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脑血管病患者抗心磷脂抗体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晓娟  陈建华  曾鸿 《贵州医药》2002,26(8):743-743
抗心磷脂抗体 (AnticardiclipinAntibodies ,ACA )是一种自身抗体 ,是抗磷脂抗体的主要组成成分 ,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糖尿病 ,反复自然性流产 ,结缔组织病等相关。近些年来 ,ACA与脑血管病发病之间的关系日益受到人们重视。我们对神经内科12 4例住院病人血清ACA进行观察 ,结果分析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临床资料 脑血管病组 76例 ,其中脑出血 2 2例 ,男 14例 ,女 8例 ,平均年龄 6 1 4岁。脑梗塞组5 4例 ,男 31例 ,女 2 3例 ,平均年龄 6 6 3岁。全部病例均系 2 0 0 1年 1~ 10月本院神经内科住院…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抗心磷脂抗体在缺血性心脏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40例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其中20例急性心肌梗塞、20例心绞痛)血清中的ACL抗体。结果 患者血清CAL抗体阳性率为32.5%(13/40),正常对照组阳性率5.7%(2/35),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心肌梗塞组与心绞痛组ACL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35%(7/20),30%(6/20),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本研究提示:ACL抗体在缺血性心脏病的冠状动脉血栓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测定服卒中患血清中抗心磷抗体(anticardiolipin antibody,ACA)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金标免疫斑点法测定118例脑卒中患血清中ACA的阳性率,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118例脑卒中患血清ACA阳性率显高于对照组(P<0.001),再发性脑卒中患与首发性脑卒中患血清AC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性(P<0.05)。而中青年脑卒中患与老脑卒中患血清中ACA阳性率比较差异也有显性(P<0.005)。结论 测定脑卒中患血清中ACA对确定脑卒中病因、治疗及预防均有指导意义。金标免疫斑点法简便、准确、快捷,便于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脑卒中患者抗心磷脂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抗心磷脂抗体(ACA)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对288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和131例健康体检者的ACA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ACA量的变化与脑梗死的转归密切相关,即ACA血中含量的减少与病情的发展呈正相关,病初含量高,此后逐渐减少。结论检测ACA可以是血栓性脑梗死发生的高危人群的筛选试验,同时也为进行早期预防性干预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5.
常红云  王晓鹏 《河北医药》2012,34(12):1860-1862
脑血管病是我国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发病率在原来基础较高水平上有继续上升的趋势,我国现有脑血管病患者700万余,每年新发病约以200万左右的速度上升,其中脑梗死患者占约半数以上[1].而中青年(16~45岁)脑梗死患者逐渐增多,且有年轻化趋势.脑梗死是以脑部血流中断引起的神经功能缺损为表现的脑部疾病,目前已成为人类社会的主要死因之一,由于其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和病死率高的特点,为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因此受到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胱抑素C,抗心磷脂抗体和妊娠高血压之间的潜在关系,研究在妊娠高血压情况下体内抗心磷脂抗体和胱抑素C的变化,为今后临床治疗妊娠高血压提供参考和指导。方法将在我院分娩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以60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40例妊娠高血压的孕妇作为实验组,其中对照组孕妇年龄从22~34岁,平均年龄为27岁;实验组孕妇年龄从23~36岁,平均年龄为28岁,对两组孕妇测定抗心磷脂抗体和胱抑素C。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重度妊娠高血压孕妇的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率为47.05%,轻度为26.08%,胱抑素C浓度为4.27mg/L,对照组孕妇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率为23.33%,胱抑素C浓度为0.77mg/L。结论体内抗心磷脂抗体阳性和胱抑素C浓度的上升和妊娠高血压有较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C-反应蛋白和抗心磷脂抗体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和抗心磷脂抗体(ACA)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16例UA患者分别测定CRP、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ACA。结果CRP升高67例(57.8%),cTnI升高19例(16.4%),CK—MB升高21例(18.1%),ACA阳性45例(38.8%)。6个月中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MI)15例,心源性猝死3例。