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目的观察内镜下止血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100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对患者数据进行分类,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基于第一组患者的治疗,第二组患者接受内镜止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肠道恢复时间,止血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第二组肠鸣恢复时间是(2.35±0.32)d、止血时间是(2.12±0.35)d、住院时间为(3.58±1.52)d,均比第一组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第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77%,显着高于第一组患者的总有效率(75.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临床治疗中,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可采用内镜止血。内镜止血具有一定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止血方式,更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针对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80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及常规组,每组4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方式止血,实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消化内镜止血.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相关治疗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止血成功率以及72 h再出血率.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应用内镜止血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53例,分为对照组(n=70)和内镜组(n=83),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内科止血措施,内镜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内镜止血治疗,比较两组的止血效果。结果:对照组止血率为82%,再出血率为11%;内镜组止血率为94%,再出血率为2%;对照组的止血率低于内镜组,再出血率高于内镜组,内镜组的出血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内镜止血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能提高止血率,降低再出血率,缩短出血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效果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殷跃文 《贵州医药》2014,(4):333-335
目的探讨分析内镜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挑选了120例选择在我院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实验组70例采用内镜治疗,在内镜下用相关机械进行止血,对照组50例采用传统的药物治疗方法,就两组患者的出血停止时间、住院治疗时间、在治疗过程中的再出血率以及回访中患者恢复的优良率进行了调查记录,并对两组进行了对比。结果实验组治疗后的优良率、住院治疗时闸、出血停止时间以及再出血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具有治疗时间短,再出血率低以及治疗后优良率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84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保守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保守药物联合内镜止血治疗.比较两组出血持续时间、肠鸣恢复音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血红蛋白、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  相似文献   

6.
安娜  郭强 《云南医药》2010,(6):591-594
目的探讨急诊内镜在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117例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以第一次内镜时间分为两组,即急诊组(〈24h)和择期组(〉24h),比较两组患者的内镜结果、止血效果、输血人数、需二次内镜人数、确诊人数、确诊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 急诊组有患者57例,择期组有患者60例,两组患者在输血人数、需二次内镜人数、确诊人数、确诊时间和住院时间方面均有差异。结论 对于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急诊内镜是安全可行的,可发现更多的急性胃黏膜病变、明确出血病因、提高确诊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内镜止血方法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的100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内镜止血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止血时间,止血量、加内镜后止血率以及止血后出血率等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在临床疗效等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其总有效率高达92.0%,对照组则只有66.0%,且观察组输血量、止血时间低于对照组,加内镜后止血率以及止血后出血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有可比性。结论内镜止血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止血方法,疗效十分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内镜下金属夹联合注射治疗去血痂止血治疗对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再出血的治疗有效性。方法上消化道出血,无活动性出血,出血后24~48h内急诊胃镜检查,内镜下观察有血痂的84例患者随机分为内镜下去血痂止血治疗组及内镜下无治疗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消化道溃疡的保守治疗,并随访1个月。结果内镜下去血痂止血治疗组30d内的再出血率仅为4.7%(2/43),而未采取内镜下去血痂止血治疗的患者组再出血率为24.4%(10/41),两组比较P〈0.05。结论对于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分期在血凝块形成而无活动性出血的患者行内镜下去血痂止血治疗明显降低患者的上消化道再出血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和评价应用内镜止血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62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1例。两组均采用基础的止血方法 ,禁食,监测血压、体温等生命体征,出血过多时应及时输血,保证血容量,维持血压。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待患者生命体征等情况稳定给予内镜止血治疗,观察两种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接受不同的方法治疗后,实验组显效18例,有效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7.09%,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9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61.2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镜止血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效果明显,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对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内镜止血的效果,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随机将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我院80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应用内镜下金属钛夹止血治疗)、对照组(40例,应用内镜下药物注射止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止血时间、输血量、肠鸣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再出血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7.50%)高于对照组(85.00%),P <0.05;观察组患者止血时间、输血量、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再出血发生率(2.50%)低于对照组(15.00%),P <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穿孔、幽门梗阻、败血症等并发症。结论对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内镜下金属钛夹止血的效果较内镜下药物注射止血更佳,且有助于降低再出血率,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我院内科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1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两组患者均行输血以及止血等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半托拉唑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云南白药,观察两组疗效。结果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云南白药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能明显缩短止血时间,减少输血量,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探讨急诊内镜对消化道肿瘤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防治作用.方法:应用医学样本对比法,选定某院2012~2019年收治的150例消化道肿瘤患者,按照急救选择路径不同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给予参照组急诊应急治疗措施,给予实验组急诊内镜治疗,探讨急诊内镜对消化道肿瘤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防治作用及其止血效果.结果:参照组和实验...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内镜下金属钛夹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0例,均行急诊胃镜检查,在内镜直视下明确出血部位,使用钛夹推送器对准出血部位两端,钳夹出血血管及附近组织,并用0.9%氯化钠注射液局部喷洒冲洗,确认完全止血。结果 60例患者共使用钛夹176枚,每例患者使用2~5枚,平均使用2.9枚。治疗时出血即时停止60例(100%),均1次止血成功。72h未再出血。术后定期胃镜及透视随访,观察出血及钛夹脱落情况。本组钛夹脱落时间为5~58d,平均23d,无1例出现并发症。结论内镜下金属钛夹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操作简单、无明显并发症、止血效果显著、费用低的治疗措施,值得各级医院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三黄止血汤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三黄止血汤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期间大同镇卫生院收治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98例,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两组患者经相关检查和明确诊断后,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而研究组患者则给予三黄止血汤的中药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等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提高,而无效率则显著降低,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三黄止血汤在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方面,其疗效确切,效果显著,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采用大剂量泮托拉唑持续静脉泵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诊治的57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两组,28例观察组采用大剂量泮托拉唑持续静脉泵入治疗,29例常规组采用常规剂量泮托拉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止血效果与预后情况。结果相对于常规组观,观察组的住院天数和输血量均更少,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治疗有效率方面,观察组高于常规组(89.3%vs.79.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泮托拉唑持续静脉泵入是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方法,可明显提高疗效,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6.
上消化道出血80例诊疗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慧敏  邓洁 《中国药业》2009,18(17):54-55
目的了解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治疗药物及其预后。方法总结2008年12月到2009年3月收治的8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疗经验。结果75例出血停止,5例内科综合治疗无效后转外科处理。结论掌握内科治疗的适应证和范围可以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止血效果、缩短住院天数、降低死亡率,临床应根据不同的病因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分析限制性液体复苏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所致的失血性休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期间,某院收治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所致的失血性休克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1例。给予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液体复苏,给予试验组患者行限制性液体复苏。结果: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45%,对照组为25.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常规液体复苏,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所致的失血性休克中,应用限制性液体复苏,血压平稳降低,疗效明确,可使输液量减少,缩短住院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及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上消化道异物在内镜下处理经验。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01~2006年上消化道异物48例的处理情况。结果:48例患者中,46例通过上述方法取得满意效果。2例失败后转外科手术治疗,内镜下治疗上消化道异物成功率95.8%。结论:经内镜下治疗上消化道异物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研讨胃镜下钛夹应用于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状况.方法:随机从某院2016年3月 ~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抽取80例,按治疗方式分对照组(药物治疗)和研究组(药物治疗联合胃镜下钛夹治疗)各40例,比较治疗状况,如止血状况、氧化应激反应等.结果:研究组总出血量(835....  相似文献   

