裂诊断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比较MRI、CT椎间盘造影(CTD)对腰椎间盘破裂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有慢性下腰痛病史、无典型的神经根性症状和体征、CT平扫和MR检查无腰椎间盘突出征象的16例患者行MR和CTD配对检查;制定统一的CTD分型及阳性椎间盘的标准;观察诱发腰痛与椎间盘内注射对比剂剂量之间的关系。结果 16例(21个腰椎间盘)MR和CTD的配对检查,CTD显示12个腰椎间盘为2型、1个腰椎间盘为5型,合计13个为阳性椎间盘,MRI显示6个腰椎间盘纤维环后方可见高信号区,为椎间盘破裂的间接征象,7个腰椎间盘仅显示退行性改变。结论 CTD是显示椎间盘破裂直接征象的惟一方法;诱发腰痛与腰椎间盘破裂类型有关。常规MRI仅能显示部分腰椎间盘破裂的间接征象,要明确腰椎间盘破裂需行CTD。  相似文献   

18.
CT引导下经皮穿刺卵圆孔行阿霉素阻滞治疗三叉神经痛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卵圆孔注射阿霉素毁损疗法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技术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63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男24例,女39例;年龄43~77岁,平均59岁。右侧疼痛41例,左侧22例。所有患者均有典型的三叉神经支配区域疼痛病史及服用苯妥英钠或卡马西平史,其中27例患者曾接受三叉神经周围分支化学毁损术,7例接受过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毁损术,4例为微血管减压术后复发病例。结果 63例CT引导经皮穿刺卵圆孔全部引导成功。确定针尖在卵圆孔神经节内时,分次缓慢注射阿霉素0.2~0.5ml。治疗后,即刻疼痛完全缓解者61例(96.8%),明显缓解1例,轻度缓解1例。治疗后行6、12个月随访观察,有效率分别为84.1%,79.4%。并发症少而轻微,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卵圆孔疗法对三叉神经痛具有定位准确,无痛苦,操作简单、安全,并发症少的优点,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MRI介入导引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臭氧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0.23 T开放式MR结合ipath200光学追踪系统进行椎间盘突出症臭氧治疗的方法步骤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在ipath200主动式光学追踪系统实时导引下,用19.5或21.0GMR兼容性穿刺针对73例椎间盘突出患者成功进行MRI导引下经小关节内侧入路臭氧治疗术。对其中临床体征与影像学检查结果不完全符合者及可疑为包容性椎间盘突出的26例患者先行椎间盘造影术,作为进一步行髓核溶解术的初选。本组共64例患者行三点注射法椎间盘突出的臭氧治疗:(1)椎间盘中心注入浓度为35—45μg/ml医用O2-O3混合气体6-10ml,采用分次反复注射、抽出,使髓核组织充分氧化;(2)依据穿刺针刻度标记,在光学引导装置指导下逐步退针,至局限性髓核突出物处,注射O2-O3混合气体10ml;(3)继续退针1.0—1.5cm至纤维环外、侧隐窝处,向神经根旁注射15—20ml O2—O3混合气体。9例患者因椎间盘造影认为行髓核溶解术疗效欠佳而仅行神经根旁臭氧注射治疗。结果73例患者均穿刺成功,未出现神经根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经3—6个月随访,28例显效,39例有效,6例无效,总有效率达91.3%。结论开放式0.23TMR扫描仪,结合ipath200光学引导系统,能成功地进行微创性椎间盘突出臭氧治疗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CT引导穿刺点的计算方法。方法用几何学原理,经201例临床病例的验证,证实GE Prospeed F Ⅲ CT机床坐标与图层坐标之间的函数关系。结果当机架角度为0时,床坐标与图层坐标之间的函数关系为TWM=S190+M,TWM是对应图层移动到外定位点的床坐标值,M为图层坐标值;当机架角度不为0(角度变量为θ)时,床坐标与图层坐标之间的函数关系为TWM-1=S190/Cosθ+M。误差与机架角度的函数关系为X=|190(1/Cosθ—1)|。结论通过上述公式引入机架角度变量,完全符合GE Prospeed F Ⅱ CT机定位的几何原理,能精确计算出目标图层的床坐标值,快速作出穿刺点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