其中CRP升高组和ACA阳性组AMI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lIP升高、ACA阳性、cTnI升高、陈1日性心肌梗死和胸痛次数是预测近期AMI和心源性猝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RP和ACA对UA患者的近期预后与早期治疗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作为UA患者的常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84例脑梗塞病人和50例对照组进行了抗心磷脂抗体(ACA)检测,结果发现脑梗塞病人组22例IgG-ACA和IgM-ACA滴度均高于正常人(P<0.01或0.05)。脑梗塞组ACA阳性率为26%,其中单纯IgG-ACA阳性12例,IsG-ACA、IsM-ACA均为阳性者6例,IgM-ACA阳性4例,提示ACA与脑梗塞的发病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抗心磷脂抗体( anticardiolipin antibodys,ACA)及超敏C反应蛋白( 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与复发性脑梗死的关系,为临床监测及干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82例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及95例初发性脑梗死患者,与60例对照组进行ACA、hs-CRP检测结果比较,并进行ACA及hs-CRP的相关性分析及治疗效果比较。结果复发性脑梗死患者ACA(阳性率41.46%)分别与初发性脑梗死(阳性率20.00%)及对照组(阳性率10.0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初发性脑梗死ACA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性脑梗死患者hs-CRP(阳性率81.71%)及初发性脑梗死患者hs-CRP(阳性率48.42%)较对照组(阳性率18.3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性脑梗死患者ACA与hs-CRP存在相关性(P<0.001),而初发性脑梗死患者ACA与hs-CRP无相关性(P>0.05)。常规治疗对ACA阳性的脑梗死患者效果差( P>0.05)。结论复发性脑梗死和ACA增高密切相关,复发性脑梗死患者ACA和hs-CRP存在相关性,临床上应重视对复发性脑梗死患者ACA、hs-CRP的监测及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0.
抗心磷脂抗体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抗心磷脂抗体 (ACL)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 187例我院 1年内ACL阳性病例及 4例同期诊断抗磷脂综合征 (APS)而ACL阴性的病例 ,对ACL各滴度阳性患者的病种 ,ACL与血小板减少、血栓形成、狼疮抗凝物 (LA)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统计并统计APS患者的临床表现情况。结果 ①ACL阳性可见于多种疾病中 ,以结缔组织病最多 ,其次为感染、肿瘤。其他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药物性肝炎、冠心病等也可出现。②高滴度ACL患者血小板减少、LA和APTT延长发生率较低滴度者高 ,统计学差异具有显著性。③APS患者ACL阳性、血栓形成、LA、APTT延长和血小板下降者分别占 88 5 %、6 8 6 %、71 4 %、6 5 7%和6 5 7%。结论 ACL阳性对APS的诊断并不高度特异。ACL的临床意义应结合患者临床表现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1.
缺血性脑血管病与血脑屏障的关系及其临床用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存在于脑组织和血液之间的一个复杂的组织结构即血脑屏障,通过对血脑两侧物质转运的控制,以达到维持中枢神经的组织内环境相对稳定为目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过程即脑缺血再灌注过程,容易破坏血脑屏障,出现脑出血与脑水肿等。脑缺血再灌注后,多种因素均能引起血脑屏障功能和结构的改变。本文对影响血脑屏障改变的因素及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与血脑屏障之间的关系进行阐述,并对近年来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用药进行归纳总结,为探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有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S100B蛋白与进展性脑梗死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S100B蛋白与进展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所有研究对象为2010年1~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患者共48例,入院后依病情变化分为进展组(26例)和非进展组(22例)。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NIHSS评分)、血清S100B蛋白进行分析。结果:进展组和非进展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进展组患者入院时的NIHSS评分为(12.87±4.54)分,明显高于非进展组(6.98±5.30)分,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组入院时及入院后28 d血清中的S100B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非进展组(P〈0.05)。结论:血清S100B蛋白水平增高,可反映神经细胞的损伤程度,并可进一步加重脑组织损伤,是进展性脑梗死的生化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源性脑卒中(CES)患者血栓弹力图检测与抗凝因子蛋白S、蛋白C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9月 ~2020年6月入院治疗的CES患者86例纳入CES组,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纳入健康组.检测两组TEG及抗凝因子蛋白S、蛋白C水平,对不同神经功能损伤严重程度及不同预后患者上述参数进行比较,分析TEG与...  相似文献   

14.