20.
Summary

Aim: To compare the efficacy of ranitidine with that of ranitidine plus octreotide in the treatment of non-variceal upper gastrointestinal (UGI) bleeding. Design: Prospective, randomised, open study. Patients and Methods: Upper GI endoscopy was carried out during the first 24 hours in all patients with UGI bleeding who had been admitted within a period of 18 months. Patients with variceal bleeding, and those who had undergone any type of gastric operation, were excluded. Eighty-four patients (58 men and 26 women) aged 21–92 years (mean age: 61.2 ± 15.0 SD) were included. Patients were randomised to receive ranitidine 50 mg tid intravenously alone (Group A: 44 patients, 29 men), or in combination with octreotide 100 µg tid subcutaneously, the second drug given for three days only (Group B: 40 patients, 29 men). The study end-points were discharge without operation, emergency surgical intervention or death. The number of blood units given and the days of hospitalisation were also recorded.

Results: Aspirin and non-aspirin NSAID use before bleeding was reported by 16/44 (36%) patients in Group A and by 19/40 (47.5%) patients in Group B (p = 0.38, OR = 0.63, 95% CI = 0.26–1.51). The endoscopically detected pathology and bleeding stigmata did not differ between the groups (p = 0.86, p = 0.64, OR = 0.78, 95% CI = 0.3–1.99, respectively). Mean use of blood units (p = 0.16) and days of hospitalisation (p = 0.25) did not differ. Three patients in Group A (6.8%) and three in Group B (7.5%) required surgical intervention (p = 1.0, OR = 1.1, 95% CI = 0.21–5.84).

Conclusion: Ranitidine plus subcutaneous octreotide is not superior to ranitidine alone in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acute non-variceal UGI bleed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