缺血性脑血管病近些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是神经内科致死、致残的一个多发病,目前临床还没有一个较理想的治疗方法。随着基础理论和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大量研究表明,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是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而有关研究表明缺血性脑血管病亦存在IR,但两者关系尚不十分清楚,成为目前研究热点问题。现就IR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从临床与实验研究两方面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脑缺血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综述近年来提出的几种有关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病机制的学说,如酸中毒、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作用及氧自由基损伤等,并介绍了相关药物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介入诊断,分析血管内支架成形术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2年1月至2012年11月期间入住我院的1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DSA对其进行介入诊断,并选出符合介入治疗的64例进行支架成形手术治疗,观察DSA诊断结果,分析介入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中患有脑血管和头颈部大血管病变76例,病变血管84支。64例行支架成形术患者均成功放置支架,成功率达到100%,血管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扩张,8例出现心率变缓等不良反应。结论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进行DSA介入诊断,可为介入治疗提高评估依据。支架成形术是一种有效介入治疗手段,其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彩超对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60例确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颈动脉进行血管内径测量,内膜-中膜厚度(IMT)测量,观察有无斑块形成和血管狭窄情况,并与我院同期体检的健康志愿者60例作对照。结果病变组IMT增厚6例(10.0%);斑块形成者37例(61.7%),其中软斑9例、硬斑17例、混合斑11例;颈动脉狭窄13例(21.6%),其中轻度狭窄4例,明显狭窄6例,1例患者出现左颈动脉的闭塞。对照组IMT增厚6例(10.0%),斑块形成者2例(3.3%),管腔轻度狭窄1例,无管腔明显狭窄及闭塞病例;病变组与对照组CCA分别为(6.88±0.81)mm、(6.01±0.54)mm,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组与对照组EDV分别为(22.63±6.03)mm、(27.14±5.98)mm,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组与对照组PSV分别为(56.14±5.33)mm、(77.54±21.53)mm,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呈线性关系,彩超作为一种无创检测,简单易行,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对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抗心磷脂抗体(ACA)、抗精子抗体(AsAb)与不孕、反复自然流产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124例不孕患者(不孕组)、182例反复自然流产(流产组)及68例无流产史且已分娩的健康妇女(对照组)血清ACA及AsAb进行测定分析并比较.结果 不孕组ACA阳性率为45.16%,AsAb阳性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转归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013年间收治的57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入院后采用免疫比浊法对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进行检测,以病程第7天为终点事件观察时间点,观察不同临床转归情况与hs-CRP水平的关系。结果 57例患者中,TIA继续发作所占比例最大,为(42.1%),TIA未发作17例(29.8%),进展为脑梗死16例(28.1%),其中进展为脑梗死组患者的hs-CRP水平最高,为(8.75±1.52)mg/L,不同转归情况与hs-CRP水平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CRP水平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转归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hs-CRP可作为评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糖(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89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其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5例,脑梗死74例,根据有无缺血性脑血管病史,分为首发组和复发组。其中74例脑梗死患者中根据空腹血糖和既往有无糖尿病史分为糖尿病(DM)组、非糖尿病(NDM)组。并选取本院体检者56名为健康对照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脑梗死组中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健康对照组高;复发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高于首发组;糖尿病组及非糖尿病高血糖组梗死容积均大于正常血糖组,糖尿病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最重,正常血糖组治疗好转率较糖尿病组及非糖尿病高血糖组高(P<0.05)。其中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高对预后有明显影响。结论高血糖、高糖化血红蛋白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相关,并影响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后。及时地控制高血糖,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及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